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5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熊文灿亲口承诺,将会奏请圣上,给于孝天一个海防参将之职,而他的参将府驻地,便放在泉州府那边的围头湾,这一条比起于孝天原来的计划,还有所超出,因为于孝天也很清楚参将在目前这个时候的分量,虽然参将没有总兵和副将来的猛,可是毕竟也算是经制之将了。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熊文灿招抚郑芝龙的时候,也不过只是给了郑芝龙一个海防游击五虎将军的身份。
  而参将明显要比那个时空之中郑芝龙的起步点要高出一大截,可是熊文灿却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他这个条件,可见的熊文灿对他的招抚之心,已经到了如何强烈的地步。
  另外对于海狼目前所控制的地盘,有关台湾方面的那些地方,熊文灿这一次绝口未提,倒不是熊文灿忘记了这件事,只能说是于孝天提前把工作做的比较好罢了。
  其实熊文灿在此之前,也曾经考虑过有关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却被钱孝成等一众手下幕僚劝阻住了,因为这帮人已经提前从李宜那边获知了消息,此次招安其它的都好说,唯有台员岛暂时不能提。
  因为台员岛本身现在并非大明版图,而且是海狼多年经营,乃是海狼的禁脔,眼下还绝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如果官方打算趁此机会,将那边也纳入谈判范围之内的话,那么于孝天宁可选择放弃这次招安,也绝不会答应将台员岛纳入大明版图,成为大明所辖的势力范围。
  熊文灿得知这个事情之后,思量再三,觉得这乃是千古难逢的一个大功,放弃实在是有些可惜,因为大明自成祖朱棣之后,便基本上陷入守成阶段,近二百年之内,基本上未再有开疆拓土之事。
  自万历之后,更是进入多事之秋,先是辽东失陷于后金鞑子之手,接着又有奢安之乱,上下君臣守成尚且不足,更不要想什么开疆拓土之事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换

  以前熊文灿对开疆拓土的事情,根本想都没敢想过,但是现在于孝天却给他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台员岛对于大明疆土来说并不算太大,而且也是孤悬海外的一座孤岛,但是毕竟台员岛也不能算小,如果趁此机会,他能将台员岛并入到大明版图之内,这无疑是在这二百年来,大明唯一开疆拓土的一个先例,这份功劳,可不是仅仅招安一股海贼可媲美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却都在于孝天一人身上,如果连于孝天都招安不了的话,那么这件事自然而然也是无根之萍,根本就无从谈起,想要凭着他目前掌握的实力,就算是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想去开疆拓土的事情。
  所以在众人的劝说之下,熊文灿只得按下了这个念头,这次见到于孝天的时候,对台员岛的事情绝口未提,权当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一般。
  反正眼下他至关重要的还是解决福建眼前所面临的麻烦,而不是去考虑更远的台员岛的事情,就算是事后有人提出这件事,他也能借口不知此事来推辞,至于要是有人说于孝天有不臣之心的话,那也是于孝天的事情,对他来说,影响倒不是很大。
  所以这一次招安之中,最让于孝天担心的事情,也就这样被双方装糊涂给抹了过去。
  当然对于海狼目前在福建沿海一带占据的其他地盘方面,于孝天还是很“大度”的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甚至包括原来他们的老巢南日岛,他都答应让了出来,交还给福建官方派驻官兵进行管控。
  于孝天之所以答应将南日岛让出来,其实原因很简单,自从他和福建官方撕破脸之后,他占据南日岛的事情已经闹得是天下尽知,不管是朱钦相还是朱一冯,当初对他下手的目的,都是要将南日岛克复。
  现如今他既然接受招安了,那么说什么都没有理由继续占着南日岛不退了,这也是当初他毫不犹豫的将南日岛大寨夷为平地的主要原因,现如今既然事已至此,吐出南日岛,已经成为不可能绕过去的事情,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是这件事眼下虽然他答应将南日岛退还给福建官府,但是今后却还有运作的余地,众所周知大明目前对沿海一带的岛屿控制能力很差,更何况他今后将成为官军,只要稍加运作,到时候熊文灿点个头,派出驻守南日岛的官军,还用他的人,那么南日岛其实还等于是在他的实际控制之内,大不了就是每年给福建交一点土地赋税罢了,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于孝天很大方的便答应了这个条件。
  但是在围头湾的问题上,于孝天却寸步不让,坚决不肯退出围头湾,对此熊文灿也没有做过多纠缠,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熊文灿也很明白于孝天为何占领围头湾一带,如果他强令于孝天撤出围头湾的话,那么估计这次招安的事情也只能就此作罢,围头湾对于孝天来说,那就是一座金山,于孝天打死都不会轻易退出围头湾的。
  更何况以后于孝天接受招安之后,也必须要给他找个地方安家才行,现在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就让于孝天落脚在围头湾那边,将几个卫所交给他驻防,一切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只要于孝天不是个笨蛋,以后每年自然都少不了会给他分润一块,这可是一块大蛋糕,与其留给别人,倒还不如留给于孝天。
  除了围头湾之外,海狼目前还在沿海一带控制了不少岛屿和地盘,这一次于孝天也都大大方方的将这些地盘让了出来,表示只要谈妥之后,他便命手下撤出这些地盘。
  当然海坛岛是个例外,因为海坛岛对于今后海狼将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除了海坛岛是个天然牧场之外,另外这里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中转地,不管以后海狼是从福建陆上转移移民,还是从北方搜罗移民,都很有必要在中途设立一个中转地点。
  而海坛岛的面积足够大,正好可以作为移民前往台湾岛之前最后一站的休息检疫的地点,所以海坛岛于孝天是不会同意退让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双方纠缠了一段时间,但是晚上的时候,熊文灿单独召见了于孝天一次,双方密谈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左右,第二天的时候,于孝天便同意了撤出海坛岛。
  不过私底下熊文灿却给于孝天保证,海坛岛今后在派驻驻军的时候,将会从于孝天手下抽调,而且以后海坛岛他会以官方名义,恢复一座牧场,这座牧场也会划归到于孝天旗下管控。
  这么一来,海坛岛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明面上是还给了福建官方,但是实际上等于还是交给了于孝天,而且是名正言顺的归在了于孝天的实际控制之下,双方可谓是皆大欢喜。
  但是在关于于孝天归服朝廷,对海狼部众整编的事情上,双方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僵局,于孝天要求给他额兵两万,这件事熊文灿非常为难,因为整个福建总兵员也就那么多,于孝天如果一下就吃掉两万的话,那么无疑将会引起其他福建军将们的不满。
  要知道这些军将们可都是靠着吃空饷来过活的,整个福建总共额饷也就那么多,一下子让于孝天占了三分之一去,那么其他人的利益自然而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熊文灿又是初来乍到,刚到福建尚未站稳脚跟,这么干的话,肯定会引起很大的反弹。
  所以熊文灿坚决不肯答应给于孝天额兵两万这个数字,起初只答应给于孝天额兵三千,双方在这件事上差距很大,接连谈了一整天,也没有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当晚经过双方再次暗中协商之后,最终在第二天的上午,才算是把这件事最终敲定下来,于孝天作为海防参将,原本可掌握一营的兵力,大明一营的兵力,正好是三千人,但是熊文灿“考虑到”俞咨皋此次被朝廷逮问,泉州镇标官军消耗严重,需要增补。
  于孝天刚好手中既有水军,也有陆师,于是熊文灿便同意给于孝天额兵六千,最终于孝天答应了熊文灿的这个条件。
  至于海狼剩余的部众,则按照正常的说法,在于孝天归服之后,将就地解散就地或者另行安置,各地官府要配合进行安置。
  这一项简直就是屁话,于孝天就算是披上一身官衣,也不可能会把手下还不容易练出来的兵给就地解散掉,其中除了将会正式转为官兵的一部分之外,其余的他完全可以用商船船员的名义留下,就算是留不下这么多,淡水城、基隆堡还有打狗港等地,也完全可以安置得下他们,故此这一项也就是说说而已,他肯定不会去麻烦各地官员,来帮他安置这帮弟兄们的!
  虽然于孝天没有最终完全达到目的,他目前近两万手下,以后大部分人依旧要靠着他来养活,可是好歹在熊文灿大笔一挥之下,还是每年可以从福建官方拿到六千人的粮饷,也算是相当不错了,所以于孝天对此也只能如此了。
  经过连续五天时间的谈判之后,最终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当然照样不会签订什么书面的协议,这之后的事情,就要靠熊文灿去进行运作了。
  在一切谈妥之后,于孝天也不再耽搁下去,非常客气的对熊文灿告辞,熊文灿居然亲自将于孝天送出了潭头镇,方才双方拜别,看着于孝天带着手下们朝着闽江口南岸行去。
  望着于孝天一行人的背影,熊文灿缓缓的收起了脸上的微笑,对身边的钱孝成说道:“你觉得此子可担大用否?”
  钱孝成同样也在看着正在离去的于孝天一行人,听到了熊文灿的问话之后,不由得苦笑了一声道:“此人非池中之物,想要将其完全控制,恐怕会很难!”
  熊文灿冷冷的望着前方正在缓缓退去的于孝天一行人:“是呀!此子虽然表面粗鄙,但是却实质上心思缜密,此次招安几乎占尽了便宜,真不知本官这一次做的是否是对的!”
  钱孝成看到熊文灿心情不佳,于是便劝道:“大人也不必过于担忧,虽然学生不否认此人乃是一个枭雄,但是只要我大明还在,此人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只要大人对其恩威并重,用好此人的话,那么此人终归还是大人的一个助力!只要他答应招安,那么接下来大人只需略施手段,难不成还收不服他吗?”
  熊文灿扭过头看着钱孝成,满脸肃然的问道:“此话何讲?”
  钱孝成微微欠身过去,在熊文灿耳边如此这般的低声说了一阵,熊文灿听着听着紧锁着的眉头,渐渐的舒缓开来,最终笑道:“妙计!确实是妙计!如此一来,何愁此子不跟我同心!就这么办好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熊文灿的小动作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时间眨眼间便到了七月中旬,在这段时间,于孝天趁机巡视了自己控制的各地,并且传令各部,暂停了对陆上所有的袭扰和攻伐,全部撤回各自临时的泊地待命。
  混乱了一年多的福建沿海一带,至此才算是彻底安静了下来,不过在于孝天未能接到圣旨之前,海狼也并未马上撤离沿岸各个地盘,只等朝廷诰封下来之后,才能正式履约。
  而在于孝天和熊文灿打成协议之后,李宜立即便暗中给熊文灿送了五万两白银过去,作为熊文灿为此事打通关节的耗费之用。
  熊文灿毫不客气的便收下了这些银子,马上亲笔写了奏折,并且派亲信人员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奏折送入京师,并且令京师之中留守的家人开始四处活动送礼,打通各种关节。
  毕竟这件事不是小事,招安一方巨寇,居然要抛出参将之职,在大明目前还是极为少见的事情,有人要是对此故意作梗的话,那么这一次熊文灿的招安大计恐怕就会打了水漂。
  所以熊文灿一点也不敢怠慢,调足了银两,在京师洒了下去,最终到底还是疏通了各种关节,将他的奏折给批复了下来。
  随即朝廷方面也拟出了诰封圣旨,一同送往了福建,在熊文灿亲信手下的日夜兼程之下,将圣旨还有朝廷的批复给送回到了福建。
  于孝天这个时候,却已经在围头湾的高浦所静候这个消息,圣旨送到福建之后,熊文灿立即便安排人陪同宣旨的太监送往了泉州府。
  当宣旨太监抵达泉州府的时候,有人早已将消息送到了于孝天手中,于孝天这次也没有怠慢,立即便启程前往泉州府听封。
  现如今于孝天接受招安的事情已经早就传开,所以于孝天虽然还没有听封,但是实质上也已经算是洗白了贼身,故此他大摇大摆的进入泉州城,自然而然不会有人阻拦,倒是泉州知府,还要像伺候大爷一般的亲自出城迎接。
  放在以往,像泉州知府这样的文官,肯定是不会给武将这等面子的,就算是参将是三品官,知府仅仅是从四品也不成,因为大明重文抑武的习惯,就算是品级高过文官的武将,也绝对不敢在低于他们品阶的文官面前放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