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兰芳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的知名人士和文艺界专家一千二百余人。”
演出盛况空前,而观众们的眼光和评价,也比第一次梅兰芳来东京时内 行、地道多了。一些评论文章不仅能指出中国京剧歌舞的特点,而且还能区 
别各种不同的声腔。像十月二十七日的《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的高泽初风题 为《帝剧初次演出》的评论文章指出:“二十五日演《麻姑献寿》,梅兰芳 
扮麻姑,舞姿很美,嗓音响亮,舞台绚丽,十分精彩。在音乐上,' 西皮'、
[二黄]和昆曲齐备,登场人物又多,再加上服装道具灿烂夺目,观众一看 到就大吃一惊??”《万朝报》也登载了中内蝶二的评论文章:“看到梅兰 
芳那种端庄优美的姿容和恰到好处顿挫有节奏的动作,再听到他那用纤细尖 新的嗓音唱出来的美妙唱腔,人们就像遨游于另一个天地之中,这里有盛开 
的美丽鲜花,有漂亮的禽鸟彼此和鸣,这里是如此温馨,令人感到无比快乐。” 这次演出期间,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是梅兰芳对于电影拍摄生活的又一
次体验。 梅兰芳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还在电影发展的初始阶段,梅兰芳就是电
影院里的忠实顾客。那时的电影还是无声黑白片。 后来,当梅兰芳的艺术表演逐渐成熟以后,他再去影院看电影,就开始
细心琢磨电影演员那丰富而细腻的面部表情,用来丰富自己的舞台艺术。同 时,也感到了一种遗憾。作为一次性的剧场演出,梅兰芳永远无法做到像电 
影演员那样,在拍摄完毕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对着自己的表演,尽情地 进行自我观摩、自我欣赏、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当然,这种遗憾在当时,也不仅仅是梅兰芳自己才有。 还是在一九一○年前后。一天,梅兰芳到“北京第一舞台”观看杨小楼
先生的大轴戏《挑滑车》。那天杨小楼的表演特别精彩,观众感到格外地满 足。第二天,梅兰芳在一家堂会的后台上,一见到杨小楼先生,就不由地夸 
起他来:“昨天看您的《挑滑车》真过瘾,比哪一次都演得饱满精彩。”杨 小楼却笑着说:“你们老说我演得如何如何的好,可惜我自己看不见。要是 
能够拍几部电影,让我自己也过过瘾,那该多好呀!”
从那时起,梅兰芳就开始留心各种机会,渴望着把自己的舞台表演搬上 银幕。
一九二○年,梅兰芳到上海的第四次演出结束后,商务印书馆的协理李 拔可先生,找到了梅兰芳。原来,商务印书馆的电影部刚刚从美国购进了一 
部分电影器材,想请梅兰芳拍两部戏试机。
梅兰芳当即答应了下来:“拍电影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想试试看!” 当时在场的还有很多朋友,一致认为身段、表情比较多的戏适宜拍成电
影,一位朋友主张拍《天女散花》,而梅兰芳要拍《春香闹学》,商量的结 果是二者都拍。
五月中旬,电影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商务印书馆照相部的大玻璃棚内开 机。
尽管梅兰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经验,但他还是根据自己看电影的体会, 适应着各种镜头的需要,对自己一系列的动作、表情和唱腔进行了重新设计, 
虽说当时的电影还是无声片,字幕必须加印到银幕上去。
先拍《春香闹学》。梅兰芳饰丫鬟春香,李寿山扮老师陈最良,小姐杜 丽娘的角色则由姚玉芙担任。服装、化装和舞台上一样,书房内景用的是舞 
台布景片子,道具如书桌、椅子等都是借来的红木制的实物。
没有导演,梅兰芳就尝试着自己设计场面和表演。 在春香出场时的一个特写镜头里,梅兰芳用一把折扇先把脸遮住,待镜 
头慢慢拉开后,扇子往下撤,渐渐露出脸来,接着,又做了一个顽皮的笑脸,
将春香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性格一下子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那天拍摄时, 正赶上一个外国电影公司的朋友来参观。他们对这个镜头的表现方法和春香 
的面部表情都十分欣赏。
接下来春香的一段唱和身段表演,由于没有音乐伴奏,比舞台上的时间 精简多了,但梅兰芳还是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表演。例如用手指在手心里“弄 
粉调朱”,手在两鬓上按一下表示“贴花拈翠”;“理绣床”时做用双手摊 床的身段;“烧夜香”时则双手合掌当胸微微蹲下身子。到最后一句唱腔“小 
苗条吃的是夫人杖”时,梅兰芳不得不装模作样地用右手举起腰间系的汗巾, 来象征老人用的拐杖。
当拍到春香假领“出恭签”去逛花园一场时,梅兰芳遇到了麻烦。在舞 台上,这场戏本来是作为暗场处理的,但到了电影里却变成了明场。镜头在 
一家借来的私人花园里拍摄,花园的草坪就是梅兰芳表演的舞台。扑蝴蝶、 拍纸球、打秋千??梅兰芳从来也没打过秋千,站在上面战战兢兢地把握着 
重心,不敢摇晃,生怕掉下去。但后来拍好了再看,倒也符合春香“花面丫 头十三四”的年龄和心态。
《天女散花》是在天蟾舞台上拍摄的。这场戏,在舞台上连唱带做,占 用的时间很长,十分费劲。到了电影里,虽然时间缩短了一些,但动作的节 
奏,必须靠嘴里哼着' 六' 、' 流水' 等唱腔来控制,因而并不省力。再加 上将立体的舞台场景拍成平面的电影,演员也无法完全按照原来的舞台位置 
来做身段,因而常常不得不重复拍摄。有时,演员们虽然事先已经试过好几 次了,到正式开拍时还不免临时出现问题,不是焦点不对就是画面跑出了镜 
头。只要摄影师嘴唇一动:“这个镜头不合要求。”大队人马就得再重来一 遍??
电影拍成后,梅兰芳就回到了北京。
第二年的秋天,梅兰芳接到上海朋友的来信,说是在上海海宁路新爱伦 电影院里看到了《春香闹学》的两本影片。不久又接另一朋友发自上海的信 
件,说是在西门方板桥共和电影院看到了《天女散花》的放映。
直到那年冬天,梅兰芳才终于在北京真光电影院里,看到了银幕上的自 我表演形象。尽管由于当时拍摄技术的落后,很少用近景,镜头多半是全景 
和远景;尽管摄制人员对灯光技术还未很好地掌握,以至片上时有模糊、暗 淡的景象出现;尽管唱词和对白都用了原始的字幕插入方法;尽管只有“云 
路”一场,叠印了天上的云彩,这已经是难得的特技了,梅兰芳还是高兴极 了。
毕竟,他实现了自己以及许多戏曲演员的梦想,从舞台走向了银幕。 而梅兰芳所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两部电影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先后放映,他的形象和他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大江南北。
拷贝甚至发行到了海外南洋各埠,受到了广大侨胞的欢迎。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各国驻华大使馆也纷纷专门弄来影片,为来华使节
放映。据说,梅兰芳以后出国演出时,外国观众特别喜欢点《天女散花》一 剧,就是与电影的宣传作用分不开的。
后来,一九二三年的春天和一九二四年的秋天,梅兰芳又分别参加了两 次电影拍摄工作。第一次是应一家美国电影公司之邀,拍摄了当时正在上演 
的《上元夫人》中的一段“拂尘舞”;第二次是民新影片公司委托华北电影 公司,邀请梅兰芳拍摄了他几出拿手戏的片段,包括《西施》里的“羽舞”,
《霸王别姬》里的“剑舞”,《上元夫人》里的“拂尘舞”,《木兰从军》 里的“走边”和《黛玉葬花》里的一段舞蹈。
这次来日本,请梅兰芳拍摄影片的是日本宝家电影厂。所拍内容是在日 本上演的《虹霓关》中的“对枪”一场和《廉锦枫》中的“刺蚌”一场。
尽管仍是黑白无声片,尽管拍摄过程中因镜头和动作之间的不好配合, 或者因语言不通而使摄影数次中止,尽管过长的拖宕将演员累得精疲力竭, 
梅兰芳甚至因此而大病了一场,但是,影片还是拍摄成功了。并随着这一电 影厂的发行渠道传遍了整个日本,以及欧美各国??
《太真外传》


从一九二五年的夏天开始,梅兰芳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编排了全本《太 真外传》。
这出剧目的编排,依照惯例,还是由齐如山先生提纲挈领,以唐朝著名 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为依据,草拟出剧情和场次结构。其余唱词和 
念白等,多是由梅兰芳的好友们集体合作编写。至于服装、道具、布景、音 乐等,也都经过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以及承华社文武场诸演员的潜心钻研,精 制而成。
角色的安排,由梅兰芳饰杨玉环,王凤卿饰唐明皇,侯喜瑞饰安禄山, 萧长华饰杨国忠,姜妙香饰高力士。“里子老生”张春彦在二本里饰李太白, 
在四本里饰罗真人。至于二本里的念奴、永新、寒簧与素英,以及四本里的 冬双成和小玉则由姚玉芙和朱桂芳两人分饰。这一份“演员表”在当时看来 
觉得平常,但在今日看来,则成为无与伦比的阵容了。
《太真外传》是一出大型剧目。场面宏伟,歌舞繁重,别开生面的创举 比比皆是。布景、服装、舞蹈动作以及唱腔,都颇多新颖之处。曾数度观摩 
全本《太真外传》的齐崧先生回忆说:
头本“亭栏惊艳”一场舞台布景设计得十分洗练:台前左方有一假石台, 台上有一凉亭,舞台中心的后方,华清池的月亮门在纱幕里隐约可见,前方 
则有三五枝垂柳,垂落在幕前。整个场景就是一幅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本“梦游月宫”一场的布景以华丽取胜。舞台最前面的右上角,高悬着一 
棵丹桂的桠枝,上面缀有亮晶晶的花叶。树枝的后面,是一层薄薄的绸幕, 当嫦娥在幕后唱过“殿前的素女们一声通禀”之后,绸幕徐徐拉开,逐渐现 
出了后面的桂殿兰宫、琼楼玉宇。台中有一块基石,石上有一活动的、机械 化的兔子在捣臼。舞台上空则有许多五彩灯光,在不停地明灭闪耀,给舞台 
上的布景凭添了几许神秘气氛。坐在观众席上,却有亲临月宫其境的感觉。 第三本“太真外传”,布景的精彩之处在“七巧盟誓”一场。舞台中央是一 
座宫殿,上面悬灯结彩。蔚蓝色的天穹上,缀有一轮新月,旁边是七巧星辰。 在灯光的照耀下,恰似月光照影,星河在天。一幅典型的“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的意境写照。
四本“玉真梦会”一场以布景的迅速变幻著称。舞台上本是一幅灯光照 耀下的壮丽海景。波涛起伏之处,隐现出一座虚无飘渺的山峰。等太真在幕 
后唱完“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之后,舞台上突然变得漆黑一片。灯光再 亮时,已然是另外一番景色了。海上仙山不见了,代之而现的,是坎坡之上 
的一座古刹,中有一段甬路。路中间是一段石阶,拾阶而下,可步至舞台中 心。路之两旁,站立着两位仙姬。古刹正中,则是一个可启动的寺门。
在服装方面,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也是精雕细琢,刻意创新。
“太真出浴”一场,梅兰芳所饰杨玉环身穿黄缎绣的大牡丹花帔,下着 白绣花彩裙出场。梳海棠髻古装头,两旁是珠饰鬓花,项戴钻圈并大小珍珠 
项链几副,额前有几缕刘海式的散发。腕戴翠镯,光艳照人。到“出浴”时, 先由宫娥伺候着摘下头上金钗,再脱下凤衣罗裙,露出了内穿的浴衣。浴衣 
为蝉翼纱衣,袖长露手,略似日本和服而掖下不开口。这是学者们参照唐服 的考证和摹本而仿制的。腰间袭以纱带,舞蹈时,手持巨幅长纱俯仰腾落, 
随身掩映,美妙之极。
“梦游月宫”一场,梅兰芳所扮嫦娥,梳海棠髻,头戴珠凤,身穿湖色 古装小袄,下袭白色绣花彩裙,肩披串珠的披肩与小腰裙,手持白云帚,随 
着长锤鼓点徐徐登场。以此服怖,再配以五色彩灯的照射,观众们几疑为真 正的天人下界,掌声随之而起。
“七巧盟誓”中杨贵妃所穿服装,是梅兰芳的创新之作。只见她头戴全 套水钻“头面”,身穿玫瑰紫色全部以亮片串成的五彩盘龙帔。最为特殊的 
是她的古装水袖,由三层不同颜色的薄绸制成,三节三色,第一次在剧中使 用。翻动水袖时,上下飞舞,色彩纷呈,异常悦目。后来,梅兰芳的弟子程 
砚秋在《梅妃》的表演里,也曾用过此种三色水袖。
“翠盘艳舞”一场,杨玉环所穿“霓裳羽衣”的制作,颇费了一番周折。 在梅兰芳决定排演《太真外传》以后,其好友冯耿光就以现大洋一千元为代 
价,为梅兰芳买下了孔雀翎毛所制褂子一袭,以作羽衣之用。不料在排演此 舞时,竟发生了问题。雀翎虽美,但穿在真人身上,究竟不如长在孔雀身上 
自然而潇洒了。由于翎毛有一定硬度,舞蹈时不能运用自如,舞还没跳完, 翎子却已被折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