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接丧命在我手上地人也少了。可是我指挥地义州和固原两场战斗,都是杀人过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一段时间,我常常在梦中会出现断臂残肢、鲜血淋漓的尸体。只有在睡梦中念一段《金刚经》,才能驱走这些恶梦。”
    侯大勇没有想到石虎会说出这一段话,在特种部队的时候,侯大勇专修过战场心理学,在高强度持续的战斗压力下,很多老兵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侯大勇暗忖:看来石虎在高压力下,心理越来越焦虑,可是石虎身居高位,需要在手下将领和军士面前保持最平静,长期压抑的焦虑,就在梦中反映了出来,阅读《金刚经》,其实是排遣心中焦虑的一个良好的方法。石虎出现了这种心理问题,不知其他军士地情况如何,看来,以后还应该注意调节军士们的心理问题。
    侯大勇问道:“黑雕军成立以来,从沧州一直打到了同心城,军士们也该停下来好好休整,否则,军士的士气和战斗力要受到影响,弓弦绷得太紧容易断掉,精神长期紧张容易疯掉,黑雕军现在就牢牢守住灵州和同心,不必再扩张了,好好整训休息一段时间。”
    石虎听到此言,心情一松,道:“黑雕军从沧州建军以来,就没有消停过,现在总算可以闲下来一段时间。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西会州还有党项重兵,他们不一定会让我们有休整的机会。”
    侯大勇手中有钱向南提供的西会州党项房当各军的情报,对房当翰海的底细基本了解,冷笑道:“西会州的房当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房当翰海手中有房当败军两万多人,还有前来增援米擒部和细封部数千人,但是,只要我们守住小牛关,房当翰海的人马和这数千援军就动弹不得,援军到西会州是来助战,久战无功却要消耗大量地粮草,进不了多久,这些援军就会让西会州不堪重负,房当翰海必然会客客气气机送这些援军离开西会州。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观点,打仗其实就是打后勤,特别是要西北物资匮乏之地。”
    侯大勇和石虎两人边走边谈,姜晖、胡立、钱向南、赵普等人跟在他们身后约五六米,这个距离,即听不到两人的谈话,又保持了对两位主帅的尊重,这个距离,是赵普有意无意灌输给众将的,众将都是明白人,一点就透,只有那个拼命五郎不是很理会这些规距,他从高台下来后,早已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侯大勇的分析和石虎的基本一致,石虎点头道:“节度使所言极为有理,我有个建议,现在应该调整小牛关地队伍了。”
    “说说你的想法。”
    “清水河是南北走向,南高北低,清水河东西两侧都是大山,因此,同心城的防线主要分为南线和北线,南线的终点是固原,现在被王景部占领,基本上可以不设防,北线是我们设防的重点,联军在北线主要依靠小牛关和党项军对峙,扼守小牛关的部队有王彦超部近三千人和吴松枥部三千人,郭炯率领的独立军骑兵距离小牛关有两里远,构筑起第二道防线。”
    “继续讲。”
    “永兴军在西北大战中,一直是黑雕军最忠实的盟友,特别是在攻打同心城之役中,立了大功,却也损失惨重,我建议由王江率领的三千凤州军代替永兴军防守小牛关,让永兴军回到同心城来休整。新的北部防线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三千凤州军和三千庆州军驻守小牛关;第二道防线是郭炯的独立军,他们位于在小牛关在同心城之间,负责增援小牛关,同时还要担负起围剿党项小股骑兵的任务;第三道防线是同心城外驻守的黑雕军,他们作为战略预备队。”
    侯大勇赞道:“我完全同意这个方案,永兴军在同心城外战死了二千多人,伤亡过半,现在只有二千六百多人,里面还有无数伤兵,早就应该把永兴军换下来休整,也难为王彦超节度使撑了这么久。”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了南城区的入口处,南城区的住户全是从固原迁过来的老百姓,无数小孩子的哭声、大小的打骂声、狗叫声扑面而来。





    剑指秦川 第一百三十章经营同心(十六)
     更新时间:2008…12…29 14:33:33 本章字数:5359

    侯大勇站在南城区的巷道口,听到乱糟糟的真实声音,对着身后的众人道:“这次我们随意走走看看,大家不要说出我的身份。”又对石虎道:“前一段时间,南城区除了巡逻的军士外,一个人也没有,南城区的街道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就如鬼城一般,现在听到这些真实的声音,才感觉到人气。清水河流域地域广袤而人烟稀少,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同心城要恢复元气,首要就是聚集人气。”
    南城区前一天才搬进来数千人,街道上仍是一片狼藉,一些不知道忧愁的小孩子们在街道土追逐打闹。
    沿街小院里住户初到同心城,就如受惊的小鸟一样,对外界充满了迟疑,见到一群带着武器的汉子走进了南城区,大人们纷纷招呼那些在街道上玩耍的自家小孩子:“快回来,不准在街道上跑。”“你这个短命的,滚回家。”“小三,快回家。”大多数小孩子听到家人的喊声后,尽管心中不舍,还是跑回院门,只有几个最调皮的孩子不肯回家,仍然在街道上追逐,院中的大人急匆匆地跑出来,抱起小孩子,迅速回到院中。
    侯大勇走到一个门院虚掩的人家,推门走了进去,一名花白头发的老者见一大群威风凛凛、铠甲鲜明的军士走到院子中间,神色慌张地迎上前去,心里紧张,不知说什么好,双手反复地揉搓着。局促不安。两个小男孩子从里屋的门角露出两张大花脸,好奇地看着院中之人。
    侯大勇四下打量了这个院子,院子挺大,三十多人站在院中显得并不拥挤,院中有三株碗口粗地枣树,上面挂着些青色的大枣,院子的南角有一个灰色条石彻过的水井。侯大勇所住的院子本来也有一株大树,赵普自作主张把这一株大树砍倒。赵普的理由很充分,院子里一颗树,那是困,大不吉利,必须要砍掉,害得侯大勇心痛了半天,
    侯大勇对这三株枣树很感兴趣,站在树下看了一会,对身边的赵普道:“同心城的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太阳光照射地时间很长,青枣地味道应该很好。”
    赵普脸上显出一丝疑惑,节度使所说的,‘海拔’,的意义不太明白,不过,后面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赵普对那个老者说:“你去摘几个青枣下来,将军们耍尝尝院子里的青枣。”
    老者听到来人是将军,心中一惊,赶紧进屋,搬了一张长条凳来,站在凳上,伸起手去摘青枣,枣树虽不甚高,老者涨红了脸却仍是够不着树上的苹果。老者站在长条凳上,对着屋里喊道:“刘三、刘四,出来,爬到树上摘一些青枣下来。”
    两个花脸男孩子听到老者的呼喊,在门口探了探头,然后飞快地跑了出来,象猴子几下就爬上了青枣树。刘三、刘四上树摘青枣的时候,老者走到水井处,摇了一桶水上来,提到院子中间,接过刘三、刘四手中的青枣,来桶中洗干净,边洗边对刘三、刘四说:“将军们金贵得很,吃的东西要洗干净。”
    侯大勇也没有客气,取过青枣大咬了一口,不出所料,日照长,水果的味道确实不一样,别样的脆甜让侯大勇想起另一个世界吃过的高品质水果。
    老者从同心城搬到固原来之后,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分到了一个颇为不错的院子,院子内各种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老者是个专业垒灶地手艺人,固原的冬天冷得可以冻死毛深肉厚的老狗,一般的人家都要在屋内修取暖设施,老者做的火墙、地龙在固原城内首屈一指,到了同心城,他看见院子里有火龙,而且没有他做的好用,就放下心来,只要城里要用火龙,就饿不死他。
    侯大勇津津有味地吃着青枣,看着刘三、刘四两个小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就对老者道:“拿两个青枣给小孩子,今天我来请客。”
    老者迟疑了一下,言不由衷地道:“他们两人不喜欢吃青枣。”
    侯大勇对一个男孩子道:“你是刘三还是刘四。”
    小孩子怯怯地道:“我是刘四。”
    “想不想吃青枣,若想吃,就到桶里去拿,你和哥哥一人吃一个。”
    刘四咽着口水,把水背在身后,扭头看着老者。老者听到侯大勇这样说,发话道:“刘四去拿吧。”
    侯大勇吃完清枣,对赵普道:“这些青枣算我们买的,等一会你按照市价付钱给老丈。”
    老者没有想到这些将军说话和气,吃了青枣居然还要给钱,惊慌地道:“吃几个青枣是看得起我们,那里还能要钱,而且有这几株枣树又不是我种的。”
    侯大勇摆了摆手,道:“既然把院子分给了你,院子里地所有东西都属于你,我们吃了青枣,当然要给钱。”侯大勇见老者犹想推辞,就微笑着转换话题道:“你们家有几人,搬到同心城后分到多少粮食,这个冬天够不够?”
    老者恭敬地道:“我姓刘,家中原本有七口人,我的大儿子和长孙,也就是刘三、刘四的父亲和哥哥,在上次党项人攻破固原城的时候,父子俩又被回鹘人征到城墙上守城,死在了城墙上。”
    说到这,老者语带哽咽,一滴浑浊的泪珠悄无声息地流进了老者纵横交错的沟壑中,稍停后,又道:,‘这次到固原’我们有五口人,一共分到八石粮食,够吃一年了。据说明年开春以后,每一家还可在城外分到土地,清水河边地土地都是很肥沃地,可以放牧也可以耕作。邻居们都在议论,等到明年开春后,就在城外修一些简易的土房子,好好侍候这些土地。不过,邻居们以前在固原城,有的做些小买卖,有的凭手艺吃饭,不少人没有种过地。家中并没有种子和农具。他们担心明年当季之时没有种子,一年的收成就要被耽误。”
    侯大勇很认真地在倾听着,刘姓老者说完后,侯大勇和气地道:“从固原迁过来的一千多户,每户都分有房屋、土地和粮食,这些都是你们的私产,同心衙门是有记载的。以后,城里人口必然会越来越多,各地地商家也会慢慢聚集过来,有手艺地、会做买卖的。可以把土地佃给愿意种地的人,自己在城里专心做事,不出几年,同心城就会成为清水河最繁荣的城市。”
    刘姓老者道:“我们老百姓都是贱命,随随便便放在那个地方。只须有点土有些水,都能生活下去,这次搬家的时候,不知道同心城这边的情况,大家心中都很难受,现在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在路上听军爷说,同心城里最大的官是侯节度使。粮食、房子和土地都是他给我们的,大家商量着,等安顿好了,凑些钱为节度使立个生祠。”
    侯大勇听了这名刘姓老者的话,禁不住在心中叹息道:中国老百姓真是太好了,自己为了建设同心城。让这些固原老百姓离乡背境,给这些老百姓带来了抛弃家园的巨大痛苦,但是,仅仅是因为同心衙门无偿提供了粮食、土地和房屋,这些固原老百姓就被感动得要为始作蛹者建立生祠,在他们生目地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受害者。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我记得有的老百姓受了冤枉被关进了看守所,后来被证明清白无辜后,某个官员作了批示,老百姓就被放了出来,被放出去的老百姓没有想到自己的受害者,心中却充满了对青天大老爷的感谢,这种心理,和固原老百姓感恩地心如出一辙。老百姓无力左右自己命远的时候,只有把希望放在某些官员的良心发现,这也就是源远流长的清官意识产生的根源。
    同心城里的党项房当人,除了六百七十七名女子以外,全部被驱逐出城,同心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座空城!侯大勇脑海中曾经闪现过民主制的光芒,可是,侯大勇到了大周三年,对大周社会了解得颇为深刻,他没有傻到在大周建立一个民主制为基础的城市,民主是建立在一定地文化背景之下,没有相应的文化准备,民主根本是空中楼阁,好听好看却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刘姓老者的一番谈话,就是没有办法实行民主的一个活证据。
    侯大勇指着两个小孩子对刘姓老者说:“同心城要由衙门出资建一所学堂,免费让这些小孩子识文断句,等到学堂办起来之后,就让刘三、刘四到学堂去念书,这两个小孩子这么聪明,读了书后肯定会有出惜的。”
    刘姓老者听得半信半疑,将军走出院子后,虽说院外冷气不断,他的后背已完仝被汗水所打湿。
    侯大勇带着一行人又走了几家,情况都和刘姓老者相差不多,侯大勇见固原老百姓情绪较为稳定,该发地粮食都按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