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首尾呼应,次第蝉联,上首诗以暮字结,这首诗以落日起。上首诗明说深秋寄寓,却不写出夔州,这首诗特点夔州,写其身在夔州,心系长安,而时则经秋,正见出秋兴组诗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首联写夔州暮景,直点“望京华”,这是这首诗的中心,也是《秋兴》组诗写作的主旨。夔府孤城落日,是其典型环境,一派凄凉衰飒景象。“望京华”,正是“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具体化。说“每依”,实为无夕不依,古人认为长安为帝京以象紫微垣天帝座,北斗正列垣旁,所以说依斗而望。依斗望京华是全诗的主要脉胳。次联承首联,阐明“望京华”,并启下文。《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化用此句,听猿堕泪,身历苦境,故用一“实”字。“三声泪”句是“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装句。“八月槎”借用张骞事,《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大约是杜甫好友严武镇守成都,杜甫因此留蜀,一年后严武死,杜甫想走又走不成,因此用此作比入诗。乘槎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孤舟长系,有似乘槎不返,故用一“虚”字。夔府孤城听猿下泪是实指,而北斗京华乘槎可到则是虚指。 
  登城看落日在黄昏,依北斗在初夜,而看月在夜深之际,时间线索清晰,层次井然。“画省”二句:官省中以粉涂壁,称“画省”。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属尚书省,因而说“画省香炉”。“悲笳”,用芦叶卷起来吹,称为笳箫,似觱篥而无孔,用来报告早晚时辰。五句遥应“望京华”,追念昔日任左拾遗,焚香而寝,而今日身在夔州,一卧沧江,忧愁多病;加之山城落日,伏枕闻笳,悲不能寐。前说日落,此时夜晚,念香炉直省,违于伏枕,山楼粉堞,悲笳长鸣,情写得深沉而真挚。以上就望京华,写眼前景,心中事。尾联“请看”二句承“落”、“依斗”、“看月”,写一夜不寐。“请看石”,是月之初上;“已映洲前”,是月之下照;“藤罗月”应“落日”;“芦荻花”应秋兴,结联以变律构成拗峭诗风,形象具体地表达了诗人心念京华故国的激动心情。 
  此诗进一步抒写怀念故国的情怀。羁留夔府,切望京华,高秋暮晚,猿鸣笳悲,情景相生,委婉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的真挚感情。 
  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这是《秋兴》组诗的第三首。 
  上首诗写夜,这首诗写清晨。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 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 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 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民有所思。 
  此诗承上从慨叹身世飘零转入慨叹世事时局。首联:“闻道”,是指听说,“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常,开篇突兀,比拟奇崛。接以“ 世事”之“不胜悲”,“世事”贯以“百年”,是就唐王朝开国至今而言,也暗指“世事”之“不胜悲”乃日渐积成。长安之似弈棋,实指国家之似弈棋,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扫除这种悲剧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首联委婉曲折,而又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二联承上进一步就“闻道”写长安之变化。王侯奔逃,旧宅易新主;文武非人,群小并进,衣冠皆易。说“皆新”,说“异昔”,一来映照己身之寂寞潦倒,一来揭露政局黑暗腐朽。这两句承上作细致描写以见“长安”之“似弈棋”。三联又从长安跳出,写全国“世事”之不胜悲。诗以“直北关山”、“征西车马”作转换,作振起,形成纵横开阖之势。上两联以传闻口气写,这一联写亲闻战鼓振响,目睹羽书飞驰,与上一联“第宅”、“衣冠”构成尖锐对照。“直北关山”指回纥内侵,“征西车马”谓吐蕃入寇。正值志士枕戈,流血边庭之时,而自身却流离异乡,请缨无路;那些王侯新贵,文武衣冠会怎么想?结联收转到自身。战乱频繁,国事堪悲,诗人却远走他乡,对此秋江,何等惆怅。秋日江寒,鱼龙潜跃,滞秋江而怀故国,悲政局而思致太平,其情可悯,其境堪悲。 
  全诗纵横跌宕,悲壮婉转,感情深沉。 
  全组诗因秋发兴,以己为纬,以秋为主,以悲慨为骨,描写身世之悲愤,历史兴亡的感慨,抒发故园之心,故国之思。 
  全组诗融雄浑、富丽、奇崛、悲怆。 
  全组诗气势磅礴飞动,感情雄浑深厚,工对严整。 
  以描写沧江穷老之系故园,思故园,悲世事,感兴衰,而揭出诗人悲慨之深,爱国之切。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揭示出诗人对理想之不断追求,对国家命运的深沉的关切。 
  全组诗以其广阔的笔触,雄伟的气魄,悲慨的深沉,爱国的极切,以及境界之高、笔致之美而成为杜甫全部诗歌创作中最有代表意义的组诗。    
  咏怀古迹五首选二 
  杜甫 
  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平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诗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此‘咏怀’也,与‘ 古迹’无涉,与下四首,亦无关会。”意思是《咏怀古迹》借古迹以抒己怀,专咏古迹,合则为组诗,分则为咏怀。首言庾信,次及宋玉、王嫱,皆叹其才之不得用;咏蜀主刘备与诸葛武侯,感君臣际会之难;通过怀古,抒发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内心感受。 
  “支离东北”、“漂泊西南”,直指诗人最痛心之处,概括了无数离乱痛苦和无限愁肠。“东北风尘”指安史之乱;“西南天地”指逃亡蜀中。三四句承上,正面抒写“漂泊之感”。“三峡楼台”,说夔府山居,“ 淹日月”,写久滞无聊。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因此称“衣服共云山”。久滞异地,无限痛楚,却冠以“楼台”、“日月”、“衣服”、“云山”的轻松之词,这是以乐写哀的手法。五六句宾主双关,以流水对句,转入时事。“羯胡”句追述安禄山叛乱。“词客”句以词客自比,并连带下文庾信,写自己漂泊西南。七八句承“哀时”,以庾信作结。 
  庾信之“萧瑟”代指杜甫自身之萧瑟;庾信之“暮年”实为杜甫之暮年;“词客”之“暮年”只有“诗赋”可慰“平生”,这是自慰,自哀,诗人正是从咏古中以述怀,庾信以其绝世之诗赋“动”其“乡关”之思,杜甫也正是以其绝世之诗歌“系”其“故园”之心。 
  二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咏怀明妃王昭君。 
  起句“群山万壑”,写群山相连,万壑钟秀,奔赴荆门,山川灵秀钟于此处,才生长出明妃这样的人物来。诗人瞻慕古人之情,写得极为郑重,起得极为突兀。二句引出明妃,说“尚有村”,生长名邦,殁身塞外,仅遗此迹,一个“尚”字,流露出沉郁的伤悼之情。三四句承上转出一出深宫,竟死塞外之意。 
  “一去”二字说得痛切。“紫台”,汉宫名。“去紫台”而“连朔漠”,出汉宫而入塞外,这是怨恨之始。“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得凄绝。生离汉国,死葬异地,其骨虽朽,其冢犹青,这是怨恨之结。“独留”,“向黄昏”,“ 青冢”,都透出明妃之怨恨。五六句承上作转折,“画图省识”一语说得委婉而尖历,是以虚笔运实事。“省识”与“空归”对文,“省识”即详识。 
  识人靠画图,君王之昏庸可知,后宫之黑暗可知,多少才人被埋没又可想而知了。故“画图省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而“一去紫台”、“独留青冢”都因此而生,因此而起。“一去紫台”、“独留青冢”,说去国之恨,留葬异乡之怨,这里饱含家国之思,因此六句引出“环珮归魂”。美如明妃,抱恨绝域,因而此句说其死之遗恨未偿,故曰“归魂”;而此“归魂”终属“空归”、枉归。生前失宠,死后无依,离家去国,遗恨绝域,写来凄极,怨极。结尾借出塞之曲点明题旨。《琴操》:“昭君作怨思之歌。”昭君之怨歌当从“琵琶”中弹出,饰“琵琶”以“千载”,是指其怨恨之长久,何况汉人又“作胡语”,此中更透出离家去国之怨思。唯有琵琶写意,千载留恨。 
  结尾一气喷薄,变全诗之含蓄委婉而为怨恨慷慨。 
  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通联,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在诗中。 
  诗风含蓄委婉而又慷慨悲歌,极有韵致。 
  《咏怀古迹》组诗借古迹以咏怀,叹庾信之“萧瑟”,伤宋玉之“空文藻”,悲明妃之“怨恨”,感怀蜀主身后之“虚无”,奴惜诸葛孔明之大功不成。诗人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将自身之感、时事之情融入诗中,因此全组诗感情深厚,转折跌宕,峥嵘多姿,是杜诗七律中优秀诗作。            
岑参诗鉴赏 
  生平简介 
  岑参(715—770 ),河南南阳人。幼年丧父,家境艰辛,刻苦读书。天宝三年(744)中进士,做过兵曹参军的小官。天宝八年随节度使高仙芝入安西,在高幕中任掌书记。当时胸怀报国壮志,很想在戎马生涯中施展鸿图。未能实现,两年后回到长安。天宝十三年又随节度使封常清出任安西、北庭判官,驻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安史之乱后,肃宗即位,岑参又从西域回到长安,在杜甫和房琯的推荐下,任朝中右补阙。由于直言敢谏,屡受排挤。大历元年做嘉州刺史,不久罢官,五十五岁时,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几度出塞,熟悉边塞的风光和戎马生活,有不少边塞诗作,被认为是历代“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流畅新奇、感情奔放,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