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帝国崛起-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没错。改朝换代,满清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他们的存在,也不会有任何意义。”
    张野直接肯定道。
    “不行,绝对不行。我们现在根基不稳,而且部队人数又太少,连上武警,也不过才区区二十二万人,这点兵力怎么能占领全国?平均下来一个省也才一万兵力。你这样搞的话,只会让列强趁虚而入。而且我们准备不足,部队都还没到位,贸然乱搞,后果会很严重。”
    徐世昌继续说着,他已经被张野的计划给吓到了。虽然早在一年前张野就告诉他,会在今年进行一次扩张,让他做最大的准备。可徐世昌哪会想到,张野竟然一次就要拿下全国,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偏远一些的省份可以暂时不管,集中精力,每个省分配一万士兵,一年之内,各自扩充至二十万。一年之后,回过头来再去控制偏远的省份。我们没有时间了,再不搞的话,就来不及了。”
    张野仍旧一脸坚定的说着,丝毫没有改变计划的意思。
    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让一些偏远地区的头头们搞**,但张野才不会管这些。趁着这次机会,正好让你们跳出来,谁想搞**随便,一年之后在一起把你们给收拾了,免的完全统一了之后在有人蹦出来闹**,竟让人恶心。rs

第一七四章:螳螂捕蝉
    其实关于在清廷倒了之后,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控制全国这个问题,张野也有过具体的考虑,本来是担心一些西方列强会趁虚而入,直接抢占地盘。
    但是后来经过这一年多的思考,张野倒是觉得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现在他有海军舰队,虽然无法跟英国这种海上大国直接对抗,但是跟日本打一打还是没问题的。
    况且日本现在万吨级的战列舰数量也不多,真要是打起来的话,复汉军这边也未必会吃亏,反倒是日本人得小心一点了。
    英国人那边虽然很麻烦,但大不了避其锋芒,英国人的海军来了,咱就先撤退,等他们的海军走了,咱再去收拾他的陆军。
    如果英国陆军一直要靠海军保护的话,那么对于张野来说损失并不大,只不过是一个城市而已。只要他们想往外扩张,就必须要跟复汉军陆军直接对话。这是谁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且以复汉军目前的造兵能力,其实最多也就只有一年的阵痛期而已,只要熬过了这一年,接下来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任何人在陆地上都别想占到什么便宜。
    武器方面,张野更是通过田夏礼,悄悄的在美国购买了一套设备制造机器,而且也雇佣了大量的美国工人,目前平均每两个月就能制造出一套完整的生产线。到目前为止,沂蒙山的生产基地每个月的生产能力,甚至可以满足两个复汉军的需求,更是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囤积了大量的弹药。
    否则的话,张野哪来的底气?手里有枪,有弹药,招兵对于现在来说,那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只要放出去消息,只要复汉军本身能够消化的了。一次性招个一二百万都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现在的清朝实在是太穷了,或者说百姓实在是太穷了。一日三餐那简直就是奢侈至极的生活,一日两餐在很多人看来那都算是好日子了,而且还不算吃饱。
    到了部队,不仅一日三餐,而且每月还有军饷可以拿,可谓一人当兵。全家吃饱。似乎当兵,已经成为了当下清朝百姓唯一的出路。
    而徐世昌那边也反映了一些情况,不少山东本地人都多次到政府去询问什么时候征兵。因为之前的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赶上征兵,当他们赶到征兵点的时候,部队已经不收人了。所以只能无限期的等待。
    山东的人口虽然没有河南、四川这两个省份那么多,但也绝对不少。只是在山东一地,招个五十万精锐士兵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毕竟有上千万的人口基数在那放着。
    当张野将这些问题逐一摆在桌面上之后,在放大镜的作用下,逐一的分析了这些问题。到最后总结出了一个结果,就目前手中的这点兵力。统一华夏足够了。
    清军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张野推翻清廷,一些封疆大吏肯定会直接投降,毕竟连朝廷都抵抗不住,他们这些地方又怎么会抗的住?
    所以,张野再一次的改变了自己的蓝图。尽快拿下清廷,然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而第一个五年规划也很简单,张野对此的要求也并不高。
    第一年放任不管。只要是投降的地方,仍旧由他们担任原职,军政府这边只派过去一组代表进行摸底。除此之外,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各部队要在驻扎地所在的省份内招募够二十万新兵,并且完成新兵训练。
    因为没有战事,所以这个根本不成问题。平均每一名士兵负责十个新兵半年的训练,任务也不算重,一年到头他们也只不过训练二十人而已。
    第二年开始,因为有了足够的兵力。张野就打算对各地的官府进行改组,之前有恶迹的官员一律问责,彻底改组官府,进行与山东地区体制统一化。
    与此同时,每一个省份必须要建立一个工业基地,类似于台儿庄工业园区的性质。具体的行业,则根据当地的条件来确定。
    剩下的几年便是分地,修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各省地区与地区之间必须要有一条新修的主路。工业园区要落成,并且展开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除此之外,张野还会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去收复那些之前可能会**出去的地区。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够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张野就已经具备了强国的实力。只要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除了在海面上可能还不如英国之外,其他的各方面都要完胜英国。
    张野只能告诉徐世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看透了一些事情。而不会告诉他,这么做是为了后面的一战做准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战爆发的时候,正好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末期,而到那时候,张野也有能力在国际上跟那些大腕们掰掰手。
    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整的告诉徐世昌,徐世昌在一旁听的暗暗点头。至此,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劝阻的话,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张野之所以这么做,是已经有了具体的打算的。
    虽然还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成功了,那么给他们带来的回报将会很丰厚。
    “我这边尽力吧,你这么搞,倒是给我来个措手不及,这边政府刚刚稳定下来,这还没坐稳呢就又要拆散了。”
    徐世昌无奈的说着,但话语中却透漏着支持张野的意思。
    1900年六月初,新兵已经来到部队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虽然还有一些隔阂,但问题已经不算太大,只需要经过一场战争,这种隔阂将会彻底消失,部队也会越来越默契。
    六月十一日,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一万余联军部队从天津租界出发,打算直奔京城。但是却在天津遭到了袁世凯新军的顽强阻击。
    一万余联军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至天津租界内等待援军。其实所谓的损失惨重,也不过是死了几百人,受伤了近千人而已。袁世凯那边单单是阵亡就有近千人,受伤的更是数不胜数。
    而历史也早就发生了转变,原本天津是没有袁世凯的新军的,更没有五万多新军。而联军本来也只有两千多人,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万多人。
    其中,日本人最是兴奋,直接派出了四千多人的部队参与进来,俄国人也同样派出了三千多人,德国有一千多人,还是从山东各地调过来的部队。除此之外,英国本土士兵只有二百多人,有近千印度阿三,所以算在一起,英军一共有一千多人。剩余的国家则是几百,几十的兵力。
    这一次他们之所以派兵过来,也就是露个脸,给清帝国施压而已,真让他们派大部队过来,他们也没这个能力。
    六月十八日,日本再次从本土直接增兵五千人,似乎是拼死也要跟清廷杠上了。因为之前在山东的失败,让日本这两年来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所以这一次日本人必须要拿到一些地方,以此来支持日本国内的资源需求。
    六月二十五日,三千俄军乘船直接渡过日本海,在天津登陆,而与此同时,五千阿三部队也从印度被调往天津。至此,天津租界内已经囤积了两万四千多联军士兵。
    而袁世凯这边也是感到压力大增,不断的跟光绪求援。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暂无兵可援,希望袁世凯能在坚持一下,朝廷正在想办法。不过光绪却批准袁世凯可以动用一切力量阻击援军,也就是说,只要是战斗需要,他可以押着普通百姓去当炮灰。
    这除了看到光绪抵抗的决心之外,也更深层次的看到了光绪的无奈。举国上下,数十万部队,但却没一个能用的。五万新军在天津虽然能够抵挡一时,但却撑不了多久。
    六月二十八日,经过三天的休整,联军再次发起了攻击。而这一次,袁世凯的新军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因为部队缺乏战斗的经验,加上联军炮火有那么猛,自身的弹药也不是很足。所以一时间伤亡剧增,即便是以少打多的联军,一时间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七月二日,经过了几天的激战,袁世凯的五万新军已经折损过半,而联军的损失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战死的不是阿三就是日军,又或者是俄军。
    “老大,到底上不上啊?我看袁世凯快顶不住了,要是让联军冲过去的话,咱们就只能在屁股后面追了。”李三才站在一辆装甲车身边,摩掌擦拳,满脸焦急的问着。
    “再等等,现在还不是上的时候。”张野只是看着装甲车,并没有着急,很是淡定的回答着李三才的话。
    一个旅的部队已经悄悄的跑到了前面,并且藏了起来,只要战场局势发生了变化,他们便可立即冲上去拖住联军,等到援军抵达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在此之前,张野却希望袁世凯能把联军给引出来,至少要让他们离开舰炮的射程之外,同时还希望可以大量的消耗袁世凯的实力,争取可以一起将他们全部给收拾掉。
    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时机还是要把握好的。

第一七五章:黄雀在后
    七月四日,仅仅只是打了一周的时间,袁世凯的五万新军便有了要崩溃的迹象。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能力不行,之所以导致这种局面的发生,其实是所有人都很无奈的结局。
    这一仗联军打的很聪明,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他们的部队登陆清帝国的国土,那么他们就算胜利了。他们甚至可以不需要向前推进,只是将部队驻扎在这里,以清帝国的风格,肯定要来进行谈判的。
    而接下来他们该如何去做,这要完全看他们自己的意思。是拿点好处走人?还是大捞特捞,赚他个盆丰钵满。如果选择前者,那么很简单,他们现在就已经达到目的了。可若是选择后者,他们就需要在费一番功夫了。
    反正部队在这里所有的开销,他们是不会赔本的,不赚他个几十倍,上百倍的利润,他们是不会走的。
    联军开始逐渐的向外围进攻,袁世凯的新军刚开始的时候倒也还能抵挡一阵,可接下来却再也扛不住了。炮弹一颗接着一颗,偶尔还有舰炮的帮忙,子弹更是像不要钱般的砸过来,根本让袁世凯躲无可躲。
    而且最要命的是,打着打着,随着部队的损失越来越多,他们手中的弹药却几乎要空了。没了弹药,这仗还怎么打?光绪只给他开了一个空头支票,这对于袁世凯来说根本就没一点帮助。
    哪怕是拉壮丁,现在上哪去拉?这边洋人一来,几乎所有的百姓都跑了,难不成袁世凯派人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之外抓壮丁在押回来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在天津打仗,联军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担忧。反正租界内全都是联军士兵,租借以外对于他们来说全都是敌人。反正他们就是世界秩序的建造者,他们说什么那就是什么,谁说都没用。
    袁世凯的新军不打,他们则用火炮或者舰炮去轰,袁世凯若是打,则集中兵力干掉他的新军。联军可谓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可袁世凯却不能不急,因为再拖下去,只会对他于不利。对于联军来说,时间越久,则对他们越是有利。
    七月四日夜,袁世凯下令新军撤出天津,拼了这么久,他也算是看明白了,天津他们是守不住的。联军的火炮就能让他们粉身碎骨,而为了防止联军直接乘坐火车从天津抵达京城。
    袁世凯下令部队直接沿着铁路线向西撤,并且撤一段距离就挖断一节铁路,意图阻断联军西进的速度,或者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可以在半路上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