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渌水依荷起微澜-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二十章 置田南方

  原本已是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刻愈发不解二奶奶补上的这一句,究竟有何深意。可到底是多年在两位主子面前领差之人,想到过往种种,这两位历来都是行事谨慎,并不是无的放矢,忙是点头应了一声,转而出了正院。
  待到走出大门外,见自家马车上的青色布帘,不免心头一怔。自己怎么糊涂了,这贵妇病重的消息已由京城传来甘霖,即便是有驿站六百里加急送到,也是时日不短。更何况,这一消息自己不过是由衙门相熟之人口中得知,想来也并非是得知此事的第一人。
  想到关键之处,自是再无半点犹豫之色,速速返回院中寻到如今在府里,专管支度银两的丫鬟小娟。不待自己开口来提,就见那旁大丫鬟已手脚麻利的装妥了现银两锭,并一摞面额不等的银票,交到他手中:“二奶奶早已让我准备下了,只等大管事回转,便可出门办差。”
  “你这丫头倒是越来越利落了,如今看着与我家大丫头的确有几分相像哦!”一边贴身藏好了大额的银票,一边将桌上的包袱背上了身,还不忘笑呵呵地应道一句。
  这般一提,倒叫那旁之人摆手笑道:“大管事高看小丫鬟了,真能及上兰姐姐一半,如今二奶奶便不会着着急让人挑了新的来使!”
  “你这丫鬟也是不小了,那会儿跟着来西北之前,待过了年后也该满十七了吧。就算成了亲后,还留在府里当差,二奶奶跟前哪里离得了人哦。”
  “出了年才虚岁十七,哪里。”已到嘴边的后半句哪里就着急嫁人。却是不好意思开口的。别看平日里是老成惯了,可一提成亲这档子事,大姑娘家家的终究还是满含羞涩。要不是早已将这府里的老管事看作了自家长辈,指不定就一口啐他脸上了。
  到底是大姑娘面嫩,这话不敢往深了说,就连正推门进来的小丫鬟也是如出一辙,红了半边脸颊。只等老管事转身出院门。才低声念叨了一句:“姐姐你说,咱们也学着兰姐姐那般,不够十八便不嫁人不成吗?”
  “倒也不是不能,只看二奶奶身边有合适的人接手,便成。”这头自己才幽幽接了一句,却不由的灵光一现,倘若真如主子先前提过的那般,只要甘霖庄上的事情都妥了,便可准备着回转渌水了。只要早日回到山庄。便可由苏叶、苏木两个姐姐帮着看管账目,而自己便可腾出手来,专司教导新来的丫鬟。
  这般一来,倒是不必担忧内院人手不足之事,更要紧的是自己得了这份教导的差事,往后多半会被留在府里做管事妈妈。被看这丫鬟岁数不大。却是异常的老成,也都因家的变故所致。
  想当初才刚被卖入府中时,娘亲带着弟弟得了那笔卖身银子。才勉强安顿了下来。而后靠着与人浆洗衣裳,再加自己每月的分例银子方才让母子俩,得以温饱。
  好在这府里的主子本就心善,不似别家任意打骂下人,更不会无端克扣月钱。说来这丫鬟也是自己暗下决心,必要好生当差,早日叫家中娘亲不再寒冬酷暑的外出讨生活。这与人浆洗衣裳的活计,可是不好做,夏日里倒还罢了,可这入冬后的时日却是辛苦的很。
  然而一切都已过去。早在四年前自己随了主子,直奔西北方向而来时,家里的状况又是有所改观。虽说家中本就不是农户出身。好歹在离开的前一年,家中便置办下了薄田几亩,租与隔壁人家耕作。
  每年也能分得不少粮米,那家本就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不说,连带着左邻右里,得知他家闺女在大户人家做丫鬟,也越发不敢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
  口粮基本有一大半落在这块薄田里,再加上小娟每季寻人稍回家来的银子,也就足够母子俩过活的。于是那苦人的浆洗差事倒是辞了去,又另找了一份缝补的活计,虽是挣得不多,可好歹能换些零星日常回来,已够小娟娘欣慰半日的。
  与之前衣食无着的苦日子相比,差着何止一筹!随着日子一日好过一日,这娘俩的面色也都一改往日的憔悴,原本就三十出头的小娟娘,也逐渐显出自家出事前的清秀模样。
  虽说算不上好颜色,却也强过一般的乡间农妇,时至今日更是有消息传来。在小娟随了主子往甘霖的一年后,村口那家没了媳妇的篾匠,居然请了媒人上门说亲,愿意接了他母子过去。
  原先那家娘子走的早,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娘,膝下倒是有过一个儿子,却因前两年发大水,随了他家娘子一并去了。他家老娘的眼睛也就是那会儿哭瞎得,本来好端端的一家祖孙四口,偏偏叫一场洪水冲走了家中的独苗,媳妇又早不在人世。
  早几年,家里也是苦捱了好些时日,才好歹给儿子办了婚事如今又该如何是好。刚巧村里搬来这么一对母子,虽说那大娘子拖着一对儿女守了寡,又与自家儿子同岁,可毕竟才刚满三十。再听得他家大闺女去了邻县富户家,做了丫鬟倒是再不愁嫁妆银子了。眼看着他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那家中眼盲的老妇人,心里倒是透亮的很。
  想着那寡妇,本就有个小儿子在身边,今年不过七八岁,倘若成亲后真不能生养了,好歹自家儿子也有个养老送终的人。至于那在富户家当差的丫鬟,更是不必担心。
  村里虽是还没一家将闺女卖去过这般的人家,可隔壁村里不就听说也有那么一家。每年回家来都带着一大包袱的好衣裳,自家亲戚们也都跟着沾了光,虽说都是主家穿过的,也不是他们这般的庄户人家可以置办得起的,到底看着左邻右舍都眼馋的很。
  老妇人倒不是贪小娟也能给自家带来这些个好物件,而是看中小娟娘的为人本分。都有了这么个闺女,每季托人捎来用度,这寡妇还不愿舍了缝补的活计,给家里多添进项,到是难得。
  本来都是穷苦人家,儿子虽有些手艺在身,却也是碍于为人木讷不善售卖之事,每回赶集都比旁人少卖出些银子。这也让家中的瞎眼老娘,万分担忧的所在。想到那寡妇敢这般领着一对儿女,搬出城外过活就一定是个有主心骨的,如此想着反倒更合了老妇人的心意。
  褪下了腕上的银镯子,便唤过了儿子细说这桩。本就孝顺的篾匠哪里还有异议,这清秀的寡妇他也曾见过两回,到底生得不错,听自家老娘又是一个劲的夸,更是直接点头应了这门亲,只等着回头寻了媒人上门求亲便好。
  唯有自家老娘的贴身之物,他是没敢拿去当铺换了银子来家,反倒每日多赶出几件,托了隔壁的叔爷帮着赶集去。虽说得另给一成的银子算是跑腿的钱,可好歹也比自己不懂招呼客人强。
  别看每季得了闺女的一份月钱,娘俩的日子也越发好了起来,可终究还是孤儿寡母。好在这村里人多半都知道,他家闺女是卖去了大户人家,一般也好太过,只是家里没个当家在外抛头露面,她个妇道人家就得一肩担下所有。
  难免有那嘴贱好事的,言语奚落于她。想着儿子尚未成人,闺女又卖了死契,自家又是才刚搬来此地,万不得已还是忍忍就过了。正在节骨眼上,村口篾匠家的瞎眼老娘让人前来说媒,却让隔壁的婶子提醒了一句。想着人家也是好心,再瞧瞧这家徒四壁的,闺女那份月钱都叫娘俩都使了,往后可怎么置办嫁妆?
  思量了三日,便点头应下了这桩,找人知会了邻县的闺女,却不想这会儿她已随了主家去了西北。然而当初那时,漫说是渌水庄上的佃户把式了,就是两个女管事也是才刚得了信没几日功夫。
  于是这小娟娘改嫁一事,也是她日后方才得知的,好在那篾匠母子为人和善,待娘俩也是不差。没两年功夫,小娟娘又给篾匠家添个小子,这下倒把老妇人乐得合不拢嘴。就算如此,小娟的弟弟也没受多少冷遇,此刻远在甘霖的小娟才算彻底放下了心。
  回想起往日经历,丫鬟也越发坚定了所想,毕竟主子们待自家不薄,要不是当日有幸被卖入卢家,只怕是。转身去到二奶奶房中索性将自己的作想,说与了主人知道,略带着三分紧张得望向那旁的二奶奶,却只见主子微微颔首道:“这般也是合宜,有你帮手调教新来的丫鬟,倒是叫人放心,只是你家兄弟入学一事,还是听二爷的劝直接送去了镇上学堂。”
  片刻后,看着大丫鬟满眼噙泪的叩谢了出去,叶氏也已转道去了书房。轻轻推门而入,坐定一旁便已开口道:“相公可是要准备些银两送去我大哥那儿,眼下南方诸藩王封地都已收归了朝廷,想必此番争斗中,也是难有涉及。咱们好歹置办上一些,日后也算有一处粮米存在那方,即便混乱后一时无法平静,也当顶用不少时日!”
  “娘子提醒的是,如此乱象频生还是多做准备的好!”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势已去

  夫妻俩商定了田亩的多少,才唤了丫鬟小娟准备银两,而后又让寻了张把式父子二人前来,说明事情紧急便叮嘱了两日后上路。得知此番是主家大事,又因大管事脱不得身,眼下也惟有自己是当年跟随去到南面之人,不免也是重重点头。
  要知道如今回转渌水之事,还不曾讲与满园的下人知晓,但这一路来忠心跟随的张家,却是不在其列。本来这厨房的杨妈妈,也算的二奶奶面前的得意之人,如今只怕除了丫鬟小娟外,也就她才是这院里,最能在主子面前说得上话的管事妈妈咯。
  此番又是领着自家大儿一起,更是明白主家之意,往后必然要留这孩子在府里当差,这可是外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远的不说,就看如今二奶奶屋里那几个大丫鬟,可曾有过偏差。
  “单瞧那两个一直留在渌水庄上的女管事,就与别家不同,领着一份管事媳妇的月钱不说,连带着两家人也都安稳了下来。如今这世道,看着倒是太平的很,可京里陆续传来的消息,却是透着那么一股子邪性劲!”
  近些年来,一路跟着主子东奔西跑,如今这张把式也算得半个家生子。他与自己屋里的早就瞧得明白,这二爷、二奶奶都是那有能耐的主,落脚毅州乡间就懂得寻个山谷栽种茶树,到了西北境内更是了不得,居然还晓得沙漠变耕地的法子。
  外人或许不知,可这一路上的自家几人,有哪里见过什么世外高人,亏得先前在渌水庄上见识过主子们的本事,这会子不过是换个沙地栽树。好歹不似外人那般,惊得险些掉了下巴颏。
  眼下夫妻俩都在外院领着差事,却是除了老管事与小娟外,最得两位主子信任。旁的不说,单是每回紧要之事都有他张把式一份,便是可想而知了。再说这厨房的杨妈妈,实则也算整个外院的总管。也甭管是门房的两夫妻俩,还是那一众的粗使丫鬟、婆子,皆归了杨妈妈手里,外带那些佃户每日的吃食也都由她掌管,与田里的吴管事也是相熟的很。
  如此一来,反倒比他家的张把式更胜一筹。今日听得当家的这么一提,也忙点头认同:“要说还是主子们看得深远,甘霖这片如今虽能养活不少佃户,可终究不比南方的产出。你带了儿子万事小心三分终是不错的。回头我再多给你们带点适口的点心,也好紧着点赶路。”
  亲身经历过几回,眼下在杨妈妈看来,这回他父子俩往南方叶老爷家去,反倒不必那么惊慌,只是近些日子皇城里传来的消息。总觉着有些不对劲。正如主子们提醒的那般,出门在外更该多加小心,才是顶要紧。
  这旁张家两口子。忙着分头准备,外出办差未归的大管事,也正不紧不慢地清点着满车货物。直到忙完了最后一单,才将手中剩余的散碎悉数装入了腰包中,取道城中大车行租了两辆大车,说定了明日一早便发货甘霖。
  卸完了布匹才得知,张把式两父子领了主子的跑腿差事,去了南方二爷岳家,叮嘱了一声身边正忙着看顾的小厮们,这才整顿了衣衫往正院里去。
  谢了座才摸出怀中的账目。交到二爷手中:“也不知怎么的,我是连走了好几家铺子,才凑齐了这三百两银子的货。此事要搁半月前必定无需走便城中铺面,便可采买齐全了,想必也有人算到那位必不得好转了?”
  老管事口中的那位,自然就是先前被传出病重的田贵妃,想来待过完年底也不过才四十挂零,却不知被娘家一桩糟心事,气得直接归了西。眼下这般情形来看,只怕除了卢临渊夫妻外,也有旁的商户也已暗暗盘算着那位余下的时日。
  就见这旁二爷点了点头:“想来也是时候一一清算了!”此句一出那旁原本还在绣墩上坐了半边的蔺大管事,不由得绷紧了身子,怔怔看向这旁主子,张了张口却是一字未出。
  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