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都十里春-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蹄声果然渐渐远去,她屏着呼吸,直至四周重又喧笑起来,紧紧揪着的心才稍稍一落。悄悄回头,已望不见那列马队,而猜谜的人们又开始高谈阔论,讲得好不热闹。她这才闪身偷偷溜出人堆,朝着马队离去的相反方向快步奔去。
  未料没走出多远,猛然间身后一声厉喝:“站住!”她下意识回头望去,竟有一列禁卫自后方急追而来,为首之人双目怒视,手中长戟竟正朝着自己。
  双澄不禁后退一步,周围众人面面相觑,而禁卫首领飞身下马,长戟一冲便刺了过来。她心知不好,当即一震乌木杖,当空横架。两相撞击之下,声如龙吟,乌木杖竟丝毫未损。众人惊呼避让,双澄足尖一点,身如回旋疾风凌空翻跃,以乌木杖连连招架反击,将禁卫首领迫退数步。其余禁卫刀剑出鞘,刹那间便将她围在中间。双澄袖间银链飞卷而出,禁卫们不得已身形后仰,她趁势飞身一纵,再度跃向路边高楼。
  “燕双澄!”
  蓦然间,不知何处传来果决唤声,声音沉稳而又威严。
  ?


☆、第十三章  玉漏银壶且莫催
?  双澄心一惊,乌木杖不慎撞落一盏花灯,红艳火苗顷刻燃尽白绢,使得道边路人纷纷奔散。她本想飞掠逃离,但身后疾风四起,回首一望,竟是一张硕大银网当空落下。情急之下,双澄飞身冲出,腕间匕首横削,不料这银网竟不为利刃所断,此时后方绳索抽紧,她只觉手脚一紧,已被银网彻底套住。
  当啷一声,匕首滑落。她亦被拽下屋脊,眼见就要重重摔落于地,自后方驰来一匹雪白骏马,马上之人长|枪一卷,撩着那银网便止缓了落势。两旁禁卫飞身上前,手臂交错接住了摔下的双澄,饶是如此,她还是被震得发晕。
  楼角的绢灯还在不住摇晃,曳出幽长浮动的光。
  光华间,身穿银亮甲胄的年轻人策着白马行至她近前,手臂一扬,带着朱色穗子的长|枪便抛给了近旁侍卫。“你就是燕双澄?”他眉梢微微一挑,唇角似是含着几分笑意。
  
  她惊愕不安地望着这个陌生男子,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知晓她的姓名。
  “带走。”年轻人抬手示意,完全无视她的惊诧。
  ******
  “嘭”的一声,她被戴上镣铐投入了监牢。地上的稻草散发着霉味,双澄咬牙直起身子,奋力挪到铁栏前,朝着外面大喊:“我不是什么刺客!放我出去!”
  各处昏暗的牢房中随即响起不同的喊声,那些声音有的嘶哑有的尖利,倒是将她吓了一跳。虽说练武多年,可她毕竟长居于山间,对尘世阅历尚浅,更是从未被抓进监牢,如今来到这阴暗地方,不由得心生不安。拼命喊了一阵后,非但没人来听她诉冤,反倒是狱卒在远处用力敲击铁栏,叱道:“喊什么?!被逮进这汴梁府衙门的,哪有什么好人?!”
  她气愤不已:“我只是跃上了那座莲花灯,怎么就是刺客了?!那灯台离宣德楼那么远,就算我想刺杀,哪里够得到?!”
  狱卒骂了几句,却也并未过来。她愤愤然背倚着墙壁,想要使劲挣开锁链。可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不紧不慢的脚步声,墙上烛火摇晃,玄青色地面上身影幽幽,有一人在牢头的恭引下负手来到了近前。
  一袭深紫鹤纹长袍,肩后披着玄色大氅,眉眼清朗,目光灼灼。
  方才就是他在街上喊出了她的姓名,使得她一惊之下被擒了下来。双澄警惕地绷紧身子,望着他道:“你是什么人?”
  “倒是有意思。”那人笑了笑,“方才不是还喊着冤枉吗?如今就该磕头诉冤,哪有囚徒像你这样直愣愣盯着人看,反问起我是谁来?”
  她憋了气,“我根本没有行刺的心,是你们胡乱抓人,为什么要叫我磕头?”
  他又笑,“那就不要喊冤,比一比是谁厉害。”
  “你们以多欺少,又有那种割不断的银网,我自然吃了亏!”她屈起双腿抵在心口,忽而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抬头问道,“我的东西呢?!”
  那人扬眉诘问:“什么?”
  “就是我的包裹……”她焦急道,“你们可以看看,我只带了毡毯和拐杖,难道有谁行刺的时候还背着那么大的包裹?岂不是给自己添许多麻烦?!”
  他上前一步,接过牢头手中的灯笼,亮幽幽的光照着双澄的脸颊,映出雪白如玉。
  “带着那么多东西到宣德楼前作甚?”
  她咬了贝齿,盯他一眼,想说又觉不妥,只道:“找人。”
  “谁?”
  “……不知道。”
  他粲然失笑:“这也不说,那也不知,果然懵懵懂懂。”
  双澄瞪他,他却返身要走,急得她又喊:“我不是什么刺客,难道你们就这样把我定罪关在这了?!”
  他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没有回答就快步离去。“哐当”声响,大门又紧闭,双澄倚着铁栏欲哭无泪。
  ******
  端王回到宣德楼时,杏黄帘幔已缓缓卷起,官家与众臣隔着珠帘远眺楼下灯景,露台上众戏子鲜衣献礼,回到原处的百姓又欢乐高呼。
  得知刺客被擒,官家大为喜悦,挥手便让内侍捧出累累钱币,由小黄门赏赐楼下戏子与百姓。先前举荐端王的臣子见其顺利返回,又连连夸赞端王能干,官家只微笑望着露台上的百戏群舞,也不说什么。一旁的二皇子雍王却不满道:“既然是拿住了刺客,为何关进汴梁监狱,难道不该直接带到这里问个清楚?”
  “圣上在这儿本就是想与民同乐,先前那一阵既已过去,就还是暂时不提,免得打搅了大家的兴致。”端王温和道。
  雍王冷哼一声,三皇子申王抚掌叹道:“五哥真是越发考虑周到了!想必刺客也已经招认,不然五哥怎会轻轻松松回到了此地?”
  端王摇了摇头:“那倒还没有……”
  他话语未完,雍王已横眉怒道:“既然还没有招认,说不定他还有同党,五哥怎好让人传信说已经平安无事?!圣上听到这消息,才令人卷起帘幔。你这样胡乱传信,就不怕再生祸端?!”
  端坐于御座上的官家本是听着乐曲打着节拍,听得雍王声音渐大,不禁心生不悦扫视他一眼。端王即刻低首轻声道:“自然是已经确定没有别的刺客,才派人回复的,圣上在此,臣怎敢草率行事?”
  “到底是何等人,胆子竟如此大?”官家问道。
  端王看了看站在一边的九郎,见他没甚特殊神色,便回答:“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娘子,身法还算轻快,但为人懵懂,糊里糊涂上了莲花灯台,说是要找个朋友,不想惊扰了圣驾。”
  “找个朋友?如此荒谬……”官家屈起手指,叩着椅子扶手,“你怎知不是借口?”
  端王连忙拱手,“城中卫兵并未放松,汴梁府尹已派人搜过她的身,除了简单的防身兵刃外,并无他物。料想如是有心要行刺,定不会这般草率。臣此番赶回宣德楼,是为了亲自向圣上禀告一声,如今还是要回汴梁府衙去的。”
  官家听他这样说了,方才颔首。端王正待离去,又有黄门匆匆赶来,说是留在宫中的潘太后要广宁王早些回转。
  “嬢嬢对九哥真是关爱备至,好似一直想将九哥留在左右。”六皇子信王先前也去拜见太后,却没说上几句话就被打发了出来,如今扬起唇角,笑盈盈看着九郎。九郎淡淡道:“想来是嬢嬢顾念我不如各位哥哥强健而已。”说罢,便向官家与众人告辞。
  官家也未多留,端王见九郎要走,便向官家道:“臣正好也要离开,既然如此,就与九哥一同下宣德楼吧。”
  官家应允,冯勉取来拐杖奉予九郎。雍王见九郎撑着拐站起来,便有意扬着脸朝冯勉道:“天黑城高,九哥走路不方便,冯高品要小心搀扶着才行。”
  九郎神情如常,并未说话,冯勉陪着笑点头称是。
  “这宣德楼前要到深夜才会燃起千百道焰火,九哥每年都提早回宫,可惜没了眼福。”申王负手遥望天幕,微微叹了一声。
  九郎看了他一眼,近旁的端王倒是笑了笑,道:“九哥在宫中一样可以望见空中焰火,此处彼处,又有多少区别?无非是一远一近,但近有近的好,远也有远的妙。”
  ******
  铮铮然弦歌声起,宣德楼上莺莺燕燕,乐舞翩然。九郎下了城楼,那楼上本来融融和乐,缺他一人也无谓。他登上马车也不曾回望,只是向端王道:“五哥,你能否暂留片刻?”
  端王会意一笑,“我也正好要叮嘱一下守城卫士,就送你一程。”
  宣德门左阙缓缓开启,马车驶进幽深城门。车门紧闭,唯有微微亮光自窗外透进,投在九郎侧脸。
  端王道:“雍王他们素来是那样的性情,你不要因此愠恼。”
  “那么多年早已习惯,只当没听到一般。”九郎神色淡然,忽又问道,“她现在怎样?”
  “放心,没有拷打,只是关在了拘押犯人的地方。”端王打量他一下,“你怎会认得这样的江湖女子?”
  他意态有些寂寥,“不算认识……只是见过而已。”
  端王思忖一下,道:“听闻你先前曾放走一个参与盗抢丹参的少女,莫非就是她?”
  九郎犹豫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那就更奇了,为何连着两次救她性命?”端王双手撑着膝,忽而笑道,“难不成是见她样子娇俏便动了心?”
  “自然不是。”
  “我想也不会。九哥又不是没见过美人。”
  九郎神色有些不安,低声道:“五哥,你不要乱猜了。我与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
  ?


☆、第十四章  相逢还解有情无
?  “好好好,不说就是。”端王见九郎不愿多谈此事,便很自然地换了话题,“我听闻嬢嬢这几天好像又不舒心,你今早去问安时,她可曾说了什么?”
  九郎眉间微蹙,“爹爹派人去邢州提审田二,前日传回消息,田二还是不肯招供有无幕后主使,嬢嬢很不高兴。”
  “那人莫不是钢筋铁骨,怎会始终不招认?”端王叹了一声,“若是嬢嬢发怒,说不定爹爹也只能再将田二押进汴梁交予大理寺审问。”
  “但我看爹爹似乎不愿细审此案……五哥,如今这形势之下,你协理大理寺卿办事,处处需得小心。”
  端王点头,“我明白,多谢你提醒。那个叫做燕双澄的,看来要先留在汴梁府衙。待得城中太平了以后,我再禀奏爹爹,说是查核下来确实并非刺客,请他宽宥其惊驾之罪。”
  “如此也好。”九郎拱手,见马车已行了好一程,便不再留他。端王下车,领着自己的手下从另外的侧门折返离去。冯勉见他已远去,跟在车侧低声道:“九哥儿,方才那个传信的小黄门说了,太后令你回宫后即刻去见她,想来是有急事要找你。”
  “好。”他似是并无意外,只是神情有些疲惫。
  ******
  夜深后寒气入骨,双澄蜷缩在稻草间,还是冻得瑟瑟作抖。她不知自己为何连番遭遇的都是倒霉事情,自离开邢州后,她已经很是小心,再没跟不认识的江湖人结交。可就是为了早日寻到父亲,再加上始终记得九郎对自己的帮助,才不辞千里来到汴梁。
  而今被关在这里,真不知要熬到何时才能出去。上次是九郎做主放了她,可这回却连他的面都没见着就又惹了官司,若是真被他知晓,岂非要被笑话死?双澄辗转反侧,这个上元节竟就这般在牢狱中度过了。
  次日清早,又有衙役将她押往公堂受审。那官员来回询问的都有关她生平经历,双澄心中纳罕,忍不住道:“这与我昨夜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官员皱眉:“如实招来!公堂之上怎容你反诘?”
  她虽愤懑,却也只能哑忍。其实这十多年来她随着师傅居于幽静山野,哪有什么经历可言?故此任由官员盘问,她也确实说不出什么内容。一日终了,精疲力尽的双澄被押回监牢,坐在角落怔怔望着铁门,也不知这样的询问还要继续几时。
  半梦半醒地又过了一晚,第三日天亮时,双澄就开始考虑如何才能逃出这监狱了。她衡量着铁窗离地的距离,同时又盘算应如何趁着狱卒靠近时迅疾出手。忽听脚步声渐渐迫近,惊觉回头,只见两名衙役已又来到牢门前。
  “难道还要提审?!”她愕然。
  那两人并未回话,等狱卒开了牢门,大步进来架起双澄便走。她挣扎了几下,却招来厉声呵斥。就这样被拖出牢房,一路跌跌撞撞,直至被推送至一道门前。衙役取下了她手脚之间的镣铐,转身便将门打开半扇。
  “这是做什么……”她怔然站在门内,心道莫非是什么计谋?可即便要释放嫌犯,不是应该先在公堂上判决无罪么?这时一人不耐烦地将她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