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器-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埋伏的人几乎听得见“大家瞄准罢,小心左手边第二个人,肩上有块黄布条的那个,那是自己人。”

“左手一。”“左手三。”“右手一。”“左手骑马军官。”“”

九个人依次报出了自己的目标。莫言愁道:“好,听我号令罢。”

众人都将箭扣在了弦上,专心致志瞄着自己的目标那些云州兵离他们越来越近,一个骑马的军官往这边看了一眼,忽然惊慌地喊了句什么,所有人一下子乱起来。估计是看到了箭尖反射的阳光了。不待莫言愁吩咐,所有人的箭瞬间离弦,九支箭倒有七支首发命中目标。

“自由射击。”莫言愁发出了下一道命令,敌人还有七八个,躲过了第一轮急射,都缩在了大车后边,一个军官打马就想逃跑,被乌厉眼疾手快,一箭射翻,尸体被马拖着跑了几十米。

等到白刃战开始的时候,敌人的斗志已经被完全打垮,加上内应的帮忙,不一会儿就没有一个活人了。莫言愁这边只有一个人轻伤。那是被一个暗藏的敌人用弩箭射了一箭,虽然躲得还算及时,不过还是被擦伤了肋侧,留下一道大口子,幸运的是没伤到筋骨。

那个内应迎了上来,是个年轻面白的小伙子。莫言愁惊喜地叫了一声“四哥!”跑过去拉着男子的手又笑又跳,一副小女儿情态。

那男子似乎也被莫言愁的情绪感染,脸上露出了微笑,道:“好久不见啦,小五。我画下了记号召集人手,没想到你居然在附近,难得难得。你新招的人手么?干活倒是挺利索。”

他朝着乌厉他们这边努努嘴儿。莫言愁笑道:“这个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有空我给你慢慢说。走吧,咱们一边儿说说话去,好久不见,我可挂念你得紧哩。”一边亲热地挽住男子的胳臂,一边趁她“四哥”不注意,给秦书丢了个眼色,秦书会意,开始打扫战场,把能拿走的值钱点儿的东西全都搜掠一空。

那男子留意到了莫言愁的小动作,却没有点破,依然和莫言愁谈谈笑笑。远远的一阵马蹄声传来,男子将一张银票塞给莫言愁道:“小五,这是四哥的一点儿小小心意,一个人在外边,不要委屈了自己。”

莫言愁眼圈儿一红,道:“四哥,还是你疼我。宗主他就”

男子打断她道:“不要误会了宗主,他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他经常念叨你呢。”

莫言愁破涕为笑道:“好啦,四哥,你就别替他说好话了。我从没有埋怨过他老人家的。路是我自己选的,自然不会怨天尤人。这次要不是手头太拮据了,也不会向四哥你伸手的。见笑了。”

秦书等人有些紧张地盯着远远奔来的几十骑,莫言愁对他们道:“没事的,那是我四哥的人。你们收拾完了,就到小树林等我一会儿吧。”

男子伸手拨了拨莫言愁外套下露出来一截的领子,爱怜地道:“小五,以前你最爱新衣,过几天就换一套的,衣服穿旧了就直接扔掉。如今也穿旧衣了,还打了补丁,真是难为你。”

莫言愁眼睛望向别处,缓缓道:“旧衣比较舒适啊,我开始穿旧衣才发现的,以前因为我喜欢穿新衣,就没人肯告诉我。”

男子道:“还是那句话,你要回来的话,四哥会替你说话的。”

莫言愁见那几十骑已经到了跟前,站起身来朝着男子甜甜一笑道:“谢谢四哥啦。如果哪天你不想干了,我也许会考虑给你提供一份工作的。”

男子一笑道:“淘气!”

莫言愁道:“我先走啦,回去晚了会捱骂的哦。”

看着她的身影慢慢消失在小山坡后边,男子嘴角的最后一丝微笑也消失了。

“把东西运回去。”他面对着属下说话的时候声音里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丝感情的波动。

第二十节青城悍将(上)

圣武历二六六年秋十月,一队库比伦骑兵抢劫了云州军运送床弩的辎重车,杀死了护送的军兵。云州军马上进行了报复行动,屠杀了一个库比伦人的村寨,随后双方你来我往,牵扯到冲突中的部族越来越多,冲突的范围也急遽扩大,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面起义。

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了多时的大周国土上再次燃起了熊熊战火,这一次各地爆发的战争规模之大,战况之惨烈都远超从前。

云州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汉人和少数民族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苏平在云州调集重兵,准备镇压,各族在经历了开始时候的杂乱无章之后,仗打得慢慢有章法了,而且也出现了联合的倾向,据说,活跃在各族之间穿针引线的是一个神秘的汉族男子。

云州的西北方的吉州,西南方的徽州都勒兵云州边界,准备看云州军一旦战况不利就浑水摸鱼,云州北方的两个邻国库狐和迷齐也都蠢蠢欲动,要趁着这大乱初起的时候捞一把。

周的西南方开州牧唐静猝死,无嗣子,静女唐琪自封开州牧,原唐静部下大将杨汸反,胁开州六、沐二城归柴州,柴州刺史穆恬纳之,唐琪发兵攻六、沐。

周东南的怀州刺史刘向,借屏兰兵十万,以大将井麟为正,屏兰公主星晴为副,发马步军二十万攻柴州。

苏中得到了泸州方面出兵的保证之后,就开始积极筹划进攻的事情。他所控制的地区战略纵深太窄,南北最窄处只有不到二百里,若是被阮香从容布置进攻的话,他很可能被一切两半,东西难以救应,这样他就会变得十分被动了。所以苏中认为抢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苏中打探得青城驻军近日将换防,这中间有大概三天的空档,青城只有地方守备队千人守城。苏中得到这个消息大喜。遂阴遣骑兵一万,趁虚驰击青城。淄州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青城守将名叫崔华。他只是后备部队的一个大队长而已。在得知苏中的进攻之前,他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困扰,那就是他的防区一下子调来了三位大队长——闻人寒晖、郎枫、张荇。其中闻人寒晖还是虎卫军的大队长。这三位都作为“步兵”调入了他的手下,而且不约而同的,都做了“守门步卒”。其他的难缠的中队长小队长似乎也很有几个,都是桀骜不逊的家伙。崔华简直都无法掩饰自己对于上司的不满,那个关于拿青城赌咒发誓的笑话更是让他无比苦恼。

这三位大队长倒是没做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之所以说“特别”,那是因为在崔华大队长的眼里,做过大队长的人嘛,骤然贬为步卒,有点儿情绪那是难免的,有点儿小毛病他也就不和他们计较了。譬如说他增加了三个守门的士兵,以备三位大爷哪天不高兴来执勤了,可以随时替换上岗。还有对于这三位没事就无视军规聚在一起喝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他们“不小心”领着一群士兵把城里地痞流氓的老大给胖揍了一顿,又踢了江海帮在青城的堂口,他也只能当作没看见。每次走在街上远远看到他们就赶紧上去打招呼,这三位虽然不大瞧得起一个地方守备军的大队长,不过对这位上司倒是礼数周全,崔华大队长替他们做的揩屁股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管怎么说三人心里还是存了份感激的。三人心里火气再大也不能冲他发。

崔华觉得没有常规军的青城就像是没穿衣服的女人一样,只能任人蹂躏,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指望用一个大队的杂兵可以守住敌人大部队的冲击。方略将军上任后防御工作一直做得密不透风,谁也不信他会出现这样一个大纰漏,让身处前线的青城如空城般暴露在敌人面前。

崔华是灵州人,是第一批参加阮香部队的灵州人之一,和他一起参军的老乡们不是阵亡了就是飞黄腾达了。比起他的大多数同乡来,他打仗不能算勇猛,不是人家没给过机会。一开始人家看他人高马大的,颇有些勇猛气概,又识字,还能诌几句兵法,很有些要重用他的意思,一上来就让他做了小队长。可惜他总是不争气,一打起仗来冲锋既不勇猛,退却时奋勇争先,遇到困难基本上都是不思进取,推给友军部队了事,跟着崔华的士兵们一向以“崔婆婆”谑称之,每次作战倒是伤亡最小的团队。不过崔华的好运也仅此而已了。很快他就被从正规军野战部队转入后勤部队,再转入地方部队,官职倒是一直不紧不慢地升着,虽然升得慢了些,不过崔华倒是满足得很了,唯一不太喜欢的就是自己的防区实在太接近前线了。

他也念过书,参军前后也读过几本兵法书,对于书里边的所谓虚实、欺敌之类的东西半懂不懂。后来转入了地方部队,也就更加懒得弄懂了。既然学问不精,崔华就弄不明白自己驻守的这青城是不是已经被当成了诱敌深入的香饵了。他承认自己缺乏全局的眼光,所以这守城的日子也就得过且过。既不想着去加固城墙,也不急着发动民兵,用于守城的器械当初上面交给了多少都在仓库里保存得好好的。崔华派了几个兵每天给这些器械上油、擦拭、保养,倒不是真的多么爱惜这些东西,而是如果上面来人检查的话,显得漂亮好看。崔华在这方面还是很讲究的。

后来参谋部传来了一道命令,说是大战将至,各地方部队可以适当扩充部队。然后就给崔华的部队增加了三百人的士兵薪饷。崔华一看部队可以扩充了,倒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一千人自己管着都嫌麻烦,还要增加三百人,实在不怎么乐意。

后来上面催了几次,崔华被催得不耐烦了,只好召集几位中队长商议着召点儿兵,什么人带什么兵,这几位中队长也跟他们的大队长一样不喜欢增加麻烦。倒是一位做过工坊老板的中队长后来给出了一个主意,说反正上边也不会在意增加了三百个什么兵,不如就用这些薪俸在当地雇几百个人开个兵器作坊,战争时候可以生产些兵器,如果仗打完了,就跟上边请示一下,直接转为民营,也省得付给遣散费了。崔华想了想,觉得这主意倒也可行。说干就干,兵器作坊风风火火就成立起来了。

事实证明崔华并不擅长经营之道。兵器作坊开张之后,老板问崔华生产什么。崔华想也没想,顺口说道:“制箭吧。”这老板马上奉了圣旨似的,哧溜就走了。崔华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了脑后,现在他和另外三位贬职大队长混的已经很熟了,四人经常一起胡混。按说军令部的官员们不会任凭他们这么无法无天,不过驻青城的那位官员在连续打了几次报告都石沉大海之后,知道上面有人罩着这几人,也就懒得再上报了。

探子汇报发现了大批苏中旗号的人马的时候,崔华正面对着胖成了一个球的工坊老板一筹莫展。这位何老板在消失了一个月之后,重新出现在崔华眼前,抱怨说库房不够用了。崔华倒是忘了这事儿了,不过印象中好像库房挺充足的呀。何老板马上以一串数字向他证明自己的抱怨是有理由的。崔华雇佣的工人每天生产箭一万支,至今为止满员开工一个月,已经生产了三十万支箭了,这三十万支箭生产出来都堆在了库房里,军队既没有拿钱来采购,他们又不敢私自卖给私人,所以开张一个月来一个铜板都没有赚到,反而赊欠了不少材料费、场地费等各种崔华压根就没有想过的费用。看着何老板面带微笑递上来的巨额帐单,崔华觉得当初出这个主意的人真是缺了八辈子德了。正在他呆愣愣地琢磨着怎么处理这堆帐单的时候,敌人的“及时”出现无疑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何老板事后回忆的时候居然说,“崔大人听闻有敌前来,且有一万之数的时候,表情狂喜,眼泪都流了下来,跪在地上感谢上天说:‘上天救我’。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战的人,听说敌人十倍于己居然兴奋地哭了。这也表明崔大人平时真人不露相,实际上骨子里是个极端狂热好战的人。”何老板这一番胡言乱语自然不能尽信,不过崔华承认,自己听到敌袭的消息,第一反应并不是去关注敌人的数量十倍于己,他根本就没往那里想,他想的是这三十万支箭终于有着落了。崔华在账单上大笔一挥:因敌情紧急,按市价购箭三十万支于“华荇寒枫”作坊,请靖难军后勤部按价给付。青城城防大队长官崔华于圣武历二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说起来这“华荇寒枫”作坊的名字还是取了崔华、张荇、闻人寒晖、郎枫名字里边各一个字。四人为了谁的名字在前很是有一番争吵。最后只好抽签决定谁在前。而让其他三人最不能忍受的居然是最白痴的崔华抽到了第一个字,崔华看着三人不爽的眼神,只好陪笑道:“我这人从小就运气好,走路也能拣到元宝。”回答他的是三个人的一通老拳。

后来不知道是谁提议拜把子,谁当大哥自然也不能只是年纪大就行,崔华挨挨蹭蹭也想凑个热闹。这一次仍然是谁也不服谁,本来闻人寒晖提议比武决定,不过崔华说比武太伤和气,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