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5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24团的攻击却不顺利,在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德军构筑了坚强的防御阵地,24团在炮兵的掩护下接连发起了两次营级规模的攻击都被打了下来,望远镜里,关师长估计两次冲锋至少付出了100人左右的伤亡。
    “叫蒋红山停止攻击!问一下22团的位置!”关兴顺焦躁起来。
    很快,蒋红山上校来到了临时师部,“师长,不能停止,我要求全团出击!”
    “我不是叫你停止吗?正面敌人的火力太强,等侧翼支援一下就好办了。”
    “我的兵还钉在敌人前沿,你让我怎么撤?”蒋红山朝西一指,“3营还钉在阵地前,我要求全团出击,一锤子砸死它!”
    从24团左翼发起攻击的3营的确还钉在阵地上,灌木林挡住了师部观察所的视线,使得关师长看不到3营的战况。当攻击失利时,党营长没有指挥部队退回攻击阵位重振队势,而是命令部队就地卧倒寻找掩体,和德军激烈地对射起来。这是没办法的事,看过地形后,党顺礼少校发现撤退很难,那样做所遭受的伤亡不比进攻少。
    而部队已经红了眼,昨晚到现在,这个主力营已经承受了重大的伤亡。
    步兵在做再次攻击前的调整,机炮连的四挺重机枪和四门迫击炮则拼命压制着德军的火力,为步兵撕开调整做火力掩护。
    班长、重机枪手张狗娃的重机枪阵地就建在一块高地上,所谓高地,不过比周围地势略凸出一点而已。匆匆架好机枪后,张狗娃上士便开始了他疯狂的射击,一连打光了两个弹箱,对面的一挺重机枪被他彻底打哑了,但副手周钦义拎上来的子弹打光了,“班长,我去取子弹。”不等张狗娃放话,周钦义爬起来便往后跑,心急忘了隐蔽,一梭子机枪子弹钉上了他,从右腰到左肩,一排血洞出现在这个年轻士兵的背部,周钦义一声不吭就栽倒了。
    射手和副射手是形影不离的战友,目睹了小周的阵亡,张狗娃叫了一声便跳起来,尚未跑出半步,一颗子弹将他击倒在机枪阵位上。副班长卢兴明匍匐着爬过来,见张狗娃还活着,神智也清醒着。子弹击中了张狗娃的肩部,却不致命。
    “班长,我送你下去。”用急救包简单处理了伤口,卢兴明向班里的另一名士兵招手。
    “胡闹!别管我,赶紧的拿子弹,部队马上要冲锋了,不要让机枪停了你来打”张狗娃上士努力移动身体,让出了射击阵位。
    子弹送上来了,冲锋的哨子也吹响了,卢兴明接好弹链,抹了把泪水,喊道,“周钦义,兄弟给你报仇了”重机枪再次呼啸起来。
    当22团在24团侧翼投入进攻后,德军无奈撤退了。中午时分,8师进抵德军匆匆构筑的二线阵地。如上午的血战再次上演,冲锋,反冲锋,不同肤色的两支军队为了各自的国家殊死搏杀着,成百上千名风华正茂的青年血染疆场。
    关兴顺准将以为今天不会突破德军阵地了,一直没使用的23团仅仅一个下午就付出了400左右的伤亡!他叫停了进攻,用无线电报要求军里调炮兵支援。然后召集手下的主要军官开会,拒绝了蒋红山提出的夜袭意见,认为部队连续行军作战过于疲劳了,“今晚不打了,明天再说。反正军长也没有要求我们今天就进卢布林。”
    “21军那帮东北佬怎么搞的?真的被德国人打残了?我们已经攻到了他们门前了,为什么不接应一下?”
    “不许评说友军!先跟你们打个招呼,等跟21军会师,不许胡说八道!这是军长反复要求的,再跟你们说一遍。”
    会议结束后不久,关师长接到前沿的报告,说德军好像撤退了。关兴顺不放心,将侦察营撒了出去。侦察营整天练习的就是夜战摸岗,横竖不会吃亏。尚未接到侦察营的回复,最前沿的22团来人报告,德军确实撤退了,部队正衔尾紧追。
    “胡闹!谁让你们追击的?”关兴顺大怒,担心22团中伏,急忙通知其余两个步兵团协同行动。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撕碎了夜晚的宁静,迫击炮和突击炮的爆炸声也加入了合唱,偶尔夹杂着榴弹炮震耳的轰鸣。
    关兴顺以为是21军出击导致了德军的撤退。实际情况是左翼7师的有力穿插动摇了德军的防线,德军判断自己无力阻隔两支华军的会师后主动向西撤退了疲惫不堪的第8师连夜西进,在凌晨与出城接应的21军部队会师了。(未完待续)
    ps:最近特别忙,如有断更,敬请原谅。过了这几天就会正常。

第二十二节波东战役三
    在北路第3军为击破德军封锁与困守卢布林的21军会师而连番血战的同时,南路主力之战也打响了。%
    张作相在卢布林遭到德军两个军攻击陷入危局误导了石大寿,他以为在维斯瓦河东岸的德军已经逸出了他的预设战场,尽管遵王明远将令赶至第2集团军指挥部的熊勋中将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不太可能。熊勋是从时间上推算的,从11月下旬德军发起攻击,斯塔洛瓦沃拉陷落是11月28日左右,21军全面接敌是12月3日,五天时间里德军能运送多少兵力?根据军情局关于东线德军装备情况的报告,德军没有配备多少汽车呀,全靠两条腿而且依靠一条公路,德军即使是不吃不睡的铁人也不可能将两个军投放到卢布林!熊勋的计算是三个师,这是上限了,而且这股击败21军的德军还不可能携带过多的辎重!
    不要相信21军胡扯!在维斯瓦河东岸的德军还在斯塔洛瓦沃拉附近,最大的可能是在热舒夫和斯塔洛瓦沃拉之间!
    这股敌人预计兵力在6~7个师,由于远征军是逐次投入,熊勋提醒石大寿注意德军设伏以待,远征军南下的消息无法彻底瞒过德国人,德军飞机屡次轰炸利沃夫,不发现公路上庞大的华军车队是不可能的。熊勋由此建议,远征军主力不再分兵,将五个军抱在一起,循利沃夫——热舒夫大道西进,第一步先南下夺回克拉科夫这个要点。此举将对陷入苦战的俄第11集团军以有力之支援,最好能在克拉科夫东南的德军歼灭或击溃,封闭波兰战役南线德军的总突破口和补给枢纽,视情况再决定打击维斯瓦河两岸德军的一股。至于卢布林方向,有第3军接应,21军不需过多忧虑,实在不行,3军和21军可以东撤退回乌克兰。
    熊勋进而提到了5军和9军,建议总部将这两个得到休整和补充的军西调利沃夫方向,和3军、21军组成一个新的战役集团。必要时直接增援华沙方向之俄军。
    熊勋计划等于推翻了叶延冰之前设计的在克拉科夫至卢布林之间分割歼灭德军的计划。将打击的重点分别转向了南方和北方,将远征军一分为二至于两个互不相连的战场。
    石大寿却不能同意熊勋的建议。他现在被卢布林战局左右了,最大的担心不是21军被歼灭,而是德军越过利沃夫攻击华沙。一旦南北两路德军在华沙以东会师。俄军西方面军将陷入合围!虽然在德军的后方有中国远征军。但数十万大军被合围则意味着补给断绝,以西南方面军在克拉科夫和保加利亚表现出的战斗力,石大寿真的不敢设想西方面军被合围后的情况。一旦俄军波兰战线彻底崩溃,且不说远征军将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光是政治上的责任就背不起!
    总统为何免去取得罗马尼亚大捷的叶延冰的职务并将其召回?石大寿绝不敢再犯这类错误。何况,21军也不容有失,如果开创一个整军被歼灭的战例,他的军事生涯也差不多到头了。当然那种情况下追究责任他不是那个最大的,但毕竟他已出任波兰方向前敌总指挥,责任他不背要谁来背?
    所以,石大寿并没有接受熊勋的提醒,一面严令北线第3军向卢布林靠过去以解21军之厄,另一方面则督率所部五个军从利沃夫兵分两路直扑波兰,南面以10、12两军为一路,从卢巴丘克沿桑河左岸扑向斯塔洛瓦沃拉,南路三个军(7、15、16)循热舒夫至——登比察大路前进,向北转向斯塔洛瓦沃拉。
    石大寿当然履行了程序,他向留守文尼察的王明远上报了自己的决定,王明远迅速回电表示同意,特别指出了卢布林,明确要求卢布林必须确保,不准德军一兵一卒越过卢布林。
    熊勋在石大寿之后也将自己的意见报给了王明远,并且指出,他留在南线并无作用,请求返回文尼察。
    王明远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文尼察总部评估了两位集团军司令截然不同的作战计划后,倾向熊勋计划的参谋占了上风,留在王明远身边的第1集团军参谋长薛晓才就是熊勋计划的支持者。
    王明远一面关注着卢布林方向的战事,一面思考着远征军布局,在12月9日作出了决定,调5军和9军至卢布林方向作战,重新调整了远征军指挥序列,以5、9、3、21军归第1集团军指挥,卢布林方向战局由第1集团军负责,在熊勋中将归来之前,第3军和第21军直接受总部指挥。
    这等于部分接受了熊勋意见,却没有修正石大寿在热舒夫—斯塔洛瓦沃拉方向的部署。
    一位西方著名军事统帅曾著文指出,战略是一种应急措施。德军第20军在卢布林方向的得手调动了华军,使得远征军高层患得患失起来。当然,如果21军击退德20军对卢布林的进攻,情况会有所不同。在任何时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目标都是军事学的铁律。但波东战役却背上了政治的包袱,军事部署就不无值得商榷之处了。
    12月10日,焦虑中的王明远上将终于收到了第一个好消息,阎树林少将的第3军在卢布林东郊击穿了德军的防御线,正在向卢布林挺进,预计最多十二个小时即可与21军会师。其第7师向南迂回顺利,未遭遇有力之抵抗。阎树林少将判断卢布林方向之德军最多三个师,绝非之前通报的有六个师之多。
    这个消息基本打消了王明远的顾虑。他一面命令阎树林继续向西攻击实现与21军的会师,一面令张作相向东接应。力争合围并歼灭德军一部。王明远在电报中通报了调整指挥序列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熊勋中将未就位前,卢布林方向的战事由阎树林少将统一负责,要21军接受阎少将之指挥以协调两军之动作。
    电报发出后,王明远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南线的压力加重了,如果德军主力不在卢布林,那么他们在哪里?10日晚七时,王明远急电石大寿。指出德军在斯塔洛瓦沃拉方向有一个重兵集团。要石大寿着意应对。由于卢布林局势缓和,北线危机顿解,南线之进兵必得慎重,如能在热舒夫至斯塔洛瓦沃拉之间抓住德军主力当然很好。如果不行。则集中兵力北进卢布林。争取歼灭德第20军,视情况再定下一步行动。
    次日凌晨三时十分,已经睡下的王明远被薛晓才叫醒。看过石大寿急电后大骂了两句,骂谁,薛晓才也没听清。因为石大寿报告,循桑河左岸西进的第10军遭到了优势德军的突袭,前锋第29师与主力之间楔入了德军重兵,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根据10军的报告,德军暴露的师级番号有六个之多。
    “熊勋不是提醒他注意德军设伏以待吗?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程建国不是调了一个联队的飞机到利沃夫吗?为什么得不到准确的情报?”
    “近日那边一直是阴天,云层很厚,飞机侦察很不利。而且,那一边地形很复杂”
    “12军呢?吴佩孚在哪里?”王明远想起了在罗马尼亚打穿插成就大名的吴佩孚。
    “他应当在10军的后面。”薛晓才回忆了一下之前接到的电报,“吴佩孚在桑河北岸。”
    “该死!真是该死!这个石大寿,怎么搞得嘛。”王明远嫌电灯不亮,又拧亮了手电照着地图使劲看。指挥官最忌主动权的丧失,现在第29师陷入重围,石大寿就被德军拿去了主动权。
    “司令,我们离前线太远,不宜乱发指示”薛晓菜提醒道。
    “石大寿的决心呢?为什么不说?”王明远气愤地将手里捏着的电报扔到了地上,“立即沟通与第10军的联系,要蒋存先上报详细情况。”
    经过难熬的等待,一个小时后,石大寿的电报先到了。第2集团军司令部判断维斯瓦河东岸德军主力集中在了斯塔洛瓦沃拉以东,初步判定攻击第10军的德军应有3个军共8~9个师,石大寿决定命第第12军渡过桑河,与10军靠在一起就地固守,牢牢吸住德军,他则指挥手里的三个军加快行军速度从登比察循大路北上增援过去,力争在斯塔洛瓦沃拉打一个大歼灭战。
    “也只能如此了。”王明远盯着地图看了一气,“要他注意自己的南边吧,别在南面出问题!那边也有德国人!”
    王明远预感到了对手的高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