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帝也疯狂-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必胜,又把逃亡的士兵统统杀掉,于是人心更加不稳。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们在第二天从瓜州强渡长江,后退者斩。结果当夜就突发兵变,完颜亮还以为宋军偷袭,不料一看,射进帐篷的利箭却刻着金国制造的印记,他明白大势已去,本欲困兽犹斗,但连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被乱箭穿身,叛兵蜂拥而入,又一连几刀将他砍得血肉模糊,并用绳束套上他脖子用力将他勒死,用大氅裹住尸体焚毁。后来,金世宗完颜雍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帝,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间。臣下上奏说完颜亮罪恶深重,不应封王,也不应葬在诸王墓地。完颜雍又废他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墓地西南40里处的平民坟茔。

宋理宗赵昀

造化弄人平民当皇帝(1)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初五,山阴县尉赵希家生下一个儿子,排行第六,起名赵与莒。

这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或许根本不值得在史书上记载一笔,但20年后,这个叫做赵与莒的孩子登上了皇位,他出生的情景也就被渲染得非比寻常。据说,在赵与莒的母亲全氏临产前,赵希派一个仆人送她回娘家,天明启程的时候,发现外面有很多军士,赵希很奇怪,亲自去看,却没有人影了。接着,在上船的时候,又发现船边卧着一条黑色的蟒蛇,使船都倾斜了。赵家人对这些异兆感到惊讶,就取消了回娘家的计划。当天夜晚,赵与莒就出生了。虽然是夜晚,却赤光冲天,照得周围有如白昼,室内,也异香馥郁,恍惚间仿佛有两名童子张着青盖保护着刚出生的孩子。似乎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未来。

但是,孩子的父亲赵希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小县尉,而且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了。母亲全氏只好带着赵与莒和他的弟弟投奔娘家,但全家也并不富贵,孩子的舅父只在地方上担任保长。虽然他们也是宋的宗室,算起辈分,赵与莒还是太祖的十世孙。但两百多年过去了,早就和一般的庶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赵与莒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和他这个阶层的孩子一样,也接受了一些粗浅的教育。如果不是后来的那些变故,他也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但是,在他十八岁的那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个叫余天锡的人,是丞相史弥远的门客,准备回乡参加乡试。在路上遇到了大雨,就到附近的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他是史丞相馆客,忙着杀鸡备饭,接待得十分隆重。也许觉得余天锡是从丞相身边来的大人物,想让他看看外甥的前程,就在席间指着赵与莒兄弟说:“这是我的外甥,算命先生曾说这两个孩子以后富贵不可限量。”余天锡仔细观察了两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觉得还挺不错的,又得知他们是宋太祖的十世孙,就连乡试也不去参加了,当即回到临安,告诉史弥远。史弥远就让余天锡带两个孩子一起来京。原来,此次余天锡回乡,还带着史弥远给他的任务。宁宗皇帝的弟弟沂王的儿子死了,史弥远让他在宗室中选贤明厚道的人给沂王立后。所以他看到赵与莒兄弟不错,就把想把他们带去。全保长了解了事情原委,大喜过望,心想到了沂王府,那是一步登天了。连田产都卖掉了,替两个孩子整治衣冠,免不了召集亲戚朋友,大摆筵席,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番奇遇,隆重地送孩子赴京。

但是,事情却并不这么简单,丞相史弥远的心里还有更深的打算,他不仅仅想着为沂王立后,还想着要为宁宗皇帝寻找一位继承人。

这件事的原委却要从头细述。宋朝自从靖康之变后被赶到临安,不但国势日衰,就连皇室生孩子的能力,似乎也随之下降。所以皇帝一旦没有儿子,就收养宗室中的子弟作为继承人。宋高宗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宋太祖的后人养育在宫中,继位后即是孝宗。孝宗皇帝倒是有个亲儿子,但却极不孝顺,当太子的时候就天天吵吵着要早点继位。孝宗无奈,退位作太上皇,给儿子让位,可这个儿子当了皇帝竟不去看老爸一眼。大臣们看不过去了,天天上书劝他尽孝,可他还就是不去,甚至孝宗皇帝死了,也不到灵前吊奠。大臣们都觉得这个不孝之人当皇帝实在是有碍观瞻,干脆说他有神经病,逼他让位给儿子宁宗。而这帮大臣也就算有了“拥立之功”。其中有一个叫韩侂胄,还是宁宗皇后的亲戚,于是大权独握,不可一世。他还想建立不世之功,就决定北伐金国,史称“开禧北伐”。但打仗不是小事,要有充分准备和严密部署的,韩侂胄的北伐却是头脑发热的决定,结果自然是节节败退,南宋朝廷只好向金人请和。但金人的条件却十分苛刻,割地赔款不说,还一定要韩侂胄的脑袋。这时韩侂胄的靠山韩皇后已经死了,宁宗新立的皇后杨氏一向看他不顺眼,于是就和史弥远密谋,趁韩侂胄上朝的时候把他杀掉,把脑袋割下来送到金国请和去了。

韩侂胄已死,史弥远有和议大功,又有皇后的支持,自然也就权倾一时。宁宗皇帝没有儿子,也选取宗室子弟在宫中作为继承人。他的太子赵询,本来和史弥远关系不错,诛杀韩侂胄就是两人合谋,但这位太子后来死了,宁宗不得不再选一个继承人,但新太子赵竑却特别讨厌史弥远。东宫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他曾经指着上面琼崖(今海南岛)的位置说,自己一旦登基,就要把史弥远贬到那个地方去。史弥远得知此事,自然害怕,知道这个皇太子即位,自己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就每天想着如何对付。他计谋深沉,知道对这种事要早有准备,如果控制得了赵竑也就罢了,控制不了,他还有厉害的手段。这个手段就着落在那个余天锡身上。

余天锡带着赵与莒兄弟到相府见史弥远。史弥远看到这两个孩子也很满意。但他志向不小,心计又深,是想替自己找个靠山,而不是给孩子找富贵,心想全保长这样大张旗鼓,把这件事弄得人人皆知,以后做起手脚来十分不便,就立即让他们回绍兴。全保长灰头土脸,惭愧无地,乡人也暗暗发笑。

可是第二年春夏之交,史弥远忽然对余天锡旧事重提,让他再把绍兴那两个孩子叫来。丞相心事,连余天锡也不能明白,全保长更是不知就里,自然不愿第二次被乡人当作笑柄,赶紧推辞。史弥远却暗中叮嘱说两个孩子里哥哥福份最大,最富贵,应该在京城里抚养。丞相发话,全保长毕竟不敢过分违拗,余天锡就又把赵与莒接到了临安。

赵与莒到了临安,被确立为沂王嗣子,赐名赵贵诚。史弥远一方面给他安排生活,选择老师,教他研读经史文翰,学习朝廷礼仪;一方面又不断地给他加官晋爵,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重病之际,使皇命让赵贵诚成为皇子,改赐名为赵昀。在短短的两年里,这个出身平民的孩子已经成为了皇子,离高高在上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这一步也不容易,虽然赵竑与史弥远之间关系越来越僵,史弥远每天挑赵竑的毛病,希望宁宗皇帝废赵竑立赵昀,但事情没有成功,他一直也没有抓到赵竑什么把柄。就在赵昀被立为皇子的一个月后,宁宗死了。史弥远一面假传宁宗遗诏,令皇子赵昀继位;一面又拉拢杨皇后,让她承认赵昀。接着,又派人去宣赵昀火速入宫。宫使将行,史弥远特地强调:是沂王府里的皇子赵昀,不是万岁巷里的皇子赵竑。若是弄错了,诛杀不赦。那些人自然不敢错,否则史丞相就不免要到海南岛跑一趟了。

此时,那个真正的皇太子赵竑却在家里等待禁中来人宣召,但来人久久不至。后来,终于有人召他进宫了。但经过宫门时,随从却被禁卫拦住。他只好单独入宫,史弥远引他到灵柩前举哀,又引出帷帐,然后宣召百官,立班听遗制。赵竑被引到殿中,仍站入过去上朝的旧班。他不禁惊愕:“今日之事,我不应该站在这里的吧?”旁人骗他说:“尚未宣制之前,应当站在这里,宣制后,才能即位。”赵竑没有回过神来,以为按规矩如此。这时,他远远看见烛影之中,却有一个人隐隐约约地已坐在御座上了,接着便听到遗诏宣布由赵昀即皇帝位,当即百官下拜,山呼万岁。赵竑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被废,一气之下便拒绝给新皇帝行跪拜。但此时岂容无礼,有人按着他的脑袋强让他拜了下去,这场惊心动魄的登基大典才算宣告完成。赵竑封为济王,出居湖州。史弥远如愿以偿,赵昀继位为帝,就是宋理宗。

皇帝有双糊涂眼(1)

宋理宗继位为帝,是史弥远一手扶持的结果。所以他刚一登基,就声称要在宫中给宁宗守三年孝,把朝政委托给史弥远执掌。为了表示尊敬,称他为“师相”,还屡屡给他加官晋爵,把他的亲戚们都提拔了起来,可谓一门俱荣。而史弥远也因此大权独揽了整整十年,总揽军政,结党营私,腹心遍布朝野。号称“三凶”、“四木”。有一次临安城大火,火势凶猛,不但烧了民房官舍,就连奉供历代宋帝的太庙都化为灰烬,可史弥远的丞相府却好好的。原来当时的禁军首领是他的亲信,一看到火起,就置官署民舍不顾,赶忙去保护丞相府了。当时人就作诗讽刺道:“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可怜九庙成焦土。”一时朝野大哗,议论纷纷。史弥远只好将此人流放了事。

废太子赵竑,在理宗继位后封为济王,出居湖州。不但朝廷里的官员觉得史弥远是专擅国命,妄自废立,就连一般的百姓也大为不满。结果湖州太湖的一伙渔民,就要拥赵竑为帝,进京讨伐史弥远。赵竑倒不愿意,还跟当地的驻军联合,平定了叛乱。史弥远看到赵竑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感到十分害怕,就在平叛后派自己的亲信到湖州,以看病为由缢死了赵竑,还在死后追夺了他的王爵。这样一来,就更引起了人们的愤恨,史弥远为了压制舆论,便不惜造文字狱。当时有一个叫陈起的书商,出了一本诗集《江湖集》,上面有两句诗“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被史弥远认为是在哀悼赵竑,讽刺自己。于是诗集毁版,作者、编者流放。朝廷甚至颁布不许作诗的禁令,弄得以写诗为业的人,只好改行填词。这就是“江湖诗案”。不过如此做作,也只能说明史弥远自己心虚罢了。

史弥远大权独揽十年,理宗完全被架空了起来,他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他这个皇位是史弥远扶植上去的,他知道史弥远的力量:既然能让自己由一介平民登上皇位,也就能把他赶下台。再说他登上皇位是史弥远的努力,否认了史弥远无疑就是否定自己。于是他一直都对史弥远十分信任。到了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权相史弥远死了,被他挟制了十年的宋理宗才开始独断亲政,他把第二年的年号改为“端平”,准备好好大干一场了。

应该说理宗在开始干得还不错,他先把史弥远那些公愤很大的爪牙贬斥出朝,又提拔了一些受史弥远排挤的忠贤之士,还对吏治财政作了改革,一时朝政一新,号为“小元祐”。但是当时南宋已经是积弊重重,即使改革,也很难在短期内收到效果。随着政治的挫折和年岁的增大,理宗励精图治的念头也就渐渐开始衰退,于是那些奸佞小人,又纷纷围了上来。当时有人在朝门上写了八个大字“阎马丁当,国势将亡。”讽刺理宗皇帝任用奸佞搅乱朝政,南宋就要灭亡了。理宗看了十分生气,下令追查作者,但这种事却如何查起,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阎马丁当”里的“阎”,就是最受理宗宠爱的阎贵妃。理宗对阎贵妃赏赐无度,阎贵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理宗就不惜为之动用国库,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为了求得合适的的梁柱,竟想砍去灵隐寺前的晋代古松。幸好灵隐寺住持僧元肇,写了一首诗道:“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托人辗转进呈御览,理宗见他旨在保护古迹,装点湖山,才下圣旨免伐这些松树。阎贵妃的这座功德寺前后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费极大,修得比理宗自家祖宗的功德寺还要富丽堂皇,时人称之为“赛灵隐寺”。阎贵妃有宋理宗这般宠爱,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自然去走她的门路,于是便骄横专恣,干权乱政起来。

“马”则指的是马天骥,此人得势就更为可笑。宋理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周汉公主,爱如掌上明珠,想把她嫁给新科状元,可公主却嫌状元不够帅,不肯嫁,理宗只好让她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