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宛妃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柔,她没看到……

他也没察觉到,只是单纯的温柔着……

也许,若干年后他会明白自己的心意吧!

当清如被负责的嬷嬷叫醒的时候,福临已经不在寝宫里了,只觉浑身酸痛,连动一下手指都觉得困难,身上到处都有红红的印子。

那几个嬷嬷可不管她难受不难受,其中一个伸手从清如的身下抽出了垫在床上的白布,上面那团还没干涸的血迹看在清如眼中说不出的刺眼,而嬷嬷则是一脸满意的收起白布。

另一个嬷嬷则端起红漆盘中一碗墨黑的药汁,不甚恭敬地对清如说:“如贵人,请用药吧!”她们都是宫里的老嬷嬷了,仗着资格老,常常不把不受宠的小妃子看在眼里。

“这是什么药,为什么要给我吃?”清如直觉那碗看起来有些诡异的药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皇上有旨,如贵人不得留龙种,还请如贵人自己服下这药,不要让奴婢们动手!”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药不论她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喝,因为这是圣旨。

清如听后倒是不哭也不闹,她默默地撑起疲惫的身子下了床,薄薄的被子裹在她柔软的娇躯上,赤足踏在那青石砖上,凉意刹那间流遍全身,明黄色的被面在她身后盛开如花!

一步一步像是走了几百年那么久,她静静地凝望着紧闭的宫门,侧耳倾听,外面似乎开始在下雨呢,“嘀嗒”声由小渐大,自小她就喜欢夜雨,记得在家时她最喜坐在窗口望着雨中的世界出神!

忽地,她仰首一笑,如百花齐放!

“嬷嬷!”带着笑意的声音此刻听来飘渺的叫人发虚。

“如贵人有什么吩咐?”等侯着的嬷嬷们猜不透清如心中在想些什么,一时倒也不敢放肆。

清如转过脸来道:“把药给我,我自己喝罢!”原来这偌大的皇宫中,当真容不得一点真心,药虽苦,无奈心已冷,自是感觉不到那份苦了!

第一卷·相爱成恨 第九章 花间雨(3)

顺治十四年的春天是个多事的春天,就在清如侍寝的第二日,也就是十四年三月十七,承乾宫传来了皇贵妃有孕的喜讯,除了福临与董鄂香澜是满怀欣喜的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降生外,其他人皆是各怀心思。

三月二十八,皇贵妃父鄂硕病故,听闻此噩耗皇贵妃悲恸过度,险些流产。

四月初九,索尼长子噶布喇,在下朝回府途中遇刺,不幸身亡,至此,索尼身边仅剩次子索额图一人。

获知消息的当晚,清如跪在佛像前彻夜祈求,这是她现在唯一可以为兄长做的事!

很快就到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阳节,在民间家家户户到了这一日都要喝雄黄酒,吃粽子,在宫中也不例外。御膳房早早就备好了各色粽子,选用的都是上等糯米,里面嵌以豆沙或蛋黄之类的材料,然后外面再包上晒干的竹叶,只等到了这一日便上笼蒸了送至宫里各处。

负责送膳的太监中有一个是新来的,他见前面的人过承乾宫而不入,不禁有些奇怪,悄悄问了旁边年长的太监太得知,自皇贵妃有孕后,她的膳食就不再由御膳房负责,而是专门抽调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大厨入驻承乾宫,由他们专门负责皇贵妃的饮食。小太监听了后咋舌不己,皇上对这位皇贵妃还真不是普通的宠爱啊!

此时的董鄂香澜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子,掩在衣服下的肚子已有些凸起,不过行动还算方便,只是近些日子嗜睡的很,常常睡到卯时才起。

这日她正在梳洗,有人来报,说是贞嫔在外面求见,她心中一喜,匆匆梳洗完便快步出了寝宫,要说这宫里,她除了福临外就只有贞嫔这么一个亲人,自然对她格外的重视。

到了厅里,果然见贞嫔在饮茶,后面站着她两个贴身宫女,间儿和辰儿,间儿的手中提了个小篮子,辰儿的手中则捧着个青底蓝纹的瓷罐。

见董鄂香澜出来,贞嫔忙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行礼:“贞嫔见过皇贵妃!”

董鄂香澜不悦地拧起了眉:“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我姐妹间不要这么多礼,你总是不听,莫不是你不拿我当姐姐看吧?”

“哪有,哪有,做妹妹的向姐姐行礼乃是常理,并不是说您做了皇贵妃我才向你行礼的呀”贞嫔对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姐姐极是了解,知道她是不希望因着她的身份而使两人陌生了,所以赶紧出言解释。

董鄂香澜的脸上这才有了几分笑意,这个妹妹啊,自她十四岁入宫以后,姐妹俩已有三年未见了,自她们在宫中相聚后,每一次她总要行完礼后才肯与她叙话,怎么劝也不听。

“香浔?香浔?”

贞嫔不知在想什么,竟没听到董鄂香澜的叫声,好几声后才反映过来,略带点茫然地问:“姐姐,你是在叫我吗?”

董鄂香澜吃惊地睁圆眼道:“妹妹你在想什么,莫不是连自己的名字也忘了吧?”

“谁说不是呢,自我进宫皇上赐我贞字开始,就再没人唤过我的本名,日子一久,连我自己也快忘了还有这么个名字。”贞嫔露出回忆的神情。

“香浔!”董鄂香澜有些心疼地唤着。

“姐姐你还是叫我妹妹吧,这样听着更亲切些!”贞嫔似乎不愿再听到这个名字,略有些急促的说。董鄂香澜虽不理解,但已习惯了由着妹妹的她还是点头答应。

贞嫔走到董鄂香澜面前半蹲下来,用带着护甲的手轻轻抚摸着她不大的肚子,半响没说话,董鄂香澜正想开口,突然听得她轻轻地说了句话,很轻,听不真切,似乎是说了什么孩子的话。她也不细究,静静地捋着贞嫔旗头上垂下来的殷红流苏,就像小时候那样自然。

又过了一会儿,贞嫔终于抬起头笑着说:“姐姐你真有福气,不光皇上疼你,再过不久还会有一个小阿哥或小格格陪你,不像我……”说到这里,笑容黯淡了下去。

“傻妹妹,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还那么年轻,尽早会有自己的孩子的。我自有孕后就不能再侍候圣驾了,你在皇上那里多上点心,多被召幸几次,说不定很快就有了,介时可能还会被封个贵嫔或妃什么的。”董鄂香澜娓娓说来竟无半分虚情。

这样的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根本就对那个男人没感情,另一种就是绝对相信那个男人对自己的感情,董鄂香澜无颖是后一种。她知道福临的身份注定他不可能只拥有一个女人,但她相信福临心中爱的只有她一人,所以才这么放心。

“对了,妹妹,这两月里皇上可有再召幸过如贵人?”没来由的,她又想起那个有着炙热目光的女人。

“姐姐您是问重华宫的那位?”贞妃不解其为何会对一个无宠的贵人如此挂心。

“正是!”

“据我所知,皇上未曾再召过她,而如贵人亦是深居简出,极少露面。”听到这个消息,董鄂香澜的心才放下不少,也许真的是她过于敏感了,皇上根本不会喜欢她的。

有宫女进来请未是否要传膳,贞嫔看到那个宫女咦了一声,一幅奇怪的样子,原来这宫女是钟粹宫的管事姑姑湘远,她怎么会在承乾宫出现?

董鄂香澜解释道:“皇上怕原有的下人经验不足伺候好,所以就把钟粹宫会做事的人调了几个过来,除了湘元,还有李公公他们。”说罢,她问贞嫔:“妹妹,你用过膳了没,若是没吃过就在姐姐这里吃吧,咱们姐妹少有机会在一起吃饭。”

“多谢姐姐的好意,我来之前已经用过了。”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取过间儿一直捧在手中的小篮子,把上面的盖子揭了,里面是一个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小棕子,看起来如小孩子的玩具一般,煞是可爱。

她将篮子递过去,有些佝促地笑道:“今儿个是端阳节,我特意拿了些小粽子来给姐姐,我知道姐姐这里什么都不缺,不过这些都是我亲自动手包的,希望姐姐你能收下。”

董鄂香澜听了感动不已,含笑亲手说:“妹妹这份心意对姐姐来说比什么都要珍贵!”

贞嫔又拿过辰儿手里的瓷罐交给湘远道:“我听说姐姐你最近胃口一直不好,所以拿了些青梅来给你开胃。”

“难得妹妹你对我这么挂心,姐姐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那妹妹先行告辞了,姐姐你安心保重身体,我过几天再来看你。”贞嫔辞别了董鄂香澜,回自己宫中去了,这一切都被有人心瞧在了眼里。

另外跟大家告个罪,最近几天为了能让大家多看点,只要一有空就写文,一上网就码字更新,实在有点累了,请大家容我休息几天,调整一下,我不想把写文变成一种痛苦,最迟下礼拜二会来更新,请大家多多包含

第一卷·相爱成恨 第九章 花间雨(4)

自皇贵妃董鄂氏有孕不能再侍寝后,福临临幸其他妃子的次数明显增多,出人意料的是,最得君王意的既不是艳冠群芳的佟妃,也不是似水柔情的贞嫔,而是与清如她们一道进宫的日夕,那个尚有些孩子气的日夕,福临每十日里总有那么三四次翻她的牌子!相较之下,水吟的风头已不如先前那般耀眼。

福临似乎极喜欢日夕的纯真与率真,还有她那不掺其它干净如清泉的笑容,宫中只有她敢对他说着连皇贵妃也不敢说的真话。

也许因为皇帝都是孤独的,所以他们比别人更渴望听到真话,而今难得遇到一个性格如此可爱,且又不惧他身份的女子,自是格外欣喜。当美貌已不再令人倾倒的时候,独俱一格的性格往往能在美女如云的后宫脱颖而出!

看福临的意思似乎有意再晋日夕的位份,也许她将会是她们四人中第一个晋嫔位的人!

宫中的规矩,只要晋了嫔位,便能被称之为娘娘,贵嫔以后更是能成为主位,掌一宫之事。

宫里,在皇后之下设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贵嫔五人,以上十二人分掌东西十二宫。其下还有嫔八人,可称为娘娘,至于贵人、常在、答应则无定数,不能称娘娘只能称呼为主子,除此之外还有庶妃数人,她们多是汉人出身所以不算在正式嫔妃中。宫中正式妃嫔中只有恪嫔一人是汉人出身,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儿,想来她也是有足以令福临动情的地方,才会破格封嫔的吧!

清如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淡淡一笑,继续抚她的琴,在她对面是波光粼粼的临渊池,阳光洒在水面如镀了一层金光。金红色的鲤鱼在池里游来游去,不时跃出水面争抢月凌抛下的鱼食,见此清如不禁想到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在游濠梁之上的一段辩论: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与她相比,鱼应该是快乐的吧,至少它们不知情为何物,不懂伤心为何苦,若有下一世轮回,她必不会再选做人,做人太累,宁做一尾小鱼,从出生到死去,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地游淌嬉戏在流水中。

只是这一世还没完,为了宫墙外年迈的父母她还要继续过下去,让他们知道女儿还好好的活着。

叮叮咚咚的琴音随着琴弦的拨动在她指间流淌,独居重华宫虽然寂寞,然秋冬有结网林可赏,春夏有临渊池可观,闲时还可抚琴写字,这里倒有几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味道了。

君王的垂怜她早已不再妄想,尘封了心在这深宫中平安终老,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只是日夕……唉,骤然恩宠太盛对她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她涉世未深又胸无城府,如何应付的来各种明争暗斗。

虽说如今有福临的宠着,还有佟妃护着,可君王恩宠最是不能长久,谁知何日会逝,而佟妃不过是利用日夕分薄董鄂香澜的宠爱,等日夕没有利用价值或有能力威胁到她的时候,只怕她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日夕。

至于福临……他是真的爱听真话吗?只怕未必吧,清如记起以前曾听阿玛无意中说起过的一件事。

前年,也就是顺治十二年的时候,有一位在扬州任知府官员某日突然上奏朝廷,说是在有一块奇石从天而降,落在府衙院中,奇石上书十四个大字:“前重文 后重武 文凌武上 乾坤得正!”

顺治听后当即大怒,这不摆明了是在说明清二朝吗,明朝重文,清朝重武,至于后一句“文凌武上,乾坤得正”更是说清朝不如明朝,光复明朝方为正统。

顺治认定这块奇石乃是上天在示警江南有人意图造反,当场派人到江南彻查此事,一旦发现有人写反清意图的诗句文章立刻抓起来严加查办。

此令一下,无数文人遭到牵连,好好的诗词,就因为里面有明清二字,立马就成了催命符,轻则一家充军,重则杀头,一时间冤案无数。

江南之地顿时人心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