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女人治疗。路过此地的警察盘查发现,这个女人毫发无损,证明她“技术”颇精。  
  骗子为何屡屡得手  
  街头骗术本身并不是非常高明,不少行骗者也说过:拆穿了一钱不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骗者却屡见不鲜。  
  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一是因为他们的手法特别快,使人们在眼花缭乱之际受骗。二是成群结伙做“笼子”。骗子们各司其职,操作的、吆喝的、收钱的,分工明确,不少受骗者本来是看热闹的,但看着看着就参与进来,最后稀里糊涂上当还蒙在鼓里。三是骗子们一般利用双休日、上班前、下班后行骗,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得一笔钱后即逃之夭夭。四是骗术不断翻新,不少骗术需演示多遍后,才明白其中的秘密。五是街头被抓的骗子,一般现场金额不大,够不上严厉打击处理的法律规定,相当一部分人被训诫或治安处罚后就放了。这些人出来后,风声一过又会到街头骗人。  
  骗子得手还与受骗者贪图小利分不开。民警办案时发现,外地人、中年妇女、老年人是受骗最多的。这些人上当前,一般都抱有发笔小财的心理。这种心理被骗子很好地加以利用,最终贪小便宜者蚀财还怄气。这也是一些并不新鲜的老骗术还有市场的原因。  
  为此,市公安局刑侦处九大队刘志民教导员呼吁,人们发现街头骗术应及时向警方报告。同时莫贪这种小便宜,毕竟天上不能掉下馅饼。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82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提高警惕识破街面诈骗 
  【案例导读】  
  街面诈骗,是近年来涌出的新犯罪类型,但是由于其易学性与不可防性,使得此类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上升,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也严重危及到社会的正常治安秩序。通过近年来大量案件资料的积累,笔者将最近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的街面犯罪的几大类型作逐一举例说明,并提供一些防范方法,希望能给广大群众一点启示,今后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报警,以免受骗上当。  
  【案例正文】  
  一、“老神仙”,算命来骗钱  
  2002年1月9日上午,田某买菜回家,走到三元新村附近被三名犯罪分子以找“台湾老神仙”拦住问路,闲聊中伪称田某儿子有难,以消灾为名诈骗人民币16000元及金戒指、金项链等物,损失价值20000余元。  
  防范方法: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凡事多问个为什么。  
  二、出谎言,伺机伸贼手  
  2002年1月4日中午,敖某途经苏州干将路口时,被两名男子拦住,称看到敖某捡了他们的皮夹子,以查看为名,打开敖某背包,骗走诺基亚手机一只,损失价值3500元左右。  
  防范方法:不要轻易将东西让陌生人检查,可以表示去派出所后,由民警出面检查。  
  三、贪小利、“炸药包”诈骗  
  2002年2月1日上午,王某在苏州三元一村菜场看见一男子掉下一只布包,这时突然有另一名男子上前,拉着王某一起拾起布包,并稍稍拉开拉链,让王某看见内有一叠“人民币”,再以拾到钱平分为由,诈骗王某人民币7500元后,扬长离开。(骗术研究网 163164 )王某拉开包才发现那叠人民币其实不过只有面上几张是真的,其他都是卫生纸。  
  防范方法:莫贪小利、不义之财不可得。  
  四、假借打手机,“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2年1月26日白天,许先生途经苏州三香路太湖饭店,饭店门口一男子一脸焦急状,见许某忙上前,客气地说:“先生,能借你的手机打一下吗?我有重要的事情。”许某未多考虑,便将自己的南方高科手机借给他打,可是一不留神,那男子逃跑了,许先生追悔不及。  
  防范方法:做好事时,也多留个心眼。  
  五、假试车,跨上就跑  
  2001年8月17日,一青年窜至一汽修店,提出要购买鹿城牌摩托车,并且要试试车的性能,老板以为能做一笔大生意,自然一口答应,哪知道他跨上摩托车扬长而去,老板等了半个小时,这才发现摩托车被骗走了,追悔不及。  
  防范方法:试车时可以留下押金及有效证件。  
  六、兑换外币,却是废币  
  2000年12月23日白天,尹某在一新村内近遇上有两人正在“兑换加拿大币”,出于好奇,便上去观看,哪知还有一个“托”在旁,鼓动尹某也兑换,就这样,尹花了10000元人民币兑换来的却是已经作废的一堆秘鲁币。  
  防范方法:公民之间不要私下兑换外币,可通过正规途径兑换。  
  七、游医看病,意在首饰  
  2000年7月28日上午,一犯罪嫌疑人在苏州三元一村河边以游医身份设摊看病,并以配药酒需浸金戒指为名,诈骗陈女士金戒指2枚。  
  防范方法:有病去医院,不要相信什么偏方。  
  八、谎称买卖邮票差价可赚钱  
  2000年6月28日上午,刘某在一新村口被三名罪犯以买卖邮票,从中可得差价赚大钱为名,骗取人民币3000余元。 
  防范方法:生财有道,小便宜不要沾。  
  其实街面诈骗的防范也有共性之处,那就是:安全莫忘记,千万别大意,勿贪小便宜,时刻要警惕。记住这首打油诗,你将在危急的时候,化险为夷,当然有危难找警察,我们义不容辞。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83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诈骗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案例导读】  
  俗话说:假的真不了。不论骗子的手法如何狡猾,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识别和防范骗术的能力,就能随时揭穿骗局,免受其害……  
  【案例正文】  
  所谓诈骗,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诈骗违法犯罪日益猖獗,受害人也不断增多。虽然他们所处的层次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他们都在重复发出同样的惊呼:“我上当受骗了!”  
  为什么近年来诈骗犯罪活动如此猖獗?为什么五花八门的街头骗术层出不穷?为什么拙劣的行骗手段久用不衰、屡屡得手?为什么文化素质高的人反而被文化素质低的人所骗?只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清醒地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骗术研究网 163164 )他们才不会再重复别人那过去的“故事”,预防和减少诈骗犯罪才会变成可能。  
  其实,诈骗案件是可以识别和防范的。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诈骗案件的一般类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根据侵犯客体的不同,一般诈骗犯罪可分为侵犯财产诈骗和妨害社会秩序诈骗两大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属于侵犯财产诈骗;利用封建迷信进行诈骗财物活动和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属于妨害社会秩序诈骗。它们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预谋性。犯罪分子在行骗前,一般都进行周密细致的预谋,搜集各种信息,适应各种风土人情,窥察被害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单位的内部情况,然后选定目标,利用被害人或有关单位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的弱点,施行骗术,使被害人受其蒙蔽,造成财产或其他方面的损失。二是欺骗性。为了达到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要施展各种手法,或伪造证件、信函、合同,开列货单、收据或馈赠礼物;或花言巧语、随机应变,为迎合被害人的心理,投其所好,送其所需,献其所喜,帮其所难,解其所忧,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后,诈骗他们的财物。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8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拐与车是怎样卖出去的? 
  【案例导读】  
  千万不要搭理马路上那些主动与你搭讪的人,也不要凑热闹地去围观什么……  
  【案例正文】  
  继《卖拐》在去年春节文艺晚会上火了一把以后,今年赵本山又以小品《卖车》在亿万观众瞩目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再次大获成功。这两个小品,说穿了无非就是两起街头诈骗案。演员夸张的表现固然令人捧腹,可笑过之余,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拐与车是如何卖出去的?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了一下骗子的骗术。纵观该两则小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街头诈骗,不管骗子花招如何迭出、手段如何翻新,但他们的骗术万变总离不开这么三步曲。一是察言观色,物色对象。骗子伫立街头,凭着他们独特的“职业眼光”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寻找着他们所需要的猎物。被骗子盯上的一般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有的文化偏低,有的身患疾病,有的贪图小利,但也有因好凑热闹而被盯上的。二是信口雌黄,胡编乱造。他们不是打着怀揣能给人治病祛疾、逢凶化吉的祖传秘方的旗号,就是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只金元宝之类的伪古董,然后或是口若悬河地胡吹神侃,或是以小恩小惠来蛊惑人心。(骗术研究网 163164 )值得警惕的是,在他们周围一般都有“托”。在你将信将疑的时候,正是这些连裆模子在你身边与骗子串通一气,一搭一档地演起了双簧。如果没有“托”,骗子的骗术很难奏效。三是偷梁换柱,巧设陷井。骗子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事先往往设计好了各种各样的圈套,然后东拉西扯偷换概念地把你脑子搞晕,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落入他们的陷井。  
  世上如果没有受骗者,那么也就不存在骗子。对于那些受骗者,除了劝诫他们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不要贪图小利等老生常谈外,我想作如下忠告:假如你也有司马南那般洞察一切伪科学的智慧与眼力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与骗子周旋,并抽丝剥茧般地予以一一戳穿揭露;否则作为一般平民百姓,你千万不要搭理马路上那些主动与你搭讪的人,也不要凑热闹地去围观什么。这样,骗子没有了市场,再高明的骗术也难以施展。  
  今年,赵本山丢下了个“包袱”,说明年要拿那付卖出去后又取回的拐做付担架再卖,真希望来年他的这付担架再也卖不出去。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85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警惕:银行门前有“黑手” 
  【案例导读】  
  存款存入银行是最安全、最方便的储蓄方法,日益平民化的银行也为居民的理财生活构筑了一片阳光地带。但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你还得多个心眼,为自己留个神,以免使自己的经济利益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案例正文】  
  “偷梁换柱”掉包计  
  有的诈骗者利用人们对银行的高度信任,主动提出互将钞票存入银行,然后再交换存折,这样一来很容易使一些本来有一定戒备心的人失去警觉性。广州的赵先生与别人谈好了以1∶8.32的价格换6000美元。两人来到银行,骗子把存折拿到手后,声称自己进去办理美元存款,然后再把存折交给赵先生。不一会儿那人从银行出来了,说是由于银行的原因未能办成,便随手把5万元人民币的存折交还给赵先生。赵先生看了一眼存折,确是自己原来的存折,便放心地收了起来。谁知几天后,赵先生再去银行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存折上存的是5万日元。原来,那人利用进银行“存”美元的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5万日元的存折的内页偷换了原存折的内页。  
  当心银行门前的抢劫  
  伴随存款“搬家”,储户遭到歹徒抢劫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比较偏僻的金融网点附近,歹徒常常盯上一些手中拎包的人,这些人去银行存钱或取钱,身上都带有大量的现金。而储户都想快一点办完事,对身边早已盯上自己的贼眼却疏于防范,因此,歹徒极易得手。  
  一些诈骗者还在香烟或饮料中注入麻醉剂,当骗子选好诈骗对象后,便会以种种手段千方百计与对方套近乎,引诱对方吸烟或喝饮料,然后趁对方被麻醉神志不清时,向其鼓起的钱袋悄然下手。(骗术研究网 163164 )因此,身上带有大量现金的您在进出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时,一定要防着点,可别让“第三只手”惦记上!  
  别钻入外币圈套  
  前几年,利用外币进行诈骗的案子多发生在商场和市场里,随着骗子的鬼把戏一个个被揭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