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说嘛?金军不可能,有那么多部队,原来也是水货居多!”赵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军队,可不是发上一根长矛就是军队。必须要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有一定的纪律,上过战场的老兵占据三分之一,才是军队。若是盲目的扩充部队,数量上去了。财政消耗也加大了,训练跟不上。往往是有害无益。
    就好比。宋朝鼎盛时,号称有一百三十万大军。只是这些大军,多数只是登记上,发上一根长矛,就算是宋军了,没有经过训练。没有纪律约束。更是盲目扩充,数量庞大到骇人的地步,而为了养活这些军队,耗去了宋朝的七八层财政收入。堪比后世的德国法西斯,可战斗力差到了极点,往往是几万部队,就被金军三四百骑兵冲垮了。当然了,宋朝发展水货军,也解决了一部分流民就业问题,算是缓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而此次,金军也是开始发展水货军,这固然引发了金国财政赤字,引发了金军战斗力衰减,但是也让金军能够深入到宋军腹地,可以更远的打击到成都,杭州等地,对宋朝一些经济和财税重心,进行毁灭打击。
    接下来,想要玩群殴战术,似乎有些不好用了。
    
    在沙盘上,看着密密麻麻的的小旗帜,宋金之间,犬牙交错的攻势,赵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赵朴有些惆怅,他不是军校出身,对于指挥打仗,对于排兵布阵等,还真的不在行;平时间,胡乱的吹嘘上几句还可以,可若是在战场上真刀实枪的干架,他还真的不在行。而在座的文武大臣们,也比他强不了多少。
    汪伯彦、范仲尹、张浚等,都是饱学之士,兵书战策都读了很多,只可惜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比赵括强不了多少。实际上,连赵朴也不如,赵朴至少是军事世家出身,有名将出身的老爹亲自教导,而这些文臣却是地道的外门汉。
    若是让他们当一方军区司令,绝对是输的裤衩都不留。
    至于王彦、王守义、李破军、王德、张宪、赵大、岳飞等武将,不是还未养成,就是经验不足。让他们上战场冲杀还可以,可是让他们分析战局,进行兵力部署,统筹全局,独当一面,万万不行。
    总之,此刻文官不行,武将不行,他这个皇帝也不行。
    没有诸葛亮,没有管仲乐毅,只有一群纸上谈兵的书生,一些缺陷较大的武将,一个耍嘴炮的皇帝,坐在一起商讨大局,商讨千里防线,指挥几十万大军作战。
    越是想,越是不靠谱,可是不靠谱也只能是赶鸭子上架。
    明知不行,也得凑合着上!
    当然了,这只是赵朴一人的见解而已。
    而此时,文臣们挥斥方遒,似乎是诸葛亮附体;而武将们则是意气风发,似乎是白起附身,似乎一点也不将金军放在心上。
    的确连续的胜利,给了在场的文武极大的信心,使他们坚信,只要是继续坚守下去,可以取得襄阳保卫战的胜利,甚至能取得襄阳大捷。若是时机得当,甚至可以反攻金军,将金军赶回黄河北边,大量的收复失地。
    连续的胜利,速胜论的苗头,渐渐的滋生了起来。
    赵朴连续的泼着冷水,想要给文武们降一降温度,只可惜失败了。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一旦发烧了,不是泼上凉水,就可以轻易降温的。
    “不知,各位可有破敌之法?”赵朴问道。
    “陛下,金军三路南下,一路攻击关中,汉中诸多要塞;一路进攻襄樊,以攻取湖南,湖北为目的;一路则是进攻扬州,建康等地。此次金军气势虽然强盛,但是我军也不不输于人。可节节抵抗,抵消金军攻势,然后伺机反击!”赵鼎道。
    “关陕之地,多有山河之险,西军又是强军,足以抵御金军进攻;而襄樊一代,有山河之险要,兵甲之利,但是不利于出击;扬州一带,兵力虚弱,想要抵御住金军极难。若是金军缓进关陕,围困襄樊,出击江南,必然顾此失彼!”汪伯彦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般是四面是山河要塞,中间是平原,最利于防守,比如关中,汉中,四川等地;次一等的,则是背靠大山,或是大河,减少敌军的攻击面;而最差的地形,则是四面都是平原,敌军可以从容的摆开地形,从四面八方围攻。襄阳,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只是这种地形也容易被骑兵封锁,又孤悬于长江北岸,容易被敌人围点打援。”
    范仲尹道,“而在路程上,又距离汴梁太近,距离襄阳,一旦被围,退无可退,必然是第二个汴梁!请陛下移师镇江,靠着水军,守卫长江,以拱卫江南,一旦金军疲惫,趁机离去,可追袭!”
    历史上,襄阳还是被蒙古攻破了,与其说是被攻破,不如说是被活活困死,多数援军被蒙古军消灭在了救援的路上。
    “陛下,万万不可,大战士气为先。在汴梁太过危险,在镇江倒是安全,只是向后一退,士气必然下跌,那时空有山河险要,也难以抵挡住金军!“一旁的王守义立刻反驳道。
    赵朴深知,这次宋金百万大军的大会战,关键点在于他这个皇帝。他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主战场。
    在汴梁,太靠前了,容易被金军围困;而镇江靠着长江,倒是安全无忧,只是向后退得太厉害,士气必然大跌。
    而襄阳危险系数也不少,一旦城破,四周都是平原,跑也无处跑。



第262章成立军部
    “水军如何?”赵朴问道。
    守卫襄阳,水军很重要,强大的水军,是守卫住襄阳的根本。
    “水军有楼船三只,战船上百,还有水哨马、得胜、十棹、大飞、旗捷、防沙、水飞马等,总计数百艘!”这时回答的,是兵部侍郎范宗尹。
    赵朴深吸了一口气道:“具体点,数百艘到底是多少?”
    二三百艘也是数百艘,七八百艘也是数百艘,其中差距大着呢?别到了打仗的时刻,连战船也不知道多少?
    “这个微臣不知?”范宗尹脸上不自觉的冒出了汗水。
    赵朴摇摇头道:“下回记住,数字要精确,不要再这样模糊!”
    “是!”
    “襄阳孤悬于长江以北,不好守,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顶着!”赵朴道,“若是襄阳被破,战线就会被中途切为两半,那时向西可以两路合围四川,向东可以顺江而下,直捣苏杭,此战不容退却!”
    朝中大臣只能是答应,皇帝陛下是铁了心要守卫襄阳,将战略重点,放在了襄阳,放在了中路。
    “北方平原为主,重在骑兵,谁掌控骑兵谁就掌控了战争主动权;而南方则是河网密集,重在舟楫,谁掌控了强大水军,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赵朴道,“守卫襄阳,重在水军,只有强大水军,才能确保,进可攻,退可守,才能保障战争的主动权!”
    “此战重在一个拖字,拖上一年半载,拖得金军财力枯竭,兵力疲惫,拖得金军不得不退兵。我军就胜利了。但是不能被动的防守,要积极的防御;进攻也不能冒险进攻,而是稳妥的进攻!”
    赵朴下了这次军事会议的主调。
    看着在座的文武,赵朴微微叹息,此时的文武还是有些幼稚。还是不成熟,想要快速长大,必须要交“学费”,只是希望学费不要太过昂贵。
    “我打算成立军部!”赵朴开口道。
    “军部是什么?”在座的文武立时心中伸出疑问。
    赵朴解释道:“战争之道,在于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我朝缺乏强兵,有无名将,无汉唐强兵,无孙武、白起、韩信之将,为今之计,只有以拙破巧。集聚众人智慧,共同制定作战计划!”
    军部,相当于后世的参谋部。
    而在大宋枢密院,也扮演着参谋部的一部分角色,只是很可惜,真正起到作用很少,大多时刻。起着负面作用。
    此时,武备学堂还未培养出太多高素质人才,满朝的文武又不争气,更为严重的是党争极为厉害,只能是成立军部,起着参谋作用。
    讲述了军部的职责之后,赵朴道:“军部,不在朝廷机构编制中,只是暂时的编制,人员由我亲自任命。主要是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我军长远战略。作战计划要详略得当,在具体的指挥上可以灵活,而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必须要详细至极!”
    而临时成立。意味着可以随时解散;不属于朝廷机构,便于控制是,少去了党争。
    
    有些机构,是不编入朝廷编制的,属于私密机构,而朝堂的大臣很难干涉,很难制约。这些机构的特点,往往是品级很低,甚至是没有品级,可是却负责一些私密的事情,在大致方针上,影响皇上决策。
    比如,内卫,专门负责保卫和情报,主要是监视朝中大臣,探查朝廷大臣隐私。这个机构,自然是为大臣不喜欢,自然是遭到大臣们集体反对。根本无法正式成立,只能是私下里,以私卫的形式存在。
    而军部也是如此!
    在大宋,兵部、枢密院、各部军队,彼此之间,相互制约。枢密院有调兵权,当无统兵权;兵部有统兵权,但是无调兵权;而各部军队,没有上级命令,根本不得调动。总之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最大程度的将兵权握在手中,避免了军阀割据。
    但是在三者之间,缺少一个大脑般的存在,协调彼此。
    于是,赵朴想到了参谋部,便创立了军部。
    成立军部,主要是集中思想,全力制定合理的军事作战计划,减少党争,减少内耗。
    只是设置军部时,赵朴没有打算将他设置为朝廷机构,为的就是防止军部权力扩大。随着战争的继续,军部权力会扩大,甚至是凌驾于诸多的朝廷机构,那时会破坏朝堂的稳定,引发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在座的都是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了军部所在。
    若说内阁,是文臣的首脑;而军部,这是军队的首脑。在未来几年战争中,军部必然占据重要位置。而若是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也意味着话语权的扩大。
    “陛下,军部几人?”赵鼎率先问道。
    “进入军部者,必须要知兵之人。进入军部。人数按照具体情况确定,暂时八人,若是情况有变,可以适当增减!”赵朴含糊道。在他的设想着,军部的主要成员,将是武备学堂的学员为主,以八字军主要将领为框架,构成一个整体。
    接着,赵朴又大致的讲述了军部的参谋职能。
    中国在很早就有了庙算的思想,在宋代就有了简单的参谋制度,可是至始至终,就没有蜕变成真正的参谋机构。
    打仗,更多是靠着武将的经验。
    若是武将经验丰富,抓住敌人破绽,击败敌人,就胜利了;反之,武将经验差一些,则是被敌人打败全军覆没。而大的战役指挥上,往往是靠着元帅,想当然的作战,或是一些狗头军师你一言我一语,元帅最后做选择题,选择对了,就胜利了;选择错了,就输得裤衩也没有了。
    此时,战争更是一种艺术,全靠双方水平决高低。
    而赵朴,则是要把战争变为数学,获取精确的信息,得知双方的利弊得失,进行各种数据进行推演,将战争的各种变数,变为可确定!
    而军部的作用,就是将这种艺术,抓化为数学。
    这种转化,可能会压抑一些名将的天分,可能减少一些大捷的出现,但是也会减少一些将领的失误,减少大败战的出现。
    Ps:感谢优酷4投了1张月票



第263章难克的汴梁
    “多算胜,少算不胜!军部,就是将庙算发挥到极致。这种庙算,不是拍着脑袋决定,而是综合各种信息,不回避自身的缺点,也不回避敌人的优势,一切追求客观真实,使战争的胜负可以估量,而不是想当然的你认为必胜,或是想当然的认为必败。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要制定最理想的一份,也要做最坏的一份作战计划!”赵朴一边思考,一边说道。
    文武听着,隐约有些明白了。
    而在军部人员初定上,仅仅八人,文臣四人,武将四人。文臣主要是侧重于后勤一类,而武将则是侧重于基层军官。而不论文武,都是年青人为主,官位不高,山头主义不太严重,党争迹象不显,有较大的塑造性。
    军部初创,就开始发挥作用,制定襄阳之战的作战计划。
    有了军部的存在,赵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此刻,他只需要扮演监督者,决策者就足够了,以检测军部八人合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否可行。
    
    军部才草创的时刻,汴梁大战再次展开。
    山河依旧,汴梁却遭受了大劫,此时金军正在缓缓退去,同时带走的还有地上的尸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