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魔幻手机-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死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他魏晨东远不会像现在这么心痛,他甚至可以做到一脸漠然,什么忠良岳飞,国贼秦桧,满清走狗之类的,现在都是中国人,算来算去,只是中国人的内斗,他魏晨东根本不在乎,毕竟一代天子一朝臣,历史的变迁是必然的。但他唯独不能忍受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张狂,视中国人命如草芥,所以他才会放着大好日子不过,才要组建炎黄军,才会把自己放在抗日第一线,并亲自督导,带军冲杀,而这一切,就只为心中那颗永不磨灭的中国心。
    魏晨东缓缓脱下自己的军帽,目光扫视着战场,郑重的敬了一礼,然后大步向一被抬着的单架走去。
    四个战士看到魏晨东行来,立即定下身,其中一人颤抖着声音道:“将军,这是我兄……弟……”
    魏晨东看着那不能伸直的遗体,头微微仰了起来,想把眼泪再倒入眼框中,可眼框仿佛被盛满,眼泪不停的溢了出来。
    “也是我……兄……弟……”魏晨东颤抖着声音。
    “送……兄……弟……一……程……”魏晨东大声嘶吼一声,随即从一士兵手中接过单架的一角。
    陈炳南等几位将军立即踏步上前,从几位士兵手中接过单架。
    “送……兄……弟”,悲壮的声音划过辽阔的战场,传入许多人的耳中。
    “送兄弟,送姐妹,一路走好……来生,我们还是兄弟姐妹……”
    顿时,大片的人员奋身战起,或背起一具具遗体,或抬上一具具遗体,去往他们该去的地方,英雄冢。
    三天时间,仅仅花了三天时间,无数的石匠,铁匠,木工等等,和炎黄军将士一起,在泰来县和江湾乡交界处,修筑了一座高达三十三米的纪念碑,上书:嫩江桥抗战英雄纪念碑。
    在纪念碑下,立着几面高大的汉白玉墙面,墙面上密密麻麻的雕刻着一个个名字,正是这次战役所阵亡的烈士,同一时刻,魏晨东专门命人造了《烈土传志》,将每位烈土的生平事迹和阵亡时间,贡献等等记录下来,遗传后世,而且,炎黄日报等等炎黄军创办或者合作的报纸,天天都会登十名烈士的功迹,将他们的贡献和事迹在神州大地,甚至是整个世界进行传播,让人们知道这些烈士的姓名、英容相貌,关明霞,王玉容,小琴等等等等一些熟记的姓名和英容,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在缅怀烈士的同时,也把他们的英容和功迹一一传遍下去,不让烈土默默无闻的离开,魏晨东要为他的兄弟姐妹歌功颂德,要让他们流芳百世,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
    烈士的遗体收敛完了,魏晨东想了想,通知日本人来收尸,接下来,人们不时的看到,安奉铁路,南满铁路等等日军控制的主要铁路沿线,每天都不知有几趟系着白布的列车呼啸而过,那里面都是尸体,此次战役阵亡日军的尸体,幸好这里是东北,而且还是冬天,所以尸体还没有腐烂。
    面对着如此多的尸体,关东军司令部一筹莫展,东北远离日本,如果运回去太难,而且尸体也不可能保存得了那么久,成本也太高,所以,最后一致决定,集体焚烧。
    据说,日军整整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来焚烧这些尸体,整个吉林,辽宁仿佛都充满着一股阴魂不散的死气,人们说这是死去的日本人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中国的阎罗又不收他们,所以才聚在这里,成了孤魂野鬼。
    1月12日,以魏晨东为首的炎黄军领导人,在嫩江桥抗战英雄纪念碑前,公开祭奠烈土。当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人们冒着严寒,不远千里的赶到了这里,他们自主的系着白巾,面露哀思之色,就是为了表达对烈土的敬意,送烈土最后一程,让他们一路不孤单。
    上午十时许,还有人群在不断的抵达,人山人海中,人头攒头,个个脸色哀伤,沉默不言,有的手上拿着采摘的花,有的是拿着自己制作的花圈,到达指定的位置站定,遥看着高大的英雄纪念碑。
    炎黄军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百姓前来悼念,所以维护次序的兵力增加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达到了五六万人。庞大的人海中间被分开一条大道,直通向纪念碑。
    正当人们翘首以待时,突然,从不远处,行来一群脸色肃穆之人,他们都一袭白衣,而那白衣,在中国,一般是至亲之人在家属去世时穿着的。
    “魏将军,魏夫人,陈将军,张将军……”看着这一个个在这段时间异常熟悉的人,人们在心里不禁念叨出声,他们居然公开为烈土们披麻戴孝。
第一五三章 祭奠大会
    魏晨东走在最前面,后面是苗香玉,陈炳南,张启龙等等,大家面容肃穆,脚步沉重,缓缓的向着纪念碑的台阶迈去,整整三十三层台阶,他们整整花了十分钟不止,每踏一步,仿佛都要用上万钧之力。
    “祭奠仪式正式开始”,等到魏晨东等人全部踏上最高台阶,主持人的声音通过扩音器郑重响起。
    “第一项,鸣炮”。
    随着话音一落。
    “轰……”二十门加农炮一齐开火,整整发****一百发炮弹,震颤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是沉重的心情,这本来是要留给敌人的炮火,却是要送给自己的烈士。
    “第二项,凑炎黄军军歌,升炎黄军军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悲壮的音乐起响起,升旗手缓缓的升起了五星红旗。
    “第三项,降半旗致哀”。
    军歌再次凑响,刚升起的五星红旗再降下一半,在寒风中呼呼刮响,仿佛在召唤着英雄一般。
    ……
    接着,主持人开始着一项项的程序。
    “第十项,献礼”。
    随着话音一落,魏晨东首先从侧面踏步而出,一身白衣的他,是多么引人入目,亲自摆着个大花圈,缓步行到纪念碑下,抬头凝视良久,才郑重的把花圈放下,缓步退后几步。
    苗香玉和陈炳南等人准备按次序来献礼了,可正当他们踏出第一步时。“咚”的一声,在他们的不可思议下,只见魏晨东双腿一弯,郑重的跪下,然后在人们的愣神下,狠狠的在地上,对着纪念碑,砰砰砰的磕了几个响头。
    见到此情此景,苗香玉,陈炳南,张启龙,铁梨花等等将领和无数观望的人们,都默默的低下头,缓缓的擦掉不小心滴下的泪水。
    “兄弟姐妹们,我魏晨东对不起你们,将你们从遥远的家乡带过来,却不能把你们安然带回去,客死异乡,是我魏晨东无能”,仰望着纪念碑,魏晨东跪在地上并没有起来。
    苗香玉等将领立即上前准备去拉魏晨东。魏晨东却是奋身而起,身子猛力一转,面目刚毅的扫视着下方,吼道:“兄弟姐妹们,乡亲们,同胞们,炎黄军三万多英豪,东北军三万多壮士,中华六万多忠魂,面对凶残的敌人,他们没有退缩,面对欺压我们的敌人,他们敢于反抗,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冷然笑之,慷慨赴义,面对如此中华好儿女,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一跪吗?”
    魏晨东嘶吼一声,愤而转身,又面对着纪念碑。
    “跪……”拖着一个长长的音节,魏晨东首先跪下。
    “跪……”苗香玉,陈炳南等大吼一声,膝盖砰的一声砸在坚硬的大理石板上。
    “跪……”无论是战士还是来追悼的人们,大家异口同声的大吼一声。
    顿时,哗啦啦的,一片一片,仿佛狂风扫过稻田一般,人们身子一矮,跪伏在冰冷的地面上。
    给烈士们行了大礼之后,人们随着魏晨东一起站了起来,目光炯炯的看着站在最前面的年轻身影。
    魏晨东目光扫视着下方,振声吼道:“东北军,炎黄军这次损失惨重,但吓不倒我们,日寇不灭,炎黄不死。同胞们,在这里,我魏晨东代表炎黄军几十万将士承诺,在国内,炎黄军的存在只为抗日,不为争权夺利,不为争强好胜,任何抗日组织和军队,都是炎黄军的朋友,投日者,就是敌人。今天在这里歃血起誓,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说完,魏晨东在腰间抽出一柄锋利的匕首,狠狠的在手掌处一划,顿时,鲜血流淌下来。魏晨东的此举,顿时引起一片哗然,他今天的种种举动可谓大出人们意料,包括苗香玉,陈炳南这些亲近之人事先都不知晓,此时甚至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下面的人们在愣神过后,顿时有人高呼起来。
    “魏将军,魏将军……”
    “炎黄军万岁,我们永远支持……”
    高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炎黄军的民意可谓急剧飙升。
    “另外,我宣布,彭虎将军一直都是我魏晨东的兄弟,从无背叛,我们惺惺相惜,只为抗日,今天,炎黄军总部正式任命彭虎将军为敌后抗战同盟军司令(简称抗盟),统领一切后方战事,此次嫩江桥大胜,和抗盟的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也让我们向在此次战斗中,做过贡献和牺牲的抗盟军战士致敬,他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他们更加值得我们敬重……”魏晨东脸色有点苍白,但声音依旧宏亮博发,慷慨激昂。
    “抗盟军万岁……”
    “英雄万岁……”
    终于解开心中的疑惑,原来这彭虎将军也是炎黄军这边的,这样,炎黄军又增加了一股抗日势力,人们立即大声欢呼起来,抗日力量越强大,他们当然越高兴,中国才会更有希望。
    对今天魏晨东的举动,混在人群里的日本特高课人员和国民党特务组,都是暗暗心惊,暗道这魏晨东的手腕太强大了,不管他是在演戏还是真情流露。
    魏晨东这个人是特别看重兄弟感情的,何况这些兄弟都是为抗日而死,就更值得他魏晨东的敬重,所以当下的种种,都是他性情所至,真情流露,毫无做作。
    借助这次公开场合,魏晨东表明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给日本人听的,另一个,自然是说给国民党听的了,他话中的意思,对日本人那是不死不休,而对国民政府,表示不会和他们争权夺利,甚至可以是相互合作的姿态,这些话里的意思,相信日本人和国民政府是很容易听得懂的。
    其实,按道理说,以炎黄军目前的实力,直接和日本人死磕是很吃大亏的,因为,目前炎黄军依赖外界的因素比较大,目前手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是外国造的,这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制约,日本也是发现了这一点,在嫩江桥结束后,日本政府第一时间给美国等和炎黄军有交易的政府下了照会,要求他们停止对炎黄军的军火交易,并将台湾海峡封锁,日本海军舰船也不停的太平洋上游弋,妄图切断炎黄军的外界供给,这可是抓住了炎黄军比较大的一个弱点。
    这一点,魏晨东当然早就想到了,是他的话,也会这么做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打嫩江桥这场仗呢?而且还是给日本人狠狠的来了一下,其实,他是有考虑的,是三思过的,这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东北是魏晨东必须要站住脚跟的地方之一,这里资源丰富的同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以后炎黄军很多重要的战备布署,都要从这里开始,所以和日军一战,再所难免;第二,目前日本内阁和日本军部并不和睦,双方存在着多方面矛盾,现下的日本内阁,对待外界的态度上,要稍微温和一些,而日军军部,由于野心极度膨胀,又极度崇尚武力,所以对日本内阁一度不满,甚至会做出违抗政府命令的事情,比如“九一八事变”就是如此;第三,现下正是经济危机,日本国内矛盾重重,也没有做好打大仗的准备,发生和中国全面对抗的机率很小;第四,当下的日本,还不是军国主义分子当政,军部也基本上是要服从内阁,而内阁并不赞同现在就和中国开战,魏晨东就是抓住这一点,花了几年时间,精心策划了这个布局,一口吞下日军四个师团,狠狠的给了日本政府一个下马威,让他们觉得,现在侵华的条件是极不成熟的。
    魏晨东就是想一下子打痛了日本人,让日本政府将战争推后几年,而炎黄军急需几年时间的发展,到时候,就不怕了。
    魏晨东的这些猜测基本都没错,但他还是太小看日本军部的野心了,在听到嫩江桥的战果时,日本政府上下一片震动,全国人民也是一片哗然,各种呼声起此起彼伏,内阁想了一下,是准备撤兵的,但日本军部却不同意,还暗中策划一些狂热分子发动骚乱,给内阁施压,并指责正是因为内阁的软弱才导致如今的结局,表示对中国,就要以强硬手段,对炎黄军,就要以暴制暴,十万大军的血仇,是必须报的,而且,“九一八事变”所得的吉林,辽宁二省,不能还给中国人,而作为对大日本皇军的赔偿。
    最后,在国内重重压力下,内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