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亚勤:人生的大转折点,每个人都有。在中国,这些大事情都是人家决定了,但很多小事情就不一样。你的不同选择就影响了你的道路。人有很多能力,最重要的是判断力,它比别的能力可能重要100倍。你判断错了,别的能力都没有用,比如你的沟通能力很强,那就更错,因为你能把你的错误判断传达给别人。
  成功是一种习惯
  沈向洋:一两年前,亚勤还说过,成功是一种习惯。
  凌志军:习惯?
  沈向洋:对,习惯。你去看看真正成功的人,每一步都很正确,而且是……
  张亚勤:是一种很自然的、不用那么费力气的事情。所以说,成功是一种习惯。
  沈向洋:这就回应你刚才的问题。中国的学生觉得没有选择,他们总是遵循社会的秩序、父母的选择。但这种情况最多只是大学之前,到了大学以后,做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不能再说是别人给你选择了。
  张亚勤:真正成功的人,会把别人认为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看成很小的事情。他不会在意的。有些人像火一样,很厉害。有些人就像水一样,很柔和,很自然,源源不断,但最后水可以扑灭火。
  沈向洋:宏江特别喜欢谈悟性。我理解,这个东西也是不断变化的。我相信先天很重要,但是很多事情你慢慢经历了,才发现其中的道理,然后恍然大悟。

第109节: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16) ↑回顶部↑

  凌志军:比如亚勤,成功都是一种习惯了。这要多少年多少事情才能悟出来啊。
  (众大笑)
  为什么优秀的学生会发生问题
  张宏江:在考试导向的教育环境中,所谓没有选择,是因为有社会的压力,其实人们并没有想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凌志军:我和小宁聊过,他说,中国是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好比一个很大的苹果园子里,只有一个苹果是最好吃的,大家都去抢。
  张宏江:大家开始是一步一步地做,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秩序,一种规范。
  沈向洋:但是我一定要讲一点,就像宏江说的,大家都过独木桥,急急忙忙去冲。很不幸的是,这个社会在很多情况下真的就是一条独木桥。竞争毕竟是必不可少的,小孩子还是要不怕竞争。
  张亚勤:竞争很重要。
  沈向洋:学会克服压力,不要怕失败。别像我小时候一样,一到考试就拉肚子(众笑)。大多数人在某个阶段都会有畏惧心理,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克服。你的环境是让你越来越恐惧,还是让你站起来……
  张亚勤:有个调查说,很多中国学生都很优秀,但他们在美国的问题很大。
  凌志军:什么问题?
  张亚勤:他们在小学中学是“考试健将”,到了大学就有问题。到美国以后,不是考试制度,它不是看你的考试分数。很多学生总觉得按分数自己应该是第一名,但他可能是最后一名,他就不知道什么叫最好。
  张宏江:他考了100分,结果不是最好的,他就很奇怪:“怎么没有一个尺度来量我?”
  凌志军:我听说,现在的学生们通常不佩服第一名,他们可能更佩服第三到第十名,觉得这些学生更好,而第一名通常有很多毛病。
  张亚勤:你说99分和98分有什么区别?我看没有什么区别。
  沈向洋:但是,100分还是有区别。
  凌志军:如果真是像你们说的这样,可能就是“第一”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张亚勤:他们总是把分数作为成功的第一标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不择手段。
  沈向洋:不过,能得第一,当然还是要得第一。(众笑)
  凌志军:那当然,成功是一种习惯嘛。我得“第一”是很自然的,不“第一”就不正常。
  张亚勤:这不是我的意思……(众大笑)我的意思是,成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应该是把自己的所有的、整个的心思都纠缠在里面,孤注一掷地……
  沈向洋:应该是潇洒的……
  凌志军:就好像喝一杯茶一样普通?
  张亚勤:那就是真成功,成功不一定是你考了第一。你是第二名也不一定不成功。
  凌志军:你不吃不喝,玩儿命,即使得了第一,那不是真的成功。真的成功就像吃饭当中的一杯茶。你到了这种程度,那成功和失败就不矛盾了,即使失败,也不一定就不成功。
  沈向洋:大家都有饭吃,你偶然一次没有吃饱,也没有关系(笑),对不对?(众笑)
  张亚勤:偶然一次,没有关系。(众笑)
  凌志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张宏江:所以说不怕失败。
  张亚勤: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耐心。战略上要有好的心态,很潇洒,但是战术上针对每一件事的时候要十分认真,精益求精。在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你也许不是第一,是第二,或者第三。其实在一个团队里面,别人也很重要的,也很难。那种默默无闻、不计功名的境界,比“第一”还难。
  沈向洋:像你这样一个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人家会说,你在说风凉话。(众笑)
  张亚勤:其实失败也是愉快的,这种境界很不容易,它的含义包括在“成功是一种习惯”里面,你看周伯通不是都很愉快吗?他想争第一,不是第一,但他还是很愉快。
  大城市里的“优越综合症”
  凌志军:我发现一种现象,真正具有你们说的这些素质的学生,出生在大城市的比例很低。大城市里的孩子都很聪明,但是那种韧性、狠劲、百折不挠的意志,就差一些。我不知道这种看法对不对?
  张亚勤:人也不能太聪明了,有一种人,一看出做事情要付出代价,马上就退。
  张宏江:他很快看到问题的难处,但还不是一眼看穿。另外一种人是一眼看穿,看到难处,也看到这里面的价值。
  张亚勤:这种人叫大智若愚,那种人是大愚若智(众大笑)。我上学的时候,班上很多学生很聪明,老师想讲什么,他先讲出来了。
  凌志军:也许是“大愚若智”。(众笑)
  张亚勤:有个调查,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板,从好大学毕业的不多。这很有意思。身处逆境的人才会奋斗。
  凌志军:因果关系很难讲,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奋斗当老板?还是因为他有另外一些素质,所以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张亚勤:这个很难讲。
  凌志军:我们再来说说“大城市的优越综合症”。
  张亚勤:一个人一定要从小养成独立的能力。我7岁的时候,从太原回老家。本来有人到火车站接我,但没有来,我就自己找家,走了一个晚上,还下雨。我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问题。所以,在没有人帮助你的时候,你也要把事情做完,而且不会抱怨。
  沈向洋:我很小就离开家。家庭的影响就越来越小,能够一步步走出去,当初也许是有人指引。

第110节: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17) ↑回顶部↑

  凌志军:你有好的导师,这是运气,但独立性是你自己的能力。
  沈向洋:我还是觉得家庭教育很重要。做人的态度、性格等等,到今天都是家庭的影响。
  凌志军:可能还有你的家庭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不然,为什么大城市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是这样吗?
  张亚勤:美国人也是一样,有一些很优越的孩子,喜欢恶作剧,纽约那个大城市很拥挤,人不善良,很苛刻,爱占便宜。这叫“吝”。海滨的人心态平和一点,中西部的人很善良,和蔼,很开阔,西雅图就是这样。
  沈向洋:所以美国男人喜欢讨中西部的女孩子做老婆。
  太穷了也不行
  张亚勤:但是如果家里太穷,也不行。
  沈向洋:真正的乡下,心态也会有先天不足。
  张亚勤:我14岁的时候回到家里,碰到十七八的孩子,捭手腕子,他们不行,不是没有力气,是不会用力气。中国的农村实在太压抑了,人的思维在那个环境里很难释放出来。我觉得两种人都有问题:一种是自卑,这是不能要的,尽管他的学习好,但这种感觉也会影响一生;另外是自傲,也不行。
  凌志军:太自卑、太优越,都是后天造成的。
  张宏江:对,自己没有选择的。
  张亚勤:小时候要吃一些苦,但不能太苦。如果太苦,你和周围的环境就不和谐,就是对抗的。你长大之后,本来应当和谐了,你的心态还是不对的,还是对抗的心态。你就是成功也不愉快。你也许学问做得不是很好,但你和周围很和谐,那也是成功。如果你一切都很吃力,如果你和周围是不和谐的,即使做了一些事情,你对周围还是一种负面的能量。
  凌志军:你指的是,一个人能给周围什么东西?
  张亚勤:你和周围交换信息的时候,从你这里出去的信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给别人的是善良和快乐,你就是成功的,达到了与环境和人的和谐。也许你也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你把周围搞得很辛苦,很不开心,那也不是成功的。首先,能量交换是正面的,然后才是多和少的问题。
  (2003年5月3日)
  附录(三)听听孩子的呐喊
  ——本书初版读者与作者的书信摘登
  这就是我的转折点
  凌伯伯:
  我是山西省太原市一所普通中专的学生,我是在一次逛书店中无意看到您写的《成长》(本书第一版)这本书的,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的时候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好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来了一种冲动,更确切地说是动力。然后我跟同伴商量了一下,竟出奇地一致同意买下这本书!
  直到看了这本书后我才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是以前绝对没有的。上学的这十几年,我从来没有认识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做一个最好的我自己。尽管父母、老师再苦口婆心地劝我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将来努力,但我就是没有感受到那种动力。我受不了那种整天埋头做习题和老师在上课时的照本宣读。我们现在中专学这门课,简直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老师在上面“念”书,底下的同学却趴倒一片。早就找周公去了,哪里还能谈得上学知识呢!我就是这一片趴倒的学生中的一员。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学习的看法,是跟着兴趣,向着前面迈步。
  初中毕业时,我本来是想再复习一年考高中的,但我还是选择了中专,因为家人希望我将来能够出来找个好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那是我第一次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我现在已经是中专四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在选择工作还是继续对口升大学的问题上我踌躇着,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坚定了对后一种选择的信心,我要读大学,我要学我想学的东西,我要做一个最好的我自己,做一个E学生。我相信曾经的一切都将过去,这本书就是我的转折点,我的未来将会由我自己创造。真的!要是没有伯伯的这本书,我还真不知道我现在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才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很可能我这一辈子就这样被毁了,我真的很感激不尽。
  巩××2003年11月18日
  怎么解决兴趣与必修课之间的冲突
  凌叔叔:
  你好。请你在百忙之中读完我的信,好吗?
  我是江苏无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放寒假前我幸运地买到你的《成长》(本书第一版),花了一个寒假慢慢地品读,觉得书中的很多话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心中有很多的话想对你说,想请教您,请教书中的每一位我崇拜的人。
  我的大学是在平淡中开始的。没有激动,没有兴奋。因为我以前的成绩很好,进入大学,高手如云,我的成绩平平。但我并不在乎这些。大一和同学们一样,平平淡淡、迷迷糊糊就过来了。到了大二,忽然间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脑的神奇大门在我的面前敞开,深深地诱惑着我。
  老实说,我并不喜欢我目前的机械专业,是家人让我这样报考的,说将来好找工作。我当时也同意了。这样一来,成绩表上的很多课程都挂了红灯,惟有计算机课是班里唯一的一名“优秀”。
  可是我现在却有很多苦恼:1。自己不喜欢的课与自己喜欢做的事之间有很大的冲突,常常为考试忙得焦头烂额。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这很悲哀。2。自己现在学的这些电脑知识,学的这些软件,将来能不能派上用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还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3。现在考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同学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