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行大唐-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太医署新建的一整排瓦房中,几名学生在忙碌着。
    “一会陈医师要施展洗涤五脏之术,也不知道让不让我们旁观?”这是一间里外套间结构的手术室,陈墨刚刚建起来的,这些太医署的学生正在进行最后消毒工作。
    手术室内是一种全新的布局,手术台很高,各种室内器物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泼洒和消毒工作做得很仔细,几名学生无疑对陈墨充满敬仰。这些器物是陈医师的杰作,充满着神秘感。都学过理论知识。有的还曾经做过陈墨的助手,不过这是第一次使用这间手术室,也是陈墨最近第一次要施展自己割皮解肌,破开五脏的手术。让这些学子们无比向往。
    “听说有些军中医官要观摩。助手由陈医生自己挑选。”这个机会难得,一名学生一边说,他眼中的向往之情流露出来。
    太医署的学子们没有人会称呼陈墨的其他官衔,这个太医署医师是他们的骄傲,也是太医署的骄傲。
    在几名学子准备完毕,正在向往自己能不能上手术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准备好了吗?”陈墨的声音在外面传进来。
    “准备好了!”几名学生赶紧出屋齐声回答。
    陈墨身边跟来的人很多,有太医署的学子。也有军中的医官,这次陈墨要亲自言传身受。
    “你们几个就不要离开了。换衣服吧。”陈墨对几人看来很满意,一边说,他扭过头:“手术室太小,大家都想进去观摩,不过不能去太多的人,你。。。你。。。你们几个跟我进去。”
    。。。。。。
    。。。。。。
    “这种疾病叫做阑尾炎,典型症状是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会有压痛和反跳痛。。。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根据各种症状的综合情况来判断,不可出现误诊。。。手术体征出现,诊断失误就等于完全性的医疗事故。。。。。。”
    病人是一名士兵,陈墨正好借这次机会让学生们实践一下,也利用一下自己新建的手术室。
    医疗的进步离不开基础的学习,也离不开实践,陈墨的言传身教可谓认真而仔细,普及自己的外科技艺是他的责任。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陈墨的愿望是教授大量实用型的学生,让整个大唐呈现一个不同的医学时代。
    陈墨建起了十座手术室,当然,这是一个和某些时代不一样手术室,条件有限,手术成功率要低上很多,不过已经相当不错。有巨大财力的支持,陈墨正在向自己的目标走去。
    无论是神秘还是神奇,陈墨无疑对这些学子有着充足的诱惑力。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学子们士气高涨,那些基础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他们急需进一步的提高,陈墨那个目标好像并不遥远。
    阑尾炎对于陈墨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术,这个手术当然也有风险,不过对陈墨来说,失败也不会于什么后续麻烦。他需要做的是抗感染,预防这名士兵的腹腔感染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手术很快,也很成功,一个时辰不到陈墨出了手术室。
    很顺利,陈墨对自己很满意:“那个丁五,你过来。”
    “书记,什么事。”一直在外面的牙兵首领丁五听到陈墨召唤赶忙跑了过来。
    “我记得你的包皮有些长,今天就一并解决了吧!”
    我是包皮过长,可这大庭广众之下。。。丁五差一点要找地缝钻进去了,后悔的肠子都青了,他没想到让陈墨看看病会有这样的危险后果。
    “包皮过长会影响你的性福,为了你的性福,本观察决定今天就给你解决了它,让你将来有一个性福的美好生活,来吧,就现在!”
    陈墨的表情很正常,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但这话听着让人直打冷颤。
    丁五悲剧的一句话也不敢说,心中却在大喊:“你给我做了可以,能不这样嚷嚷吗?”
    “我记得陈医师说过,包皮过长不利于。。。一个小小手术就能解决,陈医师赶紧师范吧。”一名学生这时候站了出来,他记得陈墨上过一个这样的课,尽管时间不长,但给人的记忆很深刻。
    “看到了吗?学生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吗,今天就给众人做一次示范好了。”
    陈墨的话听着越来越难受,丁五要哭了,拿自己做实验,还要用jj做展览品,太悲剧了!
    可是。。。陈墨的话丁五不敢违背,低着头,他什么话也不敢说,只剩下满脸通红。(未完待续。。)

223 我爱你们
    。。。。。。
    。。。。。。
    医学的改良和灌溉系统一样,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陈墨做的有板有眼,而且风生水起。
    在这种努力中,冬天来了。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春秋时代,聪明的华夏先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要驱除寒冷,“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和新年一样重要。
    和后世不同的是,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就出现在冬至。大唐的冬至节要祭祖,要举行家庭聚餐。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这个节日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所以,放了假的陈墨和自己的一帮兄弟出现在了子午村。
    祭拜天地,上坟是陈墨的第一项工作。随后带着礼物串门,很多亲友不能因为地位的改变而生疏。常年跟着自己,这些手下弟兄们也不容易,虽然都有薪水。总要表示一下。
    回到家,已经是午时。
    饭菜齐备,老两口就等着陈墨了。
    子午村内不用担心安全,除了门外有几个牙兵守卫,手下人都去了军营,展青也回了老家,这是陈墨这近来第一次单独面对父母。
    尽管有着一个不一样的灵魂。可这两位老人给了自己太多的爱和关怀,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总是缠绕着陈墨。
    突然,陈墨发现父母头上的白发增多了。
    “阿爹。阿娘,我爱你们。。。。。。”
    这话能听懂,可是,太突兀。太奇怪了。六娘看着陈墨:“大郎今天怎么了?你是不是最近身体不适?”
    “没什么阿娘,我就是想说出来,说出我有多爱你们。”
    “傻孩子,你不说阿爹和阿娘就不知道?京师那么多事情要做,还要顾及阿睿的作战,大郎还总是抽时间回来,我们都明白。。。其实,只要你过得好就行。有小汐和冰儿她们在身边,有那么多护卫。阿爹和阿娘很放心。”
    其实。。。哪里放心。陈墨几次身陷险境,这些两位老人都知道。军中作战的凶险也知道,京师的明争暗斗同样知道,只是二老不愿意提起罢了。
    。。。。。。
    。。。。。。
    回到京师,已经是寒风阵阵。
    不知不觉中,一个新年竟然距离又不远了。
    陈墨的生活依旧忙碌,但却是陷入一个幸福的忙碌中。左盱老两口是一个催化剂,让这个家中充满了欢笑,因为他们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享受这种生活,这让他们更能感觉到年轻的那种美好。
    没有皇帝在,没有诸位高官,这个京师好像没有什么两样。生活要继续,街头依旧繁华,小商贩们推销着自己的货物,各色人在不停穿梭,门面的牌幡迎风招展,谁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这难得战后平静。
    这是陈墨第一次陪着左盱老两口上街,繁闹的街头充满着生活气息,也让老两口一直露着慈祥的笑容。
    “没在京师街头闲逛很久了!”
    左盱很感慨,因为这是他第二次带着妻子逛京城。第一次遥远的左睿那时候还没有出生,那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牙兵,是心中充满向往,带着新婚妻子第一次进入繁华的京师。
    “我记得当时你给我买了一个手镯,还犹豫了很久。”
    “那也是我的一片心意,买了那个手镯只剩下一顿饭钱,连住邸舍的钱都没有,后来没办法住在了大将军的门房里。再后来。。。送你回老家我还是借的钱,我也不容易啊!”老伴在揭短,左盱笑了。
    想起当时的情景的确感慨万分,没有钱,也没有房子住。自己在军中闯荡,让妻子在老家住了很多年。直到小汐出生后才有了改观,不过在老家的新房他也没住上,因为那时候吐蕃入侵河西,左盱正随着张造征战在河西。也正是在那次彻底削弱吐蕃的大战中,勇猛的左盱熬成了一名小军官。
    这是幸福的老两口,儿子成了名声显赫的大将军,还有陈墨这么一个能干的未来女婿,还能求什么?
    悠然的漫步,除了比较熙攘,长安城的治安看起来非常好。起码比皇帝在的时候好多了,军管加上对坊丁的严格要求,整个长安城的秩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了偶尔发生唐人的习惯性打架斗殴,几乎没有刑事案,整个城区都有士兵严防死守,犯了事想跑都没得跑,谁也怕被天成军士兵直接砍死。
    什么事都不是绝对,也就在一行人说说笑笑的悠然中,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叫喊声。
    “去看看怎么回事?”
    陈墨的话音刚落,没等身穿便装的牙兵行动,在前面负责警戒的士兵已经跑回来。
    “是太医署的学生,和街上的一个药铺有了纠纷,那家药铺的人好像有些来头,很嚣张。”
    陈墨皱了皱眉,他瞬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为了锻炼太医署的学生,陈墨每个月都会让他们上街和去乡下义诊。碰到贫苦的人,这些学生总是秉承陈墨的爱心泛滥,因为陈墨有钱,看病不要钱,施药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些学生一定是触动了药铺的利益,否则也不会有人在这种环境下和太医署发生冲突。
    “去看看吧。”
    陈墨的话音一落,丁五迈着别扭的步子挡在了前面:“大郎还是算了,些许小事,让别人去管吧。”
    还没有好彻底,这个丁五就一定要跟出来,当然阻止也是为了陈墨和众人的安全。
    “那就清理一下街头,我随后再过去。”碰到了总要管,不伤了和气最好,好不容易恢复过来,陈墨怕到时候士兵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现在的京师是陈墨的地盘,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牙兵出去不久,一队士兵火速在街头开始了清理工作。其实很简单,除了发生争执的双方,其他人等全部赶走。(未完待续。。)

224 被洗脑的儿子
    这是一处位置不错的门面,占据了街面的两间,门面上还有一个醒目的永安堂的大字牌匾。
    永安街在京师这个地方属于繁华所在,距离皇城不算远,一般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这里逛一逛。能够在这里有这样两间门面,这家药铺的主人看来也不是什么普通人物。
    “陈医师,这家药铺的人把我们的义诊摊子给掀了,还口出不逊。。。。。。”
    几名太医署的学生看到陈墨过来,其中一个名叫宫显的人,跑过来就和陈墨诉起了苦。
    药铺前有三个下人打扮的壮年人,三人站在药铺门前冷冷的看着几名学生给陈墨汇报,面对人多势众的陈墨等人,并没有什么害怕的神情,只是在冷冷的旁观。
    这事情没什么对错,太医署的学生免费给百姓看病属于义举。而作为靠诊病卖药的药铺也没有错,人总要生存。陈墨可以理解,这不算什么棘手的事情,只是看样子这家药铺的主人有些霸道。
    “你们几个把东西收拾一下。”吩咐过几名学生,和左盱老两口与小丫头们交代一番,陈墨上前两步:“把你们的主家叫出来,我来处理此事。”
    一名壮汉看了看陈墨,看这样子不是一般人,大汉扭头去了药铺里面。
    陈墨皱了皱眉,这家药铺的下人如此没礼貌让他感觉很不舒服,想来主家也是习惯了这种做派。
    不久,一名身穿锦袍的老者在药铺中走了出来。
    “这位是陈医师?陈墨没穿官服。但一身衣服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这位老者倒是很有礼貌,他向陈墨拱手一礼。
    “老丈请了。请问可是这家药铺的主人?”陈墨一边问一边回礼。
    “小老儿白敬业见过陈医师。”
    “有什么话好好说吗,今天的事情可能学生做的不对,请老丈海涵!”陈墨没有自报家门,报出来好像有仗势欺人的意思,所以他直接奔向了今天的问题。
    名叫白敬业老者可能也没意识到,这位陈医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