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节度-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能获得的长远回报,更是巨大,一想到这里,众商贾虽然未曾喝多少酒,也觉得浑身上下熏熏然,说不出的快意。成仁泰见状,拍手将外间的舞姬重新召入舱中,一时间舱中歌声笑语,远远望去便好似人间仙境一般。

  潭州楚王旧宫,观察使府中,灯火通明,钟延规端坐当中中,两厢两名属吏正拿着一叠文书高声通报,钟延规身旁的几案上一名文吏正埋头记录计算,过了约莫半响功夫,那两名属吏通报完毕,负责记录的文吏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文档呈送到钟延规面前,早有亲兵接过文书,呈送到钟延规面前,钟延规懒洋洋的看了看文书末尾的数字,问道:“嗯?粮十五万石,钱二十万贯,布十一万四千段。这些就是七州拿得出的东西?”

  “正是,还有些杂物牲口没有折入,不过也多不了多少。”那文吏低着头,下巴几乎都要贴到胸口了,颤抖着声音答道:“这七州历经战乱,百姓流离了不少,实在是穷苦之极,须得修养生息数年,方得当得起使君征遣——”

  “够了!”钟延规一声厉喝打断了那文吏的报告,他站起身来,绕着那文士一圈,口中沉声道:“世子在岳州有大军十万,每日光消耗的军粮便有千石,你就拿这点东西跟我说交差?嗯?还说要休养生息数年?嗯?”

  钟延规的声音并不凶恶,但停在那文吏耳中却与鬼怪的声音无异,每听到一个“嗯?”字,那文吏身形便矮了三分,到了最后那文吏膝盖一软,已经跪伏在地上连连叩首,连恳求的话也不敢多说一句。

  正当此时,外间突然有人通传道:“使君,成泰记的掌柜在府外求见!”

  钟仁规看了瘫软在地上的文吏,冷哼了一声道:“废物,还不快滚到一边去候着,莫要碍了某家的事情。”

  那文吏闻言便如蒙大赦一般,赶紧磕了两个头,快步倒退到一旁。钟仁规坐回自己位置上,理了理自己身上衣服,沉声道:“宣成掌柜进来吧!”

  天意 第691章 茶市

  第691章 茶市

  成仁泰上得堂来,对钟延规敛衽下拜道:“草民拜见钟使君!”

  “起来吧!”钟仁规笑道:“你现在也是官身了,这个草民还是不要再提了吧!”

  成仁泰连忙道:“在下口误,望使君见谅!”此时的他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全无不久前在画舫中那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模样。

  “来人,成先生忙了一天,辛苦的很,看个坐吧!”

  随着钟延规的命令声,堂下仆役搬了一张矮榻上来,放在成仁泰身旁,成仁泰赶忙躬身谢过了,才小心的在矮榻上跪坐好了,便听到钟仁规问道:“钟先生,事情进行的如何了?”

  “托使君的福,到现在为止还顺利的很!”成仁泰答罢,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道:“这是今日的详情札子,收了多少茶,成本多少,未来的收益如何分配等等都记在上面,还请使君察看!”

  钟延规听到这里,立即便有了兴趣,急道:“哦?快快呈上来!”早有亲随上前接过文书转呈上来,钟延规接过文书,转到灯烛下细看,只见上面一栏拦整整齐齐的书写着各个条目的数目,他的目光滑过这些条目,最后停止在预期收益条目的数字上,抬头问道:“两万三千贯?今日有这么多收入?”

  “正是,若是在下计算的不错,今日所收的茶叶转卖出去之后,扣除各项花费和成本,应有两万三千贯收入!”当谈论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成仁泰的紧张逐渐消失了,他开始根据文书上的条目向钟延规一项项汇报,但对方的注意力明显已经被方才那个惊人的数字所吸引,根本没有听清楚成仁泰后面的汇报。

  钟延规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打断了成仁泰的叙说:“好了,不用说了,成先生,你的意思是以后我每天都能收到两万三千贯,是吗?”

  钟延规的问话让成仁泰的额头上立刻又渗出了一层汗珠,他赶忙解释道:“并非如此,使君请听小人解释,这两万三千贯乃是卖茶后,再购买北货回买的收益,还要扣除商家的那一份,剩下的才是上缴官家的那一份。而且这春茶季节也只有十余天,过了这十余天,便不再有茶可以收购,并非天天都有这么多收入的。”

  钟延规皱着眉头听完了对方的解释,显然成仁泰的这些解释对于他来说很难以理解,过了约莫半响功夫,他才开口问道:“那这些钱里商家要占几成?官府又能占几成?”

  成仁泰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珠,小心的伸出了两个指头,恭声答道:“小的们占两成半,剩下的都是官府的,这收茶转卖,风险极大,这两成半利已是极低的了,还望使君明鉴。”

  “两成半?”钟延规挑了挑眉头,仿佛在计算自己从这项生意中可以获利多少。下首的成仁泰看着钟延规的脸色,他这时拿出来的这文书却是另外书写的,比和那些商家商讨时的标准多要了半成,以为预备退步之用,若是能够谈成了,便是落入自己囊中的好处,只是不知这钟使君到底是何脾气,想到这里,成仁泰只觉得胸口跳得厉害,一颗心几欲从嗓子眼里钻出来。

  终于,钟延规一拍面前几案,道:“也好,两成半就两成半吧,皇帝也不差饿兵,让你们这些商贾办事情总要给些好处。不过本将军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若到时候没有现钱拿出来,可是要军法从事的呀!”

  成仁泰闻言赶忙躬身下拜道:“那是自然,自然!”他小心的抬起头来,看了看钟延规的神色,感觉到对方心情颇为不错,才恭声道:“这回易之事若想顺遂,还有两桩要紧的,须得使君出手!”

  “说!”

  “这买卖若想赚钱,就得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小的感情使君发出文书,禁止潭州其他零散商户收购茶叶,并加强路上的盘查,防止有不法之徒,私自出售茶叶给北商,从中取利!”

  钟延规笑道:“这有何难,我立即发出文书,让各路官府巡检严加防备,若有私贩茶叶之徒,当即处斩,妻小没入官府为奴!”

  成仁泰闻言大喜,赶忙跪伏在地,连声道:“小人恭谢使君!”

  岳州,此时已是四月天了,和煦的暖风一阵阵从南方吹来,鸟儿在林间发出清脆的鸣叫声,田野间已经被一片可爱的绿色所覆盖着,其间点缀着一个个村落,看着这一切,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决定整个南国命运的战役。

  岳州城,这座连接洞庭湖和长江的名城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从城墙上望去,从城西南的洞庭湖到北面的大江,连绵二十里的江岸上都是相连的营寨,水面上樯橹如林,长帆蔽日,其间艨艟斗舰穿行如飞,不时有枪炮声传来,好一副肃杀景象。

  “大王以如此强兵属于殿下,破江陵,取襄阳不过反掌事耳。末将这里先恭喜了。”城楼上吕宏凯指着远处的景色,对身旁的吕润性笑道,脸上满是骄矜之色。

  吕润性的脸上却颇有忧戚之色,苦笑道:“二十三郎,你眼里是虎狼之兵,可在我眼里却是一个个耗费钱粮的无底洞,光是三司之兵便有十营之多,加上其他水路军士,不下十万之众,日废千金。这叫我如何不忧心呀!”吕润性口中的三司之兵便是吕方所精炼的新军,因为新军直属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三司所辖,所以有三司之军的称呼,以当时吴国国力之强,悉数如今也不过45营而已,以每营三千计,也不过十三万有余而已。除掉宿卫建邺、东京(即杭州,因为在建邺的东面所以当时吴国一般称其为东京以和建邺区别)二京,以及屯扎两淮前线要点以外,这十个营几乎就是吴国所有的最大野战兵团了,如非吕润性乃是吕方的骨肉至亲,其他人是绝对不可能被授以如此大权的。

  吕宏凯点了点头,答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大军屯扎此地,时日长久,图耗粮饷,糜烂士气。何不乘夏水将生,以奇兵攻打江陵呢?”

  吕润性看了看四周,走到一个僻静处道:“非我不欲速战,只是这江陵北面并无险要可守,固然易取也易失,我若取江陵,必进取襄阳,据方城之限方得自守,那襄阳乃粱之大镇,必与我全力相争。但我们如今军食未足,火药、被服也都储备不够。若是战事持久起来,只恐有所不支呀!”

  吕宏凯听到这里,不由得点了点头,正如吕润性所说的,自古江陵、襄阳二地水土相通,并无名山大河相限,虽为二城,实为一地。尤其是对于南方来说,要想守住江陵,唯一的办法就是夺取襄阳然后凭借襄阳北面的山地和汉水作为屏障,才能够稳固的把握。所以吕润性拒绝了吕宏凯通过奇兵夺取江陵的建议,而采用先囤积军资,通过大规模野战消灭了梁军主力,经略荆襄全境的方略。

  吕润性看了看城外的情况,回过头来笑道:“也罢,这边也没什么好看的了,我们一起去码头那边的吧,看看仓库里面有多少积蓄了,这才是决定一切的东西。”

  吕宏凯闻言笑道:“殿下所言甚是!”于是两人便说笑着下得城来,一行人出了城门,向不远处的一个码头行去。

  隐矶,于岳州城东北,矶南对江北彭城矶。二矶夹江而立,乃是吕吴水军的重要基地,由于地形险要,适宜防御,加上土质坚硬,干燥。吴军在此地修建了一个十余个大窖,以存放从各地转运来的粮食、武器,军资。如果有一个人从高空俯瞰下去,便可以看到无数只大小船只沿着各条水道不断向这里驶来,装卸完载运的各种货物后,又离去,这里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吸血虫一般,趴在富庶的江南大地上,无厌的吮吸着大量的养料。

  随着一声沉重的咯吱声,沉重的木门被数名士卒推开了,里面立刻传出一股夹杂着谷物香气的尘土味道,吕润性本能在鼻端摆了摆手,拂去尘土,走进门内,随着他的双眼逐渐适应仓内昏暗的光线,他依稀可以看见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坑,脚下有一个台阶,沿着这台阶可以到坑底去。吕润性沿着台阶向下走了两步,脚下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仿佛踩在沙堆上一般。

  “殿下小心了,这窖已经装的快要满了,您脚下已经是谷子了,莫要跌倒了。”上面传来一阵喊叫声,随着话语声,一阵火光照亮了吕润性眼前,只见他的面前已是一座微微隆起的小丘,足有五六丈高,方圆百余丈,而这座小丘竟然全部是谷物组成的。

  吕润性后退了两步,重新走上了台阶,对身后的校尉问道:“这个窖里有多少粮食?”

  那校尉显然是已经做足了功课,躬身拜了一拜,方才如数家珍一般答道:“这一窖方圆百余丈,深六丈有奇,装满后可储粮一万二千石,以一丁每日食粮三升算,可供一万大军四十日之食。”

  韦伯看到有位读者指责主角不搞工业化,让手下百姓受苦,我只想说工业化对于底层来说可不是什么福音,早期工业化的工人生活水准普遍低于农民这是常识,“羊吃人”不是笑话。明治维新时候农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农民,只不过工业革命以后的政府镇压能力更高了,才没有被推翻。

  天意 第692章 深谋

  第692章 深谋

  吕润性点了点头,问道:“此地这般粮窖共有多少,看管如何,如今已经快到雨季,可会霉烂腐坏?”

  “这隐矶这般粮窖共有五十座,如今已经填满了三十七口。”那校尉说到这里,走下台阶俯身抓了一把谷粒来,呈送到吕润性面前道:“殿下请看,这谷物粒粒干燥,小人建造粮窖之时皆精心选择土质干燥,坚硬之处,再用炭火烧烤,再铺上石灰木炭等吸湿气之物,在这些上面才是粮食,绝无霉烂腐坏之虞!”

  吕润性接过谷粒凑到鼻端闻了闻,果然干燥清香,并无霉烂谷物的那种味道。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将手中谷物丢回仓中,笑道:“甚好,你实心办事,此番平定荆南之后,功劳簿上少不了你的!”那校尉听到世子这般夸赞,赶忙俯身。吕润性查看了会四周情形,便出得仓来,举目望去,远处的江面上,成队的船只等待着靠岸,装卸货物,岸上搬运货物的车辆塞满了道路,人呼马鸣声连成了一片,便是数里之外也能听得清楚。吕润性不禁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对身旁的吕宏凯低声道:“看来我回去后必须修书与父王,要尽早发兵,否则十万大军驻扎在外,空耗粮饷,怕是苦了百姓。”

  吕宏凯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如今军资十分只有三分是来自江西、江北诸州,倒有七分是来自新的湖南八州,吾国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