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坚持一会-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借着这件事,我对儿子说:知道吗?妈妈小时候就是像你这样善良,被别人欺负了也一直忍着,可后来发现越是这样,别人越觉得你应该受欺负。    
    儿子一听我说小时候的事,就特别感兴趣,听完了还一个劲地抱着我说:    
    “妈妈,我不让人家欺负你!我不让人家欺负你!”    
    我对儿子说:    
    “妈妈和你想的也一样,妈妈也不希望别人欺负你!如果别人对你没有善意,你就要做出反击,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不要怕他们,你越怕,别人就越欺负你,就像妈妈小时候那样,那不是妈妈想看到的。”    
    儿子很受启发似地点了点头,相信他听懂了我的话。    
    我始终认为,与人为善不是与恃强凌弱者相处的最好办法,要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并适时做出反击。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还以为做了什么大坏事呢

    我还以为做了什么大坏事呢    
    我们有时会因为太忙,就让我的父母亲去接儿子。一次我的父亲去接他,我一到家,父亲就很严肃地说:“老师说陈楠做了坏事。”    
    难怪我一进门就看到楠楠搭拉着脑袋。我问:“做了什么坏事?”    
    父亲说:“老师也就这么说了一句,没有多说。”    
    哎呀,你不会问吗?我心里暗自责怪父亲。    
    父亲是个黑白分明的人,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事,只有对或错之分,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理由可说。    
    回想我的读书时代做过的那么多坏事、错事,后来被父亲发现了,他就让我认个错,就算过了,可我心中的结没有解开啊!父亲你可曾知道?那时的我是多么需要心灵上的帮助啊!一个人当心里充满了怨恨和不满时,就会自虐,那时多么可怕多么危险的念头我都无数次地产生过啊,包括自杀,甚至杀人……仅仅是没有付诸行动而已,而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口头上的一个“错了”就可以彻底解决的吗?    
    今天,父亲受老师影响,又是用同样简单的一个“坏事”给我的孩子下了定论,长此以往,难免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从而打下自卑的烙印,这对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是危害很大的。    
    但现在父亲年纪已大,身体又不好,我不好对他多说什么,只是想以后一定要自己多去接孩子。    
    我走到儿子跟前,轻声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儿子就是咬紧牙关不松口。儿子的心情已经很难过了,我不能雪上加霜,只好等吃了饭再慢慢询问。    
    父亲低头专心地吃着饭,母亲满面忧伤地看着我儿子。    
    饭桌上楠楠没有了往日的欢笑,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饭也吃得比平时少。很明显,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吃了饭,我和楠楠就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六楼家中。顺便说一句,我自己的家离我父母的家仅隔一条马路,所以我的父母很希望我们经常回家吃饭,他们喜欢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我的弟弟苏牧更是有意思,听说楠楠做了坏事,感到挺新奇的。因为楠楠在外面听话懂事是出了名的,现在会干出什么“弥天大罪”的事?所以弟弟也要跟过来看个究竟。看弟弟那一副调皮样,我都忍俊不禁了。    
    说实在的,我刚听到父亲的话时,也挺意外的,可潜意识里还有点高兴,因为我希望儿子调皮一些、活泼一些,所以当回到六楼问及今天在幼儿园到底发生什么事时,我同时向儿子表明我的态度:    
    “楠楠,不管你做了什么,妈妈都不会责备你的,更不会打你,你相信妈妈,好吗?告诉妈妈。”    
    儿子在我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告诉我:一位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使劲推他,他差点摔倒了,就还手打了一下那位小朋友,被老师看到了,就受到了当众批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以为做了什么大坏事呢!    
       儿子性格有些腼腆,像我一样心事又重,所以对老师的话很在意,加上父亲这么一宣布,楠楠就如犯了法似的。    
    弟弟一听,很不解渴地说:“就这么点事,嘿,真不过瘾,害我白跑一趟。”    
    我抱紧楠楠,告诉他,这类事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发生,孩子之间打架就像吃饭和游戏一样平常,也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缺少。正因为有了打架,童年的世界才这般丰富多彩。你不要因为老师批评了一句,就以为自己不好了,如果老师看到那位小朋友推你,她也会批评那位小朋友的,知道吗?没事,你永远都是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知道吗?以后你再碰到这种情况,你就大声说:“请你不要推我!”    
    楠楠终于被我的模样逗笑了,我亲了一下他的脸。他恢复了往日的快乐,又缠着要和我下棋了。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有分寸地回击

    学会有分寸地回击    
    我们很多时候只生活在黑白分明或者说是对错分明的世界里,面对生活中受到的侵犯,一些人会建议“不要回击”,另外一些人会说“回击他们”。而生活中成功的关键是,如果你必须回击,就要准确了解回击的力度有多大。这比简单地说“不要回击”或“回击”需要更多的智慧。    
    一天晚上我正伏案工作,儿子哭哭啼啼地回到家,眼睛红肿红肿的。我急忙问出了什么事。他哭诉道:“我和阿刚下象棋,我赢了,阿刚就用手指戳到我的眼睛里。”    
    我一听,整个心都悬了起来,忙查看儿子的眼睛,发现没有伤着,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阿刚比我儿子楠楠大两岁,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男孩,父亲去世已几年,母亲也再婚走了,他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经常喜欢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听我以前的女同事说,她的孩子就经常被他打哭,她警告过他多次,还上门告状过数回,不仅一点效果都没有,大人不在时孩子还会招致更大的报复,后来实在没法子,只得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阿刚玩。    
    今天轮到我的儿子头上了,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我努力让自己冷静。我问儿子怎么办?儿子让我去骂他一顿。我说:“这个我可以做,可是以后当我不在你的身边时他照样会欺负你,是不是?”    
      儿子想想也是,又反问我:“那怎么办?”    
    我提醒儿子:“只有你自己敢于当面批评阿刚时,阿刚才有可能收敛自己的行为。”    
    儿子明白了我的意思,但要我陪同他一起下去找阿刚,我答应了。    
    我和儿子一下楼,就看到阿刚正和一位小朋友坐在长椅上嬉闹。阿刚一看到我,本能地坐直了身子低下了头,等着我的数落。我佯装没看见,一声不吭地坐到他身边的空位上。    
    我用目光鼓励跟在后面的儿子,儿子迟疑了一下,忽然像憋足劲似的,满脸胀红,伸出一个手指,对着阿刚大声说:    
    “你以后不可以把手伸到我的眼睛里!”    
    儿子这一声呐喊,还真把阿刚给震住了,阿刚急忙解释:“我刚才不是故意的。”    
    儿子有了刚才的一声吼,加上我在旁边,变得勇气十足,他大声争辩:“你肯定是故意的!”    
    看到阿刚已很理亏的样子,我把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用尽量缓和的语调说:    
    “不管是不是故意,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都要注意,如果把眼睛给戳伤了,那就不好办了,你说是吗?”    
    他使劲地点头。    
    自那晚起,儿子告诉我,阿刚再也没有欺负过他,他们还成了一对好棋友呢。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妈妈,你答应过我的

    妈妈,你答应过我的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自身没有良好的行为,再动人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    
    记得第一次带楠楠回丈夫老家过春节时,儿子3岁半了,一路上他看到一些动物如牛、猪,还有绿油油的菜地,兴奋极了。我告诉他,爷爷奶奶家也有。儿子让我到了家就带他去看,我当时也在兴头上,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在一路颠簸中,我昏昏入睡,等醒来到达目的地时,天色已晚,一大家子的人赶忙吃饭,吃完晚饭,已将近10点了。    
    儿子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要带我去看爷爷奶奶家的菜地吗?”    
        哎呀,我还真把这事忘了。    
    奶奶说,天已经晚了,明天再去吧。    
    其他的人也纷纷劝楠楠。的确,乡下到晚上八九点一般人都不再出门,因为野外没有路灯。    
    我心里直犯愁了,现在外面黑漆漆的,大人倒不要紧,宝贝儿子这么小可别吓着。我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在路上没仔细思量一下就答应他呢?    
    可现在如果不去的话,那我以后说话还有什么说服力?    
    我的心里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儿子此时正用一双祈盼的眼神看着我:“妈妈,你答应过我的!”    
    我想,我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我向孩子奶奶要来手电筒,全家人拗不过我们,也大部队似地跟着我们去看他们闭起眼睛都能摸得着的菜地,浩浩荡荡的队伍让我免去了黑夜荒野对儿子造成恐惧的担心。    
    当儿子看到一望无际的菜地,兴奋得大喊大笑起来,同去的人都受到感染。晚上没有灯光,虽然儿子没能够看清蔬菜绿油油的色泽,但他那满足的神情已让我倍感欢欣。    
    也许正是因为我一直在要求儿子的同时也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始终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轻松、很愉快且能促进自身成长的事。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你要说话算数

    你要说话算数    
    记得楠楠刚学会下象棋时很上瘾,天天晚上要下楼去和小朋友下棋,有时回来挺晚的。我想这么下去,不仅会影响他的睡眠,而且还会养成很不好的拖拉习惯。    
    所以当他又一次提出要出去时,我要他给自己规定一个回来的时间,儿子说9点,我补充了一句:“你要说话算数。”    
    儿子一口答应了,但看他当时的态度,不过是应付一下我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儿子食言了,直到9点45分才听到他上楼梯的脚步声,接着是“砰砰砰”的敲门声。我在卧室里听得仔细,耐住性子没有去给他开门。    
    “妈妈,我回来了!”儿子边喊边敲,“砰砰砰”的敲门声一阵比一阵大。    
    “妈妈出去啦?”他小声嘀咕,我还是没有动。一阵下楼的脚步声,估计他去问小卖部的高阿姨是否知道我的去处了。    
    我从阳台探出头,往下一瞅,还真如我所料,小小的个子满脸疑惑地站在小卖部前。高阿姨大概是告诉他没看见我下楼,儿子便又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折回来爬楼了。看着看着我的心直发疼,但我努力克制着自己。    
    “妈妈,你在家吗?”儿子大声地喊,“砰砰砰”,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直震得我心绪不宁。    
    儿子兴许是累了,约十多分钟我都没听到外面有动静,看看时间已是10点15分了,我才起身把门打开。    
    儿子正坐在楼梯上歇息,他一看到我,就气呼呼地爬起来责问:    
    “妈妈,你原来在家里,你刚才为什么不开门?”    
    我一言不发,只静静地看着他,他看我这样,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刚才还高昂着的头慢慢垂了下来。屋里只有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    
    长时间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我问他:“你说我为什么不按时开门?”我故意把“按时”两个字加重语气。    
    儿子想了一会,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没有按时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一下棋就把时间给忘了。    
    我一字一顿:“以后如果还这样的话,我开门的时间就会更晚。”    
    儿子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了。    
    以后他还真的做到准时了: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会先去看一下附近的钟或向旁边的叔叔阿姨打听时间,扣除掉在路上的时间,然后估计一下可以玩的时间,所以每次他都能做到按时或提前回来。    
    很多小朋友的父母都羡慕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懂事,不用叫就自觉按时回家,说我这个当妈的真“舒服”。    
    我告诉他们,其实他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做到,他们也可以很舒服很愉快很轻松地教养孩子。那就是:如果想要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为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而后再去要求孩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