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镇受制于武器及人员两方面因素,两年来扩张并不快。在“7。27”之前,北方军按照总部指令,已秘密完成部队的整编,计有两师四旅共计十二个步兵团,三大一小四个骑兵团和两个炮兵团。
    鲁山为首的北方军首脑在确定领受的攻占奉天及山海关,牵制北洋减轻山东压力的总任务后,反复研究,制定了兵分两路南征的计划。
    最先的计划是兵分两路,由第九师自吉林东进海龙,然后沿大路南下辉南,沿着辉南、清源,翻越铁背山直趋抚顺,从东面进逼奉天。而以第十师沿昌图、铁岭大路南下奉天,两个师合力夺取奉天后,再西进锦州,攻击山海关。
    在接到总部最新的敌情通报后,获知北洋第六镇有东出奉天之迹象,北方军认为原计划不可行了。两个师分东西配置,彼此不能呼应,如果第六镇及第二十镇合兵,力量将强于第九或第十师。这样就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因为总部及情报处一再警告第六镇绝不可轻视。鲁山决定修订原方案,放弃从辉南清源西攻奉天的路线,将步兵集中于第九师后,由自己亲率经加强后的第九师沿昌图、铁岭直趋奉天,吸引第六镇主力东进,虚空辽西走廊后,将骑兵集中于第十师,自长春出发,过康家屯,穿过科尔沁左翼前旗,经都鼻尔城(今彰武)、阜新、义县直下锦州,绕一个大圈子,抄第六镇后路。鲁山判断,第六镇给养来自关内,锦州一失,关外北洋两个镇顿成孤军,仗打到这里,胜利就向自己招手了。
    这一计划得到了北方军诸将的赞同。性格保守的邓清华率参谋处反复推演后也同意了该计划。该计划制定的基础是,九师在加强为三个步兵旅及大部分炮兵后,即使单挑第六镇和第二十镇也未必输。而主要为骑兵的第十师攻击路线人烟稀少,困难在于给养补充,好在现在季节好,马匹可以就地觅食。即使十师打不下锦州,或者第六镇不离开山海关,十师出现在山海关前对于第六镇亦是绝大威胁,那样,九师将顺利击败第二十镇占领奉天,总部的战略意图已基本完成了。
    龙谦为了图谋关外,自1903年“白岭支队”出关。选派的都是手下最优秀的将领,鲁山、范德平、邓清华、程二虎、熊勋、盛光、石大寿、蒋存先、商凤春、许公持、丁小富,无一不是一时之选。
    而且,第十八镇战斗力很可观。这是蒙山军唯一一支打过近代化大战的部队,经过1904~1905年奉天会战血火考验的北方军将领,对于大兵团作战比山东军乃至南方军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北满驻扎期间,鲁山主要的任务就是剿匪,几年来将盘踞吉林、黑龙江的马匪山匪清剿一空,部队多骑兵成为了主要特点,除了作战骑兵。辎重团的马匹也极多。为关内所不具备之优点。即使是步兵,由于参加了连续两年多的剿匪行动,长途奔袭的本领也在南方军与山东军之上。
    其缺点一是部队匪气重,纪律差。这点比不上关内两个方面军。第二是未开展彻底的根据地建设。缺少群众支持。第三是弹药补给差,没有巩固的后勤基地。虽然这几年在关内特别是朱家宝的支持下建立了几个兵工厂,可以翻装子弹。可以造成分低劣的火**,也可以修枪械,但炮弹造不了,枪支大炮更造不了。第四就是部队不甚充实,由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人口极为稀疏,招兵甚为困难,其中熊勋第二十五旅,程二虎第二十八旅按照总部编制算是满编了,范德平之二十六旅,丁小富之二十九旅则缺员严重。尤其是丁小富旅,虽然辖三个团,但每团只编了两个营。
    一句话,北方军利于速战,不利于持久。从这点看,北方军只有与山东取得可靠的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成立北方军,龙谦只任命了鲁山为司令官,给了两个师四个旅的编制,当然是根据鲁山上报的实力确定的。但没有指定下一级军官的任命,这是对鲁山最大的信任。
    在确定南征大计后,鲁山调整了北方军编制,因电台一直联系不上广东,未经批准便宣布了。
    1909年8月初,北方军编制如下:北方军司令官:鲁山;副司令官:石大寿;参谋长:邓清华;参谋处长蒋方震;
    第九师:师长,鲁山兼;副师长:范德平;参谋长,邓清华兼。第二十五旅旅长,熊勋;二十六旅旅长范德平(兼);
    第十师:师长石大寿兼;副师长:程二虎;参谋长:商凤春;第二十八旅旅长:程二虎(兼)第二十九旅旅长丁小富。
    直辖骑兵旅旅长:盛光;辖骑兵三个团。
    鲁山调整了部队序列,第十师辖程二虎第二十八旅及盛光骑兵旅,由石大寿统领采用大迂回南下。原第十师丁小富二十九旅转隶第九师,由自己统带攻击奉天。第十师炮兵团只携带一个口径57和37的混编营跟随第十师南下,其余转隶第九师炮团。
    鲁山不再北满留驻部队,全军南下,一锤子砸出去,不留后手。在省府吉林,鲁山只留了一个步兵营守护军官们的家眷。
    1909年8月5日,范德平、程二虎等将领率军南返,与积极筹备南征的鲁山主力会合于长春,8月6日,北方军首脑在长春厅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
    两日后,北方军兵分两路,开始了蒙山军一统天下之南征战役。
    吉林突变,奉天已是风声鹤唳。在接到中枢警示后,已经在奉天巡抚任上干了近五年的唐绍仪整日钻在第二十镇司令部,与统制张绍曾及二十镇主要军官连续开会,商议如何应对东北危局。
    唐绍仪后悔来东北任职已经很久了。虽然从知府直升巡抚是异数,但关东虽然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但满清中枢对关东的重视程度却很低。而且,关外人烟稀少,即使是算是最为繁华的奉天,与关内通都大邑也无法相比,地域辽阔的奉天省人口尚不足1500万,连上吉林黑龙江两省,人口也不过三千万左右,尚不及山东一省。
    经济就更不要提了。
    做官嘛,不仅要论级别,而且要论岗位。唐绍仪这个奉天巡抚比起杨士骧的山东巡抚就没法子比,更不要比江苏巡抚了。在唐绍仪眼里,在奉天干甚至不如到山西。去年他曾努力活动平调山西。但没成功。随着袁世凯在中枢的没落,他觉得自己已被抛弃了。
    更为糟糕的是十八镇反了!唐绍仪万万没有想到,当初自己跟随从鲁南一路到天津的那支小部队,十年后竟然成为了如此庞大的一股力量,当这股力量张开他狰狞的面目,抖落身上的所有伪装展示出其伟岸身躯后,唐绍仪后悔自己没有早日投靠龙谦了。
    唐绍仪不是旧式官僚。虽然他是在满清这个官僚体制中成长起来的。有着留美经历,学识见识都远超同侪的他一直赞同君主立宪,甚至是民主共和。当然,君主立宪可以讲。民主共和则绝对不能提。当他看到龙谦“勘电”后。竟然对龙谦(其实是洪粤诚)起草的电文很是赞同!
    这几日唐绍仪一直在想龙谦!自认与龙谦有着不错交情的唐绍仪甚至认为,如果自己策反二十镇,凭着这份功劳,在龙谦那里也不会待遇差了。他知道是龙谦对自己评价甚高。也知道龙谦搞经济的本事。更知道龙谦对自己的器重和欣赏。
    但手无兵权的唐绍仪却不敢有“从逆”的表示。也不光是他无权调动第二十镇,更主要的是他惦记着袁世凯这位老主公。袁世凯被朝廷赶回了家,现在改投阵营。也不算对不起老袁了。
    现在,局势将这位文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他必须做出最后的抉择。
    第二十镇是个大杂烩。这支在十八镇之后成立的新军镇理论上算是北洋系武力,因为其第四十协主要来自北洋第六、第四两镇,另外一个协——三十九协却是奉天巡防营整编而成。
    现在担任第二十镇统制的是张绍曾,三十九协协统张作霖,四十协协统吴禄贞。
    这支被唐绍仪倚重的部队主官,个个心怀鬼胎。
    统制官张绍曾心向革命,四十协协统吴禄贞干脆就是革命党。而二十镇实力最强的三十九协张作霖部也是墙头草,观望之心甚重。
    四位决定奉天命运的军政主官,在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齐齐抱了别样心思,真是一大奇观。
    张绍曾是年三十岁。留日学习军事,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士,专业是炮兵,与靠着真才实学在蒙山军北方军当上了参谋处长的蒋方震算是校友,不过比蒋方震晚一点。他运气好,回国后在直隶编练公所当教官,当今摄政王的两个胞弟载洵载涛都算是他的学生,大概有这层关系,在不太重视留洋军校生的北洋系能够火箭般升迁,回国三四年间便当上了一镇统制。要知道,北洋目前的统制官们的资历哪个不是在军中打熬了十几二十年?!当然,张绍曾接掌二十镇,与中枢对二十镇不甚重视有关。
    吴禄贞是革命党,这个我们早已介绍了。但撑起二十镇战力的不是吴禄贞的四十协,而是张作霖的三十九协。
    巡防营出身的张作霖在鲁山支队出关时也就是个营长。其起家也是靠了日俄战争这个机遇。鲁山支队根据龙谦的指示帮助俄国,在奉天会战中一战成名,事后得到俄方和朝廷的青睐,得以驻扎吉林,编练成镇。但张作霖则是助日驱俄,借着日本人的帮助在日俄战争中壮大了实力。
    张作霖一直羡慕在于家房会过一次面的陆大山。人家走对了路子,如今是手握上万雄兵的统制官了,比自己整整高了一级,这一级可是天堑,以张作霖的出身,这辈子也别想跨过去了。如果当初欣赏自己的奉天将军赵大人在,也许有那么一丝希望,如今被北洋武备学堂一统天下的北洋军中,自己的出身就注定官职到头了。
    若是论实力,将北满令老毛子束手无策的胡子们打的灰飞烟灭的陆大山可不止比自己强一一点半点了,听说人家从北撤回国的老毛子部队拿了不少的好东西,不靠朝廷也撑起了一镇实力。据说当年良弼大人点验十八镇,对其赞不绝口。
    时也命也,一向好强争胜的张作霖不止一次与张作相、汤玉麟、吴俊升等心腹聊过,自认自己绝对过不了黑沟台那一关,所以张作霖现在闻听北满造了满清的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那位陆大山后,心里极为忧虑,生怕一仗将自己半生心血全部打光。(未完待续)

第十七节东北局势二
    8月2日下午,屡次接到中枢电示方略的唐绍仪到二十镇司令部,与二十镇主要军官们商议局势。唐绍仪开门见山说如今关外就靠你们了,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是个文官,不晓兵事,请各位谈谈迎敌之策吧。
    这是获悉吉林“异帜”后的第一次正式的军事会议,却由唐绍仪这位文官主持。
    张绍曾、吴禄贞及张作霖都成了闷葫芦,低着脑袋不吭气。
    唐绍仪等了许久,心里烦躁起来,敲了敲桌子,“火都上房了!你们倒是说话呀。”
    张绍曾叹一口气,“不过是个‘打’字。但是,唐大人,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计算实力,我们二十镇肯定是打不过人家的。”
    他是统制,他开了口,别人就好说话了。吴禄贞根本就不想打。反清是吴禄贞的目标,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但亮出反清大旗的却是近年来镇压革命党颇为卖力的龙谦部。这个让吴禄贞有些腻歪。不过,吴禄贞不是黄兴,更不是孙文,他跟蒙山军并无直接的仇恨。在广州首义,山东、吉林快速响应后,吴禄贞第一时间就找了张绍曾,提出就此反了,先推翻满清,再与龙谦理论的建议。
    吴禄贞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此时不反,难道要等满清干掉龙谦再反不成?当然,如果蒙山军反清成功,自己一样没有机会了。
    张绍曾同意吴禄贞的判断。他顾虑的是张作霖。三十九协的实力强于四十协,而且该部军官都效命于张作霖而不是自己。若是张作霖不从,事情就难办了。除非现在即发动,乘张作霖各部未得集结便动手。
    张绍曾有些犹豫,没有立即同意吴禄贞的意见。
    张作霖呢,一门心思盘算如何保存自己辛苦多年积攒的一点本钱,更不想与陆大山部火拼。现在天下大乱,有兵就是爷,做惯了墙头草的张作霖在广州通电及吉林举事后首先就要评估局势。跟他的几个铁杆兄弟已经密商了两次,反复分析,张作霖凭借自己掌握的情况认为这次满清悬了。即便不完蛋就剩下一口气了。
    “不到万不得已。不跟北面开仗。尽量看看南面的局势,如果龙谦得势,自己将干掉吴禄贞和张绍曾,为龙谦献上奉天这份厚礼。如果朝廷打下山东。龙谦败走江南。那就狠下心与北面血拼吧。”惯于借势而起的张作霖确定了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