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夹克和西式套装 作者:都筑道夫-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的条件,我也会感觉轻松些。”

    “明天还要继续去查访吧?”

    “还不知道能问出什么呢。如果是一时冲动而下手杀人,其动机是潜伏在内心
的。即使是平常来往密切的邻居太太们,也不见得就完全没有动机。”

    “那是当然,不过,那个耙子实在让我想不通。耙子原本放在屋梁上,而那六
个榻榻米大的房间就是行凶现场。”

    “是的。”

    “房间里头不会是铺地毯,地毯上放着桌子吧?”

    “哦,那原来是和式房间。”

    “这么说,被害人和凶手原来都是坐在榻榻米上,凶器是水果刀还是菜刀?本
来是放在哪里的?”

    “放在盘子上,是用来削苹果的,那些削好的苹果只有死者吃了一片,凶手好
像没有吃。”

    “谈话时发生争执,凶手就拿了菜刀,被害人因事出突然,在受伤以后才拿到
那个耙于。”

    “大概是吧!不过也可能是两人正谈到那间庙的事,就从房梁上拿下耙子。就
在她拿着耙子时发生凶杀案,那也是有可能的。”

    “那个耙子坏了吗?”

    “没有坏。但是竹柄和丑女面具上沾了很多血。”

    “若是这样,我还是认为她在受伤后才去拿耙子的。如果她本来就把耙子拿在
手中,当然会用它来抵抗对方的凶器,耙子多多少少会碰坏。”

    “也许是的,因为屋梁上也沾了血迹,可能是受伤以后才去拿耙子……但那时
虽拿到耙子,却已经是不能当做武器使用的状态了。”

    “被杀伤以后,如果想找对抗的武器,是不是会站起来伸手去拿屋梁上的东西
呢?难道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代替吗?比方说把盘子扔过去?”

    “当然,那里还有皮包或花瓶,都可以用来打对方。爸,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在想,死者拿耙子是另有含意的。”

    “什么含意?”

    “五郎,被害人是不是想用耙子来暗示凶手的身份?”

    “什么?”

    “两个人一起谈话,还多叫了一份鳗鱼饭要请对方,不管有没有诚意,至少对
方是个无须设防的人,而她竟被一个丝毫不须戒备的人杀了,她一定很生气,死得
太冤枉了。”

    “那当然!”

    “可是她不能呼救,也无法打求救电话,因为凶手就在眼前,说不定凶手还阻
止她求救呢。也许是颈部割伤发不出声音,所以拼命抓住耙子,想暗示凶手是谁。”

    “可是,耙子上没有写任何字,或是某人的名字……”

    “既然没有任何字,会不会是卖耙子的人?或是制造耙子的人?”

    “大概不是吧,如果是那样,凶手一定不放心,会设法销毁的。”

    “是一起去庙里的人吗?据说她是和四五个邻居太太一块儿去的……”

    “那是没有办法暗示是四五个人中的哪一个,我想应该不是一起去庙里的人。
凶手虽然没有发觉,但那耙子一定暗示了一个人的名字或特征。”

    “一定要凶手没有发觉吗?”

    “当然要。死者拿到耙子时,凶手一定还在身边,死者若是块头高大的女人,
仲手拿屋梁上的靶子井不困难,但也必须尚存一口气才能拿到,而凶手一定以为她
是拿耙子来自卫。死者拿着耙子准备向玄关爬去,但却没又力气动了,这时凶手急
忙从后门逃走。”父亲对自己所说的话好像很满意,边点头边又说,“所以凶手到
现在还没想到棉田登喜子拿耙子是用来暗示他的。”

    “可是,被害人的暗示究竟是什么呢?”

    我皱起眉头陷入沉思。

    5

    “那不过是支普通的耙子,上面只有一个丑女面具而已。不,等一下。”

    我咬紧嘴唇继续思考。

    “丑女面具又叫多福,而庙的耙子所代表的意义是要把福耙进来。爸,会不会
福地就是凶手呢?耙子是不是用来暗示福地的福呢?”

    “你是不是还想说因为多福面具上沾了血,就像说相声的人一样说是福血(日
语的血与地谐音)嘛!”

    “怎么会呢?”

    “当然不会。沾上血与暗示应该是没有关系,照你的说法只暗示一个福字,我
想该不会那样含糊笼统的。”

    “好像刚才说过那东西叫鬼耙。”

    “我没看到那东西,不过从你描述的情形看来,大概是鬼耙吧!”

    “这样说来是和鬼有关系罗。可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的人中,没有人的名字
上有鬼字的,也没有人做和鬼有关的生意。”

    “我不认为被害人知道这种耙子就叫做鬼耙,我想她的暗示应该和耙子名称没
有什么关系。”

    “那么,会是什么情形呢?”

    “被害人49岁,大正末年出生,是在东京出生的吗?”

    “据说是的,好像是在下谷出生的。”

    “这么说大概是在战前就和那庙宇有关了,而且关系密切,你想想看,那种人
看到耙子会联想到什么?那就是死者所要暗示的。”

    “是什么呢?”

    “看到耙子,如果是男人,大概会联想到吉原。”

    “吉原?到目前为止,被害人的亲友中还没有叫吉原的哪。”

    “我是说如果是男人,但是现在死者是女人。”

    “那么,女人从那个耙子可以联想到什么呢?”

    “你还不明白吗?”

    “不明白。我只知道战后那个庙。”

    “现在也是一样。看到耙子联想到麦穗做的发饰,或是那里特有的食物,如芋
头或山楂片……”

    “芋头就像婴儿的头一样大,蒸熟后就用竹签串起来,山楂片就好像薄薄的一
片饼干。在我小时候,爸您常买回来给我吃,不过,我并不认为那东西很好吃。”

    “有过那样的事吗?不过,山檀片是任何地方都有出售的。”

    “那么,芋头呢?”

    “芋头和耙子一样,是那个庙的特产。有人称它是芋头,也有人叫它大头,好
几种称呼。可是在东京并不叫芋头或大头,通常是说唐或头,写的时候就写‘唐之
芋’(唐与头谐音)。”

    “唐之芋……东野(唐之与东野谐音),爸,难道凶手是东野吗?”我忍不住
大声地说。

    “我是那样想。”父亲闪闪发亮的眼睛好像很有信心,他点点头说,“如果棉
田登喜子去拿那支耙于,目的是想暗示谁是凶手……如果我没猜错,被害人认为耙
子能暗示东野是凶手。”

    “可是,爸,由于棉田登喜子的死,东野也会受到损失呢。”

    “一时冲动而起杀机时,往往不会想到利害关系,这是突发事件应该是可以确
定的吧。”

    “那是当然。”

    “棉田登喜子提了150 万现款,然后和某人准备一起吃鳗鱼饭。”

    “是的。”

    “那个预备和她一起吃馒鱼饭的人毫无疑问就是凶手。东野的家就在现场附近,
能够替他的不在场作证的只有他那身体虚弱的太太。”

    “可是他曾在3 :40分时接了一个电话。”

    “3 :40分,在时间上足够他杀了人再回到家了,他不是就住在现场附近吗?”

    “也许,杀了人再跑回家还不到3 :40分……”

    “东野是得到偶然的帮助,逃走时碰巧没有被别人看到,跑回到家又正好有人
打电话来,这些大概都是偶然吧!”

    “偶然的情况固然是有可能,可是……”

    “东野可能是要向被害人借钱,一定是第一次。被害人答应以后就准备了150 
万元。东野来拿钱时,被害人登喜子就预备请他一起吃鳗鱼饭。到此为止,一切都
还很顺利。”

    “然后发生什么事呢?”我急忙问。

    可是父亲耸耸肩说:“我怎么知道呢!我既不是千里眼也不是铁嘴直断。”

    “爸,您可千万不要推理到这里,然后就丢下不管了。”

    “我不是丢下不管。福地所说的可能是事实,如果能查到我所推论的那种事件
的话,福地就是清白的。但是别忘了,到此为止都是推理。被害人到死还紧紧抓住
耙子,是否为了暗示谁是凶手?这也是推理得来的,一路推理下来的结果,得到了
杀棉田登喜子的人可能是东野的结论。到此为止,我对推理出来的情节还蛮有把握
的。”

    “我也认为很有道理。”

    这时候父亲却缓缓摇头道:“可是,以后所发生的事就无法推理了。到底什么
事情刺激了东野,使得他拿起水果刀来杀人?除了现场目击者,谁也无法知道。即
使目击者,说不定也无法了解其中缘故。可能只有东野自己知道了。不过……如果
不必负什么责任的话……倒还可以想象一番……”

    “爸,用想象的也可以,如果东野是凶手,他和据田登喜于是不是有肉体关系?”

    “我也是这么想。一个39岁年轻力壮的男人,太太体弱多病;而女人虽是49岁,
但女人四十一枝花是不错的。登喜子若没有一点诽色新闻,那就是她用某种方法去
解除性欲,而对象就非东野莫属了。她的土地让他管理,但主权仍操在自己手中;
她的身体也让他做适度的管理,但自己仍紧紧抓着领导权。”

    “登喜子完全是在利用东野。爸爸的想法是这样吗?”

    “哦,东野可以说是管家兼男妓。可是如果东野心里想不开的话,会很苦闷而
且不满。”

    “就像沼气一样储存累积,即使能勉强地抑制,一旦因摩擦产生小小火花就会
引起爆炸。”

    “也许被害人一句无心之言而成为导火线。”

    “这么说来,东野的太大可能知道丈夫杀了登喜子。”

    “有八分可能,她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就替丈夫做伪证。东太大是个生病的女人,
也许会令人感到不便,但突破的防线就在她身上了。然后接下来的是钱,是否极需
要那笔钱……”

    “父亲的表情和方才推理夹克西服套装时的表情不同,他的脸呈现出极度的忧
郁。所以我决定今天的谈话到此告一段落。

    “我明天会去调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