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我是名声大振,完全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我唯一可以用来安慰自己的,就是收集了无数名人的书信,将来拍卖,也可以卖两个钱。
  因为这一政策的广泛讨论和众多反对派,使其广为人知。政策规定的帐目公开,政务公开,也受到广泛的监督,贪污舞弊的情况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当事人很快会被法办。配合训练有素的巡警,舆论的宣传鼓动,以及效果显著的严打,这一政策执行期间,基本没有引发恶性案件。
  《“土地村有”试行办法》规定的每村居民,虽然没有达到一千户,但也有八百多户了。这还是由于当时的基础建设和工厂招工,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否则,只多不少。
  *************************************************
  王文华是枞阳农校的毕业生,在“村长培训班”的成绩并不优秀,目前也是泾县的一个村长了。成为村长,固然想一展所学,为国为民,“在历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安徽都督董某语。但是,没有利益的诱惑,王文华是不会坚持下来的——减去原始出产后每年新增的部分的5%归村长所有。起码最初的三个月,王文华是每天躺在床上,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并且天天念着那5%,咬牙坚持过来的。王文华没有仔细算过那会有多少钱,但一万一千多亩地,干的再次,产值也能比原来增加一倍,干个几年,怎么还不挣个一二万元。每当想这里,王文华的嘴就合不上了,老王家穷了几代了,可算是让我赶上了——枞阳农校的学生家里有钱的,那是凤角麟毛。
  不过,钱也不是好挣的,要不是董都督下了大功夫,动员了新军和学生,广为宣传,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讨论地价的时候,差不多快要把王文华给愁死了。哎,谈到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不想占便宜的!
  不管怎么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每天早晨晨四五点种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修桥铺路修水利沼气,种稻豆麦玉米苜宿黑麦草,养鸡鸭鹅鱼猪羊牛马,晚上还要讲课——识字算数农活养殖天南地北,后来没有讲的就读报纸侃大山,总之,王文华忙的是不可开交。但是,一想到那5%,王文华就一点儿也不累了。
  起初,自然是修建村小学。军政府为小学的成立提供了二千五百圆经费,主要用于购地和房屋、用具、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的地大一点即可,无所谓贫瘠与否。所以,几十亩地也不过几百元。然后就是平整土地,和房屋建设——小学教室是村里最好的房子,红砖青瓦的楼房,极美丽。至于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及游泳池等设施,其实都很简陋。以足球场为例,就是一块空地,一边一个球门,平时连网都没有——那是比赛专用设备。
  用钱比较多的是,各种用具,以及门窗、桌椅板凳等等。
  王文华琢磨,怎么也得把劳务费挣下来。如果能自己做桌椅板凳和门窗,就更好了。王文华集中了村里几个会木工活的,几经努力,总算是把活包下了。然后,购买种子、农机具、大牲畜,以及牛犊、猪崽、鸡雏什么的,军政府提供的2万圆低息贷款——年息四厘,五年期——根本不经花。根据财会老师的提醒,王文华把工钱压的很低,以挖土方为例,一方土1分钱——几年后涨到2。5分一方土——要不然必然不够花。这样一来,一个壮劳力每月能挣1~2块钱,王文华勉强没有欠工资。
  这一年年景不错,王文华又用心,黄村是丰产又丰收。一万只鸡卖了五千圆,四百只猪也卖了五千圆,鱼卖了一千两百圆,总共一万一千两百块——这基本就是这半年的新增收入——由于种植了牧草和饲料,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亩产量虽有所提高,但总产量差不多。玉米又要作为精饲料——这样来年饲料基本就够了,不准备出售,所以,计算收入时是不计入的。王文华盘算了一下,又买了台脱壳机,那稻麦脱不脱壳要差上好大的价钱。
  我在皖省通电到村,由于农民集中居住,相对而言,政府还可以负担,电线的铺设只花了不到二千万。随农村位置的远近,电价为0。04~0。06元/度。虽然和用煤油价格差不多,但农民开始用的也不多。主要是王文华、小学教师们和警察,这些吃公粮的人家,以及大户人家使用。此外,就是学校、王文华等免费开办的扫盲班和农业技术培训班在用。一般每户每月也就一二角钱。
  果然,年终县里聘请的会计师审计了帐目,一项一项算给众人听,给原地主和银行结清利息,这半年的新增收入为一万零五百三十一圆,王文华分红为五百二十几圆钱。全村每户多分了十一块多,又分了三十斤猪肉,二十斤鱼,两只鸡,家家户户都很高兴。这些钱物,加起来不到二十圆钱,可相对原来的收入,今年也快翻番了。
  '注'此时的粮食亩产在二石半左右,每石一百二十斤,田租五层。这样算来,一家五口每年至少需要十亩地,十石米,才能吃饱,也就是,三十块钱,安徽农民基本也就是这样的生活水平。不遇到天灾人祸生病等情况,有时吃糠咽菜,还能添一两件新衣服。偶尔多一点儿,也就三几块钱。
  王文华也并不感到失望,大头在后头。那四百头肉牛来年就能卖个二三万圆,每个月出栏的鸡猪羊也能有几千块,来年最少也能分红六七千。
  王文华哼着小曲回家了,“为来年预备的两万圆该怎么花?种子必不可少,化肥和农药也要用一些——说是少用,少用也得用不是,农机具再添置点,还是用不了,要不,干脆把沼气池都改成水泥的,那钱又不够了,……”
  *************************************************
  当年,有一半的村长像王文华一样分红了几百圆;有近三分之一村基本持平,村长分红为几圆,甚至没有分红;其余五分之一的村折了本,有百分之一二的村亏损较重,村长不得不对村民百般解释——其实折本是按当年的帐目来讲,各村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些村的长期投资比较大,当年算起来就亏损了。真正亏损的也就是七八个村,只要不是个人私欲造成的,基本不会撤换——要换我也得有人手。但对那些运营管理能力较差的,由政府提供一个管理人员作为其本人的助手。管理人员工资暂时由政府垫付,过后,再在村长分红里扣除。管理人员通常与村长也有分红协议,在村长的分红里,管理人员一般能在村长的分红里分享20%~40%。聘请管理人员的,倒有不少,很多人其实并不擅长这个。
  民国元年年前,我那个私人农庄改造成为一个食品公司——来福食品公司,并加大了投资,购进各种机器设备,在其之下设置了面粉厂、榨油厂、米厂、屠宰厂和罐头厂。然后,我将全部的股份分配给新军官兵,并叮嘱他们不要出售,这是给他们将来养老的。跟着我这个都督,管的严格,是没有办法发财了。但是,也不是人人都有才能,可以当官,我怎么也不能让他们落个没下场。这也就是我给他们,安排的一条后路。起码,将来也可以过过中产阶级的小康生活。
  其实,股份并不是很多,新军的普通士兵只有万分之一的股份。现在换成钱,不过相当于几十块钱,都值不到一百块钱。但是,日后的升值潜力,才是重点。我干脆命令:十年之内不得出售,如果缺钱了可以来找我——我军事秘书黄侗,也是新军出来的,有我的话,新军官兵要见我,是不成问题的——这些家伙,执行命令,我还是很放心的。
  来福食品公司的增值潜力,是百分之百,千真万确,理所当然的。从历史渊源说,来福食品公司一直是新军的主要食品供应商;从人脉背景说,三总司的大头,以及军中的主要官员,都是来福食品公司的股东。如果这还不够,还有我这个幕后黑手。而且欧战时,需求量最大的就是军需品和农产品。各位,这样的公司不挣钱,那还有什么公司能够挣钱?
  尽管有这么硬的关系,来福食品公司对食品卫生和产品质量仍然有着很高的要求。废话,自己做,自己吃,要是还唬弄,那是有病。再说,我对此一向要求严格,跟我一段时间后,人人皆知,谁也不想找不痛快。所以,安庆来福食品公司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严格检验、检疫管理和食品卫生,决不以次充好。比如说,像用马肉、猪肉充牛肉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在来福发生。来福食品又十分重视市场的开发,和产品的口味的正宗,不惜重金研究,先后取得了福离集香鸡、德州扒鸡、西式火腿、午餐肉、熏肉肠、腊肠、火腿肠等一系列食品的工艺和配方。
  后来,凭借着优良的品质,低廉的价格,纯正的口味,在几年欧战中大发横财,资产暴涨数百倍。到二十年代,安庆来福食品公司已经成为闻名全国,享誉欧美的食品生产商,也是中国最大的集团公司之一。带动了一大批人,将资金投入到食品加工业中。在二十年后,中国十大食品公司中,有六家是安徽企业,来福食品排名第一。无论是资产,还是品牌信誉,都名列榜首——其商标是一只憨态可掬的黄色大狗——藏獒。  ?
  第20章
  民国元年3月,德国公使哈豪森要求开始铁路的勘测工作。眼看没有办法再推迟,我在议会宣布了我所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呃,这个,我得如此形容,结局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先在民生党内部先宣布了协议,并取得了谅解。这回,我没有作出让步,温和一点不是坏事,但软弱就不好了。加入了我民生党,总要为民生,嘿,为我做点事情吧。再说,不如此,安徽怎么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建设。风险与利益成正比,董氏承担了风险,自然要取得收益。况且,董氏已经为安徽的损失,作出了补偿。在我的强力支持下,民生党统一了思想,议会最终确认并通过了该协议——协议终究是对安徽有利的,大部分风险由皮特·董承担了——至少表面上如此。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皮特·董是我堂弟了^…^。
  随后,安徽新军与九江军政分府爆发了军事冲突,我与同盟会算是彻底翻脸了——我是这么以为的——后来,南京政府又想方设法向我要钱,倒让我又糊涂了。但是,我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即使张孝准通过蒋方震来找我——别人的面子不给,蒋方震的面子也得照顾,我就私人赞助了十万圆安徽票。蒋方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冲我翻白眼。
  安徽省军政府的财务制度与国内大不相同,财政厅是最先健全的部门。财务制度完全是照搬欧美的财务制度,比较正规——不要说我崇洋媚外,我听说的新闻,看到的报道都是这么说的。而且,在当时,欧美的财务确实与现代财务制度类似,我在美国开过公司,回国可没干过,所以如此照搬,自然而然。
  前次同盟会来要钱,我在议会里算了一笔帐:
  “安徽光复时,得到资金共计2200万元,根据协议得到4亿圆,总计42200万圆。民国元年,免除苛捐杂税,农税,省内厘税,预计全年税收200万圆。
  至民国元年年底的支出,小学教师10万人,每年薪金3000万,加上中学大学教师薪金共2500万,学生360万的补贴及奖励1800万(因为有大批学校是年中建的,预计来年将达到3000万),学校及图书馆的建设费用1800万,安徽省教育投资总共9800万;武器弹药军舰及生产设备5000万,新军薪金3500万,军校等600万,军费开支共9100万;道路、码头、水电等公共设施4500万;水利淮河1500万;铁路2000公里(1912~19131:12000万)6000万;政府开支400万;总计30600万。
  也就是说,民国元年年底安徽省将会剩余资金11800万。看起来不少,那么民国二年的开支如何?教员薪金及学生补贴不能少,是8500万;新军薪金和军校费用也不能少,4100万;政府开支只会增加,就算还是400万;淮河二期工程1200万;铁路建设6000万;就算来年的税收大幅度增加,也不可能达到两千万,预计在一千万几百万,也就是说,明年,安徽至少要有二、三千万的亏空。
  ……”
  于是,议会直接将南京的无理要求否决了。当时,蒋方震也在场。
  这自然是敷衍塞责,实际是会少一点。但蒋方震也知道,我素怀大志,与同盟会理念不同,素来瞧不起“乌合之众”的同盟会,自然不会把钱花在这里。而且,我这个人颇为‘势利’,要花钱的地方极多,没有意义的钱,一文都不想花。
  “酒色红人面,财帛动人心”——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