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唐再续-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其他几名亲卫守在外面。
  李曜自然不会让他们傻等在此,偷偷给卢三使了个眼色,卢三是老江湖,自然会给他们安排酒水菜食,虽然酒水已然不多了,也没多少安排给他们,好歹还能解解酒虫,至于菜食,总比他们军中吃得要好些,那些干酪的胡饼里,多少还有点肉馅,不像大头兵们平时吃的,能管个饱就不错,这年头,哪家大帅骚包到这个程度,还给这些丘八吃肉!
  李元审跟着李曜来到他帐中,卢三早已飞快安排了人摆上酒食,不过由于正餐时间已过,此刻的热饭菜那是没有了,好在卤羊肉还能来得及切两碗,再每人食案上摆一坛河东葡萄酒,看起来倒也不寒碜。要说有什么缺憾,那就是没有夜光杯,只能拿几个行商北地常用的薄铁碗凑数,看起来差些雅致罢了。
  李曜当年是大国企里头供销处处长,陪客什么的那是再擅长不过了,虽然唐朝的待客之道跟后世在方式、习惯上差别较大,但是逢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话这一条倒是通用的。
  几番恭维之下,李元审那一坛子酒基本上已经搞定得七七八八,他也没工夫注意到李曜一直到现在也才喝了一碗半,还觉得李曜这人真是豪爽大气,太对他这等武人脾胃,说到兴头上,连盔甲都解了脱下来。
  觥筹交错许久,李元审正在李曜的照顾下喝得兴致勃勃,忽然外间一阵喧哗,李曜面色微微一变,还没问出声,外面已经传来先前那亲卫的声音:“壮武!壮武!大事不妙,俺们大营出了乱子,一群弟兄们逃了出来,说冯霸鼓动士卒,要杀回潞州去也!”

  

  第019章 君子之风
  李元审酒量上佳,一坛酒下肚,竟还只是微醺,此时一听这话,立时勃然大怒,霍然起身:“竖子尔敢!”他竟然还记得回头对李曜拱拱手,吐着酒气道:“正阳老弟,待某回营弹压则个,再来与你欢饮!告辞!”
  李曜心中正后悔不迭,自己不过是想稳住李元审,免得这群兵痞坏事,哪知道冯霸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就趁李元审离营的这个当口反了,这岂不是说,自己反倒是作茧自缚,甚至助纣为虐了?
  他也立刻站起来拱手道:“慎思兄既有军务,小弟自不便久留,只是那冯霸既然胆敢以小校身份挑唆士卒,想必已然有所谋算,慎思兄还需谨慎从事,莫要中了反贼奸计才好。”
  李元审方才席间被李曜的马屁拍得飘飘欲仙,似乎如今大唐天下第一号名将除了他李元审之外已不作第二人想,结果正得意着呢,冯霸造反这个消息就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到他脸上,又是一个飘飘欲仙!
  此刻再听见李曜劝他“谨慎从事”,心里一股无名之火陡然冒起,虽然还顾忌着李曜的身份以及方才的热情招待,说话有所保留,但口气已然有些不妙了:“正阳,某在‘后院将’军中当职十年,你疑我不足定其军心否?”
  李曜心中一阵恼火,忖道:“要不是历史已经证明你这鸟人没那能耐,我何苦在这白费口舌?你既然不听劝,那就只管傻不拉几地去找冯霸,然后被他打伤,逃回潞州养伤,最后被安居受连着李克恭一起被堵在你家院子里烧成烤乳猪便是。老子了不起在潞州城外转悠一圈,等安居受发动反叛就立刻带着东西去晋阳,到那时潞州都不姓李了,李克用难道还能怪我没把东西送给敌人?去休,去休!”
  当下便拱了拱手,道:“既然慎思兄早有庙算,小弟别无他话,祝慎思兄马到成功。”
  李元审闷哼一声,转头便走。
  他前脚刚走,王秦匆匆从外面进来,一见李曜便拱手道:“正阳兄,家父使某来问,潞州兵可是出了岔子?”
  李曜见他鬓角微乱,几缕头发如丝如黛,衬得那原本就过于秀气的面庞竟然有些妩媚,不禁一呆,心道:“这位老弟要是身在后世,可真是一等一的伪娘,曝个照出来,喜欢小正太的腐女们只怕非疯了一般惊叫不可。”
  不过在古代,尤其是唐朝这种武风较盛的年代,把男子当作女子乃是大忌,李曜丝毫不敢表露出自己有这等心思,当下干笑一声:“燕然兄弟,你可回复令尊,就说潞州兵是因为不愿去河东,是以内部生变,有小校名冯霸者裹挟士卒,欲要回转潞州,潞州牙将李元审将军已然赶回营中弹压安抚,想来不至引起大变。”
  王秦见他盯着自己看,而且神色有一刹那显得颇为古怪,不禁脸色一红,下意识掠了掠微微散乱的鬓角,强作镇定道:“原来如此,正阳兄既然这般沉得住气,此时还能端坐帐中不急不忙,想来对李元审将军回营弹压安抚,是深觉万无一失的了?”
  李曜苦笑一声:“某认识李将军不过片刻,哪里能有‘深觉万无一失’的道理?不瞒燕然老弟,某对这位李将军回营平叛,实在半点信心也无。”
  王秦极其意外,反问道:“这却为何?纵然正阳兄与李将军交情甚浅,不知其根底,但他毕竟是一军主将,此刻亲身回营弹压安抚,只须扣紧一个‘恩威并施’,何以见得不能瞬息抚平?”
  李曜伸出手指一根一根掰着算给他听:“其一,潞州兵丁对潞帅克恭公怨愤已深,此番潞帅选兵送往晋阳,这便已是干柴烈火之势,只须一点火星,其势便已无可挽回;其二,潞州将校不仅对潞帅心生怨恨,即便对河东并帅,也未尝没有愤恨不平之心,此番既然已经做出这般以下克上之举,那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再想被李元审将军三言两语劝得回头纵然李将军有诸葛孔明舌战群儒之能,这些人有哪里是群儒?只怕到时候便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唐时秀才与明清不同(注:差异前文有述),可以说终唐一世,秀才比进士稀罕了不知多少倍,秀才秀才,秀于天下之英才,实乃是天下大才之象征,秀才遇到了兵,都说不清道理,他李元审何德何能,可以抚平此乱?
  但王秦虽然听懂了这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却仍然不明白:“若说潞州人怨恨潞帅或是情有可原,然则又怎的将并帅也一并恨上了?”
  李曜叹道:“燕然老弟,你观并帅军中,以地域而论,何处之人最多?”
  王秦眉头一蹙,很快便道:“这个似乎云中、代州、蔚州等处之人最多吧?”
  李曜点点头,道:“燕然老弟见事极准,实则这云中、代州、蔚州,乃可以以一言蔽之,便是代北之人。”
  “嗯,的确如此。”王秦点点头:“然则此事?”
  李曜叹道:“并帅至河东,已然数载。然则于并帅军中所任要职者,乃有河东人几何?有除代北人、河东人之外者几何?”
  王秦面色一变:“正阳兄所言,乃是说潞州将校深觉前途无望,是以对晋阳离心离德,不肯为并帅效力?”
  李曜长叹一声:“错非如此,这些人怎能一点就着?”
  王秦默然。
  李曜这番话说得颇有见地,当初李克用在上任河东前夕,曾发榜告示河东军民:“勿为旧念,各安家业。”宋元之际时代史学家胡三省对此解释说:“以河东之人前此数与克用战,恐其不自安,故榜谕之。”
  河东节度使在天宝年间有兵力5。5万人。安史之乱后,河东作为遏制河朔藩镇的重要堡垒,继续保持着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元和十四年,李德裕甚至说河东有“精甲十万”。直到唐末以后,河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乱,实力锐减。但作为一个老牌大镇,恐怕仍有不少的军队。因此,李克用上任河东后的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协调代北人与河东人的关系,将原河东的统治势力纳入自己的统治系统。
  早在元和四年沙陀迁往河东时,河东节度使范希朝就曾挑选1200人组成沙陀军。据李德裕讲,这些沙陀军驻守在太原“衙内,性至循良,于人情狎熟”。之后,“太原军素管退浑、契苾、沙陀三部落”,代北行营隶属河东节度使,这虽然一方面遏制了代北集团的发展壮大,却也使河东与沙陀三部落和五部之人的联系加强。所以,尽管“河东之人前此数与克用战”,但从史料显示的情况看,李克用在河东并没有遭到激烈的反对。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应朱全忠等人之请,“率蕃、汉之师五万”南下救陈州,这“五万”蕃汉之师,很明显,必定包括了不少原河东的军队。
  但是,尽管河东人接受了李克用的统治,但他们在李克用统治集团中并没有得到特别重用。整理李克用麾下有史料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六十名将领可以看出,河东人有李嗣昭、史敬镕、梁汉颙、相里金、郑琮、白文珂、张虔钊、侯益以及李建崇。这样,在六十人中,河东人仅有九人,只占总人数的15%。这一数字表明,李克用尽管立足于河东,但他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并不是河东人。
  李克用时期河东人不被重用,不仅表现在在他的统治集团中河东人数量少,而且表现在他们所担任的职务也低,在上述九人中,除李嗣昭作为养子而被委以重任外,其余多担任一些低下级军职。在李克用一系列重大军事活动中,领军作战的河东人也一直有且仅有李嗣昭一人!而李嗣昭,《新五代史》卷36《本传》说他“本姓韩氏,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太祖出猎,至其家,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如此,则表明其不过仅仅是生在河东而已,而从他的生活阅历上说,其实也应该属于代北人。这么一看,河东人在李克用麾下简直地位全无!
  河东人之所以在李克用时期不被重用,固然一方面由于他们的资历尚浅,不能同那些“胆略过人”,数十年跟随李克用征战的“边部人”相比,而另一方面,恐怕也与李克用对他们的猜忌、防范心理有关。这方面直接的事例虽不曾见到,但并不妨碍李曜这种搞供销出身,最长与人际关系梳理的人作一些合理假设。
  李克用进占河东后,原河东牙将除贺公雅曾一度露面外,其余都销声匿迹。以上述河东人为例,李嗣昭已如上述;史敬镕、梁汉顒、相里金、郑琮,李建崇均先世不见史传;侯益,祖父以农为业;白文珂,父君成,为辽州刺史;张虔钊,父简,唐检校尚书左仆射。所谓“唐检校尚书左仆射”,或为赠官。可见他们中间没有一人出身于太原牙将世家,而且先世为官者,大概也只有白文珂之父一人。
  史籍中也留下了一些河东牙将的人名,如朱弘昭,太原人,“祖玟,父叔宗,皆为本府牙将”;张宪,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李怀忠,太原人,“父海,本府军校”;常思,太原人,“父仁岳,河东牙将”;等等。但是,这些“本府牙将”、“河东牙将”,都是靠他们的子孙而在史上留名,他们本人为官则不显,而且有些牙将大概也是在李克用进驻河东以后才从军任职的,而他们的后人也是在李克用之后才逐渐显达的,所以这些事例并不能说明李克用重用河东人的问题。
  要知道,唐从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军队渐渐都“皆成父子之兵,不习农桑之业”。河东当然也不例外,在李克用上任河东之前,河东肯定也形成一个以牙兵为首的军人集团。如就在乾符年间,河东牙兵集团就制造了一系列杀逐主帅或内部互相残杀的事件。
  李克用的前任郑从谠在离开河东时,以监军使周从寓知兵马留后事,书记刘从鲁知观察留后事,告戒他们“俟面李公,按籍而还”,所谓“按籍而还”,即向李克用交待兵民户籍等事项。
  然而在李克用统治集团中,却看不见原河东牙兵牙将活动的事迹,这说明李克用对他们采取了防范甚至压制的政策。不过,这种状况到李存勖以后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代北人在河东居住的长期化,通过与河东人的通婚以及占籍河东等等,使双方融合日益加深,互相猜忌、防范的心理大大减轻。而河东人在军事、政治…斗争中也显示了他们的才能,资历也逐渐加深,再加上代北人中的许多元老相继去世,以及李存勖本来就极少民族偏见,于是河东人在统治集团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
  再以上述统计的人数为例,到李存勖即帝位时,代北人中的四十人仅剩下十四人,而河东人尚有八人。之后,如前面提到的朱弘昭、张宪、李怀忠、常思以及索自通、药纵之、李彦韬、王建立、薛融、周环、李彦从、郭瑾、阎晋卿、聂文进、郭允明等河东人都成为后唐庄宗、明宗,后晋高祖,后汉高祖所倚重的人物,河东人在统治集团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至于代北、河东之外的所谓其他外来人员,从上述统计的情况看,他们有十一人,约占总人数的18。3%。
  外来人员中,地位最高的是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