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现在中国地铁路并没有建好。而海军地四艘新式战列舰。也还没有完工。
        “咱们在新疆地兵力不足。现在就应该予以加强。”孙纲自言自语地说道。“可那些满人还真是麻烦。”
        黄兴和王士珍对望了一眼,黄兴点了点头,王士珍说道:“眼下正好有一个机会,总参谋处就此拟了一个计划,我和黄司长都觉得可行,但要想实施,还得请部长定夺。”
        “机会?什么机会?”孙纲看着他们俩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不由得问道,
        “陕甘等地回民众多,前清时与汉民多有宿怨,如今又有重之势。”王士珍说道,“趁目前尚未生大变,以此为契机布重兵于陕甘两省,为新疆之屏卫,部长以为如何?”
        孙纲看着王士珍,明白了他的意思。
        自华夏共和国成立后,军务部整顿全务,但涉及到
        西甘肃一带,孙纲遵从李鸿章的指示,一直没有力气,主要原因倒不是怕那里的人不买他的帐,而是从国家大局稳定的角度考虑。
        因为历史的原因,那里的民族矛盾一直很深,再加上宗教方面的原因,使得问题更加的错综复杂,清朝时这里就属于叛乱多地带,现在华夏共和国成立后,这里虽然没有生大规模的暴乱,但小规模的冲突却是一直不断的。
        清代晚期陕甘地区的回民叛乱一直令是清朝众位皇帝很为头痛的问题,因为这里的黄土高原有着河谷和商队往来的通路,内地通往新疆地区的门户就位于这里,而新疆可以说是清代多位君王全力征讨才最终获得的边境,因为通过这一走廊地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回民能够比较容易的和中亚及外部广大的伊斯兰世界获得联系,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土地等资源不足,加上清代繁重的苛捐杂税让当地人民不堪忍受,而且清帝国为了应付其它地区生的突事件而不断的削弱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陕西和甘肃这两个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屏障作用被大大的弱化了。
        自从18纪末以来,陕西和甘肃两省成为了外来的伊斯兰传教教团的活跃中心,加上当地民风剽悍,对中国来说,这一地区一旦出现叛乱,是最不容易被平息的。
        由于陕甘地区能够同中亚地区取得一定的联系,因而这一地区的回民就能够不断的强化他们的宗教信仰,中亚的很多伊斯兰教派都进入陕甘地区进行活动,这些伊斯兰传教士们无一例外的都对民众宣称他们和“伟大的真主”有着“特殊”的联系,他们有时还实施一些诸如治病(可见医学的重要)、恢复妇女的生育能力(这个有点雷,要是真能让不育妇女生孩子的话那孩子还只不准是谁的呢)以及“预言”某些事件的生等等的“神迹”,以取得当地民众的信任和崇敬(就象苏鑫在海闻鹏的指导下在阿富汗做的那样)。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被当地民众认为是“圣”的话,这些宗教领袖的权威就变得无可争议了,而这些“圣”一旦去世的话,他的墓地就会变成一处“圣墓”,在未来会吸引着无数的伊斯兰民众前来朝拜,而他们的后人,也拥有了支配民众的宗教和世俗权力。
        孙纲一开始其实还对苏鑫和海闻鹏能在阿富汗点起来那么大的火有些不解,但在后来通过军情总处的调查详细了解了陕甘地区的情况之后,他才明白了苏鑫和海闻鹏做的这些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做了。
        现在王士珍提出来的以此为契机在陕甘两省布置军事力量的计划,可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说的倒也不错,可部队从哪里调呢?”孙纲问道,“北方军力一直不足,现在还在加紧扩充,无力兼顾陕甘,总不能从南方调兵北上吧?而且外省客军人生地不熟的,贸然前去也多有不便。”
        “部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士珍的脸上现出一丝微笑,说道,“我们不用调别省之兵前来,就在那里就地组建好了。”
        “你是说从那些回民当中招募兵员?”孙纲听了后不由得一愣,说道,“你就不怕他们到时候造反调转枪口打咱们?”
        “分而治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王士珍说道,“回民屡有自治之请,可与陕甘交界处另设一行省,按我制,内陆行省当设兵一二师以为防卫,我们再置一行省之后,许以自治之权,收军权归中央,则回民必无怨言,如此,一省二师雄兵可得,我们再以法此为常例行于陕甘两省,及于新疆,则西北诸省可定,异日如同俄人交兵,西北之军亦足当之。”
        “再设一个行省,你的意思是把宁夏府从甘肃分出来是吧?”孙纲听了他的话,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这个计划其实‘许以自治之权’才是最主要的,”黄兴说道,“当地回汉矛盾短期内无法消除,新设置的宁夏省实行‘自治’的话,陕甘两省之回民必大量迁入,这样一来,回汉分地而治,就不易起衅,也就少了许多的麻烦。”
        求票,求推荐。





    网友上传章节 (六百一十一)不一样的锦州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2:23 本章字数:4991

        待到国力大复,民生得以改善,民众少了纷争,回之旧怨即可渐渐消弥,回汉各族便可交融无间。黄兴对孙纲说道,“如此一来,内衅不起,外人便没有可乘之机,西北诸省方可大安。”
        “为回民专设一省,倒也可行,不过,一旦他们‘自治’得过了头,想要独成一国,为之奈何?”孙纲问道,
        他毕竟是从后世穿越来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度比这个时代的人要高许多。
        “只要国富兵强,他们便不会生出脱离华夏之心,外族反而愿意归附我华夏,此番哈萨克诸部欲归化我国、库页岛之阿伊努族酋长现亦联名上书欲永为我华夏之民就是明证。”王士珍笑着说道,“如果国家衰朽,军力孱弱,就不光是宁夏省一地想要独立的事了。”
        孙纲看着自己的这位“龙目”,不由得微微一笑。
        王士珍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
        一个民族所拥有的一切,都必须以自己所在的国家真正的强大起来为基础。
        如果国家不够强大的话,别说一个小小的宁夏省,就是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都不一定能够保住。
        甚至于自己和亲人的生命。
        国家国家,有国才能有家,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刚见到爱妻马时说过地那些话。
        “总参谋处地计划是。先建宁夏自治省。然后以编练陆军维持地方自治为名。募剽悍之回汉民众为主力。建成二师劲旅。”王士珍说道。“宁夏省之军权仍为中央掌握。就不怕那些别有用心地人捣鬼。”
        “使回兵汉兵共同训练。相互熟习了解。以军人为民众之楷模。时日一久。嫌隙当自解之。”黄兴在一旁补充说道。“且该处之回汉民众素有习武之尚。民风剽悍。陆军练成后当为一支劲旅。可补军力之不足。”
        “很好。”孙纲点了点头。说道。“就这样。”
        很快。在孙纲地倡议下。李鸿章以华夏共和国政务院执政地名义下令成立宁夏行省。府定在了银川市。
        对孙纲来说。他地手里又可以增加两个师地陆军了。
        李鸿章对于“宁夏建省”的事给予了孙纲如此大的支持,也是出于对清代没有处理好的回汉民族历史问题的担忧和新疆局势地稳定的考虑。
        为了缓和当地的民族矛盾,李鸿章给予了当地占多数地回族民众以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利。当然,宁夏省的军权则必须由军务部掌握。
        “宁夏建省”并实行一定的自治给中国后来有效的弥合清代殖民统治所造成的民族裂痕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后世地史学家每每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华夏共和国迈向真正的“民族国家”,就是从“宁夏建省”开始。
        “西北四省从此为我华夏藩篱,遗泽后世,”奉天省长刘铭传通过公文知道了这一消息后,不由得连连点头,对进京述职顺道前来锦州探望自己的段瑞说道,“敬茗可谓深谋远虑啊。”
        已经因功升为中将军长的段瑞点了点头,说道,“我这一路坐火车过来,到了这锦州,见到的变化,我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了。”他看了看窗外,说道,“我也是务过农地人,见识过农民的辛苦,一年劳累下来,能盖上三间草房,置几亩田地就不错了,可我现在满眼看到的都是砖瓦房和大片的良田,农民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真是让我想不到啊。”
        “那证明我这个省长干得还算不错,你段芝泉能这么说,我就心满意足了。”刘铭传笑道,可能是因为心里高兴情绪有些激动,他不由得咳嗽了起来,段瑞有些担心地看着他,给他端过一杯茶。
        眼前地刘铭传,比以前显得瘦多了,头也开始变得斑驳起来。
        刘铭传用一方白帕捂住了嘴,好容易止住了咳嗽。他看了看手帕上的点点血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放下了手帕,接过了段瑞递过来地茶杯。
        “你可不要过于劳累啊。”段瑞看在眼里,不由得说道,“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大清朝那会儿了,没有了上头那么多的掣肘,你也不用整天这么耗心费神地,保重身体要紧。”
        “当年是朝廷不给我支持,可现在我有了支持,又担心时间不多。”刘铭传喝了一口茶,叹息了一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真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办利索,虽然明知道那是不可能地。”
        段瑞听了刘铭传的话,当然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由得一时无语。
        他是从前方回来的,对前方的军情态势了如指掌,知道俄国现在全力修筑铁路,整顿军备,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侵略甚至灭亡中国,
        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可能够充分利用的时间,实在
        “走,芝泉,出去陪我骑马看看光景。”刘铭传看着段瑞笑道,“我奉省现在已经换了一副模样,正好让你见识见识。”
        “好啊!早就听说锦州已经让你老刘给建成了世界闻名的工业重镇,我今天可要好好参观参观。”段瑞一听刘铭传这么说,立刻变得有些兴奋起来,“听说德国克虏伯公司帮咱们在这锦州城建了一座兵工厂,规模比在大连的北洋兵工厂不遑多让,我正好看看。”
        “真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你段芝泉是在德国留过学的,总是忘不了那克虏伯的大炮。”刘铭传笑道,“其实不光是一座兵工厂。还有别的好多配套企业,走吧,现在就去,你一看就知道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到来,锦州原来那小小的府城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居住的需要,新建的大量砖瓦房成片地漫过了小凌河,沿着官道两边,向已经建成的锦州火车站方向延伸而来。
        而在锦州城内,西式风格的小样楼和古色古香的中国楼台式建筑紧挨在一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画。
        街道两旁,商号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人们的生活显得充实而安适。
        段瑞望着这一切,不由得感叹起来。
        “这里和库伦那边还不一样。”段瑞对身边的刘铭传说道,“那里的集市繁荣,每当火车到站时,马帮前来对接货物,那时最为热闹,可这里民众生活的景象,算得上是另外一种热闹了了。”
        “原来我还怕人多地少,不好安排,但自从开了工厂,农闲的人都到厂里做工,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刘铭传指着远处的那些冒着黑烟的工厂厂区说道,“工厂有时人手还有不够的迹象,还得从外地招工,现在要好多了。”
        段瑞顺着刘铭传指的方向望去,点了点头。
        锦州的军事工业核心区位于锦州府城的东北方向,在整个锦州城的方位来看,位于小凌河的下游,据刘铭传说,根据孙纲向工业部提的规划要求,建厂时要考虑环境污染问题,不允许工业废水废气在将来困扰当地百姓的生活,因此才把工厂建在了这里。
        因为在这个方向,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水处于河道下游,不会污染百姓的生活水源,而工厂排出的工业废烟则处在常年的西北风向下,受到风向的影响,因此不会落下哪怕一丁点儿的煤烟到城市街区。而且这个厂址的选择还考虑兼顾了安全保密性的问题,可以说是规划得很周到的。
        段瑞和刘铭传策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