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马诱惑走了;更有发情的公马在看到敌阵中的母马后,直接驮着主人跑入敌阵去了。
    把马匹送上战船后,明军立刻启程返回四川,这也是事先邓名和江南督抚的协议内容之一。如果邓名迟迟不走,江南督抚认为燕京有可能为了给顺治报仇而增派兵力南下,若是那样的话,江南的督抚们也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清军。若是满清大军南下,对邓名的利益也会有很大损害,不但他的盟友受到威胁,江南督抚会坐立不安,而且邓名很看重的走私贸易也会受到干扰,甚至前功尽弃。
    肯定是来不及再去一趟崇明了,邓名让使者去给张煌言和马逢知报捷,并在启程前把顺治的尸体和被俘的几百个禁卫军全都交给了林起龙。无论是俘虏还是皇帝的遗体,邓名对外都宣称是江南督抚花钱从明军手里赎回的,但其实明军并没有再次从林起龙他们手中收取费用,现在江南督抚的财政状况相当凄惨,没有多少积蓄了。
    邓名临走的时候,只是向蒋国柱要了一些粮草,同时把清军已经收集起来的耕牛拉走。虽然高邮大捷的消息只是刚刚传开,但这次明军返回长江流域后,一路上有大批的老百姓前来报名参军,明军从中选择了几千精壮,再加上那些参与围攻皇营而不得不死心塌地跟着邓名的蒙古人,明军总人数已经接近四万。
    “蒋巡抚,我这次走了,你可有把握阻止满蒙八旗南下?”上船以前,邓名再次询问秘密前来送行的江宁巡抚。
    蒋国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到邓名的营中了,由于邓名良好的信用,现在蒋国柱虽然身处明军之中,却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他拍着胸脯保证:“邓提督只管放心,下官已有万全之策。”
    蒋国柱说,他已经下令停止给南下的满蒙八旗提供任何粮草辎重。人不怕凶,人就怕穷,蒋国柱明确表示他现在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无论是粮草、江舟还是银子统统没有。如果满蒙八旗即使自己收集粮草、游泳过江也非要来江南的话,蒋国柱也有后续手段——为顺治筹集赎金是一个最好的借口。蒋国柱已经拉下脸来查抄了一批富户的家产,这些人大都是以前从事海贸的,蒋国柱把他们灭了不但能筹集急需的资金,还能打击潜在的竞争对手。
    用这些搜刮来的资金,蒋国柱和梁化凤买通了不少绿营将领,皇帝的死讯让江南人心惶惶,大大降低了蒋国柱收买x官员的成本。除此以外,两江总督衙门正在不遗余力地造谣、传谣,称朝廷因为皇帝身亡而震怒,已经下令满蒙八旗血洗江南,把长江沿岸的百姓都杀光祭奠顺治。至于长江两岸的官场也统统犯下了死罪,上至督抚、下至胥吏都要处死!
    一贯和南京有矛盾的南昌,现在也放下了成见帮着推波助澜,誓要把这个谣言传遍整个江西。在正常情况下,总有一些有见识的人不相信燕京会做出这样不明智的事,把两江的官员、百姓统统逼反。清廷的地方官如果努力地辟谣、弹压,也能把人心安定下来;但现在两江的官场不但不起稳定的作用,反而大肆煽风点火,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江南的缙绅和百姓必然会极度恐慌,毕竟皇帝死了,清廷又是以残暴著称的鞑子。
    除了这个谣言以外,两江总督衙门和江西巡抚衙门还唯恐天下不乱,拼命地传播高邮湖清军惨败经过,不但五千满蒙御营军被明军一夜打垮,而且明军损失还不到一百人。类似邓名一个人就砍了一百个禁卫军,十个明军活捉了一千个满洲大兵之类的传奇故事纷纷出笼,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引发恐慌,再打消了人们对满洲大兵的畏惧心理,要是满蒙八旗坚持南下,估计只要有人挑头,江南就要遍地出现反旗了。
    不过这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蒋国柱也不会挑头造反。他只不过打算收买军官,让军队闹一点哗变,然后当做江南人心不稳的证据上报给朝廷。再组织一批缙绅上书朝廷为民请命,要求朝廷打消满蒙八旗南下的念头。
    “蒋巡抚果然是深谋远虑。”听蒋国柱介绍了他的计划后,邓名依旧有些不安:“燕京多半会猜到有些哗变是蒋巡抚指示的吧,这对蒋巡抚没有影响吗?”
    “呵呵,邓提督啊,打仗我不如你,但这做官嘛,邓提督就不如我了。”蒋国柱笑了起来。他告诉邓名,皇帝死了,江南督抚们不惊恐才是不正常,蒋国柱这么做就是要让朝廷明白,现在江南的官场很担心朝廷要向他们追究责任;至于煽动军队哗变,组织缙绅上书请命这是向朝廷展示力量,说明江南官场不但担心朝廷追究责任,而且也有闹事的力量。
    皇帝暴毙,燕京事先也没有对江南再进行一场征服战的准备,满蒙八旗的粮草、船只还要指望两江提供。见到江南人心惶惶、督抚也不会束手待毙后,燕京肯定不会莽撞地把众多的地方官逼反;哪怕燕京怀疑军队哗变是督抚指示的,也会采取怀柔手段,宣布谣言为假,并赦免江南官吏。就是燕京打算秋后算账,那也会等到准备好南征的部队和物资后才会翻脸。
    在蒋国柱看来,燕京可能采取的策略不是武力讨伐,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东南依旧臣服于朝廷。
    “好吧。”邓名也承认蒋国柱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提醒蒋国柱道:“离开两江后,我会在武昌停留一段时间,若是蒋巡抚有需要的话”
    “下官不会和邓提督客气。”蒋国柱笑嘻嘻地说道:“若是朝廷一定要派兵南下,下官一定请邓提督回来,再来一场高邮湖之战。”
    “好。”至此邓名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除了还有一个责任人的问题,无论如何是皇帝死了,满清朝廷不会一个人都不追究,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这就更简单了,”蒋国柱胸有成竹:“自然是朱国治罪大恶极,他贪功冒进,导致江南的精锐被邓提督一扫而空,这才导致皇上,不,先皇忧心东南,不得不亲征,罪魁祸首当然是朱国治;其后朱国治又背弃国恩,为邓提督当说客,企图说服下官这些忠臣投靠邓提督,被识破后他的余党贼心不死,又协助邓提督偷袭先皇;除了朱国治外,高邮县令也是罪孽深重,他事先没有及时察觉邓提督的兵马,事后又不及时勤王,虽死不足以赎其罪,非满门抄斩不足以警戒后人。”
    除了高邮县令外,江北还有一些县令也没有参与通邓,这些人正是蒋国柱心中的隐患。这次顺治南征也途径这几个县令的地盘,当然他们统统有失察之罪,蒋国柱打定主意要把这些人清洗一遍,安插进去更可靠、有通邓前科的自己人。
    “此外还有盐商,如果不是他们收买漕运总督衙门的贪官污吏,以致激起漕工民变,邓提督也不会声势大张。经林总督查明,邓提督用来攻打御营的部队中就有大量的前漕工,所以盐商也是罪首。”蒋国柱知道邓名对盐商有敌意,所以处理盐商不但符合林起龙的利益,给朝廷一个交代,还能送邓名一个人情。
    时隔两个月,蒋国柱又一次站在江边目送着明军的舰队启程,浩浩荡荡地向上游开去。蒋国柱记得,上次邓名离去时自己心情忐忑不安,不知道能不能说服顺治中止南征;而这一次蒋国柱则是站在江边捻须微笑,心情可比上次放松得多了。
    上次听说皇帝即将带领着无敌的八旗劲旅抵达江南,霎时两江官场和总督衙门都是一片恐慌,蒋国柱猜测那时有很多手下都打着背叛告密的心思,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也毫无保障,远远不能同朝廷的权威相比;但这次朝廷和八旗劲旅的名声扫地,蒋国柱散播谣言和金钱收买双管齐下,大大增强了对江南的控制力。
    之前蒋国柱、林起龙、梁化凤和张朝都往邓名军中派去了联系人,以便运输物资、交换情报,高邮一战的时候,邓名把这些人带到前线充当战地观察员。蒋国柱的人返回南京后,绘声绘色地向他报告了高邮一战的全貌。最后一仗,邓提督一百多个骑兵全歼四百个御前侍卫;四个时辰不到,五千御林军就全军覆灭,而邓提督手下战死、受伤的人都加起来才不过一百余人。
    蒋国柱震惊之余不由得叹道:“满洲八旗也不过如此啊,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家伙。要是我能给手下提供足够的弓箭、甲胄和口粮,也未必就不能和满洲大兵一战。”


第二十节 康熙(上)
    明永历十四、清顺治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九江。
    高邮湖之战整整二十天后,邓名的先锋再次抵达江西重镇九江,统兵大将乃是少校任堂和周开荒,前锋军马五千余人,除了水手之外几乎全是明军战兵,还有军需军官带来的少量账房。
    为了遮人耳目,九江装模作样地宣布戒严,但岸上的反应则完全不同。早在打着红旗的水师出现前,大批缙绅组成的欢迎团就等在江边了,坐镇九江的的江西布政使董卫国在衙门里冲着文武官吏把“誓死保卫城池”、“涉嫌同邓者杀无赦、斩立决”喊得震天响,但却对距离城池不到数里之遥的缙绅代表团视而不见。
    发现缙绅欢迎团后,任堂就带着一部分兵马弃船登岸,在岸边明目张胆地打起赤帜,然后下令军队擂鼓、齐步行军。同时明军更把缴获到的天子依仗、九龙皇袍都高高竖起,耀武扬威地一直前进到董卫国誓与其共存亡的九江城下,在围观缙绅、百姓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结束了行军。
    当着九江的守军和周围的百姓,任堂又指挥军队进行了连续的队形变换,前所未见的整齐表演,更进一步调动了观众们的情绪,有些不谨慎的人甚至高呼起“万岁”来。
    “大人,”九江城门上的一个绿营把总对守将嘀咕道:“这万岁都喊出来了,恐怕不妥吧?”
    “嗯?”守将之前一直在认真欣赏明军的校阅,眼花缭乱的表演让守将看的是如痴如醉,当任堂的艹练结束后,他才意犹未尽地把目光收了回来:“胡说什么?这明明是忠义之士,看到先皇的依仗和龙袍落入贼手,不顾贼人气焰嚣张,痛哭流涕着高呼‘先帝万岁’,你眼睛不好就不要瞎说。”
    今天任堂带着明军下船的时候,还让明军穿上了最好的军服,两千多明军士兵身上都是崭新的检阅用军服。
    设计军服本来就是邓名的一大喜好,作为一个艺术生他本能地对美充满了追求,早在带着十七骑去东川的路上,他就不止一次地在脑海中构思过新式的明军军服,不过那时他没有钱也没有人手。这次横行江南的时候,邓名就利用江南发达的纺织业,把军服设计图案和做工要求交给了蒋国柱,让他负责督造。
    在具体设计上,邓名主要是抄袭了前世拿破仑时期的法军式样,以前观摩那些拿破仑时代的油画时,法军的军服就给他以很大的冲击,不过上装的颜色当然改成了明军传统的大红,再套上盔甲还是和邓名印象里有很大的区别。
    这些军服造价之昂贵,让蒋国柱也偷偷咂舌,不过邓名不是花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而蒋国柱心疼但是不敢抱怨。
    上次离开南京的时候,八千明军战兵都拿到了一套,一千多水手也拿到了为他们设计的水兵制服——这些水兵一般不需要穿甲胄,也不需要带头盔所以可以使用三角帽,看上去有点近代军队的范了——不过和步兵一样,这些水兵同样把他们的新军服视如珍宝,小心地收起来说要等回到四川后再穿给婆娘或是邻居家的大姑娘看。
    围攻高邮前的一个多月里,邓名还把牛皮都收集起来,不断送回后方制造成高腰皮靴,不过由于时间仓促,邓名只收到了三千多双靴子,剩下的牛皮只能等到回四川后再加工。到手的三千双皮靴邓名一古脑地都交给了任堂和周开荒,和所有的暴发户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宝贝拿出来炫耀才能带来最大的满足感——任堂、周开荒和邓名一样都有极为严重的暴发户情结,投骰子击败了周开荒成为阅兵仪式总导演后,任堂就给登陆的明军士兵每人发了一双皮靴。
    现在站在九江城前的明军脚上都是锃光瓦亮的大皮靴,虽然不少人的脚已经被新靴子磨的发疼,但所有士兵都把下巴高高地扬起,脸上各个都是不可一世的表情——很显然,他们内心深处也有暴发户情结。
    “盔甲没有统一,非常影响军容。”阅兵停止后,任堂用挑剔的眼光观察着自己的军队,川军先锋的盔甲精良程度绝对足以傲视全国,但现在和他们的军服一比,这盔甲就成了军容的短板了。虽然没有看过近代军队那华丽的军服油画,但任堂的爱美之心也被邓名刺激得高涨起来,他在心里默念着:“一定要让提督尽管设计好新的头盔和铠甲,然后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