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业 清朝开国史-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即撤的袭击,以获取荣誉和财富。③另一方面,则是金朝的传统;帝国体制本身及努尔哈赤传给后代满族统治者的汗的大统,便是这种传统的象征。当然,后一种传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占领中原;长期以来,在东北亚争夺财富与权力的诸国中,只有清廷能与明朝角逐,他们完全可以为此而自豪。但深植于满族特有的帝国传统之中的,是更为神圣的天命观念。一旦明王朝不再是清廷的对手,那么顺从天数和执掌天下,终将被证明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随着北京明朝政府的崩溃,范文程、洪承畴等汉族合作者又有了新的机会来劝说满洲贵族进攻中原。他们认为,如今吴三桂已放 弃宁远,关外之地尽我所有,进图“洪业”之机终于来到了。①多尔衮正急于巩固其凌驾于诸贝勒之上的个人权威,故特别乐于接受这一建议,因为这自然会使他着手加以控制的皇权得到强化。于是,多尔衮强化君权的野心,加上清廷中众多汉官的劝谏,便决定性地促成了满族从部落战争时代向帝国统治时代的过渡。5月13日,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大肆抢劫的消息传到盛京,大学士范文程听后十分高兴,认为清军南下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尽管李自成的军队号称百万,也丝毫未能动摇范文程的信心,他认为清军完全可以击败敌手。这一乐观态度的根据,不仅在于对清兵之军技和纪律的信心,而且还在于他相信李自成已丧失了所有政治上的支持者。起初,李自成就因推翻崇祯皇帝而招致天怒了;随后他又因虐待缙绅和官员而激起了士大夫的反对;现在,由于抢劫京师,奸淫平民妻女,焚烧民宅,进而遭到了百姓的憎恨。范文程说:
我国家上下同心,兵甲选练,诚声罪以讨之,兵以义动,何功不成。②
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意见:以惩罚推翻了崇祯皇帝的叛匪为名,兴兵南下。当天,睿亲王便举行了仪式,受权远征,占领中原。第二天(5月14日),他率领大军离开了盛京。③
5月20日,即收到吴三桂书信的那一天,多尔衮才得知崇祯 皇帝已经驾崩。①天子暴死这一令人惊惧的事件使计划略有改变,大顺政权不再是清廷潜在的盟友,而变成了他们的主要敌人。②洪承畴对此战略做了如下解释:
此行特扫除乱逆,期于灭贼,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法在必行。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贼走则即行追剿,傥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③
按照洪承畴的看法,进攻中原若要取胜,就需要保证两条,一是彻底击溃李自成的军队;二是改变清军以掠夺财货、奴隶、牲畜为目的的传统战略。在听取了这一意见之后,多尔衮召集了将领及贝勒们,对他们说,以往三次入关,都鼓励士兵抢掠,而此行却不同于过去,“要当定国安民,以成大业”。多尔衮与他们相约,此次征战以“救民”为宗旨,不得无故烧杀抢劫。所有降者都要赦免,除剃发之外,不得伤害其身体。旗人若有妄杀乡屯散居之人,或奸淫、抢劫、偷盗牲畜者,一律处斩,其扈从为奴,财产没官。④
与此同时,范文程开始起草写给汉族百姓的布告,以便在清军西进途中张贴:
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敌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 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必不尔害。①
这些布告有助于清军在进军北京的途中打开沿途城池的大门。月20日,即多尔衮从吴三桂的信中得知,其愿以“大利”及清廷已占领的辽西为代价,来换取清军的帮助之时,第一支清军开始了入关之行。②
在给吴三桂的答复中,多尔衮明确表示愿意联合对付李自成,但这是从清廷一方考虑的。他并不打算复兴实际上已同清廷处于战争状态的明王朝。睿亲王在信中(它由范文程起草)指出,清廷一贯希望与明王朝保持友好关系,虽然清人三次出兵中原,但那“盖示意于明国官吏军民,欲明国之君,熟筹而通好也。”的确,若不是中原大乱,百姓遭难,清军还会第四次出兵。现在他们已得知明朝皇帝惨死的消息,因而决定集合“义兵”,“期必灭贼,出民水火”。③
这样,多尔衮就对收到吴三桂来信表示了高兴,并对这位明朝总兵仍以明朝忠臣自许而竭力报效其主的精神表示赞赏。尽管吴三桂镇戍辽东时他们双方曾经是对手,但睿亲王愿意忘掉过去的敌意,起用这位明朝官员作自己的大臣。在管仲的故事中可以找到先后效忠二主的历史先例。管仲是公元前7世纪的人物,曾辅佐鲁侯。在其主人与日后的齐桓公作战时,管仲曾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后来齐桓公寻求贤人以任宰相,有人推荐管仲,并说正因管仲曾忠心侍奉前主,所以他必定会同样地忠于新主。桓公任用了管仲,而管仲则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制定的政策使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多尔衮在信中就以这一故事劝说吴三桂,打消 顾虑,效法管仲①:
昔管仲射桓公中钩,后桓公用之为相,以成霸业。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以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山河之永矣。
信中最后说道,多尔衮的军队已抵达宁远,与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精锐部队会合后,定能轻而易举地击溃叛匪。②
5月25日,李自成的主力已经到达山海关城郊,吴三桂乃决定接受多尔衮的条件。他一面遣使致书多尔衮;一面分派亲信将领守卫西城和北城,并将东城交给乡绅统领的乡兵把守。③尔后,他将自己的大队人马在山海关西侧沿沙河排成数里长阵。李自成则站在一座小山坡上,居高临下俯视战场,并将两名明朝皇子带在身旁。④
② 1644年,清朝可用于征服中原的278牛录中,包括壮丁和旗兵,可能不超过12万人。此外还有蒙古120牛录,约2。4万人;汉军165牛录,3。3万人。吴卫平:《八旗兴衰》,第35—36、88—90、100页。
③ 林铁钧:《清初的抗清斗争和农民军的联明抗清策略》,第40页。
① 昭梿:《啸亭杂录》第二卷,第8页;《皇清开国方略》,第577—578页。
② 早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清廷已在考虑占领中原。不过他们最初似乎是想同大顺政权平分华北。1644年3月6日,李自成宣布建立大顺政权才27天,清廷即派使者带了一封信到西部,信中称其为“西据明地之诸帅”。此信提出,清军愿与反明军事集团建立联盟,这一建议是这样表示的:“并取中原”。此信后被附上一个纸条转了回来,纸条是大顺的将领王良智签署的,他说已将此信内容报告上级了。顾诚:《论清初社会矛盾》,第140页;又见赵凯:《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
③ 至1643年5月,几位亲王开始改变自己的主张,倾向于彻底征服中国。多铎、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都认为清军变抢劫为占领的时候已经到了,今后他们可以靠征收汉族农民的赋税生活。11月,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率6万军队,包括一支炮队,向山海关进发。清军的这次行动并不坚决,他们似乎打算夺取山海关,但最终却返回了盛京。对此我们可作出这样的推论:当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决意征服中原时,其他满洲贵族却仍想阻挠,并终于迫使他们返回清都。郑克晟:《多尔衮》,第4页。
①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四卷,第42页。当时,多尔衮的设想是与李自成平分华北。1644年3月5日,他致书李自成及其将领,建议双方“协谋同力”。郑克晟:《多尔衮》,第5、10页;商鸿逵:《明清之际山海关战役的真相考察》,第79页。
②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8页;又见《皇清开国方略》,第577—580页;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第一卷,第2—3页。
③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四卷,第42页;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6页。这支大军原计划取道密云进攻中原,收到吴三桂的信后,才转向山海关。赵凯:《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
①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3726页;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6页。
② 正如当时范文程所说:“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6页。
③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四卷,第44页。
④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9—260页。范文程和洪承畴都主张严肃军纪。抢劫者鞭笞80,1649年,改为处死。吴卫平:《八旗兴衰》,第49—53页。(此处似有误,原文是“其攻取之城,法所不赦者,杀之,其应俘者,留养为奴,其中一切财产,没收之为公用。”——译者)
①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8页,“为尔等复君父仇”一语,成了清廷宣传上常用的口号。
② 《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四卷,第45—48页。沿途地方官都向清军献礼,郑克晟:《多尔衮对满族封建化的贡献》,第7页。
③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9页。
①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卷,第259页(不过,管仲辅佐的并非鲁侯,而是鲁侯支持的齐公子纠——译者)。
② 同上。以旁观者看,包括朝鲜兵在内,清军的数量显然多于大顺军。吴三桂有10万人,加上清兵,共达20余万人。然而多尔衮还是注意了洪承畴的警告,即不可轻视大顺军,他告诫部下,不可鲁莽攻击。这也就是多尔衮之所以叫吴三桂打头阵的原因。商鸿逵:《明清之际山海关战役的真相考察》,第81页;吴晗:《朝鲜李朝实录》,第3734页。
③ 山海关的南城墙,面对大海,是无法攻破的。
④ 商鸿逵:《明清之际山海关战役的真相考察》,第80页。

 
大举南下
信使赶到距山海关约160公里处临海的连山⑤,将吴三桂的降书交给了多尔衮。多尔衮立刻下令拔营,步骑同时急速南行。仅用了24小时,清军便推进了100公里。到26日傍晚,他们距山海 关就仅剩8公里路程了。①由于疲惫不堪,不断继续前进,清兵很快地支起临时帐篷,带甲枕戈而眠。半夜,将领们叫醒了士兵。多尔衮令阿济格和多铎各率1万军队分两路作侧翼掩护,自己则率主力连夜向那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隘赶去,从那里已隐约地传来了大炮的轰鸣声。5月27日拂晓,清兵已来到山海关门前。②吴三桂亲自骑马出城迎接,正式向多尔衮投降,然后,命令其部下皆以白布系肩,以便使清军的满、蒙、汉军在战场上能将他们与起义军区别开来。③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事实证明,吴三桂的军队随后便被置于清军的前列,④他们将打头阵,并在敌军最初的攻势中首当其冲。⑤
李自成的军队沿沙河排开,在岸边摆下宽阔的战阵,其队伍稍显混乱。但是当吴三桂的宁远精兵向前推进并冲进大顺军阵地时,大顺军并未后退。他们顶住了吴三桂军的反复攻击,并使之遭到重大伤亡。——这伤亡是如此地惨重,假若吴三桂始终单独作战,势 必大败。①但是,就在李自成即将获胜之时,一片风沙从东面的小山坡上滚滚而来。②在遮天蔽日的沙尘之下,清军迅速绕过吴三桂的右侧,扑向李自成的左翼。当大顺军转向这支从沙尘中冲到他们眼前的骑兵时,突然发现骑兵们剃光的前额。“鞑子兵!”随着一声惊呼,大顺军的阵地被突破了。大顺军掉头向永平逃跑时,退却变成了溃败,落在后面的士兵都被砍倒。③到了永平,李自成想停下来重整旗鼓,但许多部下拒不听命,沿着通向北京的路一直向西溃逃。李自成不久也随军而去,将战场丢给大获全胜的多尔衮和吴三桂。④
战败的大顺军逃回北京后,便在京城发泄怒气,他们四处放火,并将彰仪门附近的民宅全部毁坏。⑤吴三桂得胜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很多北京居民听到了明太子即将复位的传闻,不禁欣然泪下。⑥街市的小贩嘲笑地唱道:
自成割据非天子,
马上登基未许年。①
尽管“天命”似乎正在转移,但百姓的劫难却依然没有结束。从山海关逃回来的大顺兵拖着疲倦和醉醺醺的步履,又回到原来的营地。5月31日,李自成率其主力回到北京,继续劫掠城内衙门和官员宅第。现在,为了最后证明他曾经真正统治过天下,李自成决定登基称帝。6月3日,在大顺军已准备放弃京师之时,李自成举行了正式但又仓促的登基大典。②第二天,这位大顺永昌皇帝便在宫中放起大火,骑马出城西去了。③在他身后,火焰冲天,大火几乎燃遍城中各个角落。“闯王”占领北京仅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