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告诉世界我能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就是这样天天搀扶着安锐,已经养成了习惯……
妈妈领着男孩,一家一家玩具商店去搜寻蓝猫枪;可走遍了整个城市,他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妈妈握着男孩的手,心中充满了歉意。但是同时,她却非常骄傲:因为从儿子那里,她得到了一个母亲所能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听了这些故事,相信你一定知道了应该怎样去获得友谊,怎样去帮别人,又怎样让别人乐于接受你的帮助。
秘诀就是两个字:“真诚!”
面对伙伴,最需要真诚。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真诚的友谊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激动和快乐!
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
用真诚相待,才能换来真心朋友。

面对快乐——需要感受更需要分享
学会分享,就拥有了快乐!
如果问你:“橘子为什么会长成一瓣一瓣的呢?”你也许会回答说:“因为它就是橘子,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当然,这种回答正确得无可挑剔。但是,当你听完下面这个故事后,你一定会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个春天的下午,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街心花园里,有这样一对母女:小姑娘可能只有三岁,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衣裙,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蝴蝶结,正跌跌撞撞地跑来跑去,兴奋快乐地追逐着低飞的花蝶;年轻的母亲则静静地坐在旁边的长椅上,微笑着注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
渐渐地,小女孩头上的蝴蝶结有些松动了,苹果般红扑扑的脸蛋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细心的妈妈看到了,心疼地叫道:“囡囡,快过来,让妈妈帮你系系蝴蝶结。”
为女儿重新系好蝴蝶结后,妈妈又轻巧地把一个剥开的橘子放到她的手掌上,“先吃完这个橘子,然后再玩吧。”
小姑娘没有马上吃,而是把这个橘子捧在手心里举起来,对着阳光,眯起眼睛来仔细地看。突然,她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橘子是一瓣一瓣的呢?”
妈妈愣了一下,想了想,就笑着说:“你再好好听听,这个橘子不是正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自己吃哦!’”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捧起橘子细细观看。很快,她就从上面掰下最大的一瓣,踮起脚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向着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跑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可能都见到过。如果要求大家给这个场景取一个名字,相信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分享!
“分享”也是我家的“传家宝”。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东西又不像现在这样富足,所以有了什么好吃的,都要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瓜切开,每人一牙;一个橘子剥开,每人一瓣……分着吃,抢着吃,这样吃起来觉得更香。慢慢地,家中每个人都习惯了分享。后来长大、结婚,各自成家,可“分享”的习惯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依然忘不了和兄弟姐妹们分享。
至于我嘛,只能是尽量地奉献我的作品了。“卢勤,再给姐拿10本《告诉孩子,你真棒!》好吗?我们医院里的大夫都冲我要呢!”接到大姐的“命令”,我立马如数送上,心里觉得特有成就感。大哥从海外回国探亲,一进屋就会说:“在国外,我身边的中国人都听说了,我妹妹写了几本书,都想要。你能不能多给几本,让我带回去。”这样一来,书白送了不说,我还很得意自己为祖国争了光呢。
就这样,“分享”,成为了凝聚家人的力量。
不光我们兄弟姐妹懂得分享,习惯分享,乐于分享,就连我的儿子也是从小在“分享”中成长起来的。
小时候,他发现姥爷每次炒出香喷喷的菜后,总要先用小盘盛出来一些。
“姥爷,为什么要单独盛出来一盘呢?”他好奇地问。
“留给你妈妈呀,她还没有下班呢!”姥爷说着,同时把饭锅盖严,“悦悦,你盛过饭后要记得把盖盖紧,不然等你妈回来饭就凉了。”儿子仔细一看,发现留下的菜又多又好。
有一次,他神神秘秘地跑来告诉我:“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在姥姥家,谁晚回家吃饭谁合适!”
“分享”,对于幼小的他原本是一种“新发现”,到了后来,习惯变成了自然。
儿子上幼儿园时的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六一”联欢会上,老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一份节日礼物:两块巧克力。
拿到巧克力,儿子就飞快地跑来找我:“妈妈,给,礼物,分你一半!”说完,把一块巧克力塞在我手中。
“好!谢谢你!”当着他的面,我立刻把巧克力放进嘴里,“好吃,好吃,真好吃!”
儿子乐着跑回座位上。
我身边的一位妈妈羡慕地说:“看你多幸福啊!你瞧见前面那个胖小子了吧,就是我儿子。你看他一个人吃得多香啊,居然瞅都不瞅我一眼。”听了这话,我觉得儿子懂事了,懂得了分享。
很快,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记得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在单位加班。儿子突然从姥姥家打来电话:“妈,您今天下班回姥姥家好吗?有好事!您早点回来!”
“哎!”我答应得特痛快,手里加快速度干活。
一个小时过去了,“妈,您怎么还不回来呀?”儿子又打电话来催了。
我抬头一看表,快7点了。“好!我很快就回去。有什么好事呀?可不可以先透露透露啊?”“我不告诉您!等您回来就知道了!”嘿,儿子居然还卖关子。
时间飞逝,又一个电话打来,活还没有干完……
等我回到家,天早就黑了,儿子已经睡了。“你这儿子真没白疼,”母亲说着,把我领进厨房,“你看看,这是你宝贝儿子亲自下厨炒的黄瓜虾仁。他一直等着你回来,想和你一块吃,可你老不回来!你看,都给你留出来了,全是大虾仁。小的他自己吃了!”
看着儿子的杰作:一小碗虾仁!每个虾仁的脖子上套了一片黄瓜!整道菜竟然五彩缤纷:白色、粉色、绿色,真美!想像得出,儿子在制作这道菜时是多么用心!他是想和妈妈共同分享这艺术的杰作。
12岁的儿子,以一颗与人分享快乐的爱心,亲手制作了这份礼物,并以“家传”的分享方式,留下了他一份小小的心意。我充分感受到了,一个幼小的心灵,诚挚地乐于把自己创造的快乐,无偿地奉献给别人。
品尝着儿子炒的菜,又甜又咸。甜的是虾,咸的是我的泪水……
这就是——分享。
记得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曾经有个男孩子对我说:“我不快乐!虽然我家有两个保姆,上百本图书和数不清的玩具。可是,我就是不快乐!”
于是我就问他:“你把这些书分给没有书的小伙伴看过吗?”
“没有。”
“那你把那些玩具分给别人玩过吗?”
“也没有。”
“你的压岁钱用来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吗?”
“更没有了。”
“所以你不快乐!”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当他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5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我亲自将这些“希望图书“送到安徽阜阳市,郑重交到5所农村小学校长的手中,同时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让看到书的农村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给那个男孩。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还说这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
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这些书是多么的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拥有了快乐!

面对弱者——需要同情更需要理解
将心比心
女孩A,看见家境贫寒的女孩B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漂亮文具,便当众抽出自己心爱的花杆笔:“你没有,送你吧!”
可是,女孩B一让再让,怎么也不肯收下:“我有,我有,我只是看看。”
女孩A很纳闷:她明明没有,为什么要说有呢?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纳闷。你常常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可是他却拒绝你的帮助,你百思不解:我好心帮他,他为什么不领情?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一个初春的假日,妈妈在储物间整理家人的冬衣。9岁的安娜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兴致勃勃地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妈妈院子里又开了什么花。
妈妈无意中发现,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有一副手套,两副手套一模一样。
“安娜,是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妈妈不解地问。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那为什么要两双呢?”妈妈更加好奇了。
安娜抿了抿小嘴,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但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到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给我买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欣然地戴我的手套了。”安娜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就不会生冻疮了。”
妈妈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了自己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你们想想,安娜为什么要买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而且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呢?因为安娜知道,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和家境优越的孩子在一起时,她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尊重。女孩A当众送给女孩B礼物,会让女孩B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所以谢绝女孩A的好意。安娜想到了这一点,巧妙地让翠丝戴了自己的手套。
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常常出自同情、怜悯,而忘记了“理解与尊重”。对弱者的心,你了解多少呢?
有一家店铺门口钉了一则广告,写着:“出售小狗”。
这则广告吸引了很多孩子,有个小男孩问店主:“小狗卖多少钱呢?”
“30至50美元不等。”
小男孩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我有2。37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
店主笑了笑,吹了声口哨,一位女士跑了出来,身后跟着5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后面。
小男孩立刻发现了那只落在后面一跛一跛的小狗:“那小狗有什么毛病呢?”
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小男孩说自己想买下那只小狗。
店主说:“如果你真的想要那只小狗,你不用花钱买,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一下生气了,瞪着店主:“我不需要你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狗的价值一样,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付2。37美元,以后每月付50美分,直到付完为止。”
店主劝他说:“你真的用不着买这只狗,它根本不可能像别的狗那样又蹦又跳地陪你玩。”
听到这话,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腿,露出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
他看着店主,轻声说道:“你看,我自己也跑不了,那只小狗需要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为什么小男孩要这样做?因为他自己也有一条畸形的腿。他把这只残疾小狗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伙伴,他深深理解残障人最需要与正常人一样有平等的待遇。
当你面对一个弱者时,你一定要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经常想一想,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
当你去帮助一个弱者时,你一定要平等地做他的朋友,而不是可怜他,更不要居高临下去施舍他。
因为,弱者需要同情更需要理解。

面对恩情——需要知恩更需要感恩
别忘说声“谢谢你!”
我们生活中,有句最简单而有价值的话,就是“谢谢你!”,英文中最常用的词,也是“thankyou!”(谢谢你)
“谢谢”不仅仅是礼貌。“谢谢”和爱连在一起,“谢谢”有多少,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