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宅师-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元琢磨了下,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艾士奇的太爷爷足够保密,才会平安无事的代代相传下来。不过在艾士奇手中的时候,他毕竟不是风水师,哪怕知道东西贵重,却不觉得贵重到不能舍弃的地步,为了自己的私利,自然毫不犹豫贡献出来。
不管怎么说,龙盘在手,方元心情肯定十分舒畅,一连研究了几天,喜悦的心情才慢慢淡化了,开始重新专注公司的事务。
毕竟人总是要生活的,不可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件事情。有起有落,有高山有低谷,这才是常态。比如说公司的事务就是这样,经过一轮高速发展之后,业务就进入到平稳期,处于一种利润充盈,却不温不火的状况。
“这是一个瓶颈。”包龙图经过调查之后,智珠在握道:“要是突破了这个瓶颈,那么我们的公司肯定更上一层楼,迎来新一轮发展。要是突破不了,那么只能守着现在的一亩三分地混日子了……”(未完待续……)

   

第810章 生龙口
这个时候,方元身体一正,问道:“那你说说看,应该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呢?”
作为公司的老板,而且才成立公司一年有余,他还是很有事业心的,自然不希望公司发展到此为止,肯定想要更大的发展前景。
“嘿嘿,这事说起来,也不难。”包龙图胸有成竹,递出一份文件:“你看看这个……”
“这是什么?”方元有些迷惑,拿起文件夹翻看起来。看了一眼,他就一愣,更加糊涂。因为文件夹里头,居然是一份红头文件。
从红头文件的标题就可以知道,这是上级部门传发给机关单位的,但是他们属于私营的企业,应该与机关单位扯不上什么联系吧?
带着这样的疑问,方元仔细审阅起来。看完之后他才发现,这事还真与他们有些关系,这是一分公益计划的倡议书,无非是号召各机关单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类似这样的文件,每年应该也派发不少,然后也形成一定的套路了。反正在这期间,各个养老院,困难户之类,肯定有许多人去送温暖。
方元琢磨了下,依旧迷惑不解:“要我们赞助么?这好办啊,问一下同行给多少,我们跟着给就行了。”
反正他想不出来,这样的公益计划,与公司发展有什么关联?总不能说,为了支持公益活动献爱心。捐个几百万出去吧。
当然,如果捐了,能够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那他也舍得。问题是,那是充满了不确定的事情,他也不打算花几百万买个虚名。毕竟与其买这样的虚名,不如砸钱撒广告,这样还有些实质收获。
“赞助早给了。”包龙图笑逐颜开:“你再看看这个新闻。”
“什么新闻?”方元又是一怔,顺手接过了报纸。他目光一扫,发现这是一份地方新闻报纸。在报纸的一角,有人用笔勾了一圈,圈中是豆腐块大小的一篇简讯。
包龙图指着简讯道:“其他可以忽略了。就看这个。”
“哦。”方元视线落在豆腐块上,简短的百来个字,他自然是一目了然。简讯内容不多,但是也集合了新闻的全部要素。非常简要地阐明了时间地点事件。
内容很简单。说的无非是某个乡村的一座桥,由于年久失修突然断了,给乡村百姓的出行造成困难,希望相关部门予重视,帮百姓排忧解难。
类似这样的简讯,每张报纸都有很多,但是众所周知,报纸只有建议的权力。至于相关部门是否采纳,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如果事情解决了,那是报纸建议有功。要是一直没有解决,他们也算是尽了人事,也能够心安理得。
但是大家都明白,在很多情况下,类似这样的建议,往往是不了了之的结果。所以才会是豆腐块大小的简讯,而不是占据半张报纸的长篇大论。
不过当包龙图把红头文件与豆腐块简讯摆在一起的时候,方元眼睛微微一亮,也有几分揣测:“你想在这方面作文章?”
“没错。”包龙图得意道:“你想想看,现在上头倡议公益活动,我们积累的影响号召,相关部门肯定会顺水推舟,就算成不了树立的典型,也肯定大肆报导一番。”
“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白费力气。毕竟相关部门需要政绩,我们需要名声,乡村百姓需要实惠。大家都有好处,堪称共赢。”
包龙图列举起来,笑着说道:“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这样回报社会,总比那些光赞助却不拿出实际行动的公司企业强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会看到我们的责任心。况且这事很有积极意义,妥妥的正能量,就算省台不报,市台也肯定要宣扬。”
“名声上来了,口碑也有了,还怕没有业务上门?”包龙图摩拳擦掌道:“总之一句话,这事好处多多,你干不干?”
“干,为什么不干。”方元拍案道:“叫上大家,开会!”
私人公司,老板没有掣肘,自然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开会的效率更高。方元把公司全部职员招集起来,当场说了这事,再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一帮员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里还能有什么意见,自然是纷纷叫好。
当然,这会议也不是单纯的走过场,最起码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执行方案来。毕竟包龙图只是提了建议而已,至于怎么操作,就需要一帮员工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了。
众人同心协力,半天时间就把方案捣弄出来了,反正大体框架肯定是这样,如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其他问题,那再灵活解决就是了。
会议结束,在返回办公室的途中,方元忽然想到一事,急忙道:“包子,那条桥应该还没有重造吧?要是人家已经开始重新修桥,那我们岂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放心,我已经打听过了。”包龙图信誓旦旦道:“桥才断三天,昨天上报纸,就算相关部门有什么反应,也肯定没我们快……”
“那就好。”方元轻轻点头:“不过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方元怕迟了生变,回到办公室就直接打电话给相关部门。他才把事情一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果然很感兴趣。这相当于送上门的政绩,哪个会往外推?
反正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然后就开始了串联大会……
总而言之,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在第四天早上,方元才算是与众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断了桥梁的乡村之中。
乡村的位置比较偏远,早上出发中午才到。说实话,乡村的道路,肯定没有国道那么平坦宽敞,一路上没少坑坑洼洼、坎坷不平。
颠簸了半天,在车子停下的时刻,众人纷纷下来,吐的吐,脚步虚浮的虚浮,反正就没有哪个还依旧保持精神焕发的样子。
“辛苦了,诸位辛苦了。”
与此同时,一帮人纷纷涌了过来宽慰,而且早有预料似的,有人递碗,有人奉瓶,纷纷送上了解晕的药水、茶水、酒水。
众人喝了水,又休息了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期间,也少不了相互介绍,方元才知道,带人来迎接大家的,那是当地县里的领导,还有乡村干部之类。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人家的地盘上办事,如果没有人家的配合,这事绝对办不成,所以肯定要提前打招呼。
都说了,这事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谁也不会阻挠。所以县里来人了,乡村的头头更是一个不少,还有一大帮看热闹的百姓。
不仅如此,县里的记者,还有泉州方面的记者,也来了十几个。等到大家恢复过来了,就开始收集素材,录制视频。
先是把大大小小的领导采访了一遍,然后轮到了方元登场,他特意蓄了几天的胡须没刮,又戴了一副平光眼镜,穿上衣鲜光亮的西装皮鞋,年纪起码大了十岁,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在记者的镜头下,方元侃侃而谈,说了一堆没营养的废话,等到镜头转移开了,他才悄悄抹了把汗,然后远远走到一边。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看到了断的桥梁,据说这是乡村通往县城的主要道路,桥断了百姓想到县城,就需要绕一个不小的圈子,非常不便。
当然了,百姓也不蠢,在桥断期间,也砍了两根木头,再编织一些竹藤,搭建了一条简易的小桥,以代替原来的石头桥。这条竹木桥虽然不大,车辆肯定通行不了,但是行人轻松走过不成问题。
当然了,在记者的镜头之中,这条竹木桥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会拍湍急的河流,还有空荡荡的桥面。这样对比,才能够显示出重新修建石头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也要说实话,石桥肯定比木桥坚固耐用,保质时间长。
所以对于方元公司的“义举”,乡村百姓还是十分支持的。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帮百姓也十分配合,说了不少感激的话。
一番忙碌,到了下午两点多,采访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大家就在乡村干部的迎接下,纷纷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村。这里已经有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就等大家入席就坐了。
觥筹交错之间,大家也吃得十分尽兴,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这场欢宴才算是结束。然后泉州方面的来人走了,县里的领导也回去了,一帮记者也散了。
不出意料的话,刚才的采访肯定会在今天或者明天的电视、报刊上出现,之后还会有后续的跟踪报道,不过那就要等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一帮人走了,方元等人却留了下来。毕竟他们是来办实事的,肯定要留下来勘察地形,特别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工作,绝对不能有半点敷衍。
送走了这帮人,方元也轻松多了,迎着夕阳余辉观赏群山尽染的景观,然后觉得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当下随口问道:“对了,这乡村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龙口……”旁边有人回答。(未完待续……)

   

第811章 入乡随俗
方元仿佛没听清楚,再问了一遍:“什么名字?”
“老板,这里叫生龙口。”一个员工连忙回复:“生龙口乡,下辖十六个村子,总面积为八十二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一半,是有名的农业乡……”
“生龙口,农业乡!”方元沉吟了下,忽然笑了:“好像挺有意思。”
说话之间,方元负着手,慢慢朝乡村方向而去。剩下的一帮员工面面相觑,也没觉得这话有什么意思啊。但是老板走了,他们也没多想,纷纷跟上。
回到了村子,自然有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
尽管是借宿农家,但是主人家十分的热情。毕竟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谁是真心帮他们办事,谁是随口忽悠人的。
毫无疑问,有县城的领导,又有一帮记者采访,自然让村中百姓明白,这事肯定要动真格的,不然也交待不过去。有人帮忙免费造桥,谁拒绝谁是傻子。
当然,接受帮忙,肯定要承人情,不能翻脸不认人。所以在村子之中,方元等人肯定享受到很高的礼遇,许多人都欢迎他们的到来。
对此,方元等人自然也很开心,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好心办事,却换来一张张冷脸吧。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在这时修桥也离不离村子百姓的帮助。
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那么大家自然是和气融融,相见恨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方元一行十几人。一户人家肯定是接待不了的,所以需要分散安置。但是作为掏钱的老板,他的待遇肯定与普通员工不同。
村长亲自开口了,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他肯定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说实在话,村长的家也不算多么豪华高档,也无非是青砖瓦房罢了。但是相对其他村民的泥瓦房来说。也算是比较舒适的“豪宅”。
不过从青砖房的沧桑古老痕迹来看,这宅子显然不是最新修建的,最起码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据村长介绍说,那是他爷爷留下来的宅子,名副其实的祖宅。
其实村长的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左右。他的父亲还健在。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老爷子上了岁数,身体却十分硬朗,经常下田耕种。在宅子旁边的一片菜园,就是他负责照料的。
对于方元的来到,老爷子也十分的高兴,如果不是才喝了酒,他肯定要拉着方元继续小酌几杯,叙一叙家常。
村长一家人太热情了。反而让方元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比较生疏的应和着。村长也看出端倪来。十分善解人意,微笑引着他到客房安顿下来。
客房不算宽敞,十平方左右,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另外还有小巧的桌子、椅子,此外就没有什么家具了。床上有棉被和枕头,都是新的,十分干净整洁。
村长毕竟有见过世面的人,没少到县城开会,自然知道说些场面话:“寒舍简陋,要是有什么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方老板多多包涵。”
“没事,这样已经很好了,是我打扰了才对。”方元摆手道,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在乡村之中,能够腾出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