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顽童时代作者:钟丽丝-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常一下课我多是抓着乒乓球拍冲出教室去占乒乓球桌。课间打球,丢分就算输,要重新排队很麻烦,所以参加的人不太多,我却是凡下课就冲去。谁料这天下午第一节课间休息,我趴在桌上睡着了。郑可成将我胳肢醒来,笑道:“该不是叫段虫龙的瞌睡病传染上了吧?”
  平日中午回家,保姆早摆好筷子盛好饭,我端碗就往嘴里扒,速度又是自小练成,5分钟后将筷子一放,就开始逗妹妹说话。妹妹依她从托儿所就养成的习惯细嚼慢咽默默地吃。她爱笑,笑狠了就拉尿。我就想方设法逗她,直到她笑得喷饭弯腰冲去厕所。我又被保姆骂了几场才作罢。然后保姆又动我以“乖乖妹儿”为榜样,又威胁说要向爸爸告状才逼得我上床午睡,天天如是。
  原来平日午睡那么重要,才缺一觉竟让我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然后,我嗅到自己身上也是酸酸臭臭的……
  下午放学后,我才见段志高拉加班的真本事。他从一个玻璃瓶扯出两根泡豇豆,给我一根,说:“吃。干大活要吃点咸的才有力气。他将我带去一个好长好陡的斜坡下,然后从书包拿条长索出来。那索一端结了个活套一端系了个铁勾。接到车后,他走去板车一侧,将套斜背在肩,将勾扣了车身的一个钢环,告诉我,这是正式的拉边套。然后他将身子尽量俯下,绷得紧紧,人与地面简直成了两条笔直的锐角边,就脚指如鹰爪,抠着这个充其量不超过30度的锐角成之字形缓缓移动。那圈缠着布条的绳索像是铸在了他古铜色的光背又生生嵌一半进肩膊……那人,那车,那远峰,那近树,和那条蜿蜒如龙般突然盘进山腰不见了尽头的黄泥路,浓浓淡淡,渐渐化进暮色,被夕阳融了镂了,像油画,像群雕,像史诗的几行,显得又朴实又壮美,又悠远,又凝重。
  我没有资格拉边套,就和4个小孩另候架大板车,也绷立了身子,推着车屁股一步一声号子去上坡。待分得湿漉漉的1角钱再下坡时,我连腿肚子都在打抖。段志高说:“回吧。我每天黄昏只拉一个大坡。弟弟一定帮妈妈煮好饭了,我们家的晚餐总是等齐人才吃哩!”找已饥肠辘辘,就赶紧点头一面将那角钱递过去。看着那张被汗水浸透的小纸币,我就知道“视金钱如粪土”这话千万不可下巴轻轻随便说。
  见我连续两天不睡午觉,保姆就说要告诉爸爸。我只好中午拼命吃饱睡定,下午放学后才上一大坡。不久我也能拉边套了。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学校里红榜高张,公布少先队新队员名单,没我的份。中队长把我叫去棵皂角树下,说:“少先队的荣誉高于一切,我们不能允许鲜艳的红领巾戴在一个进过派出所的人的脖子上。”停了一会儿,她又加了句“起码这一次不能。不过……”中队长的口气就软下来。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上说:“组织上讨论过,觉得你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你千万继续争取进步,再写一份申请来。哎,你怎么不说话?你不要太难过呀,你倒是说话呀——”其实这回没份宣誓也不甚打紧;我觉得严重的,是我明知违反校规还拉板车拉得兴头大发,又怎么敢再去申请?
  回家见到陈书剑,他问我为何有点垂头丧气,我说想入队,又放弃不了一件红领巾们不应该干的事。我向来视他如知交,讲话随便,就说:“我发过誓不将此事告人,只好也不告诉你。”陈书剑想想,说:“钟家一个上好的小孩啊,其实这又有甚作难?人生在世,为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你衡量过后,做一件弃一件便是了。”
  我想了想,又想了想,说我觉得两件都很难放弃。陈书剑就摇摇头,说:“孩儿,当断不断,其性自乱,便两件事都办不好。”他从我桌上拈枚康熙制钱,正正经经道:“那么你将正反两面各托一事,让老天替你决断。说着捏了制钱就要向上抛。我一把揪了他衣袖喊:”世伯莫抛!我知道什么事不可放弃了。“
  我那时早去了重庆市少年宫民族乐队,专拉胡琴,每个星期大早上都要去集训。离家之前,母亲总是亲自打扮我,那天不必穿父亲改缝的大口袋小军装,而是穿上母亲熨得妥妥贴贴的闩麻纱衬衣小花布裙。衣服裙子在阳光清风中滤过,有种干净的香味。我虽头发短如箭猪,母亲总能使手指拢右拢,用根细细的红毛线给我缠出开花炮仗般神神气气一束;再让我蹬上一双擦得亮亮的小皮鞋。我总跟母亲说练完琴想上图书馆上完图书馆想溜冰,最好中午不回家吃。她就总为我备好一盒饭,饭面齐齐排上4条腊肠。每年初冬,我家窗外就花环般挂了一圈一圈的腊肠,那是妈亲手做的,十足的广东风味,风干放入米缸直吃到来年入秋。母亲将饭盒放进一个小背包又塞进一个军用水壶,壶中灌满重庆老鹰茶,才让我背包提琴下楼之。到大院门口每次回头望去,定见母亲在3楼窗口和弟妹一起朝我挥手。
  集训一完,我就冲去找段志高让他帮我解下红头绳。我脱剩一条小短裤,将衣物全放进背包,然后赤膊上阵拉边套。
  待饿了,两人就去片阴凉地,寻棵树靠了坐,边吃边喝边说话。吃完饭休息时我就拉我的二胡。段志高使从自己书包掏课本出来看,看旧课,又看新课,还掏张纸出来写写算算,一点儿不受我影响……
  莆昏来临我俩分手后,我会在回家路上找水把自己冲干净才穿好衣裙鞋袜进门……
  暑假快完时,段志高突然告诉我,他家要搬到朝天门附近去。朝天门附近有个20多户人家的居民点,全住了铁道兵的家属。家属们都很年轻,都不工作,只在家带孩子和等待谁也说不准啥时休假的丈夫回来。如今她们要齐齐上阵去土法炼钢,便要弄个民办托儿所把孩子管起来——当爹的单位出钱,由这些家属们出力。家属们都愿意成群结队热火朝天去堆小高炉化烂铜铁,说,干脆请外人算了。于是点子多多的居民组长就提出段志高她娘来。
  居民组长的娘家和段家同住~个大杂院。未嫁时,她已十分敬服段家夫妇的为人。待她有权处理家属们的纠纷了,便常以段家情况作典范,加上能说会道,总可让人心服口服。她每次从娘家返回,都喜欢捎点儿段家的新鲜小故事在这个居民点传开。那段寡妇,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于几十里外的陌生女人堆里竟有着极好的口碑。
  家属们一致赞成将各自娃娃托交段寡妇,再听居民组长说可以跟段家兄弟商量,请哥儿俩放学后教娃娃们认点儿字唱几支歌什么的,就更是拍手叫好,喊着“干脆让这娘儿三个全搬过来嘛!”她们早知段家虽然贫穷,可段家气傲心高,便七嘴八舌商量好,说这家人的肚子由托儿所包起来;衣服由家属们包起来;段寡妇的工资由托儿所支付;家属们每月再凑份钱给段家兄弟,兄弟俩除了放学后给娃娃当当老师,还搞搞幼儿园的卫生。有几个急性子的女人,等不及居民组长找段家商量归来,已经风风火火腾房子扫地擦窗户,又有人就说要借辆板车帮段家迁居去……
  于是段家搬走,段志高和他弟弟也转了学。
  23
  妹妹说:“我正是想到共产主义才难过哩!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共产主义20年后能实现,现在才刚刚过去一年。老师说过中国人平均寿命不到50岁。爸爸今年49岁,妈妈今年36岁,不知他们活不活得到共严主义来临……”
  刚升上五年级,生活倾刻之间变得热闹起来,热闹得……嘿!都鼎鼎沸沸了——首先,校会成了个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誓师大会:我们依仁小学那位行止儒雅的老校长,忽然在台上有了幅度很大的动作。他右拳紧握不断齐耳高往下砸,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全国6亿人民总动员了!我们一定要在15年内超过英国赶上美国!”说为了在国际上打赢这场翻身大仗,最重要的是粮要增美国微软公司,钢要增产,要在1958年剩下的几个月内使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校长要我们每个人课余去找烂铜烂铁交来学校。他将长长的手臂那么整条儿斩钉截铁地一挥,当场就有了点英武的气势……
  图画老师们调好石灰水抓了木桶扫把,将校园的土墙砖墙内内外外刷满标语,放眼望去都是“一天等于20年!”“让钢铁元帅升帐!”“超英赶美,提早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教室有侧外墙刷的是一首诗,是“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这诗当时脍炙人口,每一读,就自觉从骨了里透出一股威风来……
  有几位平日习惯倒背双手踱步的老师开学后变得甩手挺胸脚底生风,若行军的兵士……
  看着平日在自己眼中如圣贤般宝相庄严的各级师长居然连过程也没有,就突兀一下变得如孩子般雀跃灵动,我们这些当学生的就更是兴奋莫名。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虽然自己不能在各门学科一天等于20年地大跃进,但起码,在图画和音乐课方面,已和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处于同一水平;开学那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图画都是《想象画——大跃进来了!》从前一年级的第一支歌是“找呀扰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敬个礼呀点点头,笑嘻嘻来握握手,大家一起大家一起跳舞。再会!”我刚升四年级时,彭老师教的是《秋天》,词曲都很细腻:“乌云遮住阳光大地暗淡了,西风阵阵吹来细雨丝丝飘,小河流水滚滚不断起波涛,鸟儿怕冷南飞准备过冬了。”唱起来,心里很平静,没有什么跃跃欲试的冲动;可这1958年9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的新歌都是一模一样的,唱的都是“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的歌,听话要听党的话!”不但学生唱老师唱,工人唱农民唱,便是机关兵营横街窄巷都一样响起这首歌。歌词言简意赅形象鲜明,一下子就深入头脑,尤其是短曲中那几个休止半拍的切分音符,使一唱起人就变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那时满街遇见个谁,就见谁个都面上春意浓浓脚下步履匆匆。对面来人,也不管男女老少熟悉陌生,自然就点头挥手老友似地打招呼,然后擦身而过,谁也不用问谁准备去干什么——似乎人人胸有成竹;反正不管对方从以前的哪里来,如今也必是与自已同心协力,去为1070万吨钢铁奋斗的……
  大跃进的号召像是在红房子点了一把火,将家属们烘得心热脸热嘴皮子热,她们七嘴八舌衣袖高卷,在每一级楼梯上挤着拥着,轰轰烈烈地,将用来压地毯的铜片铜条通统卸下,又抓又抱弄去大院。
  院里停了好几辆手推车。每辆车插了面三角小红旗,旗上以金黄色的丝线绣着“请钢铁元帅开帐”的字样。
  家属们叮叮当当装满车,就唱起“戴花要戴大红花”的歌子,挥着旗护着车要上路。
  我们1幢的刘婆婆煮好醪糟蛋,小脚尖尖追媳妇没追上,就端了碗在大门门立了慨叹,道:“哎呀瞧这阵仗,比当初朱、毛闹红还热闹呀!”刘婆婆是江西老根据地的人,总记得闹红的事,我有一次还听她哼哼“一送(哩格)红军,(介子个)下了山……”还说要是早点闹红,她就可以早点解了裹脚布,今日就会有双大脚跟了媳妇们炼钢去。
  天上艳阳高照,照得旗上的丝字亮闪闪,照得铜条铜片亮闪闪,照得家属们的眼睛亮闪闪汗珠儿亮闪闪。孩子们高高低低站了一院,兴味盎然,看着这支豪情万丈的妈妈队亮闪闪地出发去。
  因为常得军人父亲的薰陶,大院孩子相互之间最爱以英雄自诩,又爱以英雄诩人,大孩小孩都绝不放过那些可以充当好汉的机会。眼下见家属们突然舍下锅碗瓢盆,大男人一样跑去炼钢铁,便不约而同表现得气度恢宏,将红房子留给家属慢慢拆,自行跑到野外捡破铜烂铁去。
  重庆山势险峻,有许多一夫当关万夫莫过的隘口,所以进可攻,退则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远古时巴国王子率众迁徙,到50年解放军攻进城内,历朝历代,不知建起来又摧毁去多少幢房舍?不知熄灭了又燃起过几多次烽烟?凡刀兵相接,总不免这里那里遗下些金属残骸,由它们在风里雨里水里日渐一日年渐一年,沤得黝黝黑黑。小孩有时碰巧拾得一块,就赶紧往石上磨,磨不出黄色,便说:“不是铜的。就地又扔了;倘磨出一点黄色,便叫声”嘿,铜的!“就可以拿去换麻糖吃。那时重庆街头常转悠着一种小贩,挑担竹篾扁筛。装了凝成一大饼的麻糖,使锤使凿一块一块敲下来跟小孩换铜。大炼钢铁开始后无论捡了铜捡了铁,就谁都弄去喂土高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