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独秀传-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遗产的制度,不使田地归私人传留享有,应归为社会的共产,①②③④
⑤《汉口新闻》,1920年2月9日。
《国民新报》,1920年2月9日。
《国民新报》,1920年2月13日。
《国民新报》,1920年2月9日。
《国民新报》,1920年2月12日。 不种田地的人,不应该享有田地的权利。”在讲到信仰问题时,他提出
两点:“(一)平等的信仰;(二)劳动的信仰。人人应该受教育,应该常劳 动,心理上总有平等的劳动与劳动的革命。”在讲到用什么根本的办法去改 
造社会时,他说现在还不到“流血”革命的时候,“不过心理上总要有研究 革命的方法与信仰。到了那个可以革命的时机,我们就非要与那恶魔奋斗不 可。??”①
陈独秀主张消灭私有制,这表明他的思想较写作《实行民治的基础》一 文时,又前进了一步。但主张废除私有制的,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无政
府主义者也是主张废除私有财产的。而这时的陈独秀恰恰辨别不清这两种主 义的本质区别。
他既赞扬马克思的《资本论》,也赏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认为这 两部著作都“是我们持论底榜样”。②陈独秀在武汉的讲演,“国内各地报纸 
都摘要登载”其要点。北洋政府看到了这些消息,才知道他已经离开北京。 北京“警察厅就在北池子寓所门前,派一个警察站岗,企图在陈独秀自武汉 
回京时,加以逮捕”。高一涵等人“得到这个消息,就同李大钊商议,派人 先到西车站,把他接到王星拱家里,暂避一避,再设法送他离京”。
这时,“李大钊挺身而出,自愿护送陈独秀从公路出走。 因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讲的是北方话,衣着又朴素,很①
②陈独秀:《告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长沙《大公报》,1920年1 月11、12日。
《国民新报》,1920年2月7日。 象生意人。??时当阴历年底,正是北京一带生意人往各地收账的时候。
于是他们两人雇了一辆骡车,从朝阳门出走南下。陈独秀也装扮起来,头戴 毡帽,身穿王星拱家里厨师的一件背心,油迹满衣,光着发亮。陈独秀坐在 
骡车里面,李大钊跨在车把上。携带几本账簿,印成店家红纸片子。沿途住 店一切交涉,都由李大钊出面办理,不要陈独秀开口,恐怕漏出南方人的口 
音。因此,一路顺利地到了天津”。①李大钊把陈独秀送上火车以后,才回 出京。②“后来谈起他两人化装逃走事,人们都对李大钊见义勇为的精神, 
表示钦佩”。③生病五、六日。⑤后寄居亚东图书馆。他原来打算去广州筹 办①②③④
⑤汪原放:《亚东六十年》。 日报》载陈于19日到达上海。
高一涵:《李大钊同志护送陈独秀脱险》,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 回忆,细节虽有出入,但都认为是李大钊护送的。(见《胡适哲学思想研究 
资料选》(下)第195、196页;马叙伦:《石屋余沈》第133、13
4页) 高一涵说陈独秀到天津后,是乘船南下的。现据汪原放:《亚东六十年》
(手稿),陈独秀到沪后,患感冒住院,汪孟邹前往探望。陈独秀说是李先 生把他送上火车,他再回北京的。
高一涵:《李大钊同志护送陈独秀脱险》,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 回忆,细节虽有出入,但都认为是李大钊护送的。(见《胡适哲学思想研究 
资料选》(下)第195、196页;马叙伦:《石屋余沈》第133、13
4页) 西南大学的,并“抱有无穷的希望”。他认为“广东人民性质活泼勇健,
其受腐败空气之熏陶,或不如北京之盛,??改造广州社会,或轻易于北京”。
①因此,他坚决不同意汪精卫、章士钊、吴稚晖等将西南大学设立于上海的 方案,尤其反对设在租界。军政府政务会议鉴于广东政局不稳,决定将校址 
设在上海,章士钊即电“陈不必去粤”。陈表示“极不满意”,②认为“不信 赖中国政府”,难道就“必求依赖外人”吗!如此,“则全国大小学校,非尽 
迁入租界不可”。“寄生外人肘下,精神为莫大痛苦”,又从全国高等教育事 业的布局来看,黄河流域有北京大学等校,长江流域有复旦大学等校,“惟 
珠江流域,完全缺乏,为国家教育配置,必在广州设一大学,以启发珠江文
化”。③后来,西南大学终因经费无着落,未及筹办便成泡影。
2月27日,陈独秀出席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工读互助团是在空想 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互助论的思潮影响之下发起的。首先成立于北京,参 
加的大多数是青年学生,其宗旨是本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团员工作 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的生活必需品及教育费、医药费等由团体供给。陈独 
秀、李大钊、蔡元培等17人曾联合发表《工读互助团募款启事》,陈捐洋
30元。现在又积极支持上海工读互助团,说团员的工作种类可有印刷装订、 种菜等等,读书可到复旦大①②
③陈独秀:《关于西南大学的谈话》,《太平洋》杂志第2卷6期。
《民国日报》,1920年3月5日。
《民国日报》,1920年2月23日。 学旁听,或请人教授法文。①全国各大城市青年一时都纷纷成立工读互
助团,但不久就都失败了。
29日,江苏省教育会请陈独秀演讲教育问题,到会约计千余人,是近 几次讲演会最盛大的一次。陈独秀演讲时,侧重指出教育上的主观主义与形 
式主义的两大弊病。主观主义,是教师只知道以“自己做本位”,“不管学生 能不能领受,一味照他的意思灌进去。应当以学生为本位,对教材的选择、 
教学的方法,“做教师的应该从学生的个性里得到种种的经验”。
形式主义的毛病,是“只重外面好看”,不讲内容。“最可笑的是工业学 校,没有工场;农业学校,没有农场。”教育部定要把全国的学校统一起来, 
中国这么大,风俗人情各处不同,怎能统一呢?“要教育发达,先应该废除 教育部。”②4月21日,在中国公学演讲《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一 
是人民直接行动;二是牺牲的精神。③陈独秀每到一个地方,都有青年团体 或教育机关邀他发表演说。但不久随着他的思想转变,他的演讲对象也发生 
了变化,由知识青年转向了劳苦工人。
大约在这年的4月间,陈独秀迁居到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 昌路100弄2号)。这幢房子是柏文蔚让给他的,柏氏迁至新渔阳里居住。 
老渔阳里2号是老式石库门房①②
③《时报》,1920年4月22日。
《时报》,1920年3月3日。
《申报》,1920年2月29日。 子(因大门用三根长石条搭成而得此名),砖木结构,二层楼房,进大
门有天井,中间是客堂,陈设沙发四只、椅子数把,壁间挂大理石嵌屏四幅。 客堂后有小天井,再后是灶间,有后门通向弄堂。客堂的左边是前、后、中 
三个厢房。楼上,前面是统厢房,即陈独秀的卧室兼书房,室内陈设有写字 台、转椅、大钢床、皮沙发、茶几、缝衣机等。厢房的隔壁是客堂楼,后有 
晒台。全部建筑面积约140多平方米。①这里就是陈独秀的住处,也是《新 青年》的编辑部所在地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诞生地。②
{{筹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列}} 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筹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组织工会,是他这时前进的一个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学说。二十年代初,当中国的先进分 
子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没有不关心或投身于工人运动的,陈独秀也不
例外。他在1920年1月就主张创办工人刊物,写了《告新文化运动诸同
志》一文,针对当时出版界许多刊物性质相同的情况,劝说“上海的朋友要 办报,不必办和人雷同的报。上海工商业都很发达,象‘店员①
②现在这幢房子列为上海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是完全应该的。可惜 的是楼下住有居民,楼上被某单位所占据,因而迄今不能对外开放。
室内陈设系根据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的回忆。 周刊’、‘劳动周刊’,倒有办的必要。但至今无人肯办。难道不高兴张 
嘴和店员劳动家说话吗?难道因为这种报不时髦,不能挂‘新思潮’、‘新文
化运动’的招牌吗?”①他还明确地指出新文化运动将影响到各个方面,“影 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到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把劳动者当作 
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
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②陈独秀在创办
《新青年》时,他宣传的是民主主义,他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年知识分子, 并强调伦理觉悟是“最后觉悟的最后觉悟”;现在他宣传社会主义,自觉地 
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工人群众,认为最高的觉悟是阶级觉悟。陈独秀把他刚刚 学到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哪怕是他的理解是相当肤浅,也要马上传授给 工人。
给工人办刊物,首先需要了解工人,调查当时上海的一些工会团体。陈 独秀从北京一到上海,便开始对中华工业协会、中华总工会等团体进行调查。
③1920年3月,他“决计”将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六号编 辑成《劳动节纪念号》,并向周作人写信约稿。④《新青年》七卷五号还发 
表了《本志特别预告》:“每年五月一日,是一八八六年美国芝加哥大会议决 八小时底运动胜利纪念日,后来每逢此日,欧①②③
④致周启明(即周作人)信,1920年3月11日,《历史研究》,1
979年第《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第9页。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第7卷5号,1920年4月1日。 长沙《大公报》,1920年1月11、12日。 
美各国劳动界,常有盛大的纪念活动。本志??决定发行《劳动节纪念
号》。”陈独秀除直接写信向友人约稿,还写信给高君宇,请他“托在太原的 朋友调查那边底劳动状况”。
①他对产业最集中的上海的劳动状况“特别注意,有托朋友调查的,有 登报征求又派人亲自调查的”,“在调查的时候,承许多劳动者指导和帮助”, 
也有工人自己写作投稿的。②陈独秀主编的《劳动节纪念号》是共产主义知 识分子与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的产物。
《劳动节纪念号》内容丰富新颖,共约400页,相当原来《新青年》 一期的两倍多。
③有孙中山、蔡元培等16人的题字,其中有9人是名不见经传的劳苦 工人,如怡和纱厂绒毯间工人武毓源:“不劳动者人类之公敌也。”植树工人 
刘朗山:“黜逐强权劳动自治”。
先施大菜间王澄波:“不劳动者口中之道德神圣皆伪也”。张玉堂:“惟 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
怡和纱厂工人周传勋:“不自食其力者社会之绝物也。”刘光典:“不劳 动者之衣食住等均属盗窃赃物”等。除工人题字外,还刊登了33幅工人劳 
动状况的照片。工人的题字和照片刊登在举国闻名的大型刊物《新青年》上 越发显得光彩夺目。①②
③《新青年》每号售价二角,每卷六号合订本售价一元。第七卷第六号 篇幅扩大一倍,且有照片、图表,群益书社老板未征得陈独秀同意提价至五 
角出售。陈独秀很不满意,双方发生争执。汪孟邹试图从中调解,无效,陈 独秀拍桌大骂。(汪原放:《亚东六十年》)《新青年》从八卷一号起,由新青 
年社发行,与群益书社脱离关系。
《上海劳动状况》,《新青年》第7卷6号,1920年5月1日。
《山西劳动状况》,《新青年》第7卷6号:1920年5月1日。
《劳动节纪念号》的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钊写的《五一运动史》,介绍国 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史,希望中国工人“认 
定今年‘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另有美国、英国、日本劳动运 动的介绍,还全文刊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对国内劳 
动状况调查的文章,约占本号全部篇幅的三分之二,有香港工人罢工、巴黎 华工以及南京、唐山、山西、江苏、江都、长沙、芜湖、无锡、北京、上海、 
天津和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等省市劳动状况的调查,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 工人阶级的现状。如《上海劳动状况》一文,按照机器工业、手工业、交通 
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