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都很向往,可也知道这紫衫弓恐怕比柘木弓还要昂贵,木材属于左睿,没有陈墨或者左睿的命令随便给自己定做紫杉弓并不合适,众人只能忍了。

058 考课
    短暂的假期结束了,十来匹快马一早就到了长安城外。
    把陈墨送到皇城前,看着他过了横街,众人转身而去,陈墨的心情不错,尤其是看到门前值守的一名禁军军官。
    郭平微笑着,他承认陈墨这个医生诊治患者很粗暴,但也不得不承认陈墨的医术极其精湛。十来天时间过去,郭平的右臂除了稍稍有些不适,已经可以在皇城守职了。
    双方心照不宣的笑着,陈墨在门洞前走了一个过场,随后四平八稳的进入皇城。
    “大郎,等等我。”就在陈墨进入太常寺后就要到太医署的时候,身后传来李戊熟悉的声音。
    李戊等不及了,跑过来立刻拉住陈墨:“我学的也是疡医,大郎可要照顾我一下,这割皮解肌。。。对了,叫手术,这词好啊!可要教给我!”
    “那是当然,以后我做手术就喊上你,就像上次和廉生兄一样从助手做起,这样学的快!”陈墨笑着,李戊这小伙子为人豪爽,很有做小弟的潜质,家里条件不错,收为小弟很值。
    李戊很兴奋,这医术学到手以后还了得,他忙不迭的让陈墨做出保证:“那就一言为定,不许反悔!”
    “行了,都是兄弟,不教你教谁?给我说说马永存和白广生的事情,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陈墨看看附近每没人,立刻问起了李戊。
    李戊凑近了陈墨:“还真有发现,大郎你猜我在哪里发现了他们?”
    “快说,免的被人听到。”
    李戊嘿嘿一笑:“昨天中午在我家的酒楼,我在暗处发现他们在我家的酒楼吃酒。一共是五个人,白广生、马永存都在,另一个不太熟,好像是一甲疾医班的,叫汤瑞;还有两个大郎熟悉,就是你一甲疡医班的同窗朱钜亭和项冀两人。”
    事情已经很明确,就是这几个人,以白广生为首算计了陈墨一把。
    “我们定要想办法报复他们一下,大郎能忍,我可咽不下这口气!”李戊气盛,他不甘心。陈墨拍了拍李戊的肩膀:“有机会再说,我们没证据,以后吧!”
    李戊不服气:“就凭他们也能写出那样的文稿?有那样的配方?只有大郎才有这样的大才,他们算什么?几个小人!”
    “既然做这样的事本来就是小人,这不用你说,我们等机会,走了!”
    李戊依旧气鼓鼓的:“看将来我怎么收拾他们,宦官的人又怎么样?不一样的是人,定要给他们点颜色!”
    “别说了,防止被人听到,我们去上课,心中有数就好,这件事以后再说。”
    悻悻的摇头,李戊其实也知道宦官不好惹,只是年轻人比较热血,不服气而已。一个商人子弟惹到大宦官后果很严重,陈墨可不想害了李戊,拉着他继续小声的叮嘱起来。。。。。。
    太医署这次的课程不是再对学生们放任自留,一个崭新的课程被安排下来。
    按照往年的习惯,太医学生们要在太医博士和助教、医师等人的带领下进入民间巡疗,这叫做考课。这种考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试,而是一种考核实践能力水平的专门课程。太医学生不但要求有较高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为了给学生增加经验,这种临床实践一样的考课必不可少。
    陈墨有些纳闷,好像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安排,但却没有给他安排进入民间巡疗。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留了下来,难道自己这就算是医师了?这好像不可能,时间太短了,估计两位太医令也不过刚刚把保举文书送上去,想越级成为医师需要时间。
    “麻沸散的配方写下来,然后给你安排考课。”两位太医令召见,陈墨明白了,原来在这等着自己。还不至于,陈墨有些好笑,他规规矩矩,毫不藏私的把自己的配方写好,随后交给两人。
    配方其实也没什么秘密,只要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真假,看着配方上的几味药和用法,两个老太医令很满意。
    杜怀山把配方交给孙解:“这麻沸散还是不要广为流传的好,免的有人用它为非作歹,多配制一些备用即可,文翰兄以为如何?”
    很有道理,孙解立刻道:“其实这和蒙汗药的成分类似,还是谨慎些,配方不外传,广为应用更合适。”
    陈墨没说什么,配方交出去不会失传,怎么应用自己已经无法掌控。
    这时,杜怀山再次开口:“那些医疗器物以后再说,估计这次考课会用得到。举荐的事情也已经差不多,如不出意外,不久后陈墨你就会得到医师的任命。另外,杜郎中那里已经准备好了,下午杜郎中会来太常寺办理一些公事,顺便也会来太医署转一转,陈墨你记得在我的屋内等候。”
    应该是事先已经安排好,点点头,陈墨表示自己明白。
    “陈墨,这次考课你还是要参加的,对军中你怎么看?是否愿意去军中帮助治疗一下伤兵?”杜怀山再次道。
    陈墨一拱手:“学生学的就是救死扶伤,给我大唐勇士治疗伤病学生义不容辞。”
    孙解显然和杜怀山有默契,他开始安排:“就是军中有些缺医少药,陈墨你可以在疡医班挑两个人配合,由顾民顾医师带队,明日一同去骊山军营,那里有不少伤兵在等候治疗,带些药物,记得到了那里尽力而为吧!”
    “学生遵命。”陈墨对顾民很熟悉,他是疡医班的讲师,很负责人的一个人。
    出了杜怀山的屋子,陈墨立刻联系上医师顾民。顾民已经选好了几个人,其中就有姜粟,还有马永存和朱钜亭、项冀,另外还有李戊提起过的尹瑄。
    “我可听说陈墨你医技了得,由两位太医令保举要直接晋级为医师了,这可是好事情,以后我们可就是同僚了。”左近没有其他人,顾民也不顾忌什么,其实他比陈墨也就是大了十来岁,为人很随和。“夫子差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夫子的身份怎能随便更改,学生不敢逾越!”这可是等级极其森严的时代,陈墨不想被人诟病,顾民做一天自己的老师就一辈子是自己的老师,这一点永远无法更改。
    PS:猜到了德国赢,但过程错了,今天承诺三更,晚上还会有两更。

059 翰林待诏
    这个时代看重上下尊卑,不再纠缠这件事,顾民笑着道:“其实陈墨你应该知道,两位太医令很看重你,对你极是照顾!”
    陈墨笑着点头:“学生也知道两位太医令的好意,定不会让太医令和夫子失望。”
    “你还不知道吧,你的晋级其实属于陛下签授的翰林医官,也就是医术待诏,属于特殊的进阶,两位太医令可是下了真功夫。医术待诏名义上就是隶属于太医署,是医术精湛者的一种称呼,可以随时等待宫中传唤。比如。。。民间的医术精湛者,那些炼丹的道士、占卜、精通医术的和尚就属于此类,当然还有那些机要官员,但他们属于翰林学士院。”
    待诏属于各类因才技应诏而未有正官的人,须有皇帝诏命者的一种统称,属于皇帝特设的一个翰林学士院。待诏作为内廷供奉的性质存在,在天子长居之处之处设待诏以方便皇帝召见。这种待诏种类很多,有词学、经术、僧道、医者、卜祝、书奕等,由于待诏者在专门提供的院落中听候皇帝诏命,这些别院就被称之为“翰林院”。在翰林院供职者被称为翰林待诏,陈墨这个特殊的存在应该就属于翰林待招,不过他现在还没有被放入“翰林院”。
    翰林院距离皇宫很近,是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翰林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翰林学士学士院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分工,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翰林学士院有两名由宦官充任翰林院使,在皇帝与翰林学士间起传达机要的作用。”
    竟然和那些招摇撞骗的,掌握实权的混在一起,此“翰林院”也非彼“翰林院”,自己竟然成了一个翰林,只是无法与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相比,陈墨一阵好笑。不过,想想其中不会简单,这其中必定有杜怀山和孙解的影子,两人很稳重。而且,也必定会有杜郎中在运作,说不准还有一些朝中大佬参与其中。左睿的事情短时间不会显露,但朝中某些大佬注定会把自己记在心中,这种特例晋级无疑就是一种回报。
    这时,顾民脱离了这个话题说起了正事:“这次是要去骊山军营,人不少,陈墨你说说我们还带上谁,也好早作安排,有人选吗?”
    “夫子,二甲班的李戊不错,带上他吧!”陈墨自然不会忘了李戊。
    顾民点头同意,随之继续道:“陈墨知道骊山军中的事情吗?”
    这陈墨还真不知道,难道有什么问题?他立刻问道:“夫子,学生不知骊山军营之事,还请夫子告知。”
    “还不是因为叛贼秦宗权,前一段时间秦贼攻取了陕州、洛州(洛阳)、怀州、孟州等地。此贼野心极大,竟然窥视京畿之地,前不久开始丧心病狂的进攻潼谷关,这次血战造成很多士兵伤亡,所幸潼谷关守住了,秦贼已经撤军,我们这次就是去骊山治疗那些受伤的士兵。”
    潼谷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潼谷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曾留下:“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在陈墨的记忆中没有什么秦宗权的影子,这厮应该是被历史长河碾碎的无名之辈,他问道:“夫子,秦贼现在如何?是不是已经势弱?”
    “哎。。。陈墨你不知道,秦贼现在。。。哪里似人。。。。。。”
    秦宗权为人极其残酷,所克州县,焚杀掳掠,所过之地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如此接近于“三光”的抄掠屠杀,自然造成民众对秦宗权集团的极度仇恨。秦军所过之处,百姓或被杀绝,或逃散殆尽,秦宗权部队的后勤补给,甚至军粮都成问题。可秦宗权对此并不恐慌,他派出手下将领四出掳掠,捕杀百姓之后,把其尸体用盐腌制起来充作军粮。
    以*为食,前有异族和黄巢为例,现在秦宗权成为了他们的弟子。
    陈墨无话可说,对百姓过于残暴的人永远不会成事,他不明白,那些人连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吗?藩镇纵横,野心膨胀,这是大唐盛世之后极度衰颓的象征,也是鼎革的前奏。
    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也许自己能给这个时代做点什么,也许不能。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谁也不是万能的,穿越者同样不能!
    。。。。。。
    天气依旧很热,短暂的午休,陈墨跑到了杜怀山的屋内开始等候。
    杜怀山和陈墨相对而坐,陈墨的能力已经不用杜怀山担心,加上左睿的事情,杜怀山显得很兴奋。
    “有些事还是要告诉你,为师是京兆杜氏,从弟是兵部尚书、学士承旨杜让能,要来太医署的杜郎中名叫杜弘徽,是杜学士的嫡亲弟弟,也是老夫的从弟。京兆杜氏自周代到现在皆为士人,先祖就是克明公。”
    怪不得杜怀山有这样的能力,孙解这个竞争对手和他也走在了一切,他竟然是兵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杜让能的堂兄,另一个是户部侍郎。而这个克明公更是震惊了陈墨,因为克明公的大名叫杜如晦。
    杜如晦是谁?他位列凌烟阁第三位,第一位是长孙无忌,第二位是李孝恭。杜如晦和房玄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依赖的两个谋臣,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后来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参与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可谓对大唐王朝居功至伟。
    兵部尚书现在不值钱,但翰林学士承旨却非常了得。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首领,不是单纯起草诏令,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是现在实际上的宰相之一,被称为“内相”。作为杜如晦的子孙,杜家人被皇族极度信任,绝对是一颗很大很大的大树。
    PS:稍晚还有一更,是猜错的惩罚,德国人赢了一章。

060 大树出现
    好吧!大树露出它的端倪,陈墨起身深深一礼:“原来恩师是克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