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让王建主攻,消耗他的实力,我看这个办法不错。只是。。。国公对地方的控制不行,那些士绅都和王建有勾连,这样下去怎么行?”
    “不是还有杨副使的兵马吗?难道用不上?”毕忠问道。
    杨副使说的就是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他带来的人也不少,足足一万五千人,姚开再次对着毕忠晃动自己的大脑袋:“指望杨副使?他是王建的手下败将,前不久被打的动都不敢动,指望他。。。躲都来不及。。。兴元的敢战之兵本来就不多,去年陛下临走时又抽调了一些,不要妄想了。。。杨家人也不会全力协助国公,也不会全力帮我们,还是不要算上他为好。”
    陈墨在两人临来之前已经做了安排,攻城战绝对不使用炸城方式,就这样拖下去消耗王建。之后,不能让王建在西川独大,如果扼制不住就直接动手火拼。
    西川的战事是岐国公韦昭度说了算,一旦到了那时候,动手对付王建,韦昭度会不会同意很难说。更为重要的是,韦昭度不同意就等于私下斗殴,而且还是以寡敌众的群殴。将来朝廷还不知道怎么处理,身边的朝廷军队帮不帮忙也很难说,姚开和毕忠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可陈墨和张造的安排两个人总要听,哪怕是战死也要执行,姚开不怕,毕忠更不怕。就是感觉有些乱,也有难度,岐国公韦昭度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在彻底战胜陈敬瑄之后对付王建,几个势力掺杂在一起,这就是一笔滥仗,而且要在将来乱的不可开交。
    毕忠想了想,随后道:“听说绵竹土豪何义阳,还有安仁费师懃等很都多人拥兵自保,手下上万人,少者千人不等。王建已经遣王宗瑶去游说,不如我们也派人去,不成的话就。。。。。。”
    看着脸上露出凶相的毕忠,姚开纳闷了:“这是。。。毕将军想到的主意?”
    “不是我。。。是书记临来前交代的,书记说,当地土豪才是控制西川的捷径,如果不归顺朝廷。。。就做了他们,不能留给王建,以后可以慢慢收拾,这样才会对朝廷有好处。。。。。。”
    果然是一个狠人,还算无遗策,怪不得陈墨能够混的风生水起,总是在根子上动手脚釜底抽薪。做法完全不符合文官矜持,至于效果,姚开明白:“那就这样,反正也是闲着,马上就派人去。”
    。(未完待续。。)

269 压制带来的愤怒
    进入八月,朱全忠的兵马拔蔡州南城,完成了对蔡州城的全面包围。
    秦宗权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龟缩在蔡州城内,只剩下等死。于是,为了节省粮饷,朱全忠带领一部分军队回师汴州。
    也就是在八月的时候,由于之前孙儒的威逼,杨行密弃扬州而转取宣州,杨行密战败据有宣州的赵锽,兵围宣州。赵锽之兄赵乾之自池州率军来救,杨行密遣将陶雅击破之。赵乾之弃池州奔江西,杨行密遂以陶雅为池州制置使。
    于是在南面行营都统的基础上,杨行密被朝廷加上了一个宣州观察使的职位。
    秋粮就要入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杨复恭建立的神策左军已经初具规模,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已经算的上“兵强马壮”了。
    这时候,为了“和平”,杨复恭建议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检校侍中。
    在这之前,朱全忠加了侍中,李克用加了侍中,左睿加了侍中。现在,多李茂贞一个人也不多,反正就是虚授,于是为报答这些藩镇对朝廷的支持,李茂贞也成了侍中。
    为了让报答满存对自己的恭顺,杨复恭建议升凤州为节度府,割兴、利州隶之,以凤州防御使满存为节度使、同平章事。皇帝和诸位宰相商议一番,也同意了。
    杨复恭越来越满意,混的好,越来越吃得开,皇帝信任。朝臣无敢不从,太让人兴奋了。
    太极殿中,皇帝陛下正在和几位重臣商量目前的局势。
    “陛下。西川之战恐将天长日久。秋粮入库,京师粮足,不若用东川、山南西道和黔州的贡赋支援西川,这样也省了奔波之苦,正好军用。”
    开口提议的是杜让能,没等皇帝有所反应,宰相萧遘立刻表示了赞同:“杜相言之有理!陛下。微臣认为此计甚妥,西川路途遥远,省去来回所耗。此乃上上之策!”
    “陛下,西川有岐国公坐镇自然稳妥,虽一时不能全功,但亦无忧。兵精粮足方是取胜之道。杜相与萧相言之有理。微臣也认为此计甚妥!”孔纬也算得上是宰相了,西川虽然一时不能平定,但也是早晚的事情,他自然不甘落后。
    “不是姚开姚将军和毕忠毕将军也去增援西川了吗?朕听。。。陈郎中说,毕将军可是炸城好手,无坚不摧!加上山南西道,王指挥,还有岐国公所属各路兵马。用得到太长时间吗?”皇帝纳闷了,这么多兵马。已经过十万,兵精粮足,还赢不过一个陈敬瑄?
    “陛下,据西川线报,成都府城背靠群山,府城全部是厚达几尺的巨石为基,毕将军虽擅长炸城,可也炸不开如此坚城。陈敬瑄在西川经营日久,兵马都是本地土著,人数上亦不少,守城并不吃亏,因此。。。。。。”
    反正没几个人知道炸药的威力,也不知道姚开和毕忠在出工不出力的消耗王建,还在背后不停捣乱。这不能和皇帝说,杜让能和萧遘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不过。。。难度要摆出来,只是很可惜,无坚不摧的炸城神话好像破灭了。
    “诸卿所言公忠体国,朕允了!”皇帝理解了,既然这样就慢慢的来。
    皇帝已经从宫廷事件中恢复过来,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天下局势,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定。年轻的皇帝经历的事情很多,想一想曾经颠簸流离,想一想以前的不稳定,和这段时间比较,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皇帝允了,但不是最后的结果,除了朝堂文官,还有枢密院这一关,因为枢密院实际上才是管理军事和财政的最重要部门。枢密院同意不同意,这还很难说。
    这烦心事随后再说,杜让能果断转移了话题:“东都之战结束了,陛下看是不是要封赏一番?”
    前不久,趁着秋季来临,河阳的张全义不甘心失去东都洛阳。不过,不甘心的后果很严重。张全义领兵三万进攻洛阳,谁知,在洛阳城下拉开架势,仅仅半天时间就被陈崮手下的掷弹手炸得鬼哭狼嚎,紧跟着,董怀玉领兵出城,一直把张全义追到了河阳城内。
    好在洛阳的骑兵被漫野的庄稼延缓了进攻脚步,不过张全义带领的士兵也损失过半。
    这还不算完,正是秋收季节。没事可干的董怀玉当了一把好农民,他带领的士兵把河阳府附近的庄稼和人口狠狠收拾了一番,随后赶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运粮车和百姓回了洛阳。
    很搞笑的一次作战,也很解气,之前陈墨已经说的比这还要过瘾,皇帝差一点没笑出声,强忍着保持住皇帝威仪,皇帝陛下很痛快的做出了回应。
    “自然要封赏,将士们忠心为国,朕岂能寒了忠君爱国心。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就加辅国将军,另外授通议大夫,其余将士诸位爱卿议一下封赏,这样可好?”
    果然是有亲有后,董怀玉是皇帝的大舅哥,勋授冠军将军已经是正三品上,这次直接就是二品的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虽品级不算太高,可更牛,所谓的授和加授完全不是一码事,授就是实授,董怀玉做了通议大夫就可以有资格参与政事堂公议了,这完全是文武通吃的节奏。
    “陛下英明!”
    反正是各种高官封的遍地都是,也不缺皇帝大舅哥这一个,各位大佬也不在乎,立刻附和。
    兴奋就有所表现,这种表现有时候会过头,而且毫不自知。
    就在众人围绕着皇帝欢欣鼓舞之时,杨复恭远远到了,一顶两人抬的小肩舆出现,杨复恭稳稳当当坐在上面来到殿前。
    只有皇帝和皇族内眷、妃子才有资格在宫内乘坐,杨复恭竟然乘肩舆而来,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奴才身份。毕竟是孔子后裔,一向看重礼仪规矩的孔纬看不下去:“陛下,复恭这个家奴竟然在宫中乘舆,眼中哪有陛下?”
    杨复恭乘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杨复恭几乎不离开内宫,皇帝一直也没在意,孔纬的提醒让皇帝皱起了眉。
    很对!一个家奴竟然在宫内如此招摇,杨复恭有什么资格?年龄没有老迈到的走不动的时候,在宫内乘舆根本就是超越礼仪的事情,杨复恭严重越礼了。
    此时,毫不自知的杨复恭悠悠然下舆。
    满脸小人得意的样子,杨复恭微微昂着头,内侍和禁军侍卫纷纷向他致意,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户部尚书张浚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陛下,杨子烙如此行径就是不把陛下看在眼里,陛下和皇家的威仪何在?待微臣斥他一脸!”
    众人谁也没说什么,因为谁都知道张浚本来是杨复恭之前提拔上来的,随着杨复恭一度失势,他转身就依靠了田令孜。谁知道风水轮流转,田令孜失势,杨复恭重新站在了权力顶峰。张浚想要重新回头,可惜,杨复恭对喜欢“摇头晃脑”的张浚已经看不上眼,根本就不理会他,还总是给他制造障碍,双方的关系已经撕破了脸无可挽回。
    皇帝也没说什么,因为杨复恭已经过来了,远远的就开始行君臣之礼。
    除了乘舆,杨复恭见了皇帝还算规矩,还有正事,皇帝也不和他计较了,召唤一声,杨复恭也加入了商议国事的行列。
    杨复恭落座,皇帝立刻执行自己的封赏计划:“东都大胜,朕自然封赏,卫爱卿先给加一个谏议大夫;东都留守陈崮陈将军加授归德大将军;董爱卿加授归德大将军,授通议大夫;其他将士另行封赏,杨爱卿看这样如何?若可行,朕就颁旨,让吏部行文,枢密院通过。”
    皇帝满是商量的口气,因为枢密院实际控制在杨复恭手里,谁知,杨复恭却不给皇帝面子,他竟一脸肃然的站起来:“陛下,东都大胜进行封赏本是应有之义,其他将士官员尚无疑义,只是董将军已经位列三品,再授通议大夫,这样不符合国体,外戚权威过重于国不利,请陛下三思。。。。。。”
    谁也想不到,施施然而来,一向对皇帝恭顺的杨复恭竟然这样教训起了皇帝。就连皇帝自己都想不到,他愣住了,一时间,场面很尴尬。
    户部尚书张浚眼睛一瞪就要发飙,一旁的工部尚书郑昌图一把抓住了张浚的手,狠狠的掐了他一下。
    张浚徒然间明白了,文官们和宰相在看热闹,看来是要让皇帝和杨复恭对掐,无论谁胜谁败,都是文官的胜利。张浚恍惚起来,怪不得杨复恭最近这么翘尾巴几位大佬也不阻止,还对杨复恭安排的事情一路畅行无阻,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一点不给面子,皇帝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随后有些通红起来。
    “董将军本来就是勋授三品,这加一品有何不可!凭借昔日血战潼谷关险些丧命,凭借这次东都大胜的斩获有何不可?”
    “陛下,董将军毕竟是外戚,不如这样,给董将军加食一千户,授河阳刺史如何?”
    杨复恭和皇帝的面红耳赤截然不同,他很平静,也不缺乏恭敬的姿态,就是。。。对董怀玉压制的太狠了。
    。(未完待续。。)

270 为了反对而反对
    压制董怀玉当然有原因,如果董怀玉不是董贵妃的兄长杨复恭也不会这样。
    另外,杨复恭也很阴险,河阳还在张全义的控制之下。这的做了河阳刺史,董怀玉想要去上任就要拿下河阳,当然,以东都洛阳的实力拿下河阳没有问题,问题是拿下河阳以后怎么办?
    河阳与洛阳距离并不远,只有不到百里,可河阳与洛阳之间还隔着一个邙岭,还有一条黄河。拿下河阳不难,严重的问题是怎么守住?河阳孤悬在黄河与邙岭之北,董怀玉占据河阳不但张全义不答应,朱全忠恐怕也不会答应,李克用的盟友河中的王重盈恐怕也要窥视。
    三战之地,等于死地,东都增援起来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这等于让董怀玉去送死差不多。
    杨复恭最近干的事不少,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无论怎么样,皇帝都是支持的态度,文官方面也是顺着皇帝。今天,杨复恭的阻挠让皇帝有些恼火了。
    “举贤不避亲,董将军虽是外戚,可骁勇善战,天下皆知!朕的眼睛雪亮,此时就这么定了,朕做主了!”
    皇帝毕竟年轻,也不知道迂回,这件事本来等于要讨价还价,一切商量着来,谁想到皇帝如此意气用事,就差没说出这是我李家天下,关你何事了!
    这次杨复恭愣住了。
    皇帝和杨复恭第一次出现严重分歧,文官们谁也不开口。一副乐见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