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凰涅天下-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雷堂内,雷电闻得情报时正在拭剑,扬眉道:“这千里烟手段惊人,乔公初这般精于算计之人,竟会败在这小老儿手上。”
  
  雷震天沉声接口,“看来,我们对这千里烟应重新估量。”
  
  雷雨荼苍白手指轻叩桌面,波光敛艳的眸子似有光芒闪过,“一夜间,乔公初经营十年的丐帮便换了天,一干亲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被擒被杀,动作干脆利落,迅雷不及掩耳。如此行动之势,非是一朝一夕而成,必得谋算多年,方能一举成事。”
  
  精致的长睫微垂,他语声清缓道:“千里烟,尚无如此本事!”
  
  雷电擦剑的手猛然顿住,“大哥意思是千里烟背后还有人?”
  
  雷震天胡髭竖起,笑声沉沉,“什么人有这般手笔,雷某倒要见识一下!”
  
  雷雨荼轻轻吁叹,“除了江南那位,谁还有这等谋算!”
  
  “名重生?”雷电、雷震天相顾骇然,没想到名重生在总堂主重伤前竟还下有这步暗棋。
  
  雷雨荼却浅浅一笑,烟眸流过异彩,“丐帮之局,谋算狠绝,非是名重生风格。”
  
  雷电、雷震天默然对视一眼,均已心中有数——那女子淡雅笑容下的狠厉手段他们早有领教。
  
  雷雨荼蔷色唇瓣微启,“是我们忽略了——千里烟号称消息灵通,手眼通天,若无名花流的情报支持,何以能成就他顺风耳千里眼的声名?”
  
  “丐帮弟子遍布南北,我们多年前便有渗透,长老会亦有我们的人。我料到丐帮应有名花流的眼线,却未料到竟在暗中已将丐帮掌控——丐帮此局,我们确是输给了名可秀。”
  
  这番变动,惊雷堂设在丐帮的眼线已被全部拔起。
  
  “大哥,名可秀虽掌控了丐帮,我们也有……我们的线!”雷电宽剑陡然入鞘,铮鸣绕室。
  
  雷雨荼长眉轻扬,千里烟从幕后被推到台前,那人是要将天下之争的棋局全面展开了。
  
  如此——
  
  雷雨荼眸光投向北方,语声清雅柔和,“太子是时候登基了!”
  
  *********
  
  三月七日,太子赵谌在关陕西北军的拥立下,于凤翔府遵诏继位,史称北宋;与之相对的南方宋廷则被后世称为南宋。
  
  同一日,金军扶持宋臣张邦昌(原少宰)在东京称帝,国号楚。
  
  南北宋廷立时发表檄文,拒绝承认张邦昌的伪楚政权。三月八日,南宋北征行营指挥使种瑜率军十万进屯合肥,随时准备挥师北上,攻伐东京。三月十日,北宋陕西宣抚使范致虚集兵十万,进驻西安,威逼洛阳。
  
  战云再度笼罩在东京城上空。
  
  城内,昔日繁华的街巷一片萧条,蹄声击打在寂旷的大街上,益显空荡。
  
  数百金骑直接由宣德楼驰入皇宫。“楚帝”张邦昌在宰相王时壅、枢密使范琼等投降汉臣的簇拥下,在紫宸殿内恭迎金使。
  
  完颜宗弼和大将银术可倨傲入内,对着张邦昌略一拱手,“参见陛下!”
  
  张邦昌坐在龙椅一侧,赶紧欠身道:“不敢,二使平身!”圆白的脸庞已然瘦削骨立,他从赵家臣子被金人逼上龙位心中恐惧不安,连带龙椅也不敢坐实,只在龙座旁另设了一椅入座。
  
  一帮软骨头!完颜宗弼心中不屑,冷声道:“楚帝陛下,宋军已然压境,东京城若破,大楚君臣的身家性命无人能保!”
  
  沉浑的声音砸在殿内一干文武降臣的心尖上,齐齐抖颤。
  
  张邦昌苦涩一笑,自被架上皇位,他与金人就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只能同进退了,拱手道:“请上国放心,敝楚上下定当全力以赴守城。只是,东京城内守军仅六万,怕不能与宋军相抗……”他看了眼范琼。
  
  范琼上前道:“还请上国相助。”
  
  完颜宗弼扫了眼殿内弯腰拱背的众臣,抱拳道:“我军奉大金国皇帝陛下之命,将于近日押送战俘北返国都。”
  
  张邦昌等闻言色变,金军走了他们怎么办?便听完颜宗弼又道:“银术可将军被任命为东京留守,将率一万女真勇士驻防东京。”
  
  伪楚君臣这才微微放心,完颜宗弼又威吓了一番,见自张邦昌而下,人人不敢有二心,目的达到后留下银术可,率兵驰出皇城。
  
  百余金骑自宣德门出,驰上御街,过州桥,折入麦秸巷。
  
  完颜宗弼吩咐众亲兵道:“你们在巷外候着!”
  
  “是,将军!”
  
  他策马驰向柳宅,跳下马,推门入内,院内黄叶铺地,显是早已无人居住。
  
  他走进名可秀当年曾住过的房间,想起那女子月色下的翩然风姿,不由痴了。静静坐在榻沿,久久不动。
  
  一亲兵步入院内,在门外道:“将军,时辰快到了!”
  
  完颜宗弼霍然抬眉,英俊脸庞思念神情尽去。他大步走出房门,深沉的眸子中一片坚毅之色。
  
  终有一日,他将饮马踏江,破入江南。
  
  “出发!”
  
  蹄声雷雷中,百余铁骑飞驰而出。
  
  




黄雀在后

  南宋朝新立,定都杭州,更名临安府,表明朝廷“临时安业、不忘北上恢复中原”之志。
  
  新朝建立后,皇宫设在紫阳山庄。山庄占地极广、殿阁林立,仅供太上皇与皇帝居住宽阔有余。因此新帝登基后,仅令工部按东京城的皇宫格局稍作改建,朱墙外再筑宽厚护墙,东南西北各建角楼,并重建皇城各宫门——除此之外,再无扩建之举。
  
  太上皇对此极不满意,曾颁下钧旨要求大修宫室,却被新任御史中丞赵鼎严词谏阻。赵佶自是龙颜大怒,然未等问罪赵鼎便病情发作,昼昏夜沉难有清醒时候,这扩宫之举也就不了了之。
  
  新朝建立不过十余日,仍是三月时节,西斜的春日将南宋新宫笼上一层薄淡金晖。此时已过公门下堂时刻,皇宫西侧的三省六部与枢府、御史台办政之地却依然一派忙碌,身着紫、绯、绿袍的官员步履匆忙、进出不停。
  
  总揽政务的尚书省都堂内,朝廷当前最高行政长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丁起对眼前繁碌的状态颇为满意,果然是年轻青壮的官员居多,方能有蓬勃向上的景象啊。
  
  当初在新帝赵构登基前,名可秀便给了丁起一份官员拟任名单,多是原杭州府衙以及江宁、扬州、镇江诸州中的年轻干才,官职不过八、九品,却胜在实务精熟。这些官员泰半三十左右,热血有志,虽因资浅不能超擢到尚书、侍郎之位,但新朝初立,猛然跨升个三、四级却非难事。
  
  经一番巧妙安排,这些隶属名花流的年轻官吏皆被安插到各部官品不高、却掌握实权要务的职位上。这几十位年轻官吏的蓬勃之气恰似一道清流涌入,让初生的南宋朝如朝阳东升,溢生出壮丽的希望。
  
  丁起白净脸庞笑得和气,细长眸子浅眯,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几位须发苍苍的尚书——过不了多久,这些老成之辈便会被年轻官员们取代,推陈出新。他眼睛笑得更眯,想起晚上需见主君,不可再久待,微微一掸官袍,起身道:“诸位,本官先行一步。”
  
  “相公慢行!”诸官员齐齐起身揖礼。
  
  丁起迈着方步踱出,刚行出都堂所在的勤政园,便看见身着绯袍,面容沉肃的御史中丞从对面园子的御史台阁行出。
  
  “丁相公!”赵鼎首先拱手招呼。
  
  “赵中丞!”丁起遥遥揖礼。
  
  两人虽同属名可秀阵营,明面的交往却疏淡有度,拱礼后仅默契一点头,便各出宫门坐轿行去。
  
  *********
  暮色降临,临安府城西的清风楼内,高朋雅客云集。
  这座临安府城最大的酒楼,其格局与东京城的攀楼酒家颇为相似:居中的三层楼阁是主楼,主楼的东南西北四面又各以回廊曲栏相连,贯通四座碧瓦朱园。园子内荷塘水榭,绿荫掩映,雅阁错落相间,景丽幽静。
  
  喜欢相聚热闹的客人多在主楼,性好清静的雅客则多聚友于东南西北四园的阁子内,清静无杂音。四园中以南园秋水阁的景色最为秀丽,又以东园的玉台水榭最为幽深僻静。
  
  各回府宅的丁起和赵鼎此刻却着丝罗便袍,端坐在玉台水榭里,凝神倾听主座上神姿雍容的女子慢言徐语。
  
  “……新朝初建,百事待兴,最紧要者莫过于攘外和安内。”名可秀说到这语气一顿,看了两人一眼,话题一转,问道,“近日,朝野多有‘进伐中原、驱除北虏’的呼声,你二人是何看法?”
  
  丁起、赵鼎均知主君指的是新朝立后兴起的风议动向。因报纸的报导和有倾向性的评议,民间多有战声,甚至有激奋的士子上书要求朝廷尽快派兵北伐。在雷动扶持渊圣皇帝的太子登基后,又有朝臣奏议应趁北廷立足未稳,及早派兵北上抢占州府地盘云云……
  
  在此呼声中,种瑜率军十万屯兵合肥,随时北上挥师东京。赵鼎对此颇为忧虑,闻名可秀垂询立时进言道:“我朝新立,足跟未立稳便图北进,卑下担心最终内政未定、北伐亦陷于险地,届时首尾皆失。卑下以为,用兵谨慎方为稳妥。”
  
  名可秀神色不动,又看向丁起,“擎升以为如何?”
  
  丁起谨慎道:“赵中丞所言甚有道理,但朝野呼声也不可忽视,须得两全才好。”
  
  名可秀微微一笑,纤手拿起几案上的一份明黄奏折,道:“这是种瑜上的折子。十二,你读给二位大人听听。”
  
  “是!”戴着面具的铁丑欠身接过奏折。她语调平缓,殊无激动起伏,丁起、赵鼎二人却是越听越动容。
  
  赵鼎道:“小种相公的议战十策甚佳。当前之计宜先稳定长江之南,同时踞历阳和扬州,如此进可图淮西淮北,再而北上,退可稳守江南,既有进取之志,又稳妥无失,当为两全之策。”
  
  丁起更深一层想到种瑜被委以同知枢密院事后,曾有朝臣怀疑种瑜之能,此折一出,立当可稳固种瑜的枢府地位,遂赞道:“小种相公谋略深远,足堪枢府副相之职。”
  
  名可秀笑了笑,道:“朝野请战呼声不宜扼制,相比怯战,我倒宁可闻得激进之音!但正如你等所虑,夫战者,能守,方能战!种瑜十万大军屯于合肥,可徐进占据寿春之北的淮西地带,并对东京做出进攻态势,但在时机未成熟之前,不可冒然攻城。”
  
  “是!”
  
  丁起拱手道:“主上,长江之南的州府均已归入我朝,长江之北的扬州、镇江、合肥、寿春、历阳等州县亦在掌控之中,若要稳守,需按小种相公议战之策,沿长江、淮河一线措置控御,严扼敌冲。”
  
  赵鼎记性颇佳,皱眉道:“若按小种相公奏议:沿河、江、淮战略要地共设帅府十九;帅府之下置要郡三十九,次要郡三十八,总置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另须水军七十七,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一军,水军共置十九万二千五百人……”
  
  他看了眼名可秀,面上略显难色,“因前朝禁军多置北方,南方各州府驻军统共计算下来不过四十余万,现下这水陆两军需总置约一百二十万,短期内恐难筹措完成。即便募兵,但南方承平已久,恐难招得巨量兵源。”
  
  丁起却笑道:“此事倒不难解决。北方战乱,百姓纷纷涌到江南,仅临安府便已接纳安置二十余万流民。其中不乏青壮男子,朝廷若募兵,定会踊跃投伍。”
  
  “募兵之事当加紧。流民可募,民间义勇可募,绿林江湖亦可招安。江南虽然富庶,却也有饿孚之民。若论勇,这些乡野贫夫倒是比朝廷将养的那些禁军强多了!”
  
  “是!”
  
  名可秀又道:“但募得了百万军队不等于便有了百万雄师!金军两度南侵,百万之众的大宋禁军却败给金骑十余万,一战即溃,望风披靡,归根结底,一则败于指挥,二则败于无勇,自皇帝而下,均怯战短识!”
  
  她这番话说得锋锐刺骨,丁起、赵鼎二人均不由神情肃然,谨声应是。
  
  “将不威,兵不勇。若要兵勇,必须治军有道,令出如山。如此,这统兵官便是关键。”名可秀招了招手,铁丑将一份折子递给丁起。
  
  “擎升,这份武将名单,你报给皇帝后由兵部迁升——各地的募兵官便由名单里的将领担当,并负责军士操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