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素质教育在美国-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深感吃惊的是,组织这些活动的几位家长都是自发的,自觉志愿的。我们轮流在他们家开会,他们还得负责各位的小吃和咖啡等等,光是通知开会的邮资就有数算了。

美国人民中总是有这些乐此不疲的、为参与教育“监控”而孜孜不倦的热心者。

如果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外行管理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实质性的差异。

例如,准确地说,美国的体制不应该叫做“外行管理教育”,而应该称作“外行监控教育”。它的英文原文是“vcontdofeducatbo”,“conrol”可以翻译为“控制”,也可以翻译为“管理”,但是从学区“教育董事会”或其他“校董会”所行使的职能来看,叫做“外行监控教育”更准确。因为这些“外行”们只制定政策,具体执行政策的是内行甚至专家。

中国的“外行”既制定有关政策,又具体地执行所有政策,以实施对教育的管理。

另外,美国的“外行”(董事会成员)可以是律师、医生。工程师、工人、农民、富豪、穷人、文盲、高级知识分子…惟一排除在外的是当地在职的教育工作者。

而中国的v行“(工宣队、军宣队、农宣队)都被叫做”大老粗“。

美国的”外行监控教育“其实也有不少弊病,最明显的错误是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把教育工作者排除在外,这对教育本身来说是很不利的。本来,这种”外行监控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公众参与教育,把教育搞得更好。但是,把教育工作者排除在”公众“之外,把”外疗'和“内行”对立起来,把“外行监控”变成了目的,等等,都是有违初衷的。

尽管如此,这种“人民教育人民管”的措举毕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焕发了人民参与教育的热情。我旁听过几个“教育董事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与会者那种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激烈辩论,那种群策群力、舍我其谁的踊跃场面,让我这个在大洋彼岸也见过“外行管理教育”的“老外”既激动又汗颜。 


 



后记
1998年底,在我国国与广东教育出版社签合同出版本人这部拙作时,矿矿在他的好朋友麦德的鼓捣下,去参加了辛辛那提一所很好的私立男校(高中)的人学考试。共有700多人考试,只录取约200人。

美国的中小学生“玩”得太多,但人毕竟是要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也开始越来越激烈。原来与矿矿从小学一起上初中的成绩较好的同学,除一人以外,都参加了各间私立高中的入学考试。对于那些重视教育的家庭和有些抱负的孩子来说,高中是很关键的阶段。

童真童趣毕竟是要与人说“Bye…bye”而去的。

参加考试的都是各个公立、私立学校来的“高手”。因为,这是一所教会私立学校,凡信天主教的孩子,都可录取入学。对这些孩子来说,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主要是便于摸底分班。换句话说,在要录取的200人中,除去信天主教的孩子,剩下多少名额就由这700人中的其他人去“切磋论剑”、“物竞天择”吧。

我小时候,每年最盼望的不是过年,而是暑假。那长长的夏天,爬树、掏马窝、捉蟋蟀、游泳,那是男孩的世界。

有一年夏天,记不起是谁买的票,我去看了一场香港电影(荣华梦》。电影讲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小职员,把儿子送到贵族学校去读书的种种艰辛的笑话。看了这个电影,我就总也快乐不起来。电影里的那个父亲,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那个长长的夏天,就再也不是我这个男孩的世界……

如果矿矿考这所私立男校时我在美国,可能我不会同意他去考的。对这种贵族私立学校,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感。而且上公立学校是免费的,私立学校的学费则高得惊人。

妻子说:“竞争那么激烈,能不能录取还不知道,看看再说吧。你攻读硕士学位的维拉诺瓦大学,不就是一所著名的天主教私立大学吗?”

想想也是。我们就决定等一等,看能不能录取再说。

就在我们几乎忘了这件事情之后,1999年1月23日,我们收到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矿矿考试的总平均分是99%。也就是说,

700多人中的99%是前7名。据说,有5名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后来又传说是10名。弄得我也人心惶惶的。

2月6日晚,这所私立学校的校长助理打电话到家里来,通知说:“学校决定授予黄矿岩奖学金,欢迎他到学校来学习…

一般来说,人们要到读研究生的阶段才有机会获奖学金。读大学本科就得奖学金的已经非常少。因此,获私立高中的奖学金,那是很高的荣誉!

即使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有些犹豫。直到领教了公立学校那个误人子弟的自然科学课老师的偏见行为,我们才决定送矿矿上私立学校。

正好我也写完此书稿,在此可作一个段落交代。

当然,如果此书发行后,读者感兴趣,我们还可以继续写下去…

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男人,但能完成此书稿,却首先应谢谢我背后的那个女人。有人说,她的文笔与我”功力相当“,我是不太服气的。让细心的读者自己去鉴别吧。

我还要谢谢站在我前面那个提供了许多材料的小子。他听说要出书,劈里啪啦打了10页稿子给我,说的是关于美国男孩的社会交往——在男孩的世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种思维,那种英语文法和词汇,很有些独到之处。尽管我有博士学位,但翻译他这篇文章,也感些许吃力。本拟附在书后,让读者看看美国初二年级的孩子的思维和文采。但将文章翻译好后,我发现国内的读者不一定能理解文章所谈的内容,就像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文革“和”插队“时青少年的心境一样。我是搞教育的,但由于不是专门研究美国青少年心理的,没有儿子的解释,读起来,也有些”增查查“,茫茫然的。本想叫他另写一篇,但他认为这是他实话实说的”杰作“,不太愿”屈就“于我指定的题目。加上交书稿的时限已到,只得作罢,以后有机会再说。

在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书稿正变成一条跨越文化的”桥“。在此,我要感谢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全体员工和周伟励先生!没有他们的努力,一切都还是散乱的思路和空白的稿纸。我还要谢谢我的博士导师Dr.Tecklnan和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h.Qua,以及中美两国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桥墩“是他们一块一块砌就的。

我希望能站在”桥“上,面向中国的方向,为我去世的父亲,为我那做教师的勤勤恳恳的母亲,为支持我留学而承担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责任的姐姐和妹妹,深深地鞠躬!

当然,还要谢谢留学期间给了我无私的支持的弟弟。

最后,关于写作的风格,还想步唆两句。

写这部书,我采取了一个较自由的既叙事又论理的写作方式。也不知效果如何?只希望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思考一些问题,更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发中文电子邮件来美国给我,电子邮箱为:qUany@one。。

黄全愈

1999年3月9日凌晨于美国西金库市 

()全集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