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明-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静道:“若是长安一失,东都如今又被王世充占着再晚,只怕真的难上加难了。”

    “你们的意思呢?”

    李渊抿了一口茶问道。

    一直没有开口的刘弘基想了想说道:“属下以为,若发兵也要趁早,趁着长安如今空虚,一鼓作气拿下长安,然后挥兵东进,王世充和李密互相牵绊,腾不出手来管长安的事,属下觉着如今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王世充不是李密的对手!”

    裴寂道:“王世充是个有胆无谋的,仗着时机好,屈突通兵败东都无人防守,他顺理成章的进了城,东都的朝政虽然把持在太府卿元文都和光禄大夫段达手里,越王杨侗不过是个傀儡罢了。奈何段达和元文都没有兵权,之前被屈突通压着一头,现在又轮到王世充那黄口紫瞳的小儿做了大。”

    “未见得!”

    长孙顺德道:“别忘了李密身后还有一个燕云寨!”

    他侄儿长孙无忌就是去燕云寨拉拢李闲的,长孙顺德自然要将这件事提起来。倒不是他多看重燕云寨,而是借机向李渊说明自己叔侄二人的忠心和作用。若是长孙无忌真能将李闲拉拢过来,到时候唐公麾下,自己和长孙无忌将居首辅之臣的地位。

    “李密若是被李闲缠着,王世充极有可能腾出兵马来插手长安的事。”

    裴寂想了想说道。

    对于长孙顺德刻意在表功劳,裴寂只是在心里冷笑一声。

    刘文静道:“晚发兵不如早发兵,长安是必然要取的。”

    李渊点了点头问道:“弘基,如今可用之兵马有多少?”

    刘弘基抱拳道:“主公,除去留守太原的必备兵力之外,可战之兵可调动三万。”

    “三万”

    李渊皱了皱眉头道:“少了些。”

    “不少!”

    刘文静见李渊终于要下决心出兵了,他激动的站起来说道:“太原之兵虽然只有三万,但主公仁德之名播于河东,一旦主公举事,四方来投之人必然如过江之鲫。只怕到不了长安,主公麾下最少有十万雄兵!”

    “还是不够稳妥啊。”

    李渊微微叹息道。

    “要不”

    陈寅寿犹豫了一下,指了指北方说道:“主公派人去和始毕可汗谈谈?若是主公屈尊降贵,暂时向始毕可汗称臣的话,以始毕可汗的野心,必然派遣人马相助。而且这样一来,还能保证太原无忧。”

    “不可!”

    刘弘基站起来反对道:“中原之事,岂容突厥人插手?况且让主公向始毕可汗称臣,于主公颜面有损!”

    “yù成大事,就要懂得变通!”

    陈寅寿针锋相对道。

    “二公子”

    刘仁静想了想提醒道:“二公子可是在草原上大大的放了一把火!杨广当初封赏二公子的时候,已经将二公子直杀草原深处的事张扬了出去。始毕可汗必然怀恨在心,若是主公出兵南征的话,万一始毕可汗发兵偷袭太原怎么办?”

    刘弘基一怔,恼火道:“那也不能向突厥称臣,属下愿领三千人马坐镇太原,主公放心,便是属下战死也绝不会丢了太原城!”

    “不行”

    李渊摆了摆手道:“你不能守太原,士兵大部分是你训练出来的,进军南下,我打算以你和世民为先锋的。至于太原就让元吉来守,寅寿的话说的不错,明rì我便休一封派人送去突厥王庭。待派人将慧宁他们从长安接回来,便发兵南下!”

    

    

    李曱世曱民在房曱中来回踱步,脸sè变得越来越难看。他走得烦了,在桌边坐下来,拿着毛笔在手里把曱玩,心思却全不在上面。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咔嚓一声,那大拇指粗的毛笔被他折为两段。

    “要安排的妥善些!”

    他看向李靖说道。

    “若是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莫说是你,就算是我也会被大卸八块!父亲虽然仁慈,可绝不会纵容家门子弟自相残杀之事!切记切记,若是事情败露,你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属下明白!”

    李靖站起来抱拳道。

    他早就猜到了李曱世曱民会同意自己的提议,因为他早就看了出来。李曱世曱民和他自己一样,都是心够狠的人。有些时候,他甚至在面对这十几岁的少年的时候会感觉到害怕。李曱世曱民一旦下决心做某件事,莫说那些未曾谋面的庶出兄妹姐弟,便是再亲近的人,只怕他也不会下不去手。

    但李靖绝不敢点明这一点,不然他自己的仕途也就算到了头。

    “我会亲自去走一趟!”

    李靖郑重道:“二公子可在家中等待消息,一旦长安传来消息,二公子就立刻向唐公进言起兵举事,大公子xìng子沉稳但进取不足,这份拥护唐公起兵的功劳,切不可让别人占了去。而且,二公子要尽力争取讨要来一些兵权。”

    “我明白!”

    李曱世曱民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慧宁姐姐那边,你还是想办法知会一声的好。毕竟他是我的亲姐姐,我还记得小时候她待我最好。”

    “属下明白。”

    李靖抱拳道:“属下这就启程。”

    “你去!”

    李曱世曱民说道:“父亲这边,我会劝他。”

    李靖嗯了一声,转身要走的时候忽然顿住,转过头对李曱世曱民说道:“若是唐公不放心太原的安危,二公子可向唐公建议与突厥始毕可汗结好。若是能保住太原安稳,便是暂时向始毕可汗称臣也不是不能接受。另外,若是唐公问二公子,谁能留守太原,二公子一定要全力举荐四公子元吉!”

    “这是为何?”

    李曱世曱民不解道。

    “元吉公子和大公子关系最好!”

    李靖见李曱世曱民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他压低声音提醒道。

    瞬间,李曱世曱民就明白了。李曱元吉和李建成关系最好,他们两个人若是都随父亲出征,李曱元吉一定会阻止父亲给自己兵权,他们两个联起手来,自己一点便宜都占不到。而李曱元吉若是留守,李建成便少了个帮手!再者,李曱元吉年纪还太轻,李渊必然不会放心让他独自一人镇守太原

    “我还会举荐陈寅寿留下辅佐元吉守城!”

    李曱世曱民笑了笑对李靖说道。

    李靖也笑了笑,对李曱世曱民的应变能力当真有些佩服。陈寅寿是世子李建成的人,自幼就是他教导李建成,对于政务的处理安排,李建成更是经常问计于陈寅寿。自从李曱世曱民自陇右老家归来后,陈寅寿对他就没什么好感。

    “二公子,属下告辞。”

    李靖已经安排妥当,抱了抱拳就要离开。

    “等下!”

    李曱世曱民快步上前,拉着李靖的手说道:“药师此去千万小心,不管所图之事能不能成,你都要安全无恙的回来。我身边不能缺了你,切不可自误,要活着回来!”



…【第四百三十九章 辩势】…

    (感谢罗辰何,隐杀很,zye的月票,感谢ppll的打赏,求订阅。)

    第 44 章 辩势

    河东太原唐公府里在商议着一件大事,大到足以改变大隋如今的格局。在唐公李渊的房里,他心腹的几个谋士都在,说起即将发动的大事每个人心里都有着难以压制的兴奋,同时也不缺乏慎重。陈寅寿,长孙顺德,裴寂,刘人静,刘弘基,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是轻狂无稽的,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任何事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李渊的房中在开会,集中了李渊的心腹谋士。而他的次子李世民所在的独院里也在开会,却只有两个人。一个自然是二公子李世民,另一个则是他的心腹谋士李靖。巧合的是,两边的人都在商议着举旗造反的事,而不巧的事,李世民和李靖都显得略微心急了些,以至于如果李世民的决定再晚下半rì,或许就没有死那么多人。

    可惜,李渊的房中达成统一的时候,李靖已经告别了李世民,只带着十几个随从轻装快马直奔长安去了。

    晚间,李渊将所有今rì参加会议的人都留下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派人骑快马连夜出发,将在外面公干的唐公世子李建成和四公子李元吉都请回来。只是两个人最近几rì肯定回不来,所以李世民的存在略微显得有些突兀。

    饭菜简单,但因为在座的人心情都极好,所以难免多喝了几杯酒,每个人都是红光满面。尤其是陈寅寿,他在唐公府中的时间最长,比长孙顺德还要长,世子李建成自幼便跟随他学习,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将李建成当自己的儿子看一样。唐公李渊终于决定要起兵举事,这对于李家来说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最主要的,在陈寅寿看来,对世子才是真正的一件好事。

    以唐公李渊的人脉关系,以唐公府甲士之jīng锐,只要摇旗呐喊必从者入流,李家的影响力绝非是窦建德徐元朗那些草莽可以相比的。按照陈寅寿的分析,李家极有可能化家为国,而唐公若是真能完成大业,那么世子也就变成了太子,太子早晚要变成皇帝,而自己就是帝师。

    陈家,或许有机会取代裴家,宇文家,独孤家在朝中的地位,一跃成为新王朝的 第 44 章 兵将列阵cāo演以示军威,也不会假惺惺的拉着你的手说久违,然后亲自舞剑助兴,更不会装醉装疯,拉着你的手要和你同榻而眠。更没兴趣写一封信藏在衣袖里等着你偷,虽然我的字写的极好极漂亮。这不是因为我不会表演,是因为我没把先生当做蒋干。”

    这样有些无聊的话,却让长孙无忌变了脸sè。

    “多谢!”

    长孙无忌站起来,郑重的说了两个字。

    “多谢我什么?”

    李闲明知故问道。

    “多谢先生不以我为说客。”

    长孙无忌道。

    李闲笑了笑道:“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不以你为说客,并不是与你一见如故,而是我根本就不想让你说?”

    长孙无忌也笑了笑道:“那我便不说,所以还是请李将军能不能与我一见如故,哪怕是做作的一见如故?”

    “一见如故,总得说点什么。你让我认同,才会一见如故。”

    李闲微笑道。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道:“所以说,根本就直接不起来了。必须要绕一个大弯子才行,绕很大很大,才能回到直接的主题上。就比如,我若是想要让将军认同,是不是需要说说天下大势?”

    “好啊”

    李闲很开心的笑了笑道:“不过你说的若是让我觉着不满意,我就让你直接回到直接上面来。你知道的,这种直接你肯定不想要。”

    长孙无忌一怔,随即苦笑道:“可不可以给我点时间想想该怎么说?”

    李闲懊恼的说道:“没想好你怎么能就来了?你怎么敢就来了?”

    长孙无忌更懊恼道:“你以为我想来?”



…【第四百四十章 辨势(下)】…

    第 442 章 辨势(下)

    “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长孙无忌清了清嗓子说道:“可在我看来,如今起兵造反的各路所谓的豪杰,却没有一个称得上英雄的。最初举旗造反的济北郡知世郎王薄,心志高而力不足,有野心而无将自己野心施展出来的手段,仗着最早起兵所以在绿林道上还留着几分名头,其实济北军早已经名存实亡。”

    “河北窦建德,看似仁义宽厚,实则心胸狭窄只是故作宽容以掩饰罢了,每每有人犯错他都包容放纵以显示其大度,这样短时间内虽然可以拉拢一部分人心,可久而久之,他手下人必生轻慢之心,早晚会成为祸害。主示恩而无威,岂能长久?”

    “徐元朗,杜伏威之流,不过是逞一时之勇武罢了,用而无谋,如今看似兵强马壮,其实论其士兵之战力不过三流而已。虽然屡胜,胜的却是各地战力一般的郡兵民勇,而且还是以多取胜,算不得英雄。”

    长孙无忌侃侃而谈,声音清朗透着一股自信。

    “再说东郡瓦岗寨,翟让被人称为天下间一等一的豪杰,创瓦岗寨,占据东郡,又请来李密做军师,其实不过是个白痴罢了。一山难容二虎,李密其实屈居人下之辈?瓦岗寨早晚会有内乱的时候,到时候不管是翟让杀了李密,还是李密杀了翟让,瓦岗寨的众多将领只怕都要寒心。”

    “所以,在我看来,这些人都算不得英雄。”

    长孙无忌微笑道:“将军则不同”

    李闲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脸sè平静,也不打断他的话,虽然在他看来,长孙无忌如今说的这番话都是废话。一般说客都要找个切入点来挑明目的,引人发问,然后步步将发问之人引入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