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于望族-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丈宽的缺口,每晚一过初更时分,便用厚木板挡上,有专人看守。
  文怡回头问祖母:“这能行么?虽说挺厚的,但终归是木墙,若是匪人放火,或是用利器砍”
  卢老夫人淡淡地道:“那不是寻常木料,已上过几层特制的黑漆,不惧水火,刀砍不断,想要对付它,除非是用最锋利坚固的大木锯锯上一个时辰,才能将它拦腰锯断。这么叠成了墙,想锯断也是不容易的,要拿粗木梁大力撞开,就象大军攻城时对付城门那样,遇到乌合之众,这已经足够抵挡一会儿了。”顿了顿,又在惋惜:“事隔百年,老祖宗本想得周到,后辈们却辜负了祖上的好意。长房的粗木居然有十来根拿去做了新屋子的房梁,二房的木板和铁钉也都被糟蹋得不能用了!五房索性都锯开做成了烧火柴!幸好三房当年搬走时,把他们的木头都留了下来,不过是堆在角落里没人知道罢了!不然只怕不够这么多个路口的。而我们家的”她叹了口气,“幸好他们将房舍占去时,我叫人把木头都搬回来了,不然也会被糟蹋了。如今只够做单墙的,跟老祖宗吩咐的两尺厚的墙差了一半。”
  文怡沉默着,她从来不知道自家后院里堆的这些“杂物”原来这么有来头。可惜了,顾庄承平百年,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防御设施,早就被忘光了,怪不得祖母只肯去找伯祖母于老夫人说呢,如今在顾庄,除了这些经年的老人,小辈们怕是连这种东西的存在都不知道吧?
  她看了祖母一眼:“四伯父说的我们家的墙不要紧么?”宣和堂的宅子已经被分割过了,只有下面的院墙还是当年初建时的厚墙,其他的都是后来加建的青砖墙,用来分隔院落罢了,论坚固却远远不如老墙。
  卢老夫人淡淡笑了笑:“咱们周围都是房子同,哪有这么容易?再去寻些坚固的木板来,加厚几个门,日夜派人守着,也就是了。这是命,我们把能做的事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虽然卢老夫人说这要看天意,但文怡深深觉得,人力也十分关键。
  顾庄上下,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卢老夫人的看法,愿意提起十二分警惕心,防备可能来袭的匪徒的。木墙能保护的就只有那九个主宅,那些后建的房舍以及前庄的商铺、民居就不在保护范围内了,因此庄民只是看着那些黑墙,有些好奇地议论着,反倒是处于保护中的顾氏族人认为这种措施大惊小怪,阻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有人抱怨木墙缺口太窄,马车出入不便;有人嫌木墙的小门夜里关得太早了,连累他们在外头应酬玩乐完,回家里却被关在墙外;还有人觉得大热天的树起厚墙,挡住了风,害得他们在家里不得不忍受炎热天气;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木墙是黑色的,黑鸦鸦地挡在路间,委实太不吉利。
  在这样的抱怨声中,六房上下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别人当面虽然不会说什么,但背地里却没少议论六老太太年纪大了爱折腾,几个小贼在庄口打个转,她就闹得全庄人都不得安宁。刚开始时,这种非议只有几个人提起,过了几天,便连三姑太太柳顾氏回娘家省亲时带着的那个“族侄”到底是“庶长子”还是老一辈事实上的“嫡长孙”这种大八卦,都无法满足人们的闲心了。他们纷纷在私下议论,六老太太忽然闹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四老爷居然会顺了她的意,又是打的什么主意?!有传闻说大老爷在京城遇上点麻烦,甚至还写过密信回来,暗示要将族长之位传给二房,四老爷这么做,长房又不吭声,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文怡在纷扰中保持着沉默,什么话也没说,每天只是象往常那样,料理家务、服侍祖母,连闺学那边也没再去了,对长房的邀约也找了借口拒绝,只是在闲暇时,会向丫头婆子们打探一下口风,看外头都有些什么传闻,当然,除了对祖母和四伯父行为的议论,还有柳东行身世之谜的传言。
  顾庄上已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三姑太太柳顾氏以及柳姑父多年来反复强调的“嫡长”身份,其实只是他们给自己脸上贴金,真正的嫡长子、嫡长媳另有其人,只是已经去世了,柳东行正是他们的遗孤,而柳姑父的生母,也并不是其父元配正室,也就是说,三姑太太当年是嫁了个庶子,真不知道是长房被骗了婚,还是为了攀龙附凤,明知对方是庶出也顾不上了
  文怡听了这些传闻,心里隐隐为柳东行高兴。他终于摆脱了那种尴尬的处境。但接下来,她又开始担心,因为传闻中也提到,六太太又带着八小姐上长房请安去了。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端阳节的前一日。因世子还席那天,顾家各房为了夜间巡逻与组织防御等事忙乱,人们都无心赴宴,导致席面上有些冷清。世子虽没说什么,但柳顾氏深觉丢了面子,便好说歹说,劝他多住两日,等端阳节上顾家进城去打醮时,再正正式式摆一日戏酒,给他践行。世子拗不过舅母的热情,加上也有意与舅母和表弟多亲近,便从善如流了。
  这里,平阳城里传来消息,府城以南八十里外的平南镇,在四月底遭到了流民的侵袭。那流民的首领自称是“皇天普照大王”,带着近千人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声称要杀尽为富不仁者,劫富济贫,还说今年的旱情是上天示警,老天爷派他下来惩治贪官恶霸的。他们占了平南镇两日,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没想到一时不察,叫官兵杀了个回马枪,折了大半人马,一路向南逃窜去了。官兵一路追杀过去,据说那个匪首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落网了。
  顾庄上下听了这个消息,奇怪地没有感到紧张,反而放松了许多。看来乱民是有的,匪徒也是有的,但那是发生在平南,离顾庄有近百里呢,官兵又追得紧,那些乱民怎能逃到顾庄来?可见顾庄一切太平!
  平阳府的衙差抽调了大半前往平南增援,知府大人再次派了密使前来,暗示东平王世子朱景诚以及王府亲卫,为了安全计,当尽早离开。朱景诚给了肯定的回复,而顾家长房上下,已经将打醮要用的物品准备齐全,预备送进城去了。为了确保道路畅通,那厚厚的木墙被搬了开来,只等忙完端阳节事宜,就要折开,回归到角落里去了。
  文怡见状,心中暗暗着急,立时回禀了祖母,而卢老夫人也马上请了四老爷顾宜正过来说话。无奈族中反对者众,顾宜正虽然代理族中庶务,却终究不是族长,而族长所在的长房那头又明里暗里催个不停,他只能让步了。而且平南那的消息也变相证实了,乱匪不会祸及顾庄,他反倒还劝卢老夫人,不必太过担心。
  文怡祖孙俩看着他离去的身影,默默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文怡勉强笑道:“应该不会有事的,不是说平南出了乱子么?上回大概只是过来探路,见事情不可为,他们就另外找上了平南”
  卢老夫人没说话。
  就在这一晚,当人人都在熟睡时,顾庄忽然起火了。

第七十三章 半夜火来
  起火的地点是在庄口,石家糕点铺子,也不知道是怎么起的火,那火势居然有数丈高,把整个前庄都照亮了。
  火势很大,加上天气干燥,一个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蔓延到其他房屋去,因此巡逻的人都跑去救火了,前庄的佃户、商铺等人也都纷纷跑去帮忙。
  文怡自打听到有人喊救火时,就醒了过来。听到何家的报说是前庄石家铺子起火,她心里便生出了几分不安。
  石掌柜自从半夜示警那回,被有些人讽刺是“大惊小怪”之后,心里就一直不舒服。加上后来庄中的顾氏族人又是警戒又是夜巡的,他担心真会出事,而他又觉得自己坏过匪徒的盘算,生怕会遭到报复,便索性带着一家大小,投奔城中亲戚家去了。离开前他将铺子和小院都锁死了,夜里又没人在,那火是怎么烧起来的,着实让人不解。
  文怡想起上回石掌柜半夜示警时,庄口留下的那堆脚印,心跳得越来越快,便吩咐:“叫门房去看大门是不是锁好了,再拿重物顶住门板,不到天亮不要开门!各院的人也都打起精神来,留意墙头,后头和侧门都叫人看好了!”边说边穿衣下床。
  紫苏站在多宝格外,紧了紧身上披着的小衣,有些惊恐:“小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秋果拉她出去:“快回去穿衣裳,然后到后门和侧门传话去,我去门房!”
  冬葵沉默地侍候文怡穿衣,又拿过梳妆匣子。文怡这几日都担着小心,因此睡前并未打散头发,此时只拿两根素钗将长发绾起,也不擦粉,只是问冬葵:“咱们前几天缝的那些搭裢在哪儿?”
  冬葵回身从衣箱里将搭裢拿了出来。这是前两天才赶制出来的。重生前的游尼生涯对文怡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时随身携带的这种缝有四个大口袋的粗布搭裢,对她来说,就是比包袱更方便的用具。她默默地将妆奁内锁起来的各种地契、房契、文书、银票以及珠宝首饰分别装在几个半旧的乌木小匣内,全挂上了锁,然后放入搭裢中。
  做完这些后,她眼睛看着妆奁最后一个锁起来的小抽屉,手上顿了顿,回头看冬葵。
  冬葵一直默默地帮着装东西,什么话也没说。见她望过来,才低声问:“小姐,要不要收拾两件衣裳?”
  文怡点点头:“要拿布做的,旧衣裳最好,窄袖,裙幅不要太长,方便走路。”
  冬葵看了看文怡身上的蜜合色家常半旧罗衫,豆绿百褶布裙,还有脚上一朵绣花皆无的旧布鞋,会意地点点头,便拉着秀竹出去收拾衣裳了。
  这时文怡方才打开那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柳东行送来的那根簪子,握在手里,犹豫了一会儿,找了一小块磨剪子的磨刀石来,把簪尖磨了好一会儿,看上去似乎尖锐些了,试了试,却还是不大满意。但外间已经传来了冬葵她们的脚步声,她忙拿起一块帕子,将簪子包了起来,塞进了袖袋里。
  东西收拾好了,只等外头准信传进来。文怡静静囗坐在桌前,听着庄口救火处的人声鼎沸,看着烛火一点一点地暗了下去,忽然觉得,夏天的夜晚其实也很漫长。
  紫苏快步跑了进来:“小姐,老太太起来了,已经带着人到前头去了,让奴婢来请小姐!”
  文怡飞快地起身:“外头有消息了?!”紫苏摇摇头,“前庄还在救火,听说都烧到紫樱姐姐家附近了”文怡眉头一皱,便听得秋果飞奔进院急报:“小姐!小姐!庄上进贼了!”
  文怡心中一跳,忙拉住她问:“怎么回事?!”秋果眉眼间带着几分惊惶,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是钱叔他从门缝里看到有许多人悄悄儿围住了宣乐堂的后门天黑看不清,也不知道是谁,但那些人手里好象有刀”紫苏与秀竹都倒吸一口冷气,冬葵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嘴。
  文怡尽量镇静下来,下令道:“把东西都带上!我们往前院去!”冬葵立即回身拿搭裢,紫苏等人也都各自拿了东西,一起随着文怡来到前院。
  前院正堂檐下,卢老夫人坐在椅子上,神色严峻,见孙女儿赶到了,眉间稍稍舒缓了些,低声道:“来了就好,我们且看情形,若不得已,就得从后门走了。”
  文怡同样低声请了安,道:“就怕后门也不太平长房被围住的,不就是后门么?”
  卢老夫人叹了口气,转头吩咐:“月色昏暗,门缝里看不清,叫老钱爬梯子上墙头再看!”
  钱叔低低地应了,仲茂林搬了架木梯过来,靠在大门边上,前者爬了上去,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往四处张望。
  长房宣乐堂位于九座住宅的第一排正中,后门正对着一条大路,而六房宣和堂的大门就在这条大路以西,从六房大门口望过去,距离长房后门也不过二三十丈,借着前庄的火光,以及各家门前灯笼发出的昏暗烛光,隐约能见到许多人影。钱叔倒吸一口冷气,又转向右手边,发现离宣和堂最近的一道黑木墙下,灯笼正随风晃动,有几个人影在灯下晃着,却看不清是谁。他飞快地缩回头,深吸一口气,方才再次探出头去,只见人影之一往长房那边奔去了,接着,便有几个人抬着一架长梯从墙外挪了进来,显然也是要往长房后门去的,而聚集在那后门处的黑影也越来越多了。 
  钱叔暗道一声不好,立时滚下梯来,将自己看到的情形报给卢老夫人。卢老夫人听说那些人是从离自家最近的木墙进来的,脸色都白了,忙问:“你确定他们是从那里进来的?!我们家天黑后不是确认过,已经锁上了么?!”文怡也紧张地盯着钱叔等待答案。但跟在她身后的紫苏却忍不住哭出声来。
  冬葵一把扯住紫苏往后拖,小声骂她:“这时候你哭什么?!快闭嘴!”紫苏哽咽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