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凰涅天下-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可秀抬眸一笑,淡淡道:“方才那番话,他心中早有定见,不过是借我之口说出罢了。”
  
  “哦?”卫希颜微微扬眉,心忖宋之意隐下对策不谈,莫非是不愿在丁起这位宰相面前太过出位?
  
  这宋之意,当显时显、当隐时隐,看来深谙官场进退之道!
  
  假以时日,必是朝中能与丁起并肩的人物!
  
  *********
  
  新制举的举试和进试各为三天,考试场面同以前的科举相比,颇有些特异。
  
  考场并非统一集中在贡院,而是因地制宜,分散进行。
  
  如“直言极谏科”、“博通籍典科”、“商科”、“算科”等科目在贡院考试;而像农科、水利土建科、矿冶科这类技作性强的科目举试是在贡院文考,进试则在京郊农田、将作监工坊、或矿冶署的浙东矿场等地进行实作考察。
  
  除了考场不同外,新制举在考试方式上也若干变革。
  
  譬如直言极谏科,选拔的是未来的台谏官员,首先必重德行,除了笔试经义、法令外,更增加了一项卫希颜所说的“情景”考试。
  
  考生被吩咐听宣号进入阁子拿考题,但阁子里却没有考官,而是一名杀气腾腾的京卫军军士,横眉瞪目要考生解衣,说是“奉丁主司之命,搜检有无挟带”……
  
  考生有何反应均会落入隐在阁子里间的考官眼中——凡是应命解衣、或惊惶失措、或显露怯相、或应对结巴的,一律淘汰,只有那些虽惊却不慌、眼神正而不移的考生方得过关。
  
  “心正则胆直、心不正则气虚!”
  
  副主考官御史中丞赵鼎对此举极为赞许,对执考的几位御史道:“我御史台的台官上谏皇帝、下督百官,必是心正气直的君子方可得任!卫国师此法未必察得全面,然经此一试,气虚不直者必被筛下。我等为朝廷台谏选官,宁可漏选一人也不可滥任一人!”
  
  “大人说得是!”众御史齐齐点头。
  
  ********
  
  举试在四月初一结束。两日后,贡院放榜,共计一千九百余考生通过举试成为制科举子,其中商籍举子约有五百人,几乎占了榜单的四分之一。
  
  举试结果通过报纸很快传遍各路州府,这对刚从“报战”中醒过味来的儒林士仕无异于火上浇油,纷纷由“义利之辩”调转笔头回归正题,反对开设“商科”、“算科”,允商人应诏等等……
  
  “榜单既出,大局已定……反对又如何?哼!”
  
  孙俊明冷笑一声,随手将报纸掷在地上,抬脚踏了出去,报纸主版下的“杨中立”(杨时)三字立时被乌皮靴底的尘灰掩去!
  
  如孙俊明般,中举的商籍考生们虽然每天都能在《西湖时报》上见到儒林名士们的尖锐抨击,但均不太当回事——朝廷已公开放榜,难不成还能因为几个大儒的反对就将他们五百名举子涮下去不成?如此出尔反尔,朝廷的威信何在?皇帝陛下的尊严又何在?
  
  就在商举们笃定不乱时,这当儿却发生了桩意外,让儒林对商人的口诛笔伐有了活生生的明证。
  
  不几日,朝野间的舆论就成了一边倒的倾向……
  
  礼部侍郎周紫芝成了众口所指,在朝堂上被胡安国、范冲等人指着骂得抬不起头来;左右谏议大夫直斥礼部失职,要求大理寺介入严查纠办,迫得周紫芝不得不递表自责。
  
  这桩事要从一位上榜的田姓举子说起。这举子名田文新,原是湖州一位丝绸商人,为应诏卖掉了自家丝绸铺子赴京,凭着几分文底和对商事复苏簿的熟稔,一举得中,却被户部一名一赐乐业人小吏认出这位田举子的长兄是广州的某位海商。
  
  朝廷制诏有令:凡涉营海贸或有亲戚涉营海贸者不得应诏报考——但田文新却隐瞒了其长兄为海商的事实!这是欺君大罪!
  
  众儒质问:礼部主事资审勘合,缘何会混入这田文新?
  
  杨时的女婿陈渊直接点出:朝廷主官有受赂之嫌!
  
  ***
  “血口喷人!”
  
  周紫芝愤而拍案,抖着报纸道:“少蕴兄,这是构陷!是污蔑……简直胡言乱语、不知所谓!”
  
  他气得走来走去,突然又走到书案前坐下,提笔怒道:“我要向官家上表自陈!我周紫芝虽不敢和司马温公(司马光)相比,然一向洁身自好,岂是那等贪贿之徒!”
  
  “少隐兄稍安勿躁!”
  
  叶梦得端起茶盏啜了口,慢条斯理道:“你何不问问丁相公的意思?这朝廷主官,可不止你一人哪!”
  
  周紫芝一愣,毛笔“啪”一声掉在书案上,“你是说……他、他们的矛头是丁相公……”他面上神情惊骇。
  
  叶梦得捋须道:“丁相公力推制诏,已引起二程门下的不满,此番借田文新之案发难当属情理之中!”
  
  周紫芝哼笑,“他们想扳倒丁相公?简直自不量力!”
  
  “少隐兄说得不错,依官家对丁相公的信任,断不会因几位闲儒的议论便对宰相大人生疑!有丁相公在前,少隐兄又何需为报上的几句无稽之谈发怒?”
  
  周紫芝想了阵,豁然附掌,“少蕴兄说得对!所谓不动则为动,既然是无稽之谈,我又何必急着辩白!”
  
  叶梦得笑了笑,他看了眼周紫芝,暗中叹了口气。
  
  周少隐虽不会因贪入罪,但这礼部主官之位怕是坐不稳了!
  
  ***
  叶梦得的预测很快变成了现实。
  
  赵构本心想保周紫芝,但田文新舞弊之案证据确凿,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该举子对欺君之罪供认不讳,虽然没有报端议论的行贿受贿之事,然礼部失察的罪责却着着实实脱不了!
  
  按说历届科举,类似这等瞒报虚报资料的事并不少见,礼部失察也并不是什么大罪,只要不涉及贪贿,皇帝对主事官员申饬并罚铜后了事,但周紫芝却偏偏撞在了炮口上,成为众矢之的!
  
  杨时、罗从彦等人要求朝廷严办,呼声激烈;朝中又有胡安国、范冲、朱震、左右谏议大夫等人上书,要求从严惩处。
  
  赵构在朝野压力下只得免去周紫芝的礼部侍郎,降职为刑部郎中;丁起、赵鼎、叶梦得三位主副考官均呈表请罪,各罚数千到万钱不等。
  
  四月初十日,赵构又下一道委命,经门下勘合后发出,以礼部郎中宋藻(宋之意)权任礼部侍郎,主持制考进试事宜。
  
  儒林却不打算就此罢言,再度要求朝廷罢商举。显然,田文新的舞弊案引发了朝野对商籍举子的诚信危机!就连先前持中立态度的士大夫也纷纷上书赵构,要求“官家慎重处事,商举宜适可而止!”
  
  这自然激起商举们的激烈反对,但俗话说理直才能气壮,之前海商内商与众儒报上论战,虽然有牵强附会之言、比不得儒林大家的义理充分,但胜在底气足、腰板子挺得直,声音就吼得大;然而田文新案一发,舞弊事实摆在眼前,众商反驳的气势便弱了几分,难复先前嚣狂,气得孙俊明等一干豪商将田文新的祖宗十八代一起问候了个遍。
  
  “这就是他娘的一颗老鼠屎!”
  
  湖商第一家的家主陈胜彬恨得咬牙切齿,“这姓田的王八蛋家里还有什么人?娘的,他田家要是还能在湖州有片瓦立足,我陈字就倒过来写!”
  
  “爹爹,田家咱们自然要拾掇,但眼下最紧要的是二弟会不会被刷回榜!”
  
  陈胜彬的大儿子陈浩忧心忡忡,他们陈家好不容易考上个贡士,难道竟会是镜花水月梦一场?
  
  有这种忧惧的不止湖州陈家,那中举的四百九十多名商籍举子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片刻不得消停!
  ……
  
  *********
  
  四月十五,因田文新案而延后的制举进试终于开考,但“商科”、“算科”这二科目却暂时罢考,俟朝廷诏命再定。
  
  文告一贴出,贡院门前一片悲嚎。
  
  “罢考”二字如一道轰雷,砸在众商举的头上。
  
  “怎么办?我的米铺已卖了……这下回去怎么办……”
  
  “只差一步!离进士只差一步……”
  
  “光宗耀祖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不甘心!怎么能甘心?
  
  “这不公平!”一名商举愤然举臂,“宋侍郎!我们要见宋侍郎!”
  
  “对!我们要见宋侍郎!”
  
  呼喝声中,四百九十多名商举挤拢在一起,将贡院门口死死堵住,前面领头的几名举子揪住贴文告的礼部小吏,“我们要见宋侍郎!”
  
  众商举齐齐挥臂同声怒吼:“我们要见宋侍郎!”
  
  礼部小吏吓得脸色发白,结结巴巴道:“宋侍郎被、被陛下召、召进宫……”
  
  领头的几名举子互望几眼,站在最前的一人喝道:“宋侍郎不在,那我们就见丁相公!”
  
  “对!我们要见丁相公!”
  
  后面人群中突然传出几声大笑,有儒生冷嘲道:“丁相公是你们想见就能见的?也不看看自个什么身份,头上簪了朵狗尾巴花就自以为牡丹了不成!”
  
  “哈哈哈哈!”
  
  众儒举哄声大笑。“说得好!”“狗尾巴花就是狗尾巴花,妄想充作牡丹,岂不是天下笑谈么?”“哈哈哈!商民之辈,登不得台面……”“还想见丁相公,简直是癞蛤蟆不知道自丑!”
  
  “刚那话是谁说的,站出来!”一潭州口音的商举喝道。
  
  “就是本贡士说的!怎么的?”儒生群中一位摇着折扇的青年面带讥诮。
  
  “怎么的?一拳打死你这个夯货,看你敢胡说八道!”
  
  那潭州举子挥拳冲前,众商举让开道,后面的儒生猝不及防,被那举子冲入,揪住那摇扇的儒生就是当面一拳,顿时鼻血长流。
  
  “打人啦!打人啦……”儒生们惊呼,挤涌围上去。
  
  那潭州举子手上却有几分力气,四、五个儒生齐上还一时奈何他不得。
  
  “抓住他!送到临安府去!”后面的儒生大叫。
  
  众商举本就悲愤在心,见一堆儒生围着那潭州同胞,又听得此话,哪还禁得住,呼啦一声涌上前去。
  
  “不许儒生欺负人!”
  
  “大伙儿一起上!”
  
  “大家冷静……不要打人……”
  
  邓肃应诏中举也在儒生群里,见事要闹大,赶紧喝声劝阻。儒生中有识得出声的这人正是昔日东京太学生的领头人之一,不由都缓下手来……但架不住几百名商举的冲入,犹豫中已有儒生挨了拳头,恼怒下也管不得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
  
  “大家冷静……大家冷静……”邓肃高呼。
  
  “冷静个屁……哎哟!谁踢我的腰……吃我一拳……”
  
  商举和儒举混打在一起,不时有衣帛撕裂的声音、玉簪落地的脆响,帽子、头巾滚得满地都是,昏头昏脑中也有拳脚打错人的……“哎,你做甚么踢我?”“啊!兄台对不住……哎哟!谁踩我?”“踩错了,不好意思……啊,我的眼睛……”
  
  几百人扭打在一起,那场面直叫一个混乱。
  
  张贴文告的礼部小吏早已溜得无踪。邓肃急向身边两名举子道:“再这样下去要出人命,你们赶紧去向临安府报案!”
  
  “好!”
  
  两人刚要抬步,便听一道清喝乍响。
  
  “住手!”
  
  




文武冲突

  那道喝声并不高昂,却清晰入耳,穿过场中每一人的耳鼓,如鼓槌击下,“砰!砰!”两声捶打在心尖,惊竦的颤栗——
  
  贡院前扭打成一团的举子们动作就在那一刹停滞,仿佛时间突然停在那一刻!有人正揪着别人衣领,有人拳头刚刚扬起,有人一脚方要踢出……就那么突然顿在那里,仿佛七八百人同时被点了穴道般——呆若木鸡!
  
  场外未参与斗殴的还有几百名举子,各拢成群站在东南面看热闹,其中有匠藉、方技,也有些性子理智不愿惹事的儒生、商举,当然也有胆小的举子缩躲在最后面看热闹。这几百举子初时尚事不关己、袖手笑看,但随着斗殴见血愈来愈烈,围观的举子渐渐不安起来……这事可别闹大了牵累后面的进试!
  
  “诸位,君子动口不动手!”
  
  “大家别打了!”
  
  “快住手啊!”
  
  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