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俘营-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不幸,似乎都可以引出某种安慰。迪安将军并不后悔,他终于喝到了沁人心脾的山泉水,喝了个酣畅,还洗了脸,顿时显得神清气爽。如果留在公路上,不是渴死也许已被打死。当然这时他意识到面临的困境,便把将军星徽摘下丢进草丛,远远地离开公路,沿着山沟往南走去。他希望能遇上自己的部队,那怕是从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    
    他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忽然看到山脚下有个村庄。可惜这个村庄大半淹没在茂密的树林中,只能看见片片屋顶,无法见到过往人迹。    
    眼前的村庄像个謎。迪安能否绝处逢生,他只有仔细观察,耐心等待。麦克阿瑟经常自称“老兵不死”,迪安也算得上是百炼成钢的老兵了,他相信自己轻易不会死。他沉得住气,能够坦然地对待意外。    
    他找到一处隐蔽的山洞,稍稍收拾一下,准备在此休息待机。    
    突然,一阵奇怪的喇叭声从一旁传来,他急忙把身子藏到一块石头后面,透过石缝向前偷觑。    
    他发现一个小孩,一个十二三岁光景的男孩,手提柴刀,背上驮着一个小背架,正往山沟里走来,一边昂起头东张西望。    
    迪安心中窃喜。一个孩子,不但不会构成对他的威胁,反而有可能从孩子身上得到他所需要的帮助。他怕吓着孩子,一点不作声,等孩子走近了,才站直身子,吹起口哨学鸟叫。    
    孩子发现了他,突然立定,一脸惊诧,似乎在思谋要不要转身逃走。    
    迪安当然不能让孩子逃走,逃走了说不定真的会构成对他的威胁。于是,他露出善意的笑容,向孩子招呼,又从上衣口袋里拔出一支金笔,高高扬了起来。    
    孩子迟疑片刻,缓缓走到了迪安面前,怔怔地打量着他。    
    迪安把金笔塞到孩子的小手中。小手结实而粗糙,这是穷孩子的手。穷孩子需要钱财,迪安又从口袋里取出几张崭新的钞票,送给孩子。    
    孩子以德报德,从衣袋中掏出一个煮熟的玉米棒子,回赠给陌生的美国人。    
    雪中送炭!迪安确实饿极了,抓过玉米棒就大啃大嚼,一边连声叫好又道谢。这孩子真是及时雨!    
    孩子不懂英语,依然怔怔地打量他,从头打量到脚。    
    迪安吃完玉米,用棒子芯在泥地上画了一个人像。一眼就能看出。他画的是朝鲜人民军战士,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挎着转盘冲锋枪。    
    孩子入神地看着他的画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迪安指指人像画,又指指山脚下的村庄,又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问号。    
    “哦!银民昆……”孩子领悟了他的意思,连连点头,张开双手比比划划,压低嗓音惊呼:“满宁依索!满宁满宁依索!”    
    迪安的心头一阵痉挛,他也明白了孩子的话:人民军很多很多,大大的有!    
    他有些沮丧,席地坐下,又画了一个人像。这回画的是戴钢盔提卡宾枪的美国兵 ,最明显的标志是有一个严重夸张的大鼻子。    
    “奥勃索!”孩子反应敏捷,摇摇头,打了个南去的手势道:“卡索米达—”    
    不用多问了,村子里既然来了大批人民军,美军自然都跑光了。    
    迪安没有绝望,思忖片刻,又在地上画了一个人像。这回画的是一个穿便服带手枪的朝鲜男人,又在一旁画了一面太极旗,这是“大韩民国”的国旗。然后又配合着手势,用英语诉说了一通。    
    孩子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意思,抬头看看西斜的太阳,用柴枝抹去地上的画像,示意迪安躲进山洞。他还将背架草袋中的野果倒进洞里,又抡起柴刀砍倒一棵小松树,把洞口伪装妥贴,转身就回村庄去了……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迪安将军的故事(3)

    傍晚时分,孩子带着几个朝鲜青壮年来到山洞口。    
    孩子搬开伪装的小松树,探头往洞里瞧瞧,只见迪安手中抓着手枪,蜷曲着身子正在睡觉。他实在太累了,还打着呼噜。    
    孩子向身后招招手,几个青壮年同时围了上去。等迪安惊醒的时候,有人踩住了他的手枪,几个黑黢黢的枪口已经同时对准了他的胸膛。    
    孩子带来的并不是南朝鲜政府的官员和民团武装,恰恰是朝鲜劳动党的游击队。原来这孩子的父亲就是当地小白山区人民游击队的成员。下午,这孩子头一眼见到迪安,就凭他的年龄、着装和气派,猜到他是美军的一个大官。当时村里正处于一种半真空状态,既没有美军和南朝鲜军,也没有人民军。人民军的追击部队沿着公路一直向南,并没有进村。而村里却有一些南朝鲜政府的基层官员和地主武装尚未来得及逃跑。如果让迪安及时进村,肯定会被这伙人救走。聪明的孩子正因为想到了这一层,才有意稳住了迪安,并且及时引来游击队,活捉了这名将军。    
    游击队把迪安交给了人民军的后续部队,经过美24师战俘们的指认,很快弄清了他的真实身分。人民军便立即派专车把他押往平壤,后来被单独收容在平壤附近的第6号战俘营,一直由人民军看守。    
    老马失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过战功的迪安将军,踏上朝鲜半岛才18天就当了俘虏,并且栽在一个不带武器的少年手里。这样的经历,岂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从此,迪安在北朝鲜的战俘营里,平静地度过了3个春秋,共计1145天。直到1953年9月5日才被遣返回国。    
    迪安没有消极地挨过这难挨的1145天光阴。他脱下戎装,闭门思过,开始用一个旁观者的目光,审视这场被美国总统杜鲁门称之为“警察行动”的干涉他国内政的战争。    
    大田战役的结果,美24师和南朝鲜第1 军、第2军遭到了人民军的歼灭性打击,被杀伤和俘虏的官兵达32000多人,丧失火炮220多门,坦克20余辆,各种枪支达4640多件,汽车1300多辆。不仅负责大田地区全局指挥使命的迪安将军成了阶下囚,随着南朝鲜政府这一临时首都和战略要地的陷落,清川、闻庆等忠清南北道的几乎全部地区和全罗北道与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也被人民军所占领。面对着这样一场惨败,杜鲁门居然称赞这一战役是“美国陆军史上光荣的一页”,麦克阿瑟也吹嘘这是“一场卓越的阻击战,打得巧妙而勇敢。”当迪安在战俘营中读到这些报道时,他笑了,笑得苦涩、沉痛而凄凉。他说:“大田的悲惨结局,对那些迷惘、困倦的24师士兵来说,是明明白白的事情。这些士兵在不到一个月前,还在日本担负着养尊处优的占领军美差呢!他们身旁有日本姑娘陪着,喝着香槟或啤酒,并且有人把他们的皮鞋擦得锃亮……他们和我都无法想象,我们一进朝鲜就会打这样的败仗!”    
    第二年,当美方大肆造谣朝中方面虐待和残杀美国战俘的时候,迪安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    
    “致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谢函):    
    (一)、我现在受到和善而周到的照顾,我吃得很好,住得很舒适,穿得很暖和,我愿意对这种照顾表示感谢。食物很充足,很有味。事实上,我已经很喜欢吃大米饭和咸菜了。    
    (二)、我愿意对我受到的照顾表示由衷的感激。我确信我受到这种照顾是你的训令之赐。    
    朝鲜北部战俘营  美国陆军少将战俘威廉·F·迪安    
      1951年12月21日”    
    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后,巴黎《今晚报》记者贝却迪访问了迪安。迪安坦率地将他在三年战俘生活中所思考的结论性看法和盘地端了出来:“我感到越早离开这个地方越好。征服朝鲜是一个没有希望完成的任务,没有希望实现的使命,没有希望达到的目标。”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从8月5日开始,双方实施遣返战俘。一天,大批美国战俘在志愿军战俘营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着卡车从碧潼出发,说说笑笑直奔开城。到了离开城还有几十公里的金川附近,忽然有一辆福特牌小轿车由北向南驶来,轿车的前排左座位上,坐着威廉·迪安。    
    这时,志愿军的工作人员们向迪安招手和鼓掌,迪安随即伸出头来也向志愿军翘起了大拇指,竟用汉语高声道:“中国人,顶好!顶好!”    
    这短短的汉语,虽然有些生硬,却充满真诚。他在漫长的被收容期间,曾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管工作人员有过接触,应迪安本人的请求,还安排他到中国大陆作过秘密参观,亲眼目睹过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火热场景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冲天豪情。他深受感动,从此有了更大的顿悟:一切侵略战争都不得人心,不论侵略者拥有多大的军事实力,最终都要失败。    
    迪安到了开城,下榻于一座战火中幸存下来的楼房,房前是个花园,花园中还有清澈的小溪。幽雅的景色和恬静的气氛给迪安以启示和神往,如果不是这场为时三年多的战争,东方这个朝日鲜明之国,到处都应该是这样美丽景色。他也联想到自己的家园,正因为战火没有燃到美国,他的家园才显得那么美好,在他心目中具有永恒的魅力,他期待着能尽快投入美好家园的怀抱,愿和平长存,友谊永在。


第四部分:中华优俘传统备忘录迪安将军的故事(4)

    9月4日晚上,是迪安即将遣返回国的前一天,遣俘委员会的朝中代表和几位工作人员,特意在开城为他安排了一次告别便宴。    
    迪安非常激动。不打不相识,相识了又要相别。一股淡淡的离绪涌上了他的心头,眼睛顿时有些湿润。迪安不是文人雅士,他是老兵,他是武夫,他不能当众落泪,于是便举杯豪饮,饮得酩酊大醉,连连呕吐。他为自己的失态而深表歉意。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下,谁能责怪这样的失态呢?反常的失态岂不蕴含着一种正常的情怀吗?    
    迪安虽醉犹醒,拉住在座的朝鲜人民军代表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的手,诚挚地说:“愿美国和朝鲜、中国永远不再开战!”    
    9月5日,迪安身穿一套崭新的蓝色西服,由朝中方面的两名遣返军官陪同,乘坐一辆小吉普车来到军事分界线。迪安下车后,一名美国上校带着几名美方军官,快步迎了上来。    
    上校向迪安敬了军礼。也许因为心情紧张,他忘了遣返程序,匆匆把迪安迎上一辆轿车,立刻就想把他接走。    
    “不!”志愿军遣返军官急忙上前,用英语制止道,“交接手续还没有办好,迪安不能走。”    
    “哦!对,对。”迪安退下车来,点点头,“应该办好手续再走。”    
    双方验证了交接文件,签过字后,迪安友好地向朝中遣返军官挥了挥手,才登车离去。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重视民族气节和军人荣誉,美国自然也不例外。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选为“美国第一父亲”,他对儿子的态度便具有典型意义:当他的儿子约翰少校奔赴朝鲜战地之前,老父亲最最担心的并不是儿子战死沙场,而是担心儿子当俘虏。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又访问朝鲜战场,再次会见了约翰,又谆谆告诫儿子:“无论遭遇什么情况,都要保持民族气节,千万不可背叛自己的祖国。”当美国军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敌方俘虏之后,美国人又会觉得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的事情,只要不出卖军事机密,不危害国家利益,仍然把他看成是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加以关怀与爱护。因此,美国的军人守则中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如果被围,允许投降。早年的美国军人安德鲁·杰克逊在同英国殖民军作战时当过俘虏,后来照样当选为美国第七任总统。法国的戴高乐和密特朗早年也都当过俘虏,两人后来都成了法国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替代麦克阿瑟担任美国与菲律宾联合部队司令官的温瑞特将军,在巴丹半岛为日军所俘。日本战败后,麦克阿瑟特邀他参加了在日本东京湾举行的接受日本投降的国际盛典,让他占有一个显赫的荣誉席位……    
    迪安被遣返回国后,美国的军政领袖和新闻媒体同样致电发表文章,向他表示祝贺。迪安将军回到美国后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1987年5月的一天晚上,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宴会大厅里,来自各国的贵宾济济一堂。席间,有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士面对中国客人侃侃而谈,为美中两国走出交恶岁月不断增长友谊而感庆幸。这位女士就是威廉·迪安将军的女儿。在场的中国来宾中,有一位恰好是当年志愿军俘管处的工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