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第9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拉住黄盖的手腕。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惹事,黄盖闷哼了一声。
    。。。。。。。。。。。。。。。。。。。。。。。。。。。。。。。。。。。。。。。。。。。。。。
    当天,孙策到达秣陵的消息就传开了,孙策达到秣陵。等于是给秣陵事变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代表着孙策与方志文达成了妥协,只要与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妥协,玩家们有各种猜测。
    消息传到曹操的耳朵里,曹操知道自己的什么想法现在都迟了,自己派去九江的使者估计也只能无功而返了,曹操现在必须开始面对这个现实,南边的商路也将要彻底的断绝了,自己面临着一个空前危险的局面。
    第二天。孙策仔细的收拾了一番后,在周瑜和张昭、黄盖的陪同下前往扬州刺史府邸拜会方志文。
    方志文站在阶梯的一半位置上。身边只有太史昭蓉,鲁肃和朱治则站在阶下,算是给足了孙策面子,这点表面功夫,方志文是不会吝啬的。
    “侄儿孙策见过方伯父、伯母,两位大人可安好!”
    “好,好着呢,贤侄免礼,令母和家人可好!”
    “多谢方伯父记挂,家母和弟妹都很好。”
    “贤侄英姿勃发,尤胜乃父当年,若是文台在世,定会无比欣慰。”
    “方伯父谬赞了,小侄无能,将父亲的家业都丢光了,想到当年的胡言乱语就惭愧至极。”
    “呵呵,贤侄年方弱冠,不过才刚刚开始,没必要妄自菲薄,更不能就此定论,所谓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将来如何,谁又能肯定呢!请入内再叙吧。”
    “方伯父教训的是,方伯父、伯母先请。”
    众人入内分主宾坐了,朱治赫然坐在方志文的下手位置,其后才是鲁肃,孙策看得不由得有些不是滋味。
    “贤侄,我们还是闲谈正事,私谊过后再叙吧。”
    “方伯父说得极是,先公而后私,理该如此。”
    “呵呵,子敬,你开始吧!”
    鲁肃恭声应是,取出一份卷轴,递给对面的张昭。
    “孙大人,这是经过双方协商之后定下的最后的协议草案,我会逐条解读,若是有意见请随时提出。”
    “我明白了,请吧。。。。。。”
    鲁肃花费了半个时辰,将文本一条条的解读清楚,这些协议相当细致,毕竟是几个聪明人折腾了好长时间的东西,想要再抠出点什么漏洞也不容易了。
    “方伯父,小侄没有什么意见了,方伯父还有什么意见么?”
    方志文笑着摇了摇头,扫了孙策以及身边几人一眼道:“这份协议很完善了,不过协议再完善也是要靠人来执行的,能否忠实的完成协议,比协议本身要重要得多。我知道,贤侄,以及贤侄的部属心里大概都觉得很不甘、不满,甚至是委屈和愤怒,我想告诉贤侄的是,这些情绪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任由这些情绪蔓延到行动中来,那将是灾难性的。”
    孙策脸色一暗,微微低了低头,想要隐藏自己眼神里的不屈和愤怒。
    “贤侄可能觉得我这话很不地道,有说风凉话的嫌疑,甚至是在威胁贤侄。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现在我没有必要威胁贤侄,更没有闲工夫去说风凉话,贤侄不是一个人,你必须为身后的千万人承担责任,因此,这个忠告你需要仔细的想想。”
    “方伯父说得甚是,小侄一定会仔细体会的。”
    “呵呵。贤侄还是心有不甘,既然今天说了,我就将话说开吧。江东从来都不是孙家的,以前不是,以后也不是,因为贤侄你没有能力掌控江东,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就承担多大的责任,江东太大。贤侄担不起,不管你心里有多少不甘,这都是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这个事实也不会形成,所以,不要做能力之外的事情!言尽于此。贤侄好自为之。”
    孙策抬起头。看着神色平淡的方志文,眼神里仍然满是不甘,不过他决定不再躲避了,不甘就是不甘,最大的不甘不是丢了江东,而是被天下人小看,如果想要洗脱这一点,就只能用行动来说话。用嘴实在是没有意义的。
    “方伯父教诲字字如金,小侄铭记在心。不敢或忘!将来,也必定传于子孙后世,当为戒训!”
    方志文洒然一笑:“很好,签字用印吧,坐而谈不如起而行!”
    。。。。。。。。。。。。。。。。。。。。。。。。。。。。。。。。。。。。
    协议签署了之后,孙策也没有了停留的心情,当即带着周瑜、张昭等人登船返回九江进行渡海的准备工作。
    送走了孙策一行之后,鲁肃风尘仆仆的回来向方志文复命,方志文正在案台上写着什么,太史昭蓉和黃叙都不在。
    “主公。。。。。。。”
    “子敬啊,人送走了?”
    “送走了。”
    “辛苦了,不过接下来子敬还需要去一趟洛阳,与刘备见见,商讨封锁曹操的事情。”
    鲁肃笑了笑道:“这事属下的本职,不敢言苦。”
    鲁肃想了想还是说道:“主公不担心孙策有所反复么?”
    “子敬觉得他们会有所反复?”
    “不好说,尤其是本地世族,让他们背井离乡恐怕不容易吧!”
    “你小瞧了孙策了,这次说不定他正要借此机会摆脱世族的掣肘呢,不愿去的人要么被清洗,要么就扔给我们。”
    “若是如此,将来江东怕是不太平呢,靠朱大人一军,恐怕是力有不逮,主公又不能常驻于此。”
    “嗯,我已经下令汉升和定远南下,还有折信也调来丹阳,如此一来就不怕江东不稳了,说实话,我倒是很想看看江东会如何不稳。”
    方志文笑眯眯的说着,但是眼神里却闪过一丝森冷的煞气。
    “主公,这事恐怕还是要跟天下会那边也沟通一下,如果南边的异人有意插手,也是个麻烦事。”
    “南边?他们自己都忙不过来呢,中南的事情越闹越大,他们哪里有功夫顾着北边。”
    “那刘备和曹操恐怕也不会袖手旁观吧?”
    “所以你才要去洛阳,就是从明面上堵住刘备插手的可能,至于曹操就随他了,他不来折腾我们,我们还要去折腾他呢!而且我军控制了江东之后,基本上彻底包围了曹操,曹操若是指想着来江东搞点小动作那可太让人失望了!”
    “主公是说。。。。。。那这次属下去洛阳可是需要高调一点!”
    “自然,顺便在襄阳停留一下,与刘备达成一些长江航道的控制协议什么的,可以大张旗鼓的弄!”
    “呵呵,属下明白了!”
    方志文呵呵一笑:“曹操是聪明人,响鼓不用重锤敲,期间的分寸子敬自行把握吧!”
    “属下理会得,请主公放心。”顿了一下,鲁肃又问道:“属下还有个问题,主公为何要故意激起孙策的心气呢?”
    “没有心气在瀛洲不出力怎么行,他想要洗脱身上无能的名声,就只能在瀛洲战场上证明自己,这不是挺好的么!”
    “可是,他可能会记仇!若是仇恨绵延后代。。。。。。”
    方志文随意的挥了挥手,脸上一副轻松的样子:
    “呵呵,子敬想得太多了,子孙的事情子孙去处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何况人生若没有竞争对手是很无趣的。”
    鲁肃一怔,随即感慨的点了点头:“属下明白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幼虎服输准备东渡
    跟孙策一起返回九江的还有方志文的几名军中将领,他们的目的是为孙策提供尽量详细的倭人战斗的手法和特点,还有就是做为联络官和监查官,为将来的后勤补给做必要的评估,这些东西显然不可能是由着孙策来说。
    孙策返回九江,立刻开始了针对性的训练,准备东渡的作战。
    孙策心里怎么想没人知道,不过他怎么做大家都看在着,特别是那些心里怀着别样心思的人,事情发展得很快,现在孙策已经做了选择了,那么剩下的人也该选择了,至于当初的表态,肯定不代表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孙策玩的手法是大势所趋,想要营造一个从上到下众志成城准备跨海的气氛,然后用这个大势将尽量多的人绑上自己的战船。
    这一招对没啥根基的臣属,或者是底层的将士还是很有效果的,特别是底层的将士,他们比较感性,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的战友情绪的影响,但是对于一向将家族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的人,孙策啥招也没有用。
    二月初的傍晚还是很冷的,周瑜从外面进来,深深带着一股子冷气,倒也给有些闷热的室内带来一些清新的味道。
    “主公。”
    “公瑾,快来坐下吧,子布先生刚离开。”
    “还是为那些人的事情。”
    孙策捏了捏眉头,苦笑道:“是啊!”
    周瑜在侍女的帮助下,解下甲胄的绊带。将甲胄收了起来,换上一身常服,才走进内室坐在孙策的对面。
    “主公无需为此担忧。子布先生早有想法,对付这些世族势力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如今时移势易,世族的作用也远没有当初那么大。”
    孙策精神一振:“公瑾也觉得子布先生的看法是对的?”
    周瑜点了点头:“属下认为子布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先主在时,有不少政策原本属下也有些不解,现在看来。先主对待世族是既要利用,也要限制,并且限制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而先主恰恰在这个时候就出事了,这里面弄不好还有些什么更深的秘密呢!”
    孙策脸色猛地一沉:“会有此事?”
    “不好说,我们可以这么揣测但是肯定找不到任何证据,此事主公就放在心里好了。”
    孙策沉吟了一下。点头不语。
    “属下想说的是。先主其实已经发现了世族势力做大的危害,如今子布先生要做的其实是一样的,不过与先主的做法相比,主公现在的机会更好,而且要好得多。”
    “此话怎讲,如今这样的情景还叫好机会?”
    周瑜正色道:“主公,所谓祸兮福所倚,任何事情都是有得有失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反过来也一样。有所失必有所得。我军被迫东渡表面上看是很糟糕,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绝对不是属下的安慰之词,而是却是如此。”
    “截然相反到也未必吧,某也承认,东渡自有东渡的好处,并不完全是坏事而已,谈不上比留在江东更好吧!”
    “不,东渡的好处绝对比留在江东大,不说别的,只说两个好处就已经值得远赴他乡了,第一个就是主公一族的延续,留在江东的最好结果是臣服于曹操或者刘备,坏的就不必说了,而东渡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一个外番,逍遥于东海之外,将来能否重返中原虽然尚未可知,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主公以为然否?”
    周瑜认真的看着孙策,孙策皱眉想了一会,点头道:“公瑾所言有理。”
    “主公,这个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岂能仅仅用有理两个字就涵盖了?”
    “某明白了,公瑾且说下去。”
    “第二个好处就是彻底摆脱世族对主公的掣肘,一旦完成了东渡行动,世族失去了权力的基础,主公的声望将会达到一个顶点,这个时候正好开始重新制定新的政治结构,一劳永逸的解决反反复复的世族问题。”
    “新的政治结构,这个。。。。。。公瑾有想法么?”
    “属下也没有全盘的考虑,但是现在应该是开始考虑的时候了,不管怎么样,加大学馆学宫的投入,从普通的学子士子中拔擢人才,从而阻止世族包揽官吏应该是个可行的方法,当然,这仅仅是以一个方面,能做的、需要做的、需要考虑的还很多,属下以为,主公更应该将心思放到这里来。”
    孙策的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周瑜的一番话,让孙策完全走出了失去江东,有负先父所托的沮丧和不自信的情绪,人只有在看到未来的时候,在充满了希望的时候,才会有力量,才会有自信。
    周瑜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向前看,让孙策放下对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的纠结,将眼光放到未来上去,将心思和精力也放到更远大的事情上,才能摆脱脚下的羁绊。
    “那么,公瑾以为,我们应该如何摆脱世族的掣肘呢,难道将他们都排斥在外?”
    “当然不可,如今世族在江东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族人之间的那种团结的关系,在百姓那种依赖家族才能生存的想法被彻底打破之前,彻底的摒弃世族是不智的。但是,主公的态度却可以更强硬了,同时也必须坚定不移的从家族生存体系中,从世族的手里争夺民众,一点一定的将世族的权力夺走。于此同时,世族也可以选择去留,这比先主在时压力更小。”
    “公瑾所说的压力是指什么?”
    “当然是指世族的压力,当时先主的问题是必须掌控江东,同时又要从江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