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列斯特要塞 作者:[苏联] 谢·谢·斯米尔诺夫-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列斯特要塞是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夕苏军在西部国境线上最重要的堡垒。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后,苏联西部边境线上的军事据点只有布列斯特要塞坚持抵抗长达28天之久,沉重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斗志。战后,布列斯特被授予“英雄城市”的称号。有关部门还在这里修建了一些纪念性建筑,同饱受战火洗礼的布列斯特要塞旧址一起向人们展示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传奇变成了现实》描写了战争爆发之初苏军突遭袭击后所处的被动局面,叙述了作者寻访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幸存者的过程,并根据他们的回忆和有关文献资料概述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始末。第二部《无名英雄和知名英雄》热情讴歌了保卫战参加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三部《大家族》补充叙述了作者如何进一步查询探明保卫战史实,描写了幸存者战后重逢的激动人心的场面,重点突出了广大苏联人民对殉难烈士的缅怀之情和继承英雄事业的决心。
  这部小说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它的真实性,书中没有丝毫虚构,也绝不夸张渲染,一字一句都有事实为其依据。1965年该书荣获列宁奖金。
  1957年苏联将该书拍摄为电影《坚守要塞》,同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后在我国上映。

作者简介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斯米尔诺夫(1915—1976)苏联俄罗斯作家。出身于工程师家庭。苏联共产党党员。1937年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1941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卫国战争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时期,先后发表的代表作品有《第聂伯河上的斯大林格勒》(1954)、《布格河上的要塞》(1955)、《布列斯特要塞》(1957)、《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们》(1959)、《在意大利》(1961)、《古巴之行》(1962)、《无名英雄的故事》(1960)等。
  卫国战争期间,作者在前线担任战地记者,多次听到关于布列斯特要塞中英勇斗争的传说,深为激动。1954年起,斯米尔诺夫开始深入研究当时尚无人了解的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查阅大量文献和档案,访问有关的见证人和知情者,逐渐找到散居各地的保卫战幸存者,同他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过多年艰苦的工作,斯米尔诺夫终于弄清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真相,补写了卫国战争史上的重要一页。同时,根据探索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创作了长篇小说《布列斯特要塞》,于1957年出版,后经补充又于1964年再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次年该书荣获列宁奖金。
  斯米尔诺夫曾任《文学报》主编(1959—1960),苏联作家协会书记(1975—1976),莫斯科作家协会第一书记(1974年起),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书记(1976年起)等职。

第一部 传奇变成了现实
第一章 传说的诞生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拂晓前,守卫苏维埃国家西部国境线的边防军夜间执勤组和侦察兵群发现,天空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前面,在国境线以远的地方,在希特勒匪帮占领的波兰大地上空,黎明前的天幕刚刚泛出衰微的曙光。突然,在遥远的西部天际,在经过了短暂的夏夜而逐渐变得暗淡无光的群星中,闪现出一些从未见过的新星。这是一些亮得非同寻常的星星,它们色彩纷呈,如同焰火在喷射着忽而红、忽而绿的火花,而且不是悬在那里不动,而是穿过夏夜迷蒙的群星,不停地向东边缓缓飘来,最后遮住了人们的整个视野。与此同时,西边传来了大批发动机的阵阵轰鸣。
  发动机的噪音骤然加大,充斥四野。最后,五颜六色的星光越过无形的空中国境线,出现在侦察兵群的上空。数百架亮着翼灯的德机闪电般闯入了苏联领空。
  边防军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不祥事件弄得惶然不安。他们来不及弄清这种毫无顾忌的入侵究竞意味着什么,刹那间,只见一片突然出现的闪光把西方黎明前朦胧的夜空照得通亮;炸弹掀起的一股股黑色尘柱拔地而起,苏维埃国土边境前沿地带顿时火光冲天,接着四周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可怕的爆炸声,远方大地也颤抖起来。连日来隐蔽集结在边境附近的数千门火炮和迫击炮,向我国边境地带开火了。顷刻之间,保持着沉默和警觉的国境地带变成了轰鸣、火焰纷飞的战线。
  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的序幕就这样揭开了,苏联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伟大卫国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当天早晨的同一时间,从巴伦支海到黑海,在绵延三千余公里的整个苏联西部国境线上,都开始了军事行动。炮兵和航空兵对边境目标实施了加强射击和野蛮轰炸后,德国、芬兰和罗马尼亚的三百余个师开始侵入苏联国土。法西斯部队着手实现所谓的《巴巴罗萨计划》,即希特勒德国将领们精心炮制的远征苏联的计划。
  三个强大的德国集团军群开始向东方进军。北部,莱耶勃元帅调动自己的军队沿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向列宁格勒进击。南部,伦施泰德将军率军直指基辅。而敌人最强大的集团军群则在漫长战线的中央地区展开了军事行动。在这一地区,从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开始,有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一直伸向东方——经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俄国古城斯摩棱斯克,过维亚兹马和莫扎依斯克,通向我国首都——莫斯科。
  指挥这支中央集团军的希特勒将领是台奥多尔·冯·勃克元帅,他掌握着五十余个步兵师,配备有古德里安和戈特二将军指挥的两个强大的坦克群。这两个坦克群就好象两把势如千钧的攻城槌,预定要从南北两面突破布列斯特的防御,直捣我后方腹地,并象一把巨大的铁钳,于几天后在明斯克汇合。这意味着敌坦克群将把我军配置在边境地区明斯克和布列斯特之间的几个师一举包围,切断它们同我军的联系。希特勒总参谋部向中央集团军下达的任务就是要在第聂伯河右岸国境附近将苏军主力包围并加以歼灭,而后长驱东进到斯摩棱斯克及其以远的地方,最后逼近莫斯科。敌人的算盘是不待苏军统帅部在后方重建步兵师投入前线,以代替第聂伯争夺战中被歼的各师,德军的坦克就会攻进莫斯科,从而结束苏德战场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持续了两年,这期间,希特勒军队从未遭到过失败。它打垮了波兰,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夺取了比利时和荷兰,重创了英法军队并征服了法国。就在进攻苏联前不久,希特勒军队又在巴尔干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占领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希特勒的将军们被这些胜利冲昏了头脑,自信能够迅速而顺利地结束东征大业。这次远征事先按日排定了每一个步骤,在战争前夜的酒宴上,德军军官还为四星期后在红场举行庆祝胜利的阅兵典礼而频频干杯。
  战争初期态势似乎证实了这些自信的设想是正确的。战事的发展异乎寻常地有利于希特勒军队。敌人的进攻非常突然,所以边境地区的苏联军队被 不及防的夜间袭击弄得措手不及。甚至在战争爆发后的头几个小时内德军航空兵即得以把我军停放在机场和坦克营地的飞机和坦克大部摧毁。因此,敌人赢得了制空权。德军飞机不时在我军后撤的纵队上空盘旋,轰炸弹药库和燃料库,袭击城市和铁路枢纽,高速的梅塞施米特式飞机在我野战道路上空盘旋,跟踪我小股兵力,甚至追袭我向东跋涉的孤身战士。
  乍一看来,一切都是严格按照希特勒大本营制定的计划进行的。正如计划规定的那样,古德里安和戈特的坦克果然于六月二十七日在明斯克城下会师了;法西斯匪帮夺占了白俄罗斯首都,并切断了我部分军队的退路。三个星期后,七月十六日,德军几支先头部队攻进了斯摩棱斯克。由各地后撤的苏军连番苦战,不断陷入敌人包围,遭受了重大损失,战线只好逐步东移。柏林的报刊已经在大肆吹嘘胜利在即,妄称红军已被歼灭,德军师团进入莫斯科已指日可待。
  然而,正是从战争爆发的最初几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特勒统帅部根本无法预料的某些情况。尽管德军在最初的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了成功,但其结果却不得不使某些深谋远虑的德军将领和军官陷入沉思。东方的这场战争与西方似乎截然不同。这里的对手不同,他们的行动也把德军官兵惯常的意绪全部打乱了。
  一踏入苏联国境,这种情况便出现了。尽管苏军遭到敌人出其不意的袭击,损失了技术装备的大部,并且是同异常强大、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敌人交战,但他们的抵抗却是惊人的顽强,而每一次胜利,甚至一次微不足道的胜利,都要付出极为昂贵的代价。按照德国军事科学的法则来看,只要苏军部队与主力失去联系,陷入包围,就一定会立刻缴械投降,但他们却仍在奋不顾身地进行殊死抵抗。即使他们被打散,被分割成小股,陷入进攻之敌的深远后方,看来已绝对难逃被歼厄运,这些苏军指战员也并没有放下武器,他们穿过密林沼泽,向东跋涉,沿途果敢地袭击敌军辎重和小股部队,强行突破战线,同自己的部队会合。有的人虽然留在敌后,却组织起武装,展开了残酷的游击战,把被希特勒军队占领的苏联各州的居民吸引到这场逐步展开、声势日益浩大的斗争中来。
  苏联人这种异乎寻常、难以解释的不屈精神,使许多德军统帅大为震惊,陷入惶恐不安之中。往日在西部的历次征战中,德军无论同谁交战——波兰人也好,法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希腊人也好,他们面对的战线总是一条早已习惯了的战线。战线的另一侧是一个慌忙退却、溃不成军的对手,他们的力量日益遭到削弱,最后只好束手就歼。德军开到哪里,哪里就成了被它牢牢占领的被征服的土地。
  但是,俄国的一切却迥然不同。战线那一侧虽然也是一支频受挫折、连连退却的军队,但与往昔几次西方战役中出现的一般情况却有天壤之别:这些部队的抵抗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在向国家纵深撤退的过程中变得愈来愈顽强,虽然它们在军事上受到的挫折是那样沉重。
  红军在前线的抵抗也一天天变得更为坚强。继白俄罗斯西部各州和别列津那河沿岸几次猛烈的后卫战之后,我军在斯摩棱斯克城下展开了长期的浴血奋战,使敌人开始尝到猛烈反击的滋味。在敌参谋部办公桌上,除了关于获得胜利、夺占大片苏联领土、迅速向俄国纵深推进的各种战报外,苏军在最初几次战斗中重创敌军数字的报告和综合战报,也摆到了德军将领面前,使他们感到了令人胆寒的不祥之兆。这些伤亡是法西斯统帅部的计划始料所不及的。
  就连战线后方的大片土地,敌人也无法视为已占领和已征服的地方。这片土地完全可以称之为战场。因为那里到处都展开了武装斗争——有的公开,有的隐蔽,但其激烈和顽强的程度却始终是空前的。苏军部队奋勇厮杀,突出敌人的重围;成百上千支小部队从敌后向前线冲杀。在密林深处和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带,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全民游击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这是一股不可征服的威慑力量,它使侵略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实际上占领者把手伸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战场。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先头部队一线到苏联边界,这片战场的纵深竟达数百公里。
  但局势毕竟依然异常严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还处在生死关头。不论法西斯强盗的伤亡何等惨重,但目前德军进攻的规模并未因此而明显地减弱。敌人还拥有巨大的兵力和技术优势,仍然在疯狂地向前推进。初期的重大胜利使希特勒官兵军心大振,德军统帅部还握有大批预备队,可以补充前线的伤亡,而在敌后,西欧的整个工业都在为希特勒军队生产军火,为这支进攻的军队源源不断地提供坦克和飞机、武器和弹药。
  苏军频遭敌人打击,一面进行艰苦战斗,一面继续向东撤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领土均被敌人占领。人民多年来创造的巨大财富落入了希特勒匪徒的魔爪。我国千百万同胞沦入法西斯可怕的统治之下。后撤的苏军越来越靠近莫斯科——可爱的祖国的心脏。
  手持武器东撤的军人们心情极为沉重。后退的每一步都好象踏在他们的心上;每当路过城镇和乡村,他们无颜直视那些怀着默然无语的疑问,用期待和求助的目光看着这些保卫者的妇女和儿童。每向后退一步,压在心上的铅块就要重上一分,他们感到祖国和人民、亲人和朋友正面临着无法摆脱的可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