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文壁等人虽然有绝大的权势,可他也是未来的英国公,从这一方面来说,他谁也不惧!

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别
    出了会议的地方之后,惟功长吸口气,对李青和罗二虎等人吩咐道:“去广宁门。”
    “是,大人!”
    十来个青年昂然大声,雄健威武之态,惹得四周无数人为之瞩目。
    众人一起翻身上马,骏马在驱策之下,飞速离开,大营之中,无数人立时走避,不敢挡其锋锐。
    这样的气魄,当然惹得厅中的那些勋贵们为之侧目。
    他们的祖先,其实也是一样曾经有过这样雄浑刚健的气质,只是百年承平之下,贪图享乐和酒宴,女色,已经弱化了他们的体魄和精神,使得他们再也没有恢复祖先荣光的心思和能力了,此时此刻,他们也只能看着张惟功远去的背影发呆这个青年,绝对是勋贵里异数中的异数!
    “哼,小人得志!”
    朱岗看着惟功的背影,恨恨的吐了一口唾沫!
    
    会议的地点距离广宁门不远的地方,惟功等人风驰电卷般的赶路,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赶到广宁门,守城的是一个京营的低级武官,惟功他当然是认得的,一见之下,连忙指挥部下将城门附近的人隔离开来,不料惟功已经放慢了速度,见这个武官的动作,便是点了点头,控马缓步出了城门之后,到了城外大道上,才又继续高速赶路。
    他所赶去的地方,就是两年多前张居正在过万人的眼皮底下,坐着大轿离开京城的地方,一晃两年多过去了,张居正早就又威风凛凛的回到京城之中,重新掌控天下,而今日惟功到此,却又是给人送行了。
    “俞帅!”
    真空寺前,大约也有数十人,九成是穿着武官的袍服,还有一成是普通的士绅僧道之类的打扮,在众人的中间是一个须眉皆白的老者,穿着的是青布所制的长袍,戴着方巾,打扮的如一个乡村塾师一般。
    这位老者,便是在数年之前奉命入京的俞大猷,几年之前,他奉命来掌神机营下的车营,官职只是都督佥事,数年之后,因为练兵有功,大阅有功,到底开复了他的处分,复位为左都督,仍加太子少保武官一身的功业,除非封爵或赐封太保或少保之外,这样的勋业,也算是到顶了。
    几年的京城生涯使得俞大猷的老态越发明显了。不仅要做事,还得学做人,要学弯腰,这对一个一生倔强,从来不肯察颜观色对人弯腰的老人来说,尤其不易!但在京城但凡想做一点事情,凡事强硬到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毕竟是一个外系武将,一个福建蛮子,不要说那些勋贵了,就连京营中普通的小军官都能藐视他的权威,这几年,将一团散沙般的车营练成大阅时的第一强军,俞大猷也是耗尽了心血,从外貌上来说,已经快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了。
    惟功下马,便是一声大叫,在人群中与人寒暄着的俞大猷就是转过头来。
    看到惟功,他的白眉一挑,一股豪气就涌了上来。
    自然而然的,这个老人的身上就形成了一股威压的感觉!
    四周的人,顿时感觉到如山的压力,情不自禁的就是退了几步开去,没有人能继续留在俞大猷的身边。
    只有惟功若无其事,在磅礴的压力之中,仍然大步前行。
    这种“势”的较量,在武者之间才能明白和体悟,但俞大猷的势已经远远不及惟功了!
    “唉,惟功小子,吾不及你多矣了”
    俞大猷的语气中带有一点萧索,换在三十年前,他以一剑纵横天下无敌时,凭借无上剑意,对惟功应能取而胜之少林寺的光头和尚们岂是好说话的?倭寇来袭时,几百棍僧自发去征剿倭寇,长枪大棍,正好是短倭刀的克星,杀的倭寇们人头滚滚,少林武僧之名在后世叫人如雷灌耳,几次入世,包括唐初和大明倭乱时的表现都是十分出采的。
    俞大猷以一剑一人,飘然上山,折服群僧,并梳理少林七十二绝艺,可以说,后世的少林功夫,仰赖他一人之力多矣。
    这是何等逆天之事,若没有实力,早就被和尚们一通乱棍打出去了。
    现在的他,却是根本无力与惟功抗衡了。
    “俞帅,你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超过小子的想象多矣。”
    惟功也没有太客气,对俞大猷这样的武者,过份的客气反而是侮辱。
    俞大猷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全白的须眉,在半空中颤动着。
    四周的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这一老一少。一个是名满天下的武者,大帅,宗师,另一个是新晋的勋贵中的异数,京营中握有实权的将领,名满天下的大商行的东主,怎么来说,这两人也不象是能走在一起的模样,可现在看来,两人平素的相交虽然不多,但已经十分知心。
    “老夫日子不多了。”
    俞大猷笑毕之后,正色对惟功道:“小友你来送行,老夫感念至深呢。”
    “小子在俞帅手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本事,不要说在真空寺,便是送到涿州也是该当的。”
    “呵呵,这却不必,老夫侥幸到今日的位子,最自豪的无非就是一手剑法和棍棒功夫,惟功你现在学的已经十成十,有你这么一个传人,送不送行,已经是不打紧了。”
    俞大猷脸上的神情慢慢从萧瑟变成了一种由衷的欣慰,自己是已经老去,形将就木,估计是在世的日子确乎不多了。但吾道不孤,眼前这个少年,不论是德还是才,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武人之中,有这样优秀的传承在,自己这一生的坎坷与最终的结局,又算得了什么呢?
    “原本,老夫是想正式收他入门墙”
    俞大猷心中感慨着,但心底里的话并没有说出来。
    惟功这几年,没有少到车营去找他讨教,不论是剑法,棍法,枪法,如何将术法转为练兵之法,一刀一枪一棍,如何练成强兵,融入阵法,而不单单是拘泥于鸳鸯阵鸳鸯阵在城市战的威力已经得到确认,在南方水网密布的地方也是确实有无上的威力,但在北方草原,山地,近沙漠的西部又如何?十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的战争中,采用何等阵法为佳?戚继光的车阵,到底是否实用?惟功会将他的见解和看法和盘托出,没有丝毫隐藏,而俞大猷肯定也是倾囊相授,有时候,一老一小探讨起自己都不能确定的事情起来,可以通宵达旦,丝毫也不会觉得辛苦。
    俞大猷多次想把惟功正式列入门墙之内,但惟功实在太优秀了,而且,张居正对惟功的教导也是不遗余力哪怕是皇帝是视惟功为自己的武力班底,但张居正并没有因此而疏远惟功,惟功的几次上疏,请整顿京营诸务,当然是与张居正的耳提面命脱不了干系的。
    加上马芳这老头儿,时不时的派人送宣府那边的特产过来,书信往还不断,马家的两个小子,老大已经是大同副总兵了,结果还是写信来要与惟功义结金兰这当然是马老头子的意思,马家的老二虽然眼高于顶,不过对惟功也是十分敬服,还有吴惟贤吴惟忠这哥儿俩,没事就写信来,戚继光虽然没有直接与惟功往来,但蓟镇过来的经常就放风,戚帅对张副将的欣赏,那也是没话说!
    俞大猷自忖自己一生功业挫折不顺,在朝中毫无根基,凭白收了这么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弟子,不仅对惟功没好处,还招人笑话。
    此时此刻,长别在即,那种极尽遗憾的心思,也是浮现了上来。
    惟功是何等人!
    俞大猷的心思,他一眼便看了出来。以前,他也是顾虑到俞大猷和马芳,戚继光之间会互相吃味,不好专拜哪一个老帅为师,此时此刻,也真的不必避忌什么了!
    “小子得俞帅传授平生功夫心法,向来没有名份,今将长别,愿拜俞帅为师,不知道俞帅是否收小子这个不成器的徒弟?”
    俞大猷心神激荡,四周的人都发出惊讶的声响。与俞大猷的不得志相比,惟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今日送别就看的出来,除了兵部的几个郎中和车营的副将以下的助手外,其余朝官中文臣无一人前来,武将前来的寥寥无已,官职最高的也不过就是武臣一品二品,没有一个勋贵前来。
    与去年张居正离开真空寺时的煊赫风光相比,今日的情形,简直可以用落魄来形容。
    惟功的拜师,可能也正因为眼前的情形而发,俞大猷这个老臣名帅,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不应该遭遇这样的冷遇!
    这个国家和朝廷内外,士林民间,对武臣的尊敬和重视,实在是做的太不够了!
    “这”
    面对惟功的拜师,领军四十年的老帅,一时竟是手足无措起来。
    良久之后,俞大猷才道:“惟功,你可是未来的英国公,老夫怕是当不起啊。”
    “何出此语?”惟功朗声道:“小子的这个未来的英国公,也是祖宗马上厮杀得来的,与俞帅所为,有何区别?俞帅若在国初或靖难之时,还怕挣不到世袭勋位?”
    一番话,说的俞大猷心神激荡,老怀大慰,欣然道:“如此,便是厚厚脸皮,抢先一步吧。纵使马帅和戚帅怪我,我也只当不知道罢了!”
    “徒儿叩见恩师。”惟功听闻此语,便是撩起衣袍下摆,郑重其事的拜了下去!

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
    惟功行完拜师礼后,按两广福建那边的规矩,又是给俞大猷奉茶。
    俞大猷心情大好,简直是乐不可支。
    只可惜,拜师太晚,若是早上一些时日,他在京师的这种心情不快,郁郁不欢的日子就要好过许多了。
    现在虽然已经是正式的师徒,但师徒两人也是要长别了。
    以俞大猷的年纪和身体,两人心中有数,这一生恐难再见。
    南方暂且无事,以惟功的身份绝不可能到福建任职,俞大猷也不会再数千里长行到北京来做官,此次一别,今生恐难再见。
    “惟功,你我私下说两句话。”
    听到俞大猷的话,送行诸人知趣散开,给师徒两人留下空间。
    “老师有话请直说。”惟功知道俞大猷有要紧的话,但他的脸上还是笑吟吟的,神色没有丝毫改变。这些年,他已经练的八风不动,很难有什么事情叫他动容了。
    “我知道你的练兵和恢复京营的想法意志甚坚”俞大猷沉吟着道:“当年老成国公嘱托你之事,还有张相国也有整顿之心,加上你本人的意志,所以这件事你是必然会做,也必须去做。”
    “是的,老师说的不错。”
    “但我劝你,暂且不要操切行事,你逼迫太紧,会有反弹。”
    “老师,那些家伙的伎俩,我大约也知道无非就是无事生非,造谣生事,或是处处不合作,给我下绊子之类的这些招数,对外来的将领,比如您,或是戚帅有用,对我,怕是用处不大。”
    “这个我也知道执掌车营数年,此中况味,老夫深知。”
    现在的俞大猷已经深知京营之难,更难于上青天。戚继光也曾经在京营当过副将,对京营之弊端和改革之难,也是心知肚明。
    两个雄才大略的老帅不能办到的事情,惟功却是信心十足。
    原因也很简单,他和皇帝的关系,与权势者之间的关系,与京营盘根错节各方势力的关系,还有英国公府本身的势力,加上这些年他在京城之中的经营,惟功已经有信心与京城的勋贵和将门集团,斗上一斗。
    见他如此,俞大猷欲言又止,无法将话全说出来。
    惟功到底是少年,对这些人缺乏深刻的了解。为了在手中的利益,这些人是作奸犯科,除了公然造反不敢之外,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敢做的!
    从于谦到现在,多少文官中的才智和雄毅之士意欲重整京营,改制数回,何尝成功过?
    戚继光的威望和雄才大略,也不过想练成十万兵,这已经是与俞大猷的想法背道而驰了,就算如此,也是完全的失败。
    “此事由得你去做,总之要万事小心。”
    俞大猷临行,淳淳嘱咐:“将兵到北疆,坐镇一方,需记兵贵精而不贵多,得百精锐胜过千多庸材,先授技立根本,再论其它。当军吃粮者,无有强技,一切终究是虚妄。为将帅,立功为上,扬名为上,侍上唯谨,不可因出身而傲人,时间久了,自然成名。临行之前,就是这些嘱咐,你要切记。”
    “是。”惟功肃容答应下来,并不反驳。
    俞大猷的话,正是他一生信念写照,但凡有大成就之辈,一旦形成信念,一生也就绝不会更改,俞大猷如此,戚继光也是如此。
    至于惟功自己的道,现在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但如俞大猷和戚继光那样坚定不移,倒也还说不上。
    “老夫去矣。”
    辞别之时终于到来,惟功长揖到地,待俞大猷上马后,惟功道:“老师且在家休息两年,三五年内,小子会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