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于望族-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年是大太夫人六十冥寿,族里的人有意要大办一场,特地写了信来问你们和行哥儿的意思,行哥儿已经答应了要回去,但你们却说不必劳师动众了。族老们都觉得不象话。我上京时,路过恒安,族里的婶娘们都要我来问二嫂一声,你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四嫂也知道这事儿,是不是?”
  柳顾氏飞快地望向柳四太太,后者一愣,尴尬地笑笑,小声劝道:“族里的老人都有这个意思毕竟如今行哥儿出息了”
  柳顾氏恨恨地道:“他有多出息?!不过是个从五品,芝麻绿豆儿大小,也值得那些老头子如此宣扬?!”
  柳四太太干笑着,不敢说什么。
  屋里众人脸色都阴深沉的,气氛十分尴尬。柳七太太状若无意的掸了掸袖子,站起身来:“时候不早了,我还要带着孩子们回去呢,老爷今日出门会友,应该已经回来了。二嫂,太夫人的冥寿一事,你且慢慢参详,过些时候,族里想必还会有信来问的。其实说什么劳师动众”她冷笑一声,“宁哥儿的婚事就够劳师动众的了,二嫂不是还要我们老爷留到那时候,好给府里撑场面么?一个冥寿又算什么?通共要花的银子,还没有宁哥儿这婚礼的一个零头呢。孝为百善之首,若是连孝道都不顾了,又有什么脸面为家族开枝散叶呢?”
  她施施然地往外走,还记得招呼上文怡:“行哥儿媳妇,你与我一道吧,我还有事要与你商量。”
  文怡忙应了,又郑重朝柳顾氏与柳四太太行礼拜别,方才跟在柳七太太身后出去。柳顾氏见她们都离开了,再也忍不住气,愤然朝着柳四太太开火:“你怎么也不帮我驳一驳?!就看着她们在我跟前嚣张?!还有那冥寿之事,早就说了不要办了,怎么族里还不消停?!你们也不知道拦一拦,我让你们在老家帮着打理族务,可不是要你们干吃饭的!”
  柳四太太一僵,脸色也有些难看起来。他们夫妻窝在老家为柳复办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被柳顾氏当面奚落。他们又不是二房的狗,一样平起平坐的兄弟妯娌,柳顾氏当她是下人么?!说骂就骂,还以为给了他们夫妻多大的好处,自家丈夫一个举人,巴着二房这么多年了,想求一个众八品的官职,还求不到呢!
  且不说这柳家妯娌的面和心不和,文怡跟着柳七太太出来,与弟妹会合了,便问起他们下榻的客栈位于何处,可需要人手帮忙搬运行礼。柳七太太道:“先不忙这些,待我回去与老爷商量了再说。你与我上车来,我有话跟你讲。”
  文怡见她一脸肃穆,以为是要紧大事,忙跟着她上了马车坐下。
  柳七太太便道:“方才你在尚书府里的话,实在是有些不妥。我知道你是为大太夫人不平,但需知大老爷的继室也是你的长辈,有些话,你是不该主动提起的。二夫人又是你的长辈,她有什么话要教训你,你心里再难受,也只能听着。不同我,原是与她同辈的妯娌,见她说错了话,还能驳上一驳。”
  文怡怔了怔,低下头,道:“长辈父的事,自然不由得我等小辈多嘴。方才侄儿媳妇脱口而出,也是因为一时气愤罢了。不管七婶如何看待,若二婶娘再次咒我相公不能平安回来,这些话我还是会说的。况且,二叔二婶虽是长辈,但长辈不孝,做晚辈的也不能当没看见。她们既借用了太婆婆的身份,就当尽孝,怎么能一边利用太婆婆的名头,一边又无礼于她老人家呢?”
  柳七太太愣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道:“你去吧。以后说话还是要谨慎些。”
  文怡见她没有继续责备,便也不多言,弯腰一礼,下了马车。
  今日尚书府一行,会是这样的结果,文怡也没想到。不过,似乎认识了一家不错的族人,倒也不是全无收获。
  文怡一边回想着方才见到的七房主仆人数,一边估量着家中客院的大小,烦恼着若是七房全家搬过来,房屋要如何安排。还未想好,马车已经回到了羊肝儿胡同。秋果掀开帘子,与荷香一左一右搀扶她下车,却看见门房上的王德旺老大爷一脸激动地拄着拐杖跑出来,嚷道:“大奶奶!大奶奶!宫里来人了!皇后娘娘宣您进宫呢!”

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疆喜报
  平白无故地,皇后为什么要宣她进宫?
  文怡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方才在尚书府说的那番话涉及姚家之女,皇后娘娘要寻她晦气?
  但她马上就否定了这个猜测。事情才发生不过半个时辰,便是有耳报神,皇后娘娘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消息了,再说,柳二叔生母虽然确是姚家的女儿,但与皇后只是同出一族,关系未必有多紧密,平日里说起,固然是可以借后族的名头让人高看柳家几分,但她进京半年多,也没见皇后对柳家格外青睐,想来皇后对那位已故的族姑的正室地位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想想也是,当年之事不过是阴差阳错,对姚家来说也称得上是无妄之灾,好好的女儿,三媒六聘出了嫁,却成了侧室,他们既未将女儿带回,也未逼令柳老太爷休妻另娶,就是默认女儿身份为妾的意思了。皇后自然也是明白这点的,为了娘家脸面,顶多是不在人前提起,却不会颠倒黑白。说实话,皇家要是对这件事感到不满,当初东平王娶正妃时,就不会任由柳家把女儿记在容氏太夫人名下了。皇家娶媳,可是要追溯父母祖宗八代身家的
  这么一想,她心里便镇定下来,进了家门,来到上房,卢老夫人与赵嬷嬷已经等在这里了。她忙上前行了礼,方才问:“祖母,听门上说皇后娘娘有召,不知是怎么回事?”
  卢老夫人拉她坐下,道:“早上你去尚书府,才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来了一行人,为首的是个四十来岁宫装打扮的妇人,乃是皇后宫中执事的典言女官,前来宣皇后口谕,命你明日辰时入宫晋见。她前脚刚走不久,你便回来了。”
  文怡再问:“那位典言女官可曾说皇后娘娘是为什么缘故宣孙女儿?”
  卢老夫人摇摇头:“祖母也曾稍加打探,她并未透露,但瞧她神色,不象是坏事,对待祖母也十分恭敬,祖母只说了自己的身份,并未透露诰命,她就已经知道了。”顿了顿,“会不会是太子妃跟皇后娘娘说了什么?我记得太子妃入宫前与你是认得的。”
  文怡想了想,摇头道:“太子妃不会这么做。”尤其是在她派了小檗前来警告自己之后。
  赵嬷嬷在旁插嘴道:“老夫人,小姐,你们先别慌,皇后娘娘应该不只是宣一个人进宫而已。我问过门上的王嫂子了,她说宫使是从西边街口过来的,出门后,又往东南边的桐花巷去了。她还说,西边街口和桐花巷,都有与姑爷相识的人家,当初姑爷娶小姐过门时,这两家的少爷都来做过迎亲伴当呢”
  文怡脑中灵光一闪,忙问:“嬷嬷,这是真的么?你真的记清楚了,王嬷嬷是这么说的?”
  赵嬷嬷有些茫然地点点头:“是呀,王嫂子还问我,要不要派人去那两户人家打听打听消息呢。便是宫使不曾去过他们家,至少,也曾在他们家门前经过,或许能探听到些什么。”
  文怡深吸一口气,有些激动地对卢老夫人道:“皇后娘娘极有可能还宣召了其他出征将士的家眷孙女儿此前从未见过皇后娘娘,婚后也一直安坐家中,紧闭门户,直到今日才出了一趟门。宫中宣召,若不是因我自身,那就一定是与相公有关他已出发一个月了,莫非是北疆来了军报?”
  卢老夫人神色一凛,眉间隐隐有几分担忧:“会是什么消息?”
  文怡却比她镇定许多:“祖母莫怕,若是坏消息,宫使到咱们家里来的时候,就会直接说了,不会特地宣孙女进宫去,方才透露。若北疆果然来了军报,一定是喜讯”
  卢老夫人闻言转忧为喜:“说得也是,是祖母一时糊涂了。”文怡便命丫头们:“快去请舒总管过来”
  舒伯前脚才跨进门槛,舒嬷嬷随后跌跌撞撞地跑进来了,带着哭声问:“可是有大爷的消息了?”
  文怡见状,倒把往日对她的嫌恶去了几分,笑道:“嬷嬷莫慌,应该是好消息,只是具体详情还要请舒伯派人去打听。附近可是有相公熟识的同袍家人?快打发人去问一问,还有罗家那头,请舒平跑一趟,问问我干娘可有北疆军情的消息。”
  舒嬷嬷听了,大大松了口气,几乎软倒在丈夫身上。舒伯放下忧色,勉强扶住她斥道:“好好的吓自己做什么?大爷必定会平安康泰,否极泰来,偏你白操心”又向文怡赔了罪,便急急搀着她出门打发人打听消息去了。
  到了傍晚,舒平从罗四太太那里带回了喜讯。
  上个月初出发前往北疆的朝廷大军,早在十天前抵达了边境的北望城,还未安顿交接完毕,便遇上了敌军的第一波大规模突袭。小阮将军领着部下官兵挡住了敌人正面的攻势,却不料敌军兵分三路,正路大军牵制朝廷大军,左右两路,却从北望城两侧山坳包抄过来,意图偷袭随朝廷大军押抵而尚未完全入城的辎重粮草。当时,京南大营有部分官兵正好未入城,与敌军迎头撞上,战了一场,把敌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保住了辎重,接着,又立时投入到对敌军正路大军的战斗中。这些官兵里头就有柳东行与好几个年轻军官,其中又以柳东行的功劳最大,因为他生擒了敌军西路的领队,据说是蛮族一个年轻的王族子弟。
  这是我朝与蛮族今年的第一场大战,如此突如其来,恰好就在大军刚刚抵达北望,城门大开,军士疲惫,守军也因援军的到来而松一口气的时候,几乎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但结果却不能说这不是一场胜仗。守军与朝廷援军合力,不但打退了敌方大军,还让前来偷袭的两队敌军的首领一死一被擒,保住了辎重粮草,虽然己方死伤也有三千余人。
  敌军奸计失败后,又不甘心就此退却,接连狠攻了北望城三天三夜,连火炮都用上了,北望城被轰蹋了两处城楼,但还是抵挡住了敌军的侵袭,还能分出兵力,从小路反包抄到敌军后方,烧了他们的粮草,逼得蛮族不得不退兵。
  战后,小阮将军与上官将军清算了战果,一边将北望城的防御加固,粮草入库,再重新分配各处兵力,一边将战况写成奏折,快马急送京城。宫里与兵部尚书最先知道消息,接着是沪国公府等一干军方名将,罗四太太则是从镇守淮西的丈夫的家书处知道的,比朝上还要晚了一日。
  文怡听着舒平报上来的消息,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见他说完了,便急急问:“干娘可说相公是否受了伤?”
  舒平喘了一口气,方才答道:“罗四太太并未这样说,为防小的说不明白,她已经把经过写成了一封信,叫小的带给大*奶。”说罢将信掏出奉上。莲心忙上前将信接过,转呈文怡。
  文怡一把抢过信,颤抖着手将它打开。她虽然早就猜到东行在北疆有了好消息,但事到临头,还是忍不住要担心他的安危。
  信里提到的与柳东行有关的事不多,罗四老爷本非北望守将,也是从军士间听到了消息,方才写信报回来的。柳东行甫一抵达北疆,便立下了大功,加上上官将军对他本就很是欣赏,立时就将他提拔到身边,顶替一位受了重伤的副将,负责城中重要据点的守卫。罗四老爷还说,若是战事平歇下去,等淮西与北望之间有文书来往的时候,他就派人去看望柳东行,若是情况允许,还可以让柳东行捎封家书回来。
  文怡闭上双眼,努力平息心中的激动,但略有几分颤抖的声音还是出卖了她内心的情绪:“这就好,大爷平安无事,还立了大功。今晚给家里人加菜,好好庆贺一番,只是不许吃酒。”
  舒平脸上也满是笑容,忙应了,便要告退。他还要把好消息告诉担心已久的父母呢。
  下人们才出了屋子,文怡便忍不住落下泪来,转身扑到卢老夫人怀中,哽咽道:“祖母,他没事他没事”
  卢老夫人爱怜地轻抚她头发,叹道:“方才瞧你一脸镇定的模样,还知道要安慰祖母,其实你自己也担心得紧吧?”
  文怡含泪笑着摇了摇头,低头拭去泪水,笑道:“孙女儿没事,头一回有些太过激动了”她深吸一口气,淡笑道:“明儿就要入宫去了,这礼数该当如何,还要祖母再教一教我。”
  卢老夫人微微一笑:“我也是几十年前进过宫一回,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你明日辰时入宫,这时辰还早呢,估计会有人来教你们礼仪,等你们学会了,皇后娘娘才会接见。既是许多人一起去,你看着别人如何行事,也照做就是了。这样的场合,很不用你一个小辈出头。”
  文怡点头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