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国平自选集-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每一个真正的作家都有一个梦:写出 自己最好的作品。可是,每写完一部作品。他又会觉得那似乎即将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仍未写 出。也许,直到生命终结,他还在为未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而抱憾。然而,正是这种永远 未完成的心态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那些自满之辈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这个意义 上,每一个真正的作家一辈子只是在写一部作品,他的生命之作。只要他在世一日,这部作 品就不会完成。 
  而且,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它们的诞生仅是它们生命的开始,在今后 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仍在世世代代读者心中和在文化史上继续生长,不断被重新解释,成为 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相反,那些平庸作家的趋时之作,不管如何畅销…时,决无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我可以断言 ,不必说死后,就在他们活着时,你去翻检这类作家的抽屉,也肯定找不到积压的未完成稿 。不过,他们也谈不上完成了什么,而只是在制作和销售罢了。
  二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动人心魄的爱情似乎都没有圆满的结局。由于社 会的干涉、天降的灾祸、机遇的错位等外在困境,或由于内心的冲突、性格的悲剧、致命的 误会等内在困境,有情人终难成为眷属。然而,也许正因为未完成,我们便在心中用永久的 怀念为它们罩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终成眷属的爱情则不免黯然失色,甚至因终成眷属而寿 终正寝。
  这么说来,爱情也是因未完成而成其完美的。
  其实,一切真正的爱情都是未完成的。不过,对于这〃未完成〃,不能只从悲剧的意义上作 狭隘的理解。真正的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不断互相追求和吸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因为 结婚而终结。以婚姻为爱情的完成,这是一个有害的观念,在此观念支配下,结婚者自以为 大功告成,已经获得了对方,不需要继续追求了。可是,求爱求爱,爱即寓于追求之中,一 旦停止追求,爱必随之消亡。相反,好的婚姻则应当使爱情始终保持未完成的态势。也就是 说,相爱双方之间始终保持着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各方都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个人,因而是一 个永远需要重新追求的对象,决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加以占有。在此态势中,彼此才能不断重 新发现和欣赏,而非互相束缚和厌倦,爱情才能获得继续生长的空间。
  当然,再好的婚姻也不能担保既有的爱情永存,杜绝新的爱情发生的可能性。不过,这没有 什么不好。世上没有也不该有命定的姻缘。人生魅力的前提之一恰恰是,新的爱情的可能性 始终向你敞开着,哪怕你并不去实现它们。如果爱情的天空注定不再有新的云朵飘过,异性 世界对你不再有任何新的诱惑,人生岂不太乏味了?靠闭关自守而得维持其专一长久的爱情 未免可怜,惟有历尽诱惑而不渝的爱情才富有生机,真正值得自豪。
  三
  弗洛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叹息:林中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 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 条未定的路了。
  这的确是人生境况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 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被舍弃了,似乎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 遗憾。
  但是,真的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惟一命定的轨迹伸展, 我们就不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 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绝大 多数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是现实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 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由选择的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措的无 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上也仍能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 境界。
  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 …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活在世上已经无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号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 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 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着超 脱的心境。

  19933
                         

     
 

       :       >       
宽松的婚姻
       
周国平 
  一
  关于婚姻是否违背人的天性的争论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因为世上没有比所谓人的天性更加 矛盾的东西了。每人最好对自己提出一个具体得多的问题:你更想要什么?如果是安宁,你 就结婚;如果是自由,你就独身。
  自由和安宁能否两全其美呢?有人设计了一个方案,名曰开放的婚姻。然而,婚姻无非就是 给自由设置一道门槛,在实际生活中,它也许关得严,也许关不严,但好歹得有。没有这道 门槛,完全开放,就不成其为婚姻了。婚姻本质上不可能承认当事人有越出门槛的自由,必 然把婚外恋和婚外性关系视作犯规行为。当然,犯规未必导致婚姻破裂,但几乎肯定会破坏 安宁。迄今为止,我还不曾见到哪怕一个开放的婚姻试验成功的例子。
  与开放的婚姻相比,宽松的婚姻或许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所谓宽松,就是善于调节距离 ,两个人不要捆得太紧太死,以便为爱情留出自由呼吸的空间。它仅仅着眼于门槛之内的自 由,其中包括独处的自由,关起门来写信写日记的自由,和异性正常交往的自由,偶尔调调 情的自由,等等。至于门槛之外的自由,它很明智地保持沉默,知道这不是自己力能管辖的 事情。
  二
  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 终成悲剧,就因为它在客观上使得这个必要的距离难以保持。一旦没有了距离,分寸感便丧 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是爱情。
  结婚是一个信号,表明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融成了一体的热恋有它的极限,然后就要降温, 适当拉开距离,重新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携起手来走人生的路。然而,人们往往误解了这个 信号,反而以为结了婚更是一体了,结果纠纷不断。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 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话对女子不公平。其实,〃近之则不孙〃几乎是一个规律,并非 只有女子如此。太近无君子,谁都可能被惯成或逼成不逊无礼的小人。
  三
  有一种观念认为,相爱的夫妇间必须绝对忠诚,对各自的行为乃至思想不得有丝毫隐瞒,否 则便亵渎了纯洁的爱和神圣的婚姻。
  一个人在有了足够的阅历后便会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幼稚的观念。
  问题在于,即使是极深笃的爱缘,或者说,正因为是极深笃的爱缘,乃至于白头偕老,共度 人生,那么,在这漫长岁月中,各人怎么可能、又怎么应该没有自己的若干小秘密呢?
  爱情史上不乏忠贞的典范,但是,后人发掘的材料往往证实,在这类佳话与事实之间多半有 着不小的出入。依我看,只要爱情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即使当事人有…些不愿为人知悉甚 至不愿为自己的爱人知悉的隐秘细节,也完全无损于这种真实性。我无法设想,两个富有个 性的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天长日久的情感生活,会是一条没有任何暗流或支流、永远不起波澜 的平坦河流。倘这样,那肯定不是大自然中的河流,而只是人工修筑的水渠,倒反见其不真 实了。
  当然,爱侣之间应该有基本的诚实和相当的透明度。但是,万事都有个限度。水至清无鱼。 苛求绝对诚实反而会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出欺骗和伪善。一种健全的爱侣关系的前提 是互相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权。这种尊重一方面基于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基于对人性 弱点的宽容。羞于追问相爱者难以启齿的小隐秘,乃是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
  也许有人会问:宽容会不会助长人性弱点的恶性发展,乃至毁坏爱的基础呢?我的回答是: 凡是会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猜疑和苛求也决计挽救不了,那就让该毁掉的毁掉吧。说到底 ,会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爱情本来就是脆弱的,相反,猜疑和苛求却可能毁坏最坚固的爱情 。我们冒前一种险,却避免了后一种更坏的前途,毕竟是值得的。
  四
  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但人情还有更深邃的一面,便是恋故怀旧。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年轻, 终有一天会发现,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乃是那种历尽沧桑始终不渝的伴侣之情。在持久和谐的 婚姻生活中,两个人的生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一般地生长在…起了。共同 拥有的无数细小珍贵的回忆犹如一份无价之宝,一份仅仅属于他们两人无法转让他人也无法 传之子孙的奇特财产。说到底,你和谁共有这一份财产,你也就和谁共有了今生今世的命运 。与之相比,最浪漫的风流韵事也只成了过眼烟云。
  19933
                         

     
 

       :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 者的来信,这很平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 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 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 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 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 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 '我从不愿把您想像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 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 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 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 。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 ,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 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 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 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 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 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 、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 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 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 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 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