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罗可汗一鞭子打在了阿史那社尔身上道“从来只有我们突厥人去打别人的。哪里有担心别人来打突厥人的,你没有出息,不配作我处罗的儿子。”

    阿史那社尔不敢再说话。

    处罗可汗咆哮道“那些反对本可汗的人,都是目光如兔子一般短浅,他们都说迁至盛乐城,赵军的铁骑一夜可以打到我们汗庭,而为什么他们没有看到,我们突厥的铁骑也可以,一夜之内,打到幽京城下!到底是我们更怕赵人,还是赵人更怕我们?”

    众人听了却是心道,就算突厥骑兵打到幽京城下,我们却拿幽京的高墙毫无办法,但赵国的骑兵要攻打突厥,就如饿狼偷袭没有羊圈和牧羊犬保护的羊一般容易。

    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敢这么说,阿史那咄苾开口道“可汗,社尔还只是小孩子,不用生气。赵军现在人马都在洛阳,河东,河南布防,防备李渊和杜伏威,在辽东,山东他们要防着高句丽人,他们四面都是敌人,哪里有兵马来袭击我们汗庭。就算他们来袭我们汗庭,论野战我们突厥人,还怕汉人吗?”

    “说得好,是我们突厥人的子孙。”处罗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横了儿子一眼。

    一旁赵德言道“可是可汗,上一次幽京之战,李重九的赵军不仅有汉军步军擅守之长,他的骑兵也有我们草原骑兵的样子,不过正如莫贺咄设所说,他们重兵都李唐,高句丽牵制了,所以目前没有余力直袭草原,但是也不能不担心。”

    处罗可汗听赵德言这么说,眉头一皱,他并非是听不进反对意见的人,他杀人,只是为了让别人畏惧自己,而不是为了堵塞言路。

    对于赵德言的意见,处罗可汗还是慎重的。处罗看向赵德言道“我承认幽京一战,赵军骑兵真的让我吃了一惊,李重九这个人比李渊还狡猾,以前我威胁室得奚部,逼迫他们让李重九削去可汗汗位,我本以为以李重九的脾气不会答应。只要他拒绝,这样我们就有借口来攻打赵国,将李重九的势力扑灭。但没有想到李重九居然肯放弃汗位,而且还拉拢了突利,令我最后出兵的打算没有达成。”

    说到这里处罗顿了顿道“不过你若是以为本可汗,仅仅是因为突利和可墩二人,让今日赵国势力一步一步做大,那就错了。”

    “可汗?”赵德言露出意料之外的神色。

    处罗转过头对赵德言道“当初本可汗之所以没有出兵攻打赵国,一来是因为可墩,突利的阻拦。二来是因为本可汗要用李重九来牵制李唐。”

    赵德言道“可汗,若是为了牵制李唐。削弱李唐即可了,为何扶植一个这么强大的敌手?”

    处罗流露出恨色道“大赵势力是出乎本可汗意料。但李渊也不是这样吗?当初他派刘文静来向我称臣借兵时,我以为他不过是刘武周,梁师都一样的人物,最多是一条狗,哪里想到李渊不是狗,而是虎,是狮子,他今日已经有了和我突厥叫阵的势力,你说我能不担心他吗?”

    赵德言恍然道“可汗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既然有了李渊,那么再多一个李重九,也是一样的对吗?”

    处罗点点头道“你这人还有那么点聪明,是的,幽京城下,我知道不可能一战灭亡赵后,所以决定与赵议和,因为我知道,一旦赵国与本汗议和后。他下一步一定是去洛阳为王世充解围,不让洛阳落在李唐手上,那么他一定会与李唐决战。本汗与他议和,就是为了麻痹李重九。”

    “李重九。李渊都是汉人的英雄,用你们汉人的话就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众人顿时明白,处罗原来是这个打算。

    处罗道“这一次李重九与李世民在洛阳城下。本汗本以为有一场决战,无论谁赢谁输。本汗都要南下,如果李唐赢,我们就攻李唐夺取河西,如果赵国赢,我们就攻幽京夺上谷,如果是不分输赢,就更好了。”

    赵德言点点头,这是突厥一贯奉行的离强合弱之策,打击汉人中最强的势力,来保持突厥的霸主地位,让他们不可能威胁到草原。

    “我的兵马都已是暗中调动好了,只等这一战最后的消息,我突厥三十万铁骑就将南下,只是没有想到两边最后竟如此收场,李重九,李渊他们都如狐狸一般小心了,李渊根本没有与李重九决战,就让出了洛阳。我还以为议和可以让二人放松对我防备,让他们只盯着彼此。”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处罗将汗庭迁至盛乐的真正原因,就是为了缩短攻打李唐,赵国的攻击距离。只是没有料到洛阳之战,最后这样草草结束,处罗只能反过头来,将部族内异己杀掉,巩固汗位。

    阿史那社尔向赵德言问道“我对汉人不了解,那么以赵先生的看法,李唐与大赵哪一个更强一点?哪一个将来会是我突厥心腹大患?”

    赵德言想了一下道“拓设的问题令我很是为难,目前而论李唐无论兵马,人口,地盘都比赵国要多要广,李重九新攻下洛阳,河北,人心还未收复,目前还不是李唐敌手,但若是时间长了,大赵有洛阳的便利,永济渠,通济渠的交通,加上李重九现在又得了杨家,卢家,王家,崔家等几大士族的支持,这河北士族与李唐的关陇门阀是可以抗衡的,所以最后大赵的势力会迎头赶上的。”

    阿史那社尔听了点点头,阿史那咄苾道“要不是有赵先生,告诉我们汉人的形势,我们真是如瞎子一般。不过现在要攻打赵国,可汗就不能不顾忌到可墩的情绪,要知道近来可墩与大赵杨家,萧家的关系十分亲密,听说两边不时有人往来。”

    处罗可汗听了神色一厉道“可墩的事,本汗早都知道了,没什么的,可墩终究是我突厥的可墩,知道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这你不用担心。”

    阿史那咄苾见处罗不快,连忙请罪。

    ps弟兄们好给力啊,昨天一晚上,已冲到了赞的周榜已是冲到了第五名。让本书挂在首页,幸福很感动啊,多谢弟兄们的点赞支持,拜谢!

    有余力的兄弟们还是支持下,一章点个赞,只要两分钱就好了,但对幸福的帮助就是无比巨大的。(未完待续。。)

2014…7…23 024008404967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



    洛阳宫;早朝退却后。

    李重九留下周旭,苏威等人于乾阳宫叙话。

    李重九看向周旭问道“洛阳修文殿内图书典籍都整理好了吗?”

    周旭回禀道“陛下,都已是整理好了,修文殿之书出自长安嘉则殿,当年有书三十七万卷;武皇帝命秘书监柳顾言等人对这些书进行编次;剔除其中重复和猥杂之书;整出御本三万七千余卷;现都收藏在东都的修文殿。”

    “我军攻破洛阳时,姬侍郎,已是命令士卒好生看守好修文殿,命人不可有毁伤。”

    李重九欣然道“姬川倒是做了件好事,这些书都是前人之心血,当年秦始皇毁书坑儒铸就大错,朕不会学他。愚民不过一时之举,但惠民才是万世之得。”

    周旭拱手道“陛下继承古训,崇儒重道,此乃明君所为。”

    李重九笑道“朕的意思当然是如此,书籍可供天下人所看,不可皇家独享,朕要你从民间多检些书手来,将这三万余卷的书籍抄录两份。一份送到幽京的国子监中,一份朕决定在洛阳设一书院,让天下有识子弟皆可来学习。”

    周旭露出喜不自胜的神情道“陛下此乃是盛事啊。”

    李重九看向苏威道“苏爱卿,你觉得如何?”

    苏威道“微臣也是觉得此事堪好。”

    李重九道“苏爱卿,朕想让你负责校书之事,另外我请你作这洛阳书院的山长。你觉得如何?”

    苏威听了不由讶然,但转念一想。校书之举,乃是流芳百世之举。对于自己这个行将就木的老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身后名更看重的。至于为一书院山长,岂非将来天下许多读书人都为自己的学生,这不仅是天大的荣耀,对于苏家人脉也是大大有好处的事啊。

    苏威道“老臣年迈,本不堪此任,但蒙陛下看重,不以微臣老朽,委以重任。老臣必当尽力而为,以报答陛下隆恩。”

    李重九听了欣慰道“朕就知道苏爱卿一定会答允的。”

    李重九斟酌了下道“朕赐洛阳书院为皇家书院,苏威就为首席山长吧,周旭你可以协理此事,请天下名儒来书院中教习,第一批洛阳书院的士子,就以一千人为限吧。洛阳书院两年肄业的士子,可免去县试,直接入原籍参加郡试。若是特别优异者。可直接举荐给朕。”

    周旭与苏威当下一并称是。

    洛阳有的是士族俊杰,五陵子弟,李重九让士族入洛阳书院读书,也是收拢人心之用。等于给洛阳士族子弟开了一条终南捷径,让他们为大赵效力。

    李重九对周旭问道“今年秋天郡学取士,进行得如何了?”

    周旭闻言道“郡学考试的章程。早已拟定,一卷为四书五经。二卷为天文地理算术农识,三卷为策论。县学郡学士子早都习以为常了,两年前的国试也是采此三卷之法为国选材,士子们和民间百姓还是比较称许的。”

    李重九听了问道“当初姬爱卿曾与我言,取人才之事,办县学郡学,非十年之功不成,而今快十年了,县学郡学着有成效,实在是令朕欣慰。这都是周爱卿你教导有功啊。”

    周旭听了连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是陛下重教育之事,奉为国策。自陛下所提的韵文,标点在民间普及后,不少如臣一般的寒门子弟,都有了读书进学机会。故而这几年郡学县学国子监所培养的人才,不尽其数啊。”

    李重九听感叹道“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越终而灭吴,而今天下寒门士族人才,都认同朕以县郡之试,为取才准绳实是不易啊。”

    周洲也想到这十年来,培养人才辛苦,亦不胜感慨,而今他最得意的两个弟子,赵欣,周洲都已是官居郡守了,这叫他如何不欣慰。

    李重九道“天下人才如过江之鲫,有才学之士何等之多,但我大赵官职有限,要尽数取士恐怕不容易啊。”

    周旭道“科举本就是国家论才取士之大典,挑选人才之中的精英,来辅佐陛下,匡扶社稷,要是人人皆可为官,何必要科举之事。”

    李重九道“周爱卿的话太偏颇了,人尚且不争一日之长短,何况一次考试,就可以定人之终生的,那些没有中第的人,不等于不是人才,科举之事虽是规范,但仍是有缺漏,你知道县试郡试国试取士,一般多少人可中第啊?”

    周旭听了李重九这么说,当下想了一下道“大赵而今几十之郡,几百之县,各郡各县教育民风也是各不同。如蓟县这等大县,每逢县试,无论是初次参与县试的,还是屡年不第的,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之多,但蓟县县试取士,能晋郡学的不过五十人,能到地方为吏的也不过二十人,加在一起十者不过二三。”

    “若是郡试那么就更难了,数县英杰并试,能进国子监的一郡不过三十人,入郡为官吏者不过十几人,十者不过取一二。最后国试,那么二十余郡精英会试,十者则不足一啊。”

    李重九听周旭这么说,心想现在都如此了,那么后世的科举不是更加艰难,范进等等的例子就不用说了,比现在的高考,过去的科举更加苛刻啊。

    李重九当下道“科举之事累人,虽是取士良途,但多少人期望一朝登第,从此鱼龙有别的,最后仍有不第者皓首穷经,白白蹉跎一生。”

    苏威在一旁言道“陛下这已是给与那些寒门士子机会了,若是以往以门第取士,那些人连得官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说陛下给不第士子,还能有在郡县为吏的机会了。”

    李重九道“苏爱卿,这还不够,比起天下人才来说,朕还需广开门路。”

    周旭当下问道“陛下莫非早有定计?”

    李重九点点头道“不错,朕早有想法,朕要改科举之道只取文官的鄙陋,也可用意选拔武职。”

    周旭听了顿时惊讶问道“陛下如何选拔武职呢?”

    李重九想了下道“朕就以此郡试为先行,在郡试不第的士子中,再进行一次考试,此为武试,为国家选拔武职。”

    “武试?选拔武职?”李重九这一番话,令苏威,周旭都震惊,李重九要这些不第士子考什么武试?

    李重九道“郡试取士,乃是文职选拔之途,以考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算术农识,策问三卷,对吗?朕在武试中,进行骑,射,书,兵略,策问五试。”

    周旭,苏威二人听了都是一愣。周旭率先提出异议道“陛下,参加郡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