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73-erp与企业管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我们将要生产什么?    
    B:我们用什么来生产?    
    C:我们有什么?    
    D:我们还应得到什么?    
    这4个问题可以分别由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和物料需求计划来回答,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本方程式,称为制造业基本方程,这个方程可以用如下的概念公式来表示:    
    A×B – C = D    
    它对所有的制造企业均是相同的,因此是一种标准逻辑。有关文献指出:“这是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本质规律,正如地心引力,只能面对它,而不能改变它。”    
    MRP II以现代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来模拟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亦即上述的制造业基本方程。由于制造业基本方程的普遍存在,MRP II也是普遍适用的。    
    对MRP的适用性产生疑问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早期的MRP工作者所使用的习惯术语。在计算机时代的早期,制造业的标准逻辑尚未被普遍认识。特别是由于MRP起源于机械制造业,其早期工作者使用“零件”、“部件”等术语。因此,虽然在制造业的不同行业中都存在着制造业基本方程,然而,人们却往往只看到不同,认为他们面临的是与众不同的生产环境。当时只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认识到有标准的财务管理工具,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预算、标准成本等。一位专职的财务人员离开一家企业进入另一家企业,他不会看到“与众不同”的财务系统;而在制造业的其他环节上,则没有标准的工具。    
    现在MRP II已向人们提供了制造业管理的标准工具和标准的知识体系,而且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制造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而且应当使用诸如销售与运作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工具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企业,这正如财务人员早已有的标准财务工具一样。    
    在MRP出现之前,人们希望情况保持不变,以使得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的日期保持有效。每逢出现变化,人们则陷入被动。现代的MRP II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计划和控制的工具,使用这样的工具可以很好地应付生产制造环境中永恒的变化。


第二章 管理需求推动ERP的发展2。5  集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ERP(1)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缩写,作为新一代   MRP Ⅱ,其概念由美国Gartner Group 于1990年初首先提出。经过短短几年时间,ERP已由概念发展到应用。目前,MRP Ⅱ软件供应商已普遍宣布自己的集成系统是ERP产品。在制造系统市场上,ERP成了一个流行的名词。究竟什么是ERP?它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它是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发展状况如何?本节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1。 Gartner Group 关于ERP的定义    
    Gartner Group是通过一系列功能标准来界定ERP系统的。Gartner Group提出的ERP功能标准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既可支持离散型制造环境又可支持流程型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重组业务过程的能力以及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 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在整个企业内采用计划和控制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能力和图形能力。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要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关系数据库;第四代语言;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EDI)。    
    以上4个方面分别从软件功能范围、软件应用环境、软件功能增强和软件支持技术上对ERP作了界定。这4个方面反映了至20世纪90年代,对制造系统在功能和技术上的客观需求。    
    2。 ERP的功能特点    
    上述的功能标准1所列的8项扩展功能均是相对于标准MRP Ⅱ系统来说的,这些扩展的功能仅是ERP超越MRP Ⅱ范围的首要扩展对象,并非ERP的标准功能清单。由于ERP的发展尚未达到MRP Ⅱ那样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尚不能像“MRP Ⅱ标准系统”那样形成一个“ERP标准系统”。事实上,像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等许多不包括在标准MRP Ⅱ系统之内的功能,在目前的一些软件系统中已经具备,但是还缺少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于管制报告(Regulatory Reporting)功能的扩展,是由于各国政府对制造业强制执行的环境控制、就业安全及消费者保证等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从而引起大量处理各种遵循法律法规情况报告的需求。对于管制报告方面的需求,发达国家更为迫切。由于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法规,这方面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存在客户化的问题。    
    上述功能标准2所说的“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可以包括三种情况。    
    (1) 生产方式的混合。这首先是指离散型制造和流程式制造的混合。由于企业的兼并与联合,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加之高科技产品中包含的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无论是纯粹的离散型制造环境还是纯粹的流程式制造环境在一个企业中都很少见,通常是二者不同程度的混合。其次是指单件生产、面向库存生产、面向订单装配以及大批量重复生产方式的混合。    
    (2) 经营方式的混合。这是指国内经营与跨国经营的混合。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得纯粹的国内经营逐渐减少,而各种形式的外向型经营越来越多。这些外向型经营可能包括原料进口、产品出口、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对外投资直到跨国经营等各种形式的混合经营方式。    
    (3) 指生产、分销和服务等业务的混合。这是指多种经营形成的技、工、贸一体化集团企业环境。    
    为了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ERP系统必须在两方面突破MRP II的局限。    
    一是在标准MRP II系统中,一直未专门涉及流程工业的计划与控制问题。这和传统MRP奉行的简单化原则有关。在标准MRP II系统中,是以行业普遍适用的原则来界定所包含的功能的。例如,制药行业对批号跟踪与管理的需求来自于法律法规的特殊管制,而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这些功能,如洗衣机行业就不需要,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法规要求。但是,随着质量保证的需求和为消费者服务的需求的发展,洗衣机行业也有了批号跟踪与管理的需求。因此,行业普遍适用的原则标准也发生了变化。ERP扩展到流程行业,把配方管理、计量单位的转换、联产品和副产品流程作业管理、批平衡等功能都作为ERP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在标准的MRP II系统中没有包含流程行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MRP II软件都不适用于流程行业。标准MRP II系统和具体的MRP II软件并非同一件事情。


第二章 管理需求推动ERP的发展2。5  集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ERP(2)

    传统的MRP II软件系统往往是基于标准的MRP II系统、同时面向特定的制造环境开发的。因此,即使通用化的商品软件在按照某一用户的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时,也会受到限制。目前,具有这种有限能力的软件对于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是用剪裁和拼装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产品模块配置来实现的。但是,这很难满足用户在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根据客户需求快速重组业务流程的足够的灵活性要求。这种功能正是ERP所追求的。实现的方法不是剪裁拼装式的,而是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Reengineering)。实现这个目标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技术。    
    上述功能标准3是ERP能动式功能的加强。与能动式功能相对的是反应式功能。反应式功能是在事务发生之后记录发生的情况。能动式功能则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ERP的能动式功能表现在它所采用的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能力和图形能力。例如,把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应用到管理事务中,以预防为主,就是过程控制在ERP中应用的例子。把并行工程的方法引入ERP中,把设计、制造、销售和采购等活动集成起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作业,在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时,就要考虑生产制造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如有设备工艺变更,则要及时反馈给设计。这就要求ERP具有实时功能,并与工程系统(CAD/CAM)集成起来,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决策支持能力是ERP“能动”功能的一部分。传统的MRP II系统是面向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就它所解决的问题来说,决策过程的环境和原则均能用明确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的,定量的或定性的)清楚地予以描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还有大量半结构化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决策者往往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准确。如新产品开发、企业合并、收购等问题均是如此。ERP的决策支持功能则要扩展到对这些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处理。    
    上述功能标准4是关于ERP的软件支持技术的。为了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以及合并、收购等活动的需求,用户需要具有一个底层开放的体系结构,这是ERP面向供应链管理,快速重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更大范围内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    
    3。 ERP的产生背景    
    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成为在新的形势下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动向。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在经营战略方面的重大转变。    
    传统的经营战略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的。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职能划分的层次结构;企业的管理方式着眼于纵向的控制和优化;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由产品驱动的,并按标准产品组织生产流程;客户对于企业的大部分职能部门而言都被视为外部对象,除了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都不直接与客户打交道;在影响客户购买的因素中,价格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质量和交货期,于是,企业的生产目标依次为成本、质量、交货期。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则要求企业的组织为动态的、可组合的弹性结构;企业的管理着眼于按客户需求形成的增值链的横向优化;客户和供应商被集成在增值链中,成为企业受控对象的一部分;在影响客户购买的因素中,交货期是第一位的,企业的生产目标也转为交货期、质量和成本。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就要对客户需求迅速作出响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客户交付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迅速重组业务流程,消除业务流程中非增值的无效活动,变顺序作业为并行作业,在所有业务环节中追求高效率和及时响应,尽可能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快速完成整个业务流程。这就是基于时间的含义。而基于时间的作业方式的真正实现又必须扩大企业的控制范围,面向整个供应链,把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环节都集成起来。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涉及企业的再造工程。企业再造工程是对传统管理观念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观念下,产品不再是定型的,而是根据客户需求选配的;业务流程和生产流程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针对客户需求,以减少非增值的无效活动为原则而重新组合的;特别是企业的组织也必须是灵活的、动态可变的。显然,这种需求变化是传统的MRP II软件所难以满足的,而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为基本特点的ERP系统。这就是ERP产生的客观需求背景。而面向对象的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以及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又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于是,ERP应运而生了。    
    4。 尚不能形成“ERP标准系统”    
    以上,我们围绕Gartner Group的定义对ERP进行了讨论。我们讨论了ERP的4项功能标准以及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和面向供应链的基本特点。Gartner Group关于ERP的概念一经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