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96-中庸的智慧  :成就真理与中庸必由之路-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亭等一些老成持重的将领看到赵括急于进军,忙来劝阻,并把廉颇的策略解释给他听,希望他能继续坚守。但赵括却说:“廉颇懂什么?我有40万大军,声势浩大,士气正可用,遇见敌军,就要迎头痛击,不杀得泰国片甲不归,决不退兵!”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赵括身上一点不错,刚愎自用、理论脱离实际让他不知所以然,飘忽忽地不知自己的份量,更不知自己的事是小,赵国生死存亡是大,用如此性格之人为将,实在是赵国的重大失策。    
    白起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深知用兵之道。他决定先给赵括点甜头,以诱其出兵。白起派出几支小股部队前去挑战,接连几次被打得大败,赵括十分得意,第二天就亲率大军追出城来。王元反而被迫防守,赵军就把王元包围,连攻了几天。赵括正在得意的时候,忽听军士报道:“后路已被秦国的大军堵死。”接着又有一位将军来报:“西面已满市秦军,无法通行,只有东面尚未发现秦军。”这时,赵括已三面环敌,只有东面还是空隙,他只得率领赵军往东面的长平关撤退。刚跑了5里多地,斜刺里冲出一支秦军,带队的大将蒙鳌高喊:“赵括小儿,你已中了武安君的计了!”赵括一听武安君白起的名字,立刻吓得晕头转向,没有主意,就在半道上就地扎寨。    
    冯亭等老将劝说道:“现虽四面被围,但我军势力尚大,如能拼死突围,可望回到大营。如果就地扎寨,被秦军四面围住,那就一个也跑不掉了!”赵括不听,执意在中途扎寨。    
    如果此时赵括能听冯亭等人的劝告,或许还有生还的机会,再重新布置工事,调整战略方案,胜败说不准是秦军还是赵军了,可个性刚愎的赵括却偏偏不听冯亭等人的劝告,非得中途扎营,这不是他自己自掘坟墓吗?    
    白起一见赵括扎寨,立即抓住时机,四面围住,赵括即刻成了孤军。赵括守了46天,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军士杀人相食,已无法支撑下去,赵括只得选派军士冲击,但每次均被秦军的强弓硬弩射回,死伤惨重。赵括眼见无计,只得自率5000精兵硬冲,他自己骑一匹快马,正撞上了秦军大将王翦和蒙骛,吓得拨马旁逃,却掉入陷坑之中,当即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见主帅已死,失去了斗志,混战了一阵,也就全部缴械投降,白起把投降的40多万赵兵全部活埋。    
    赵括的失败,不是偶然,是必然的,在出兵之前,赵国头脑清醒的大臣就已经看到了如用赵括必败无疑这一结局,何也?他们就是根据赵括的性格给他下的定论。果不其然,刚愎自用、理论脱离实际的赵括兵败身死,自己身死是小,毁掉了赵国,实是一大悲哀!    
    刚愎自用无疑是性格的一大缺陷,然而这种缺陷往往会被自身的某些优点所掩盖。比如,关羽、项羽皆是刚愎自用性格的典型,他们以义、勇感动着世人,使人们知道了他们二人是盖世无双的英雄。麦克阿瑟一生被耀眼的光环笼罩着,但也许是这些光环使得他刚愎自用,袁绍英名早成,以强大的武力雄踞着北方。若说起这类性格的长处,应该说没什么长处,表面常与刚毅、坚韧性格相似,但这只是固执己见而已,优点不多,缺点倒不少,理论脱离实际,自负傲物,狂妄自大……这些缺点都是做人自做事的大忌,更是一颗定时炸弹。奉劝个性刚愎的人还是改掉性格的缺点,重新打造自己的命运。


《中庸的智慧》 第二部分失败中学到的更实用

    失败中学到的更实用    
    人生之路,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要使自己不成为“经常的失败者”,就要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资源”。虽然有时个体不能改变“环境”的“安排”,但谁也无法剥夺其作为“自我主人”的权利。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网有《左传》;孙子殡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受宫刑乃成《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就是因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不自卑,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当今社会,给现代人提供了多种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是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此外,作为一个现代人,也应具有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    
    世界充满了成功的机遇,也就充满了失败的可能。    
    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与干扰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在每次失败之后都能有所“领悟”,把每一次失败当做成功的前奏,那么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自卑为自信。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    
    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你想长大成人,想超过别人的话,就更应记住:要乐观地对待失败。    
    牛顿发明地心引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    
    失败是一所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你已成人,已会独立思考,已会选择,这一切,都决定你如何尽快从这所学校毕业,而不是呆下去或重修这所学校的课程。    
    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如何对待失败方面接受必要的训练,而现在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失败乃人生的良师。    
    正确对待失败,正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有才干的孩子,却没有认识到应该及早让孩子对挫折和失意逐渐有所了解。当这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时,孩子们就能培养起自己成功地与逆境斗争的本领了,要是及早给予孩子这种锻炼机会,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掌握应付逆境的一套本领。    
    举重运动员开始训练时,最初是使用较轻的重量,然后一点儿一点儿地增加重量,直到他们能举起重得令人不可思议的杠铃。同样,经常让孩子受一点儿小小的压力和失望,会培养起他们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逐渐坚强和成熟起来。这样,无论何时逆境真的出现时,他们都不会像暴风雨中的茅草房一样,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他们能在灾难面前顽强挺立。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对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能使人对待风险应付自如,一旦发现自己能挺过来,那么对失败的恐惧就更少了。要是孩子们犯了错误没有受到严厉的指责,他们就会觉得尝试失败的行为是一种轻松的体验,从而更多地去尝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下次遇到问题时,都会比较从容自若地对付,而再下次,就更加从容了。    
    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很令人失望的,但这也能使你接受教训和经验,问题是你如何对待不成功的尝试。不要辱骂它,要利用它。    
    从失败中学习非常重要。若能如此,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失去走向成功的信心。日本学者戴斯雷里曾说:“没有比逆境更有价值的教育。”如果把失败弃之不顾,不加反省就意志消沉,那么即使开始下一项工作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遇到失败,若只是简单地以“跟不上人家”为借口,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没有在失败中的学习精神,便永远得不到成长。而且,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找到我们所要学习的东西。


《中庸的智慧》 第三部分大吹大擂,不是光荣

    第十四章〓中庸:要光荣不要虚荣    
    虚荣之所以违背了中庸之道,就是因为它超出了光荣的界限,从而走向了光荣的反面,光荣的反面是什么呢?讲出来恐怕是虚荣的人不好受的。所以,我们建议,要光荣不要虚荣,这就必须把握光荣的分寸。    
    大吹大擂,不是光荣    
    成功的欢乐不亚于尝到幸福的果实,成功的希望牵拽着每颗跳动的心灵。可是,在追求成功的奋斗中,信心、自信固然是支柱,可有人却携带了自我吹嘘这颗毒瘤。    
    事实只有十分之一,或者连十分之一都不足,说话却说到十分,虚多而实少。有的人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非常动听,一部分人也许会上他的当,信以为真。比方他对于某种学问技术不过初窥门径,还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为专家,到处宣扬,不认识他的人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唬人。    
    比方他对于自身经历,说得津津有味,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无法证实其虚构,这叫做吹牛盗名。    
    比方他的事业并无什么发展,他却说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货物如何充分,某批生意赚多少钱,说得大家有些动心,这叫做吹牛欺人。    
    有的人与某一位名人实在并没有多少关系,他却对人说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过,某事曾由他经手过,把某人的私生活起居,描写得十分详细,不是有关系的人自然不易拆穿,这叫做吹牛借势。    
    自我吹嘘的动机是表示他了不起,骗得大众的信任或者借此提高他的身份和施其某种诡计,凡此都是不合道德的。    
    英国的培根先生说:“自夸自赏为明智者所避免,为愚蠢者所追求。”自我吹嘘的出发点有虚浮不实的嫌疑。若把自我吹嘘当成一种人生的技巧和手段,则这种手段是笨拙的,有朝一日曝光,会遭人嘲弄的。本来,你是个什么样子,能够做成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都客观地存在着,别人皆看得一清二楚。自我吹嘘、自我欣赏一下,无非是担心自己的长处、优势鲜为人知,以致名不彰、声不显。说到底,自我吹嘘,只是在于强为自己扬名罢了。    
    有时候,自我吹嘘的手段能够给自己带来扬名的好处,但是,这种名声犹如水上陌、纤中尘,是一个虚假之名,它经不起实践的推敲,更耐不住时间的检验。虚假之名如同肥皂泡,一吹即灭;如同朝露,太阳照射即会消逝。    
    自我吹嘘的场合和范围是十分有限的,你只能在陌生的场合,对着一些不认识你、不了解你的人来自夸一番,因为人家暂时不了解你,你或许能一时欺骗和蒙住别人,可以让别人暂时错误地以为你何等伟大、何等高明。但是,如果因你的自夸而真正引起了别人的关注,乃至引起了别人的崇拜和尊敬,那你就惨了。崇拜和尊敬你的人迟早会了解你,发现你的庐山真面目,发现你是个吹牛大王。那时候,人家就会鄙视你,对你不屑一顾了。你绕了一个圈,一个可怜的骗人圈套,到头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冯道根是南朝梁时的开国良将。《南史·冯道根传》记载,梁武帝最初举兵时,冯道根受命为先锋,立了大功,但他每次征伐取得胜利后,从不自吹自擂。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将领一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因此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历史上,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老实人“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    
    领导者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决不要轻易对自己的功劳大吹大擂。    
    据《战国策·魏》记载,公叔座在战胜韩、赵之后,辞谢了魏惠王出郊相迎和赐400万的奖赏,并指出:“使士卒不溃不散,强毅不屈,百折不挠的,正是吴起教导的影响,我没有这水平;事前观察了解复杂的地形,暗暗决定安排得失的力量,使全军将士不迷惑的,是巴宁等人的出力;定立赏罚制度于前,使民诚信遵守于后,这是大王明文规定的法规;看到敌人可以进攻,就击鼓进军,不敢懈怠,这是我所做的。大王只为我有这双不敢懈怠的手赏赐我就行了,如果认为我有功,可我又有什么功呢?”魏惠王认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