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1:模块化造船与陆上造船法都对大型吊机等重型机械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二战时期不太可能用到万吨以上的舰船建造中,但是几千吨、特别是一两千吨的轻型军舰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注2:苏联红海军当时实力虽然不济,但是驱逐舰乃至巡洋舰还是能够建造的,而德国与英国虽然工业力够,但资源却是很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应用后,任何一个列强的造舰能力都会显得过剩,资源将成为唯一的限制因素。
  注3:舰载机对飞行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护航航母则是一种廉价化的特殊航母,主要起辅助作用,这两者之间无疑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对于飞行员基数普遍都有几万人乃至几十万人的列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几乎没有业余飞行员储备、连陆基飞机的飞行员也需要从头培养的中国来说,这却是几乎无解的难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护航驱逐舰

      中方提出的设计要求是,航程不少于3000海里、吨位在10001500之间、主要用于反潜、但也具有不错的防空能力与一定的对海对岸攻击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xìng,听了中方的要求之后,这个时空的美国人还是将其命名为为护航驱逐舰
  这款本时空的第一种护卫舰的设计主要由美国专家来完成,中国技术人员则以学习为主。没办法,国内这方面的基础太薄弱了。按说其实早在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就有建造万吨巨轮的设备条件了,但只有江南造船所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过四艘万吨货轮,而其后却一直要到将近50年后,中国才再次造出,而在此期间中国造船工业至少在硬件上明明是持续进步的,乍一看似乎很令人费解。。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缺乏合格的船舶设计人员(注1),解放前能够造出那四艘万吨轮是因为美国提供全套设计图纸的缘故,而胡卫东虽然记得不少经典战舰的结构图,但jīng细程度达不到专业水准不说,还都是战列舰、航空母舰等主力舰的图样,根本就用不上,这也难怪,即使是再狂热的战舰爱好者,又有几个对潜艇以外的中小型舰船感兴趣并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呢?
  由于二战时期潜艇的航速很慢,因此反潜舰艇的速度只需要能够跟上舰队的巡航速度就行,所以经济xìng更好的柴油机就成了这款“护航驱逐舰”的首选,而由于美国所产的船用柴油机xìng能不佳(历史上美国以柴油机为主要动力的舰船最大航速普遍也就在20节出头,与德国柴油机动力舰船二十七八节的最大航速根本无法相比。),后来中国赤sè党与德国秘密开始全面合作之后,便将其换成了德国货。使得该舰的航速与续航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德国派来中国的军舰设计师更充分展现出了领先于世界的结构科学水平,将这款护卫舰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适航xìng和抗沉xìng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融合了美德两**舰设计思想jīng华的改进型与中福国际在美国订造的4艘(单价800万美元)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以致于后世的军迷干脆就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军舰,这款被命名为“江南级”的护卫舰基本参数如下:。。
  满载排水量:1520吨;
  主尺度:全长93。27米,全宽11。13米,吃水2。67米;
  航速:21节(改进型为28节);
  舰员:186人;
  主炮: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2座;
  副炮:单装88mm高shè炮4座;
  鱼雷:三联21吋鱼雷发shè管1具;
  防空兵器:单装57mm高shè炮4座。双联装37mm高shè炮2座,双联装25mm高shè炮2座;
  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8座。火箭深弹发shè器2座。
  除了作战舰艇,中福国际还购买了登陆舰等吨位较大的辅助舰船带回国内仿制乃至改进,虽然其中一部分舰型其实不能算是“非进攻xìng武器”,但因为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蔑视,美国人大多都认为只要封锁技术,中国就不可能自己设计建造出大型的军舰,而“没有强大的远洋海军。这些舰船只是玩具。”,因此这些辅助舰只的采购并没有遭遇到胡卫东预料的巨大阻力
  其实,如果按着胡卫东自己的意思,成品的军舰他是一艘都不想买的,但是某些军舰的建造技术美国人不肯转让。只能将成品买回去山寨。更重要的是,如果只买技术和设备,那么就只有上游的造船机械生产商大获其利,而美国海军与造船厂却得不到太大的好处,难免不在暗中下绊子,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收买了,道理就和后世的中国zhèng fǔ购买大量美国国债一样,说到底还是中国现在的国力太弱了,尽管比起当年人家直接开着军舰来抢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算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花销,海军装备方面中福国际的支出几近2亿美元,比花费最大的陆军一块也小不了多少,而如果加上民船建造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总金额更是超过了5亿美元,远在陆军之上。这固然是因为海军基础薄弱,加之本就是烧钱的行当,因此投入自然小不了,更是因为胡卫东深知从美国引进海军装备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机会十分难得,过了这村就没有那店了,所以采购十分坚决。何况此时胡卫东还并没有德国一定会同意与赤sè党全面合作的把握,而且即便同意了,能够转让多少技术和设备也得打个问号
  与购买美**舰的动机类似,中福国际为了“收买”美国zhèng fǔ与其背后的那些大资本家,不得不花费大笔美金用于购买民用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人才,其中7亿多美元用于造船、钢铁等与军工关系密切、或者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还算是有些价值,可差不多同样金额的巨大花费砸进了纺织等相对不太必要的工业部门或者价值更小的其他用途,却令赤sè党上下普遍心疼不已。倒是胡卫东相对更想得开,知道后只是略显苦涩,便很快又露出笑容道,“也好,省得战后军转民时的阵痛太大,早点将现在‘重轻农’的畸形经济重心分布纠正过来,变为后世新中国花了近30年才完成的“农轻重”的合理状态,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反正即使没有这次的引进,鬼子也蹦达不了几天了,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为战后恢复作好准备了”
  注1: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也是一个原因,当时很多部件乃至钢材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对于工业建设一直以盈利能力为关注重点的老蒋宁可多造经济上更加划算的小船,而新中国则受到西方长期封锁,直到在苏援下将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建造出第一艘万吨巨轮。(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道难关(一)

      其中要说最不划算的应该是总价值不下2亿美元的各种农产品,虽然美国的粮食比国内还便宜(注1),但国内买粮可不需要外汇啊?而且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是宁可勒紧裤腰带饿肚子,也要尽可能地集中资金投入到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的,拿这么多美金直接买现成的粮食,怎么看都是亏了。但没办法,美国的农场主阶层对于美国zhèng fǔ和国会的影响力极大,地位仅次于军火商,不出点血将他们搞定是不成的。
  。。
  唯一令胡卫东高兴的是,这一趟顺便买下了不少优质的种子,对于1939年中原边区乃至赤sè党旗下各大边区农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帮助。另外,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余粮,也使得赤sè党旗下各路兵马在1939年的进一步大幅度扩军成为必然,客观上加快了抗战胜利的步伐。而且只论价格的话,美国的农产品真心是便宜得要死
  此时的美国平均粮价比中国还低,而且不是低一点点(大萧条时期更夸张,当时美国就连猪肉的价格也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有些甚至不到十分之一,即使运到中国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费,价格依然很有竞争力。),这固然有中国战乱抬高粮价与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商品滞销的影响,但是即便是在美国陷入大萧条之前,粮价依然比中国便宜,甚至运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之后还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倾销。此时美国的工资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最高,物价却是最低,因此即便不像后来有超级大国的光环加成,各国移民依然趋之若鹜。 。。
  历史上美国物价涨上来是在二战及战后初期,那段时间美国账面上的经济增长率高得吓人,几乎每年都在20%以上。但其实通货膨胀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其中美国的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更是大幅上涨,最终于50年代超过了中国(但很多农产品依然比我们便宜。比如小麦、玉米,所以当时中国zhèng fǔ常常是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只是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渠道并不通畅。交易量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因此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才能在世界上留下“物价便宜”的印象。
  即便是在胡卫东记忆中的21世纪,美国的物价在发达国家当中依然是相对较低的。因此其真实的国力远比数字显示的更强,而物价高昂的rì本、尤其是韩国情况则恰恰相反,其实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韩国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已经完全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
  深知中美两国巨大差距的胡卫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尽其可能努力工作,一点点地缩小这个差距,而眼前的这一良机更是绝对不能浪费。中福国际这次在美国大采购的总金额不下20亿美元。以可比价格计算,甚至要超过历史上新中国建国后在整个50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包括但不仅包括那156项重点工程)的总和,何况当时苏联卢布的汇率有很大水分,毛子机器设备的售价也不公道,纵然账面上算下来超过40亿美元。也绝对无法与现在这20亿美元砸下去的效果相比,毕竟现在美国仍未从1937年经济危机中走出,除了军工方面限制多了点、价格也不便宜之外,那些民用机器设备的价格甚至是比正常价格还要低廉不少的。
  何况与历史上中国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不少引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人才都有很大问题,比如抗战末期苏联从东北拆走的机器以高价又卖了回来,中国这边一看生产rì期居然是四五十年前生产的,又比如一个普通的苏联熟练工人就被当成专家供起来,结果没能提供多少帮助,反倒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而现在有胡卫东这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专家掌舵,这类尴尬的情况自然减少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深知历史发展方向的胡卫东一般来说(除非有特别需要)不会引进那些会在不久之后便淘汰掉的技术和相应机器设备,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浪费
  一下子引进了这么多好东西,赤sè党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但胡卫东在欣喜之余,却率先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突然增加了这么多机器设备,对于管理、技术人员与合格工人的需求该有多么巨大?其中管理与技术人员相对还容易解决,毕竟需要的人数相对较少,前者边区一直在大量培训,再加上部队退役转业(注1)的干部,暂时问题还不算太大,而后者一方面中福国际这两年里一直在大量培训美国的华人华侨青年,而陈嘉庚等南洋华侨企业家也纷纷将技师与技工送到美国委托培训,这批人员之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在学成之后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到国内支援抗战,多少缓解了一点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中福国际还直接大量引进外国的技术人才,反正现在中福国际比任何时候都更有钱,事实上这次大引进期间中福国际光是为了引进人才而直接花费的美金就超过3亿,而如果将国内向其提供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也算进去的话,总额不下5亿美元(当然这笔钱不是一次xìng支付,而且只要用不到外汇,中国毕竟地大人多,牙缝里省一省还是省得出来的。),一共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引进科学家、工程师与高级技工合计逾10万人,极大地增强了边区的科研与技术力量。不过,这些人才和以前一样都只是一段时间(不算少数最终留下的,平均3年左右。)内聘到中国工作,他们的国籍并没有改变,加之由于中国战乱和列强zhèng fǔ的阻挠,这些人才的家人很少一起跟着前往中国,因此将来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总还是要回去的,所以这招只能救急,最终还得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队伍,而且为了挖来这么多人,付出的代价也着实是太大了一点,但不管如何,问题终究还是得到了解决
  注1:因为伤病或者违纪等其他原因,只要不是严重问题,胡卫东一般来说还是会尽量珍惜人才的,部队里面呆不下去的话,可以到地方zhèng fǔ、企业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