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都十里春-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也是为了尽早赶回来见你,所以才不顾自己……”端王又沉吟了一下,问道,“听说她在山中小屋找到了一些东西,不知你是否见到了?”
   “我已经带回来了。”九郎说着,便起身取过了书桌边的一个狭长木匣。“本想明日亲自送去你府中的,没想到五哥竟先来了。”
   他轻轻打开匣子,明利可鉴的枪尖映着烛光,泛出阵阵寒意。在那底下,整整齐齐排放着五块空白无字的玄黑牌位。
   端王不由一惊,“这就是她找到的东西?”
   “正是。”
   端王慢慢触摸着那枪尖,指间只觉寒气渗骨。“这些东西的来源可曾问到?”他沉声问道。
   “双澄什么都不知道,只说是在丁述的床后墙壁里找到的。”九郎凝视着匣子里的东西,声音亦有些低沉,“按照元昌的判断,这枪尖的打造工艺实非民间所能达到……”
   端王将枪尖取出,在手中掂了掂,“确实像是来自军中。”说话间,他又信手取过一叠信纸,手腕一转,枪尖轻轻划过纸面。一瞬间,素白的信纸便一一碎落在了书桌上。
   九郎看着满桌信纸碎片,沉默一阵,道:“只怕寻常士卒所用的武器不会有这般锋利。可惜我对刀枪之类并不通晓,五哥或许会熟悉一些。”
   “我虽练过长枪,但对于锻造也不甚清楚。”他又细细审视,见尖端周围有五道凹陷,如散丝般贯穿枪尖,不由道,“像这样的铸造技艺倒是特别,说不定问问朝中熟悉军械的人便能说出一二。”
   九郎也注意到了那枪尖上的五道凹槽,听他这样说了,便道:“我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如果这枪尖确实可查出来源,那五哥所问之人岂不是也要产生怀疑?”
   端王沉吟一番,道:“这你尽管放心,我不会贸然找不熟悉的人打探内情。”说罢,他将枪尖重又放回桌上,望着那五块牌位出神。
   九郎因想及傍晚听说的事情,便问道:“易州那边的争端打算如何处理?”
   端王回过神来,长长叹了一声,起身走到窗前。
   “那 些大臣们各有见解,有说北辽是借机寻衅,必须施以重击才能压下他们的嚣张气焰,也有说边境事端非同寻常,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造成大祸……总之是争论不休,互 不相让。然而爹爹不在京中,我并无权利决断这样的事情,只能先下令易州知府与通判加强防备,若有北辽士兵再来侵犯,便将他们驱逐。”
   九郎不由抬头道:“五哥应该知道,河北经略正是嬢嬢的娘家兄弟……边境一带的军务皆由他统领,手下能人不少,这次竟按兵不动,倒也是出奇。”他停顿了一下,又谨慎问道,“钱桦的事后来是如何解决的?嬢嬢竟没再过问么?”
   端王望了他一眼,负手走到门边,确定外面没人之后,才低声道:“几天后他的尸体在汴河中浮起,汴梁府尹派人通报给太后,说是钱桦在外出时遭遇无赖抢劫,被砍之后又掉进了汴河。嬢嬢哭了一场,叫人安葬了钱桦,此事再没提起。”
   虽然钱桦以前对九郎甚是不敬,但听到他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九郎心中还是有些沉重。
   “嬢嬢难道没再找你问话?”他抬头看着端王,觉得此事就这样了结似乎太过轻易。
   “自然也问了几句。”端王走回他近前,淡然道,“你我都知道钱桦必定是被嬢嬢派人暗杀灭口,她才是最不希望再追查此事的人,但碍于情面,身边的内侍莫名死在宫外,她必定也得过问一番,否则岂不是令人怀疑。”
   “只是我还有一些担心……”九郎犹豫了一下,又道,“在白光寺的人若真是怀思太子,那劫走的他的人究竟是谁?嬢嬢虽命人杀了钱桦,可她会不会觉得这件事是我们所为?”
   端王想起后来嬢嬢叫他去问话时的神色,确实目光阴沉,就像是恨不能凿穿他的胸口,看看他的心中到底藏了什么。
   但他还是平静地笑了笑,“无凭无据的,就算嬢嬢有所怀疑也没法去查,何况确实不是我们做的事,又担心什么?”
   九郎心中其实隐隐不安,之前所说的镇守边境的河北经略正是嬢嬢的兄弟。此人向来骁勇善战,这一次却强压易州知府不准出击,不知道是不是与近来这些复杂的争斗有关联……
   然而这些话又不能直说,思索之下,忽又想到之前汴梁骚乱之事,因问及是否已经查实背后主谋。
   端王从容道:“元昌出去的第二天,另一位指挥使亦带人赶往北方。那个偷偷溜走的人已被我们掌控,只不过他上面还有主使。”
   “难道真是二哥?”九郎一怔。
   端王却没直接回答,只道:“等爹爹回来自会清楚。”
   他正待追问,端王已告辞说要离去,同时指了指桌上的东西,“这些是我现在就带走?”
   “这样也好,免得送出宫的时候再有麻烦。”九郎说着,便将匣子交予了端王。端王握着那匣子,微微一笑:“我会找人查证,一有消息便来通知于你。”
   “有劳五哥。”九郎推开窗子,外面月色清寒,满院沉静。远处有人笼着双袖站在长廊下,看身形似是冯勉。
   九郎还未开口,冯勉已望到了这边,远远地小跑过来,隔着花丛问道:“九哥可有吩咐?”
   “五哥要回延义阁了,门前乘辇可曾等着?”
   “都在外面等着呢。”冯勉朝着长廊那端扬了扬手,侍从们随即赶来。端王与九郎作别,将木匣藏在宽袖间出了书房,九郎则在后送别。
   将端王送出凝和宫后,九郎返回书房。冯勉见到桌上的碎纸,不由怔了怔,“九哥这是干什么了?难道是心中不快?”
   九郎随手将碎纸扔到一边,“不是,莫要瞎想。”
   冯勉这才露出笑容,将那些碎纸归在一处,整整齐齐笼在手中,“不是就好,奴婢替您扔了去。”
   ******
   许是白天下过了一场绵绵长雨的关系,这一夜又是寒凉入骨。
   双澄已被送回了城北的小院。她独自睡在房间中,望着窗外不断晃动的阴影,想到在驿馆内见到的九郎,恍惚中竟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场梦。
   可是他确实曾抱着她静静地睡在床上,他的呼吸清晰可感,温柔而又轻浅,直至现在似乎还在耳畔。
   双澄在黑暗中从枕下摸出那个飞燕荷包,以手指沿着上面高低不平的刺绣轮廓画了几遍,随后才又将它压在底下,恹恹地闭上了眼睛。
   她的身子还有些虚弱,迷迷糊糊地将睡未睡之际,却听到外面有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她愣了愣,这宅子里除了她以外,就还剩先前安排留在这儿的使女蕙儿。可这夜黑风高的,蕙儿难道去了院中?
   双澄敛眉又屏息倾听一番,此时院中却只有风声穿叶,再无别的动静。
   ……大概是自己太累了吧?
   她这样想着,重新合眼睡去。
   ******
   一夜的风声时高时低,萧萧然竟似深秋,直至天明时分,这风势才算渐渐减小。朝阳缓缓升起,华光穿透薄薄云间,遍洒了宁静肃穆的皇城。
   宣德楼上银甲长戟的禁卫列成两排,纹丝不动地伫立于晨曦之中。号角声浑厚幽远,朱漆金环的城门缓缓而开,从大内赶来的端王率领文武官员跪在微冷的砖石道上,等候着即将抵达汴梁的队伍。
   日光越来越盛,千万道金辉射向浩远大地。在那御街尽头,五色旗幡飘展于清风之间,浩浩荡荡的车辇已向这边行来。
   城墙上的号角声越发响彻云霄,端王在首,百官在后,齐齐朝着那方匍匐叩首。
   金漆蟠龙攒柱的马车越来越近,外出多日的官家终于回到了汴梁。
   “臣恭迎陛下返京。”端王朗声说着,想及见到官家之后要说的话,低头叩首间不由流露一丝微笑。
   然而当他抬起头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官家所乘坐的马车之后,另有一辆攒柱金顶的华贵马车,只不过其上纹饰的乃是云间巨蟒,雄姿高扬,威严迫人。
   “免礼。”坐在车中的官家沉声发话,“之前听闻汴梁城中骚乱,你是如何监国的?”
   端王不敢抬头,但也未显慌张之意,只道:“城中骚乱只一天,此后早已平息,待等爹爹回宫后,臣一定仔仔细细地禀明实情。”
   官家听出他话中有话,此时却听后方的马车中有人轻笑一声。“令谦能在一天之内就将骚乱彻底平息,也称得上是处理得当了,皇兄不必急着审问他,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端王心头一跳,果然不出所料。
   然而他还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那后面的马车叩首行礼,“拜见皇叔。”
   锦帘扬起一角,淮南王自车中朝着他微笑示意,道:“许久不见,令谦大有风范,倒是让我这做皇叔的自感年华老去,不胜唏嘘。”


☆、第79章 天与人谋应此时 
  ?自宣德门起每一道宫门依次而开,仪仗旗幡飘飘扬扬绵延不绝,端王与其他众臣护送着宝顶蟠龙銮驾缓缓入内。至大庆门,着绛纱服佩宽玉带的雍王与九郎亦在此跪迎,官家并未下车,只简单问了几句,随后车驾便还是沿着大道一径往北。
   过紫宸殿,官家与淮南王各自整束衣冠,率领众臣上清香三柱,完毕之后,便按照惯例往宝慈宫叩见太后。
   官家与太后虽不合,但淮南王在旁,这面上功夫决计不可马虎。至宝慈宫前,遣内侍进去通报,待等太后发话之后,官家才下了车辇,与淮南王一同入内,众皇子亦跟随在后,不敢有所疏忽。
   宝慈宫内燃着清香,垂帘半卷,日影淡然,庭中偶有鸟雀落在枝头,亦很快被这一行人惊扰飞去。
   官家踏入正殿,潘太后刚刚在内侍的搀扶下缓步走出。离京二十余日,官家此时乍一望到潘太后,倒是愣怔了一下。
   她虽是穿着华服正装,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显雍容高贵,但两颊明显消瘦,行动亦乏力许多。
   ——以前不可一世,如今抵不住病痛缠身,果然是老了。
   官家一边在心底暗暗思量,一边恭恭敬敬向太后行礼,淮南王等人亦躬身问候。潘太后坐在位子上,居高临下地扫视众人。殿上这一个个皆是赵家子孙,衣冠间蟠龙游蟒,各有风采,可如今在她看来,却只觉刺目异常。
   官家依例向太后禀告了祭扫皇陵的所见所闻,言辞不失礼数而又简单扼要。潘太后心中暗自盘算,倒是淮南王上前行礼道:“前月正好有守陵官员来报,说是先帝的陵前石兽现出裂痕,臣想请奏娘娘是想办法修缮还是重新遣人打造?”
   潘太后脸色一沉,“先帝去世不过十多年而已,为何石兽竟会开裂?当初那些工匠是怎么挑选的石材?”
   官家向太后瞥了一眼,当初先帝驾崩来得突然,陵墓虽是早就开始修建,但石兽等物俱是他亲自过问安排的。可太后既然这样问了,他也不得不答道:“娘娘请勿动怒,臣祭扫的时候也看过,虽说是裂痕,其实并不明显。”
   潘太后冷哼一声,淮南王见状便道:“皇兄所言如实。石料都是上等的,只是去年夏天极热,又有多次雷暴,冬至后则天降大雪数日不见融化。许是这怪异天气造成了石兽开裂,好在只是极其微小的裂痕,皇兄专门让臣来问问娘娘,也好早作安排。”
   “此事绝不能再马虎处置!”太后说着,转而望着官家放慢了语速,“官家离开汴梁那么多天,对城中发生的事情可也清楚?”
   官家微一皱眉,“娘娘是说汴梁城中起了骚动之事?臣之前已经接到了五哥派人送来的奏章 ,但有些事情还未及详细过问。”
   太后生硬地笑了笑,“你自是有五哥这个好帮手,处置起事情来雷厉风行,不留空隙。”
   官家朝端王望了望,虽听出太后话里有话,却不知她到底所为何事。端王早就知道太后意有所指,但见周围众人皆在,便也只好恭敬答道:“嬢嬢夸奖,臣愧不敢当,只是尽力维持着城中秩序,所幸没造成大乱。”
   潘 太后唇边冷笑浮起,自白光寺怀思太子被劫之后,她始终也在派人追查。可至今非但寻不到太子踪迹,连一向被视为心腹的钱桦也死在了宫外。虽然钱桦是被她胞弟 潘振雄的手下灭口杀死,可在太后看来,若不是那些人劫走了怀思太子,此后的一系列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钱桦也不会命丧黄泉,最终还被抛入汴河。
   而这变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是在官家离开汴梁之后就忽然爆发,端王甚至还将九郎也拖涉其中。
   故此,她早已认定此事必然是官家所出的计谋。
   “五哥倒是人如其名,当真谦逊得很。”太后心中腹诽,面上却还淡然,只是看着这父子着实碍眼,便撑着前额道,“想来你们父子见面还有许多话要说,老身这里也不留客,你们各自散去便是。”
   官家本也无心在此久留,便告辞准备离开。淮南王却向他揖了一下,道:“刚才说的事情还未有定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