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无涯-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省里之后,赵强又偷偷派了几个人下去,让他们把F县的情况调查清楚。当这几个人返回省城之后,和毛有才、刘琦声两派毫无瓜葛的程陆同就浮出水面。
  春节过后,因为N市几个领导意见相左,决定不了F县的县委书记人选,最后把这个问题闹到了省里。
  赵强这时候忽然间发话,把毛有才和刘琦声两个候选人都否定了,提出让程陆同担任F县县委书记。
  F县县委书记不过是个县处级干部,赵强既然表态了,其他省领导也不好得罪,再加上赵强手里掌握了F县官员恶斗的第一手资料,其他也就顺水推舟,听任赵强的处理,这样阴差阳错之下,程陆同就成了F县的县委书记!





    第一卷 发端 第四十六章 家里传来好消息
     更新时间:2008…12…8 0:14:46 本章字数:2390


  一周后,学校人事处悄无声息地下了一纸调令,王向东调离财金系辅导员的岗位,到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历程生亲自上门对赵长风做了说明,他请赵长风体谅系里面的苦衷,虽然从王向东做的事情已经不具备一个大学教师的基本道德,但是按照现行的人事制度,把王向东开除显然是不可能的,就这件事情来说,把王向东从辅导员的岗位上调走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处罚了!
  赵长风虽然有点小不解恨,此时也不好再说什么。历书记能亲自过来苦口婆心地为系里的处罚做说明,已经给足了他的面子。在财金系的历史上,在处罚老师的时候还去征求一个学生的意见,这恐怕也是破天荒的一次吧。
  关于柳斌散布谣言的处理结果也颇具戏剧性。
  朱历宏校长知道有关情况后首先对柳平安做了一次训诫谈话。然后就在朱历宏打算通知贸易系的有关领导,让他们拿出一个对柳斌的处理方案的时候,柳平安却拉着柳斌来到朱历宏办公室,当着朱历宏的面狠狠地扇起柳斌耳光来了。这件事情一时在财大老师间传为笑谈。朱历宏虽然也不齿柳平安这种近乎无赖的做法,但是也不好再深究下去。他又训诫了柳平安几句,让他加强对柳斌的管束,此时便不了了之了。
  对于这个结果赵长风倒也可以接受,不管怎么样,只要柳平安父子以后不要骚扰到他正常的生活就好。
  接下来的时间内,赵长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商业领域上面。他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渡过,如饥似渴地研读商业理论方面的著作。当然,图书馆的杂志阅览室的商业类杂志赵长风也不会放过,里面刊登的商业巨子的成长经历、企业运作的成功案例等等方面的纪实性报导也是赵长风重点学习的对象。一边是理论,一边是实践,两者互相参照着学习,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到了三月份,父亲来到学校一趟,他告诉赵长风,家里的干货生意非常火爆,开过年到现在干了一个多月,赚了有三千多块钱呢。这几乎顶得上他们夫妻俩在工厂累死累活干上九个多月。
  赵长风很是惊讶,没有想到父亲和母亲这么能干,一个小小的干货摊位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面对着赵长风的夸奖,父亲憨厚地笑了,他有些得意地告诉赵长风,干货摊位之所以这么火爆都是母亲的功劳。原来赵家的干货摊位零售生意虽然不错,但是量很小,主要还是靠做饭店的干货批发生意。在当时,商户门的商业竞争意识还不强烈,竞争手段也很落后,都是坐等顾客上门。对于饭店来说,原料从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原料的价格和重量上都有很多玄机。为了杜绝有人在这个环节营私舞弊,绝大多数的饭店老板都选择自己亲自到市场上采购原料,这样浪费了老板很大时间和精力不说,有的时候还会影响饭店的生意。
  针对这种情况,赵长风的母亲提供了一个特色性的服务,就是提供上门送货服务。每天早上父亲蹬个三轮车,挨家挨户地给老客户送货。这样就省却了饭店老板跑市场的麻烦,也杜绝了其他饭店员工借机从中牟利的可能。再加上赵家的干货都是货真价实的俄罗斯产品和东北产品,质量非常好,价格甚至还便宜一些。这样一来,山阳市上点档次的饭店几乎都被赵家的干货产品所垄断。赵家干货摊位批发和零售的比例甚至达到10:1的比例。
  赵长风听后很是佩服。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出身,没有什么经商经验,更没有读过什么商业理论,偏偏能想出这么一个点子,搞了一个差异性服务,一下子就抢占了先机,打垮了其他竞争对手。看来,还是某位革命前辈说的对,实践出真知啊!
  父亲还告诉赵长风,等过几个月后,家里攒下钱来,就装一部电话。以后饭店缺少什么原料,给他打个电话就行。这样以后就会更加方便快捷。
  “爸,听说一部电话要三千多块啊,你舍得啊?”赵长风很是惊讶。
  “不止,全部装下来要五千多块了。”父亲说道:“我去邮电局打听过了,初装费三千八,材料费一千五。”
  “爸,五千三,五千三你都敢装?”赵长风有点不敢置信地看着父亲。
  “为啥不敢装?”父亲自信地笑道:“做生意,不舍下本钱,又怎么能赚钱?”
  赵长风摇了摇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父亲只做了一个多月生意,身上竟然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来关于商业领域他还需要多研究研究。
  “长风,给你五百块钱,这是你两个月的生活费!”父亲内衣夹层里掏出五张灰蓝色的百元大钞递给赵长风。
  赵长风喜滋滋地接过来,问父亲道:“爸,生活费标准涨了?以前不是三个月五百块吗?现在怎么变成两个月五百块了?”
  “涨了!”父亲的大手慈祥地摸着赵长风的脑袋,“不过这钱可不是让你用来胡乱花的,多出来的钱你多买一些书来看。知识真是有用啊。就拿这次咱家做干货生意来说,若不是你主动挑头做,我和你妈两个大老粗如何能想到?那样咱家就和你的那些叔叔阿姨一样,每日都为一日三餐发柴米油盐发愁呢!所以啊,乖儿子,多多看书,好好学习!”
  “好啦,爸,我当然知道了!”
  “长风,一会儿领着我到到中州市的大商场转转,咱买点东西,去看看林老爷子。这次咱家能有今天,离不开林家的帮助啊!”
  “哈哈!”赵长风笑了起来,“爸,这才是你来中州的主要目的吧?我说爸怎么忽然间这么好心,会跑到学校来看我呢!”
  “小兔崽子!”父亲狠狠地拍了赵长风额头一下,嘿嘿笑道:“你就不知道给你老子留点面子吗?”
  -----------------
  书友们,投票了!给老夏加油吧!





    第一卷 发端 第四十七章 社会实践大专班
     更新时间:2008…12…8 0:14:47 本章字数:2694


  转眼进入了四月份。这天辅导员苏飞忽然间把大三的所有学生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会,在会上苏飞代表系里给学生干部们提了一个要求,让他们帮助系里招生,而且每招一个学生系里还会按照学费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
  学生干部们听得眼睛发亮。华北财大虽然不算是名牌学校,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能进入华北财大也是梦寐以求愿望,现在系里不但让他们去招人进来,而且还要按照学费给予提成奖励,这对他们来说不是又落钱又落好的美事吗?
  赵长风也有份参加这个会议,他却象其他学生干部那样激动。整天跑在商业丛书里面,赵长风自然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假如真的是又落钱又落好的差事,岂能轮到他们这帮学生?系里老师们还不抢着把指标分完了?肯定还有其他什么条件没有说出来呢!
  果然,等学生干部们激动完了之后,苏飞辅导员又说出了下文。这个需要学生干部们帮着招的学生不是普通的学生,而是一种叫做社会实践大专班的学生。
  学生干部们一下子就懵了,什么叫做什么实践大专班?怎么听都没有听说过啊。于是苏飞就拿出社会实践大专班的招生简章,还有中原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的复印件让他们看。
  招生简章上内容写得眼花缭乱,省教委的文件也生涩拗口让人难懂。这些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干部如何能读懂,一时间拿着招生简章和教委文件向苏飞问七问八。
  苏飞连连摆手道,对于这个社会实践大专班他也是刚刚知道,他了解的信息绝对不会比在座的学生更多。苏飞留下两个专业课老师的名字,告诉学生干部们,这两个专业课老师专门负责系里招收社会实践大专班的工作,有什么问题可是去问他俩。
  赵长风留在外围研读招生简章和教委文件,他没有去问苏飞,但是听了苏飞的回答,他知道苏飞是有意含糊其词。因为赵长风都能从招生简章上和省教委的文件上看出某些关键的信息。
  首先,社会实践大专班入学门口低。只需要一个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入学。
  其次,社会实践大专班定的是两年脱产学制,一年学费两千五。
  第三,关于社会实践大专班的文凭效力问题,招生简章和省教委的文件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招生简章上说道斩钉截铁,省教委的文件上却含糊其辞,给人以模棱两可的感觉。
  有了这三条信息,赵长风知道,这社会实践大专班招生绝对是块难啃的骨头。远非这这些天真的学生干部想象的那么容易。
  书写到这里,老夏有必要插入一些当时的教育背景介绍,以方便大家理解这个情节。
  在九十年代处的时候,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大学的录取比例非常低,甚至低到了一个非常离谱的地步。
  比如老夏,九〇年参加高考,当时全省的理科生录取比例是七比一,文科生录取比例更是达到十一比一的惊人地步。
  听起来这个比例似乎也不怎么离谱啊?实际上,这些比例中不但包括了大专本科生的录取名额,还包括了中专生的录取名额,而且可以说,绝大部分录取名额都被中专生占去了,其次是大专生,最后才是本科生。当然,本科生也分为一本二本,这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看到这里,很多年轻一些的书友肯定不理解,为啥中专的录取名额也算在高招的录取比例内呢?不就是破中专吗?还有人愿意上啊?
  书友说的不错,但是这是目前中专学校的情况。在目前只要你愿意上,愿意出学费,中专学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但是在九〇年代初,却不是这样的情况。当时不但大学包分配,中专生也包分配。一个城市的学生,只要考上中专,毕业分配之后就会有一份稳定的正式工作,而且进如了国家干部序列里去,若是在中专里选一个好专业,比如公安税务金融等等,那么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分配进这些部门,根本不用走什么关系。而中专生对于农村的学生诱惑力就更大了,因为不但可以解决工作问题,而且还可以告别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上让人羡慕的商品粮。所以当时考中专的难度一点也不次于现在考个二本三本。
  当时中专学校就这么抢手,可想而知上面的大专本科有多大难度了。
  除了通过普通高招接收高等教育之外,当时教育体系中还存在一种五大生,即:电大、夜大、职大、函大和成大的学生。和普通高招一样,要上这五类大学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能入学。这五类大学虽然不会给学生分配工作,但是他们所颁发的文凭却被国家人事部门所承认,成为升迁职位评定职称上调工资的法定依据。所以五大生的文凭虽然无法媲美正规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在当时也是一证难求,如果不能考过成*人高招的分数线,这五大生的文凭虽然不怎么好听,但是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梦想。
  因此,紧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参加高等教育强烈愿望成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按照当时权威部门的说法,落后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对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经过长期的调研,九三年二月十三日,国务院办法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吹响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冲锋号。当这股春风吹到中原省的时候,中原省教委就下了一个文件,提倡省内高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调集富裕的师资力量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培养人才,社会实践大专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因运而生的。
  不可否认,虽然省教委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所谓的社会实践大专班不可避免成为某些高校的创收或者说敛财的工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