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唐再续-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曜毫不奇怪,只是问道:“大王打算如何?”
  李克用道:“我正欲问你,这援军派谁去为好?存孝想是不便去的。”
  李曜拱手道:“八兄存审,可定幽燕。”

  

  第208章 再定关中(二)
  李曜推荐李存审前去助刘仁恭平定幽燕,李克用并不意外,倒是盖寓微微一笑,问道:“正阳何不亲自走一遭幽燕?某意以正阳之能,底定幽燕,指日可待。”
  李曜轻松一笑:“此去淮南大半年,飞腾军与军械监都有些松懈,曜蒙大王厚恩,可不敢怠慢,总得将这些分内之事先打点妥当,以备大王随时调动。”
  李克用听得满心欢喜,大笑道:“我儿最明事理,此言大善。既然如此,左右,去唤八郎来见我。”
  当下亲兵去唤过李存审来,李克用止住他行礼,道:“今刘仁恭奉命伐燕,李匡筹却请出了高氏兄弟,仁恭不敌,某与寄之、正阳商讨,想那高思继乃存审手下败将,既存孝不便出战你自当担起重任!”
  李存审下意识看了李曜一眼,又迅速挪开目光,跪谢李克用:“承蒙大王厚爱,儿定当舍生忘死,以报知遇之恩。”
  李克用欣然扶起,却见他左手臂上露出一块伤疤,捋袖去看,竟是好大一块,关心道:“此伤系何时落下?”
  “平云州赫连铎时落下。”
  李克用手抚伤疤:“我儿为太原受伤,我却不知,为父失察啊。”遂传令军中,但有受伤将士的,个个赐赏。众人见大王仁义,欢喜谢过,唯飞腾军中私下耳语,道我等早已在军使手中拿过一份劳什子“战伤补贴”,再拿大王这赏赐是否妥当?此事传到李曜耳中,传令叫他们只管收下便是,一时飞腾军欢呼雀跃。
  随着朱温方面比较确切的损失线报传来,河东众将才知此番李曜南下立下大功,李克用为表彰李曜,上表奏请,擢其为从三品云麾将军。李晔在关中的日子正不好过,得知李克用奏报,大方得很,飞快就是一封制书下来:
  门下:周室命官,膺爪牙者方邵;汉朝启运,预心腹者良平。命卿之望攸归,御侮之寄斯属。检校兵部侍郎、洺州刺史、壮武将军、河东飞腾军指挥使并掌军械监存曜,操履贞正,绩著艰虞。志略昭果,气干沉烈。忠绩表于屯初,懋功彰於运始。司戎暮止,岁寒之节弥励;警卫勤斯,周慎之风惟缉。念功之举,理烛遥图,加职之荣,义孚彝典。可检校兵部尚书,授邢洺节度副使,擢云麾将军,进封陇西郡开国侯,食邑八百户,余封并如故。乾宁元年十二月。
  这封后世所言的“圣旨”,在唐朝叫“制”,是低于“诰”、高于“敕”的一种诏令文书,有唐一世,凡大赏罚、赦宥、虑囚及大除授,则用制书,其褒嘉赞劳,别有慰劳制书,余皆用敕,中书省掌之。
  制书授官,说明李曜同志如今终于成了大唐帝国的高级干部了
  这次册封有一个让李克用和李曜都哭笑不得的事,就是给了李曜一个邢洺节度副使。李克用的请赏奏疏中并没有要求这个职务,只是朝廷方面为了巴结李克用,硬生生地把这个位置塞给了李曜。事实上李曜正在尽力撇清跟邢洺的关系,连洺州刺史都正打算请辞,谁料朝廷不知,反倒加强了他跟邢洺之间的联系,实在叫他颇为郁闷。如今新授此职,又不好请辞,实在纠结。
  如果说这年头朝廷的官位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实际上的好处,李曜也得到了,那就是李克用以李曜领三千骑兵直穿朱温辖区的显赫战绩,夸他“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无有阻碍”,特将李承嗣那近三千骑兵编入飞腾军,又将飞腾军改名为开山军,命李曜为开山军都指挥使,再为其补充了一些新兵,使得开山军总兵力达到一万两千人之巨,赫然成为河东军中除黑鸦军之外兵力最强的一支,其人数甚至还超过了此前在常山一战受到巨大打击的铁林军。
  李曜在河东军中的地位由是突然暴涨,已是排在最顶端的几人之一。而如果从信任的角度来说,如今李克用对李曜的信任,恐怕已然仅次于盖寓。此番邢洺之乱,李存孝因叛乱被束之高阁,等闲不会轻易用他领兵;李存信因阴谋陷害兄弟同僚,被“打入冷宫”,去职待命。原本最有希望争取继承河东大业的两大义儿同时陨落,李曜顿时就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起来。
  但这种鹤立鸡群偏偏不是李曜想要的。别人不知道,他不会不知道,李克用虽然对义儿们极好,但他最终并不会将自己辛苦一生打下的基业交给义儿们,他会交给自己的亲子。如今看来,李落落死后,李廷鸾是最有希望的,其次才是李存勖。但由于李曜的出现使得这个时代出现了一定的蝴蝶效应,他现在也不敢肯定李廷鸾是不是还会如历史上一般战死沙场,最后由李存勖即位。
  李曜现在只能就事论事,认为李克用现在的培养目标是李廷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曜自然深知自己鹤立鸡群不是好事。李廷鸾年纪与李曜相差不大,但在军中的威信显然远不如李曜,这对李克用而言,可能会觉得是一个威胁。
  不过凡事有两面,李克用此人颇为自信,没准他会觉得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足以压服众将的不满,也没准他觉得再有几年的培养,李廷鸾的威信自然就能建立。
  总而言之一句话,此事取决于李克用的态度。但是道理归道理,有些事情李曜还得去做,譬如韬光养晦,譬如绝不主动揽权。
  因此李曜虽然挂名邢洺节度副使,甚至洺州刺史的职务依然在身,他却偏偏滞留太原,甚至请李克用将洺州留守的开山军(原飞腾军)所部调回太原,由李克用再派别部作为洺州守军。
  李克用对于留在自己身边的部队是相当信任的,因为他觉得以他在军中的威望,只要军队能看见他,就绝不会背叛他。反之,这些军队被其将领带在外面,那就有些说不准了,那种时候只能看其主将对自己的忠诚有多高。因此李曜这个做法,可谓深得李克用欢心,平日里许多军政要务的处理,都将李曜带在身边,随时向他咨询。
  同时盖寓对李曜也非常满意。在盖寓看来,李正阳是个真正的聪明人,在自己问他意见的时候,他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自己不问他意见的时候,他绝不插嘴半句。自己交代他去处理什么事情,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完成,但却从不居功,但凡有人提起,他都说是按“盖仆射之意”处置,而实际上盖寓自己清楚,很多时候自己只是叫他去办,从未说过该怎么办。
  谨慎、能干、不争功,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这种部下,可不正是任何领导都喜欢的么?因此,盖寓对李曜的喜欢,恐怕更甚李克用。因此李克用培养的第一人肯定是李廷鸾,而盖寓培养的第一人,毫无疑问就是他李曜!
  李曜也确实不负重望,没过多久,就让盖寓觉得全身心放松——包括军粮的分配,都交给了李曜去办。因为他发现,没有把这件事交给李曜的时候,军粮在运输、储存中都会有很大的损耗,而交给李曜之后,这种损耗顿时减少了大半。
  到此时,盖寓突然想通了。李曜手中那个军械监自从分出许多“司”以来,几乎把河东的方方面面都包括了进去,如今再把军粮的调配权留在手里也是白搭,因为军械监几乎包揽了军粮的开垦、收割、储存、运送你光有个调配权,人家不配合也是白搭。当然,李曜并没有不配合,每次盖寓交代任务,他都答应得很快,只是再怎么快,也不如直接把这茬事儿交给他自己处理来得快、来得好。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交权给他好了。反正他连洺州都不去,显然是深知怎么做一个好部下的
  且说李克用拜李存审为伐燕前军大将,以十六郎李嗣本为副将,李嗣恩为都虞候,率大军五万来助刘仁恭;李克用自领大军继后,而李曜也领开山军随行。这一次出兵由于原开山军副指挥使李嗣恩被抽调去了前军,因此副指挥使为李承嗣。
  话说这幽州卢龙军,初辖幽、涿、檀、莫、瀛、蓟、妫、顺、平、营十州,李全忠为燕帅,于山后——即居庸关外,太行山北端至长城南的一片地区新设置新州,州治永兴县,今河北涿鹿。其子李匡威袭位,山后又置武州,治宣化县,今同,于是卢龙已有十二州。
  由太原通幽州有二路,一路由飞狐路东下太行,过义武军易州地,沿途有祁沟关及涿州。道路最近,却崎岖,不便马行,又须借道他境,虽说义武军的王处存乃是盟友,但毕竟不是全然一家,仍是多有不便。故而李克用选择第二路,北上过雁门关,由代北巡于山后,这也是是李匡威当年救援云州之路。这条道路比较平坦,水草丰富,然而沿途仍有新、武、妫三州及居庸大关。李存审前军先行,轻松拿下武州,李匡筹急派高思继兄弟领兵三万救援新州。两军于是相遇于段庄。
  这算是一场双方都早有预料的遭遇战,战前李存审见高思继杀到跟前,大喝一声:“手下败将,今日还敢再来受死!”
  高思继正憋了一肚气,窝着满腔火,要来报尧山之仇,回敬道:“那日被你用奸计得逞,今日你敢与我单打独斗么?”这位老兄对河东众将全然不惧,依他的心思,只要不是李存孝,余者何能为也!
  李存审大笑一声:“有何不敢!”就擎马槊杀来。高思继自然是仗银枪来战。来回才十余合,李存审似乎不敌,卖个破绽,引高思继一枪刺来,忽然大力挑开,然后拨马转身,败逃回奔。高思继冷笑一声,挥师而上。李存审大声高呼,即令大军撤退。高思继杀得兴起,追杀了足足十余里,忽然从两侧地底下冒出一支军来,挥舞钩镰枪专钩马腿。高思继始料未及,吃惊之余还没来来得及喊撤退,自己的坐骑也被钩中倒地。
  白马银枪毕竟不是幸至,高思继落地之后仍然力战,河东兵不可近。但李存审却忽然回师杀来。这下高思继没了坐骑,肉身哪能挡战马群的冲锋,即使想走也赶不上马的速度,大惊之下,颇有些不知所措。幸好高冕赶上来,以所乘马相让,高思继方得逃回。然而高冕自己却力战不敌,身受重伤被擒。
  此战斩杀幽州军万余人,生擒将校三百余。高思继、高思祥兄弟退守居庸关。李存审将所擒的将校,以铁链捆缚,巡于新州城下。新州守将大骇,举城投降。他又乘胜取得妫州,大军已到达居庸关下,谍报李克用知晓。
  李克用率领大军是后发,这日才刚刚兵过雁门关,恰报李存审段庄大捷。李克用笑着对周德威道:“孩儿们横行无忌,我辈莫非老了?”
  周德威知道李克用是用激将法,遂请命道:“请大王下令,破居庸关,阳五愿打头阵。”
  李克用大笑:“镇远勿急,此事孤王答应便是,少不得让你得功。”
  这居庸关坐太行山之尾,卧军都山之首,横断两大山脉间的峡谷。关隘险阻,易守难攻,为北胡通幽州的要塞。李克用大军至关下,李存审出迎,并汇报军情:“两日来已攻关数次,未能下,还伤了十六弟(李嗣本)。今闻大王大军将至,李匡筹又向关内增兵二万。”
  刘仁恭看了李曜一眼,见他面无表情,似无献策之意,连忙对李克用说道:“居庸关易守难攻。末将当初敢请一万骑下幽州,是因某知道关南二十里外有一小道,可绕过关城。只是道路崎岖,杂草从生,还有一条十余丈的关沟阻隔。此路少有人知道,纵有知道的,也不敢行,因为常有狼群出入。”
  “你怎不早说,我料此路李匡筹、高思继纵使知道,也不会守。我大军通行,又何惧狼群。”李克用大笑着“责怪”完,立刻传令李存审,刘仁恭率五千步卒由此路潜至关后,举狼烟为号,两厢夹攻。
  周德威最近也觉得李克用这批义儿们越发厉害,他们这些老将再不加把劲,就要被完全压下去了,也补充道:“诚如刘将军所言,步兵潜过此路,少则两日。我大军初至,只在关下等待而无作为,那高思继必定生疑,恐怕会派兵拦截,如此则二位将军危矣。末将请命,每日于关前搦战,以迷惑高思继。”
  李克用哈哈一笑,道:“孤正有此意,也想看看镇远与高思继大战一场,谁个厉害。”说完,他忽然心有所思地看了李曜一眼,见他面色平静如水,他身旁的史建瑭接连给他打眼色,他都视如未见,不禁心中暗道:“存曜智则智矣,却无争胜之心,此合用为一方之帅,却不合用为先锋,倒是国宝这性子,方便做先锋。”想到此处,他忽然觉得颇有意思,暗道:“部下急成这样,正阳都毫不动容,那等正阳下令之时,国宝他们这些憋坏了的勇先锋们,岂不铁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