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尽梦境-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项羽坚决不肯上船的的话,我们不妨考虑打晕他。”张伟提出更加直接的办法。
    黄志无奈地点点头表示可以接受,这个办法虽然有些冒失,但却是现如今临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当然,若非经历了一路苦战的项羽到了乌江边上已是身负十余处轻重伤,就算东海队梦中人全体一起上,恐怕也难以将他打晕。
    一番讨论无果之后,黄志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是抓紧时间休息,等待项羽到来之后再视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随着冬日的暖阳逐渐西斜,乌江的寒意渐浓,黄志望着西北面那数十里的平原,心里愈发感到焦急。所幸历史明白记载着项羽最终是要抵达乌江的,否则他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烦躁,直接策马往北去一探究竟。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地平线上就着斜阳的余晖出现了影影绰绰的一抹乌黑,黄志看不真切,连忙叫醒还在闭目养神的东海队长。
    司马富强醒来之后立刻发动了“登高远眺”,终于看清了那确实是一彪向着乌江疾驰而来的人马,数量约在二十左右。等到这群人奔得更近些,他又看清了领头那人的面貌,正是项羽没错。
    在这队人马的背后,暂时还未出现追兵的踪影,也就是说黄志和张伟想要保住项羽的性命,还是有些操作的时间。但这或许是梦境世界留给梦中人的一丝奢望而已,最终他们可能还是难以抵抗梦境世界贯彻“剧本”延续性的力量。
    很快的,项羽也看到了乌江边上等待着的这群人,初时他还以为是汉军守候在乌江畔的伏兵,后来看到人数有些少,项羽也就不怎么在意了。以他的武勇,当今天下还找不到一支不足十人的队伍能够抵挡得住的。
    等到来到近处,项羽也看清了这边是些什么人,不由得心怀大慰,双腿一夹乌骓马,先于其他人冲前上来。片刻之后,顺利抵达乌江边上的项羽给了黄志和张伟一个大大的熊抱,喜悦之情寓于言表。
    黄志眼见项羽精神状态不错,便趁热打铁地邀请他上船渡江。
    项羽竟是欣然答应,两手揽着张伟和黄志两人的肩膀,一同向着乌江亭长和他的渡船走去。
    此举不由得让东海队的一众梦中人欣喜若狂,只有司马富强面带忧色地静静观望着。
    果不其然,梦境世界只是和黄志他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为他们吹出一颗希望的肥皂泡,五彩斑斓,却在转瞬之间又让这颗泡沫爆裂在充满希冀的梦中人眼前。
    项羽盯着那艘渡船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转头问乌江亭长,“不知此船能载几人?”
    “十人。”面对心目中的偶像,老人老老实实地回答到。
    这时候黄志却已经听出了味道,心中暗自叫糟,却无法阻止老人的回答。
    项羽看看身边九名梦中人,又回头看看随后跟来的二十余名伤痕累累的楚军士兵,顿时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其他人,听到项羽这段掷地有声的誓词,也知道事情不妙。
    黄志心中大急,知道项羽说出了“历史”上必然出现的那段独白,便代表着梦境世界正在把垓下之战的结局一步步地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若是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很难挽回局面。
    这时候,一直因为亲眼见到项王而激动不已的乌江亭长再度开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笑着回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黄志一发狠,便插上话,“项王此言差矣江东子弟随君西渡,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随君逐鹿中原。今项王偶尝一败,岂可轻言放弃?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还请项王回返江东,以谋东山再起,了却八千子弟遗愿。”
    黄志这番话是激将法,意图激发项羽争胜的傲气。
    然而项羽终究是经历了垓下之战的惨痛打击,情绪低落,指着环绕着他的三十余人说到,“此舟可渡十人,籍已失八千子弟,岂能复弃诸位兄弟?”
    黄志知道这是项羽的脾气,视每一个楚军士兵如自己的兄弟手足,要他主动放弃任何一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但他同时也知道项羽手底下的楚军士兵都是深受其影响,个个悍不畏死,既然激将法对项羽效果不佳,不妨用在他的手下身上。
    于是黄志再度进言,“八千子弟不可枉死,项王不可枉死,士心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张伟立刻明白了自己兄弟的意思,赶紧踏前一步,跟着黄志说到,“人韦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这时候其他楚军士兵如梦初醒,纷纷原地跪下,口中声声哀求,“我等愿为项王断后,只求项王回返江东”
    其中一人更是叫到,“请士心兄弟与人韦兄弟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在此阻帝”
    黄志听着声音有些耳熟,转头望去,这才发现说话的人是范勇那个大个子。
    其他人也都纷纷应和,“此船是由诸位寻获,当由诸位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誓死阻敌”
    司马富强虽然心中赞叹黄志此计用得巧妙,但却依然不看好事情的进展,因此他依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观望着。
    项羽难过地看着那些跪拜在地上的亲兵们,又转头看看东海队的九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乌骓马身上。“此舟可载十人,断不能再载马而弃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他再次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吾已是失虞姬,若再失乌骓,生亦何欢?”
    他将乌骓马牵到乌江亭长身边,“吾知公长者,今将此马赐公,望善待之。”又转头望着黄志,“尔等九人也随船渡江吧,籍今日便要死战于此。”
    眼见黄志还想劝说,项羽摆摆手,“众位休要再言,籍主意已决”
    老风的宝贝岚公主好像生病了,一直哭闹,心疼啊。
    bk
    '  '
第三夜 乌江之挽歌(五)
    第三夜乌江之挽歌(五
    就在梦中人与项羽纠结于走与不走问题的同时,汉军的追兵已经逼近了乌江边。追击项羽至此的汉军足有数千人之多,领头的自然不会是刘邦或者韩信这样的关键人物,否则黄志还是能够帮助项羽找得到一丝翻盘的机会。
    根据司马富强所知道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最终追到乌江边上的是汉军郎中骑王翳、杨喜、骑司马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这五人。而项羽自刎之后,尸体便是被这五人瓜分成五块,各自凭借一部分残尸获得刘邦封侯。
    其中吕马童是项羽旧识,本名吕伯子,于会稽起事时力斩十二人,为项羽所看好,收在身边帮忙照料乌骓马,所以人称“马童”。虽然是照料乌骓马这种看似低贱的工作,但他却是项羽的得力亲信,世人都以此为荣耀。其地位就如同三国时期帮关羽扛大刀,最终被后世君王追封为“威灵惠勇公”的周仓一样。
    项羽曾经抚着吕马童的背向人介绍,“此吾之一臂也。”他也向人自诉,“伯子,吴中鄙人。吾有今日,乃项将军之赐也。”
    谁想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因为没有吕马童的一份,此人便背弃项羽投奔刘邦,并在乌江边分得项羽一臂,以此为封侯的资本,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司马富强知道黄志和张伟对楚汉历史了解没有那么深,也不知道吕马童其人,因此更不愿意特地提出这段历史,以免这两人因情绪失控而意图击杀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他身具“登高远眺”技能,最先看到了追来的汉军,却不愿意提醒众人,就是不想黄志有充足的时间去谋划如何拯救项羽。
    对于东海队来般的汉军士兵对他们没有任何威胁,而吕马童等人尽管多少有些实力,但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项羽身上,也没有闲暇来对付梦中人。与其让黄志想出一个看似很有机会拯救项羽的办法,逼得梦境世界采用非常规手段来阻止东海队改变历史的行为,还不如让他们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混战要来得安全。
    这便是司马富强打的算盘,他不好直接反对黄志和张伟的决策,但是却能用这种信息上的遏制来拉拉他们的后腿。
    看到了来袭的汉军,又看到三缄其口的司马富强,黄志多少有些感觉到队长向自己隐瞒了些什么,但很快便想通了。这是队长为了保护东海队的利益而做出的决定,不但无可厚非,甚至他的心底里也希望有司马富强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队长来驾驭他和张伟濒临失控的情绪。
    项羽此时看到了吕马童,顿时更加心灰意冷,转头向着黄志说到,“尔等护好渡船,待籍再杀彼一遭再议渡江之事。”说罢他便徒步迎着追来的汉军冲杀上去。
    黄志再想要劝说项羽登船也不太可能,正犹豫着。这时另一边的张伟干脆发狠跟了上去,紧随在项羽身边,试图重温当初巨鹿之战时那种豪气万千的感觉。
    黄志想了想,或许能够协助项羽将这波汉军打退的话,事情犹有可为,便看了司马富强一眼,算是征询队长的意见。
    司马富强也不急着答复他,反而是看了看周遭的队友们,确定其他人没有什么别的意见或者建议之后,才向着黄志点点头。
    “那好吧,我们跟上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救下项羽。”在得到队长的首肯之后,黄志做出了决定。
    这时候一直很少在队伍里面发表意见的李莎突然开口,“哎呀刚才光顾着讨论渡江的事情,忘了给项羽疗伤”
    黄志这才注意到项羽那身浴血的铠甲,下面不知道隐藏着多少道伤口,更不知道这些伤势是否会成为压垮霸王的致命因素。所谓关心则乱,黄志竟是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给忘了,他不由得叹了口气,对项羽的命运更加悲观。
    多想无益,东海队员们立刻紧随着张伟的脚步追上项羽。此时的楚霸王脚步不快,甚至有些一拐一拐,看来是受了伤势的拖累。原先骑在乌骓马上还看不出来,这会儿脚踏实地,终于把他两天一夜连场大战之后的疲态完全暴露出来。
    不过项羽的脚步却依然坚定,一如当初他年少时举鼎的双腿那般稳健,承载着江东子弟的厚望,承载着吴中儿郎的豪迈。可惜就如同他所说的,楚军的失败“非战之罪”,霸王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
    黄志看着他的背影,实在不忍心提醒项羽,其实并非天要亡他,而是楚军缺乏能够辅助其霸业的人才。如果项羽能够早些意识到这一点,楚汉的格局仍是未知之数。然而现在再说出口,却是有些晚了,无异于在其伤口上撒盐的行为,打击项羽最后的骄傲和自信,令他那坚定的步伐变得蹒跚。
    黄志不忍心。
    或许真是天要亡项羽,否则为何不能让东海队的梦中人像进入南北朝主线那般长期辅佐项羽,那样的话真有些许改变历史的可能。但梦境世界的安排就是如此,黄志和张伟经历了一头一尾,见证了项羽的崛起与末路。
    这是一种深刻而残酷的体验,似乎是在暗示着什么。缘起缘灭,或者这也是梦中人的宿命。这种阴影笼罩在黄志的心头,令他寝食难安。
    吕马童看清了那依然习惯于身先士卒的项羽,指着他对身边的王翳说到,“此项王也”
    王翳看了看东海队身后乌江边的那条小船,立刻指示手下的汉军士兵去毁船,以便彻底断了项羽的退路。
    黄志眼见汉军分出两支小队,迂回地从两翼包抄往江边,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如果失去了这条渡船,那么任由项羽有多么的武勇,面对源源不尽的汉军,人力有时穷,其命运便注定要陨落于乌江之滨。
    黄志赶紧对队友们高呼,“回头,护船”
    等到东海队九人杀出重围回到江边,总算是比对方快了一步,保住了依然顽固地等在江畔的乌江亭长和他的船。但是他们回头望去,却见项羽和仅存的几名亲兵已经深陷重围,淹没在密密层层的包围之中。
    黄志一边不停地弯弓射箭,击退试图来毁船的小股汉军士兵,一边悲哀地看着远处楚军越来越小的集群。随着人数一个个减少,范勇终于也倒下了,这个除了项羽之外,他在楚汉时期唯一认识的人也倒下了,那个抱着一罐黄豆汤要与他分享的大个子终于也不在了。
    除了死战到底的二十几名楚军士兵,乌江北岸的大地上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